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西醫結合助理執業醫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試題一:

2017中西醫結合助理執業醫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A1型題

1. 病原體侵入人體後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決於()

A. 機體的保護性免疫

B、病原體的侵入途徑與特異性定位

C、病原體的毒力與數量

D、機體的天然屏障作用

E、病原體的致病力與機體的免疫機能

2. 病原體侵入人體後,寄生在機體的某些部位,機體免疫功能使病原體局部化,但不足以將病原體清除,待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時,才引起疾病。此種表現是()

A.機會性感染

B.潛伏性感染

C.隱性感染

D.顯性感染

E.病原攜帶狀態

3. 病原體侵入人體後,僅引起機體發生特異性的免疫應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輕微的組織損傷,臨牀上不顯出任何症狀、體徵與生化改變,只能通過免疫學檢查才能發 現。此種情況屬於()

A.病原體被清除

B.隱性感染

C.顯性感染

D.病原攜帶狀態

E.潛伏性感染

4.病原體侵入從體後,引起機體發生免疫應答,同時通過病原體本身的作用或機體的變態反應,導致組織損傷,引起病理改變與臨牀表現,此種情 況是()

A.隱性感染

B.顯性感染

C.重複感染

D.潛伏性感染

E.機會性感染

5.用於某些傳染病的早期診斷的免疫學檢查,主要是測定血清中的()

6. 流行過程的基本條件是()

