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牀執業醫師傳染病學串講:鉤端螺旋體病

鉤端螺旋體病是由有致病力的鉤端螺旋體所致的一種自然疫源性急性傳染病。其流行幾乎遍及全世界,在東南亞地區尤爲嚴重。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爲大家搜索整理的臨牀執業醫師傳染病學串講:鉤端螺旋體病,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臨牀執業醫師傳染病學串講:鉤端螺旋體病

鉤端螺旋體病

  分羣

常見的是黃疸出血羣、波摩那羣、犬羣、七日熱羣、流感傷寒羣、秋季羣、澳洲羣、致熱羣及爪哇羣等。

黃疸出血羣毒力最強,臨牀表現最重。

波摩那羣最多見

 流行病學

傳染源

最重要的傳染源是黑線姬鼠、豬和犬。

患者作爲傳染源的'可能性小。

傳播途徑 主要傳播方式:接觸疫水

攜帶鉤體的動物的尿液污染水、土壤及植物,接觸這些污染物,通過皮膚、黏膜進入人體。

此外,也可通過消化道、呼吸道、母嬰傳播。

流行特徵 夏秋,南方

夏秋季(6~10月)爲流行高峯。

農民、漁民、屠宰工人、管道工人等被感染的機會多,發病較高。

本病流行於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東南沿海、西南地區較嚴重,秋收水稻,暴雨洪水氾濫之後多發。

臨牀表現

潛伏期2~20日,一般10日左右。

典型臨牀經過可分三期五型。

三期五型 單純型/流感傷寒型最多見

1.早期(鉤體敗血症期)

起病後1~3天,爲全身感染中毒表現

三症 ;三徵

症狀 三症 (發熱,痠痛,一身乏)

①發熱,多急起

②全身肌肉痠痛,尤其是腓腸肌和腰背肌疼痛突出

③嚴重時肢體軟弱,難以下牀

體徵: 三徵(眼紅、腿痛、淋巴大)

①結膜充血,咽部充血,軟齶出血點

②腓腸肌壓痛明顯,重者拒壓

③淺表淋巴結輕度腫大、疼痛,有壓痛

2.中期(器官損傷期)

起病後3~10天。按不同表現分爲5型

3.後發症 本質:遲發性變態反應(炎症)

少數患者在熱退之後一段時間,由於遲發性變態反應,出現後發症。

(1)後發熱

(2)反應性腦膜炎

(3)眼後發症:在熱退後1周至1個月左右,出現虹膜睫狀體炎、脈絡膜炎、鞏膜炎、球后視神經炎、玻璃體混濁。

(4)閉塞性腦動脈炎

出現較晚,在病後2~6個月因反應性動脈炎導致腦缺血而出現偏癱、失語,可短暫反覆發作。

小結:鉤體病關鍵詞

腿痛(腓腸肌痛)

眼紅(結膜充血)

淋巴結大

乏力

夏秋

雨水洪水

南方

農民,管道工,漁民

【例題】20歲下水管道工,9月1日入院,發熱,全身軟,腿痛1周,眼紅,右側腹股溝淋巴結腫大,血象正常,凝集溶解試驗1:400,臨牀診斷

A.鉤端螺旋體病

B.傷寒

C.出血熱

D.瘧疾

E.流行性乙型腦炎

『正確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