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夏至養生提要

夏至節氣一般在每年公曆的 6月 21日或 22日,今年夏至爲 21日。《恪遵憲度抄》上說:“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日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夏至以後,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民諺“吃過夏至面,一天短—線”說的就舀塞介意思。下面是yjbys小編爲大家帶來的夏至養生知識,歡迎閱讀。

中醫夏至養生提要

  夏至養生竅門

《禮記》中記載了自然界有關夏至節氣的明顯現象:“夏至到,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槿榮。”說明這一時節可以開始割鹿角,蟬兒開始嗚叫,半夏、木槿兩種植物逐漸繁盛開花。從中醫理論講,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養生要順應夏季陽盛於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

夏至之後,我國大部分地區就進入盛夏了。高溫酷暑大氣時常出現,氣溫有時可達40℃上下。俗話說“夏至一陰生”,就是說在此節氣中,儘管天氣炎熱,可陰氣已開始生長,致使人顯得極其脆弱,容易患各種疾病。所以,這一節氣中,合理的養生保健非常重要。

夏季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心胸寬闊,精神飽滿,如萬物生長需要陽光那樣,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的興趣,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以利於氣機的通泄。與此相反,舉凡懈怠厭倦,惱怒憂鬱,則有礙氣機通跳,皆非所宜。

嵇康在《養生論》中說:“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爲熱,更生熱矣。”告訴人們在炎熱的夏天,應當調整呼吸,運用氣功,使心神安靜,意念中想心中存有冰雪一樣,纔不會感到天氣極其炎熱了;不應當被炎熱擾亂心神,使心境煩躁,這樣會使身體感到天氣更炎熱。這種“心靜自然涼”的做法,就是夏季養生法中的精神調養。

過了夏至,出汗量大大增多。中醫有“血汗同源”之說,認爲汗液爲津液所化,血液唾液同出一源,而血液爲心所主,故又有“汗爲心之液”之說。《素問·六節藏象論》具體說到:“心者,生之本⋯⋯爲陽中之陽,通於夏氣。”夏季多汗則易使心氣渙散。因此爲了更好地度夏,這個節氣應用飲食養生,必須把握時令與臟腑的關係,有目的地補充心臟所消耗的能量,以保護心氣。

中醫認爲,此時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鹹昧以補心。從陰陽學角度看,夏月伏陰在內,飲食不可過寒。正如《頤身集》所說:“夏季心旺腎衰,雖大熱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涼粉、冷粥。飽腹受寒,必起霍亂。”“心旺腎衰”,即外熱內寒之意,因外熱內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則猶可,貪多定會寒傷脾胃,令人吐瀉。西瓜、綠豆湯、烏梅小豆湯,雖未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鎮食之。

夏至時節,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晚睡早起。“暑易傷氣”,若汗泄太過,令人頭昏胸悶,心悸口渴,噁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體育鍛鍊時,應避開烈日熾熱之時,加強防護。合理安排午休時間,以避免炎熱之勢,恢復精力。

另外,夏日炎熱,腠理開泄,易受風寒溼邪侵襲,睡眠時不宜用風扇送風,有空調的房間,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更不宜夜晚露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