A.患者病原攜帶者、受感染的動物

B.周圍性、地區性、季節性

C.散發、流行、暴發流行

D.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

E.自然因素、社會因素

7. 熟悉各種傳染病的潛伏期,最重要的意義是: B

A. 協助診斷

B.確定檢疫期

C.追蹤傳染來源

D.預測流行趨勢

E.有助於院內感染的鑑別

8. 傳染病檢疫期限的確定是依據該病的: C

A. 隔離期

B.傳染期

C.最長潛伏期

D.最短潛伏期

E.平均潛伏期

9. 可作爲傳染病檢疫與留驗接觸者的重要依據的是:C

A. 傳染期

B.隔離期

C.潛伏期

D.前驅期

E.免疫期

10. 急性傳染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通常分爲:A

A. 潛伏期、前驅期、症狀明顯期、恢復期

B. 前驅期、出疹期、恢復期

C. 初期、極期、恢復期

D. 體溫上升期、極期、體溫下降期

E. 早期、中期、晚期

11. 下列發疹性傳染病按皮疹出現先後次序排列,依次爲:E

A. 猩紅熱、天花、水痘、麻疹、斑疹傷寒、傷寒

B. 猩紅熱、風疹、水痘、麻疹、斑疹傷寒、傷寒

C. 天花、水痘、猩紅熱、麻疹、斑疹傷寒、傷寒

D. 水痘、天花、猩紅熱、麻疹、斑疹傷寒、傷寒

E. 水痘、猩紅熱、天花、麻疹、斑疹傷寒、傷寒

12.甲類傳染病的法定傳染病報告時間在城鎮應於發現後:A

A. 6小時內

B.8小時內

C.10小時內

D.12小時內

E.24小時內

13. 甲類傳染病的法定傳染病報告時間,在農村不應超過:D

A.6小時

B.8小時

C.10小時

D.12小時

E.24小時

14. 根據我國傳染病防治法將法定管理傳染病分爲甲、乙、丙三類,它們是: B

A.甲類2種,乙類23種,丙類10種

B.甲類2種,乙類24種,丙類9種

C.甲類2種,乙類22種,丙類11種

D.甲類2種,乙類20種,丙類13種

E.甲類2種,乙類19種,丙類14種

15. 屬於甲類法定傳染病的是: C

A.鼠疫、炭疽

B.霍亂、炭疽

C.鼠疫、霍亂

D.霍亂、艾滋病

E.鼠疫、艾滋病

16. 對於消化道傳染病起主導作用的預防措施是: C

A.隔離、治療病人

B.發現、治療帶菌者

C.切斷傳播途徑

D.疫苗預防接種

E.接觸者預防服藥

17. 提高人羣免疫力起關鍵作用的是: C

A.改善營養

B.鍛鍊身體

C.預防接種

D.防止感染

E.預防服藥

18. 下列哪項不屬於傳染源: D

A. 患者

B.病原攜帶者

C.隱性感染者

D.易感者

E.受感染的動物

19. 於血清特異性抗體檢測的概念,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B

A IgM型抗體的檢出有助於近期感染的診斷

B IgD型抗體滴度升高提示既往感染

C 疾病早期抗體滴度低,後期滴度顯著升高

D.在疾病恢復期比早期抗體滴度升高4倍以上有診斷價值

E. 回憶反應是由於既往感染或預防接種者再感染另一病原體時使原有抗體滴度升高所致

20. 關於潛伏期的概念,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E

A.潛伏期長短一般與病原體感染量呈成反比

B.有些傳染病在潛伏期內具有傳染性

C.潛伏期是確定傳染病的檢疫期的重要依據

D.多數傳染病的潛伏期比較恆定

E.傳染病的隔離期是依據該病的潛伏期來確定。

21.關於免疫反應的概念,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B

A.機體的免疫反應對傳染過程的表現和轉歸起着重要作用

B.所有免疫反應都是對機體有利的

C.免疫反應可分爲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

D.特異性免疫包括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

E.變態反應都是特異性免疫

22.關於病原體在傳染過程中的作用,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B

A.在同一傳染病中,入侵病原體的數量一般與致病力成正比

B.在同一傳染病中,入侵病原體的數量一般與潛伏期成正比

C.病原體的毒力與致病力成正比

D.病原體的侵襲力與致病力成正比

E.在不同傳染病中,能引起疾病發生的最低病原體數量相差很大

23.接種下列製劑可獲主動免疫,除外: C

A.活疫苗

B.滅活疫苗

C.抗毒素

D.類毒素

E.菌苗

24.關於隱性感染,下列敘述哪項不正確: B

A.無或僅有輕微組織損傷

B.無症狀、體徵甚至生化改變

C.不能通過免疫學檢查發現

D.有的可轉變爲病原攜帶狀態

E.有的傳染病幾乎無隱性感染

25.關於潛伏性感染,下列敘述哪項不正確: C

A.病原體潛伏於機體某些部位而不出現症狀

B.機體免疫力下降時可引起顯性感染

C.潛伏性感染是重要而危險的傳染源

D.潛伏性感染僅見於部分傳染病

E.瘧疾、結核、單純皰疹可有潛伏性感染

26. 由致敏B細胞受抗原刺激後產生的特異抗體有,除外: C

A.調理素

B.抗毒素

C.溶菌酶

D.抗菌抗體

E.中和抗體

27. 潛伏性感染見於下列疾病,除外:C

A.結核

B.瘧疾

C.白喉

D.單純皰疹

E.帶狀皰疹

28. 病原攜帶狀態見於下列疾病,除外: A

A.麻疹

B.流腦

C.白喉

D.霍亂

E.痢疾

29. 與非特異性免疫應答有關的細胞因子是,除外:A

A.調理素

B.γ―干擾素

C.腫瘤壞死因子

D.白細胞介素 1~6

E.粒細胞―吞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

30. 傳染病的基本特徵是,除外: E

A.有特異病原體

B.有傳染性

C.有感染後免疫

D.有流行病學特徵

E.有感染中毒症狀

31. 急性傳染病血液常規檢查的特徵包括,除外: C

A. 白細胞總數顯著增多常見於化膿性細菌感染,如流腦、猩紅熱

B. 革蘭陰性桿菌感染時白細胞可正常,甚至減少,如布氏桿菌病、傷寒

C. 病毒性感染時白細胞總數常減少或正常,如乙腦、狂犬病

D. 原蟲感染時白細胞總數常減少,如瘧疾、黑熱病

E. 蠕蟲感染時嗜酸粒細胞常增多

32.下列情況可從血培養獲得病原體的是,除外: C

A.敗血症(sopticemia)

B.菌血症(bacteremia)

C.毒血癥(toxemia)

D.膿血癥(pyemia)

E.膿毒血癥(sepsis)

33. 可用普通顯微鏡檢查塗片來確定病原體而確診的疾病是,除外:E

A.血液塗片檢查微絲蚴

B.骨髓塗片檢查瘧原蟲

C.皮膚淤斑塗片檢查腦膜炎球菌

D.肝臟膿液塗片檢查阿米巴原蟲

E.糞便塗片檢查痢疾桿菌

34. 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對下列疾病應採取強制性隔離治療措施,除外:B

A.艾滋病病人

B.狂犬病病人

C.肺炭疽病病人

D.鼠疫病人和病原攜帶者

E.霍亂病人和病原攜帶者

35. 下列感染中,可排出病原體引起傳播,除外: E

A.隱性感染

B.顯性感染潛伏期

C.顯性感染病程中

D.顯性感染恢復期

E.潛伏性感染

B型題:

A、病原體被清除

B、隱性感染

C、 顯性感染

D、病原攜帶狀態

E、潛伏性感染

36. 染過程的表現中最易識別的是: C

37 感染過程中最常見的表現是: B

38. 臨近疾病恢復期出現並持續較長時間的抗體 A

39. 主要存在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上的局部抗體 B

40. 感染過程中首先出現是近期感染的標誌 C

41. 主要出現於寄生蟲感染和變態反應中的免疫球蛋白 E

A.經空氣、飛沫、塵埃傳播

B.經水、食物、蒼蠅傳播

C.經吸血節肢動物傳播

D.經血液、體液、血製品傳播

E.土壤傳播

42. 艾滋病 D

43. C

44. 破傷風 E

45. 麻疹 A

46. 萊姆病 C

A 高熱持續,24小時體溫相差不超過1℃

B 24小時體溫相差超過1℃, 但最低點未達正常

C 24小時內體溫波動於高熱與常溫之下

D 驟起高熱、持續數日驟退,間歇無熱數日,高熱重複出現

E 發熱數日,退熱一日,又再發熱數日

47. 間歇熱 C

48. 稽留熱 A

49. 迴歸熱 D

50. 馳張熱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