臨牀執業醫師心血管系統高頻考點:外周血管病

心血管系統是一個封閉的管道系統,由心臟和血管所組成。心臟是動力器官,血管是運輸血液的管道。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爲大家搜索整理的臨牀執業醫師心血管系統高頻考點:外周血管病,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臨牀執業醫師心血管系統高頻考點:外周血管病

 外周血管病

動脈粥樣硬化性外周血管疾病

臨牀表現

(1)早期症狀爲間歇性跛行,遠側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

間歇性跛行

(2)疼痛:

病變位於主-髂動脈者,疼痛在下腰、臀、髂、大腿後側或小腿腓腸肌部位,有時伴陽痿;

病變在股動脈者,疼痛發生於小腿肌羣。

(3)後期可出現靜息痛,皮膚溫度明顯減低、發紺,肢體遠端壞疽和潰瘍。

(4)其他:肢體慢性缺血時,皮膚萎縮變薄、發亮、骨質疏鬆、肌萎縮、毛髮脫落、趾甲增厚和變形。

核心臨牀表現小結

間歇性跛行

肢體疼痛

動脈搏動減弱

皮溫減低

潰瘍壞疽

動脈缺血共性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病因與病理

1.病因

外來因素:吸菸、寒冷與潮溼、慢性損傷和感染。吸菸是參與本病發生和發展的重要環節。戒菸可使病情緩解,再度吸菸病情常復發。

內在因素:自身免疫功能紊亂,性激素和前列腺素失調以及遺傳因素。

2.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病理

始於中小動脈,然後累及靜脈,由遠端向近端進展。下肢多見。

病變呈節段性分佈,兩段之間血管相對正常。

由遠及近,節段分佈,

先動脈後靜脈

節段性分佈

遠端向近端進展

臨牀表現與分期

1.臨牀表現

①患肢怕冷,皮膚溫度降低;

②皮膚色澤蒼白或發紺;③感覺異常;

④患肢疼痛,早期血管壁炎症刺激末梢神經,後因缺血性疼痛,即間歇性跛行或靜息痛;

⑤長期慢性缺血導致組織營養障礙。嚴重者,患肢末端出現缺血性潰瘍或壞疽;

⑥患肢的遠側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

⑦患肢出現複發性遊走性淺靜脈炎。

核心臨牀表現小結

特性

遊走性淺靜脈炎

共性

間歇性跛行

肢體疼痛

動脈搏動減弱

皮溫減低

潰瘍壞疽

2.分期

Ⅰ期:患肢無明顯臨牀症狀,或僅有麻木、發涼自覺症狀,檢查發現患肢皮膚溫度較低,色澤較蒼白,足背和(或)脛後動脈搏動減弱。患肢已有侷限性動脈狹窄病變。

Ⅱ期:以患肢活動後出現間歇性跛行爲主要症狀。患肢皮溫降低、色澤蒼白更爲明顯。足背和(或)脛後動脈搏動消失。下肢動脈狹窄的程度與範圍較Ⅰ期嚴重,肢體依靠側支代償而保持存活。

Ⅲ期:以缺血性靜息痛爲主要症狀。劇烈持續,夜間更甚,除Ⅱ期所有症狀加重外,趾(指)腹色澤暗紅,可伴有肢體遠側水腫。組織瀕臨壞死。

Ⅳ期:加重,患肢除靜息痛外,出現趾(指)端發黑、乾癟,壞疽或缺血性潰瘍。如繼發感染,乾性壞疽轉爲溼性壞疽,出現全身毒血癥狀。病變動脈完全閉塞。

分期,核心知識點

診斷與鑑別診斷

臨牀診斷要點:①大多數患者爲青壯年男性,多數有吸菸嗜好;②患肢有不同程度的`缺血性症狀;③有遊走性淺靜脈炎病史;④患肢足背動脈或脛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⑤一般無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易致動脈硬化的因素。(鑑別動脈粥樣硬化性閉塞症)

靜脈曲張分類

原發性(單純性):深靜脈正常

繼發性:深靜脈病變或動靜脈瘻的合併症

臨牀表現

淺靜脈曲張:下肢皮下迂曲擴張的血管,隨病變程度而範圍不同,主要爲大隱靜脈及其屬支曲張。腫脹、疼痛、酸脹、沉重感

皮膚改變:內踝周圍色素沉着,甚至潰瘍

(特點:以大隱靜脈曲張爲多見)

曲張,腫脹,疼痛,皮膚色素

體格檢查:

大隱靜脈瓣膜功能試驗(Trendelenburg試驗):

天大地大

Trendelenburg

深靜脈通暢試驗(Perthes試驗):

Perthes試驗

交情頗深!

交通靜脈瓣膜功能試驗(Pratt試驗):

柏氏試驗

檢查交通支瓣膜功能

目前少用

Pratt試驗---rat(老鼠)

小結:幾種試驗

A.交通支靜脈瓣膜功能

B.大隱靜脈瓣、小隱靜脈瓣、交通支靜脈瓣功能

C.下肢功能

D.深靜脈功能

E.淺靜脈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