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內科主治醫師考試必考考點

內科主治醫師是醫院的職稱之名,醫生職稱的一種,比住院醫師高一級,比副主任醫師低一級,屬於中級職稱。接下來應屆畢業生考試網小編爲大家編輯整理了2017年內科主治醫師考試必考考點,希望對大家考試有所幫助。

2017內科主治醫師考試必考考點

 奇脈產生機理

奇脈產生主要與左心搏出量有關,正常人在吸氣時由於肺臟膨脹因此從肺靜脈迴流到左心室血量減少,左心室的搏出量平均約減少7%,動脈收縮壓相應平均降低3%,在此瞬間橈動脈的搏動減弱。當呼氣時肺臟恢復原狀從肺靜脈迴流到左心室血量又增多,如此隨呼吸週期性改變。

但在通常情況下摸不出來,故脈搏無明顯改變。據近年來臨牀血流動力學超聲心動圖觀察及動物實驗結果認爲,在心包填塞時吸氣使右心迴流增加,左室充盈降低而產生奇脈。

1、心包積液和縮窄性心包炎時舒張期心室充盈受限,吸氣時肺循環血容量增加,血液滯留在血管內,致上下腔靜脈的血液向右心迴流不能相應增加,使肺靜脈血液流人左室的量較正常時減少。

2、吸氣時隔肌下降,牽扯緊張的心包,使心包腔內壓力進一步增加,限制心室充盈使左室充盈量進一步減少,實驗證明隨着心包壓升高正常的脈搏逐漸減弱出現奇脈。

3、右室充盈增加,使室間隔向左室腔移位,因而使左室充盈受到限制,結果是主動脈血流減少壓減低而出現奇脈。

4、肺氣腫、哮喘、胸腔積液等影響右心室向肺臟排血時也可發生奇脈。

 管型尿的臨牀意義

1、細胞管型:

(1)紅細胞管型屬病理性,表明血尿的來源在腎小管或腎小球,常見於急性腎小球腎炎、急性腎盂腎炎或急性腎功能衰竭。

(2)白細胞管型屬病理性,是診斷腎盂腎炎及間質性腎炎的重要證據。若尿內有較多此類管型時,更具有診斷價值,可作爲區別腎盂腎炎及下尿路感染的依據。

(3)上皮細胞管型在尿內大量出現,表明腎小管有活動性病變。這種情況可出現於腎小球腎炎,常與顆粒、透明或紅、白細胞管型並存。

2、顆粒管型:

顆粒管型是由上皮細胞管型退化而來,或是由已崩解的上皮細胞的原漿粘合形成2017年內科主治醫師考試必考考點彙總2017年內科主治醫師考試必考考點彙總。顆粒管型意味着在蛋白尿的同時有腎小管上皮細胞的退變、壞死,多見於各種腎小球疾病及腎小管的毒性損傷。有時也可出現於正常人尿中,特別是劇烈運動之後,如經常反覆出現,則屬異常。

3、蠟樣和脂肪管型:

蠟樣和脂肪管型是細胞顆粒管型再度退化後形成的,常反映腎小管有萎縮、擴張。多見於慢性腎病尿量減少的情況,或是腎病綜合徵存在脂肪尿時。

4、透明管型:

透明管型可以出現於正常尿液中,有蛋白尿時透明管型則會增多,見於各種腎小球疾病。

晶體性關節炎的治療目的

(1)用抗炎藥物終止急性發作;

(2)每天預防性應用秋水仙鹼以防止反覆急性發作(若發作頻繁);

(3)通過降低體液內尿酸鹽濃度,預防單鈉尿酸鹽結晶進一步沉積和消除已經存在的痛風石。 預防性保護措施應針對兩個方面,即防止骨、關節軟骨侵蝕造成的殘疾和防止腎臟損傷。特殊療法應根據本病所處不同時期及病情輕重選用。應治療同時存在的高血壓,高脂血症及肥胖症。

  頭痛的診斷原則

(1)詳細詢問患者的頭痛家族史、平素的心境和睡眠情況;

(2)頭痛發病的急緩,發作的時間、性質、部位、緩解及加重的因素;

(3)先兆症狀及伴發症狀等;

(4)體檢與輔助檢查如顱腦CT或MRI檢查、腰椎穿刺腦脊液檢查等。

 結核性腦膜炎的檢查

血常規檢查大多正常,部分患者血沉可增高,伴有抗利尿激素異常分泌綜合徵的患者可出現低鈉和低氯血癥。約半數患者皮膚結核菌素試驗陽性或胸部X線片可見活動性或陳舊性結核感染證據。

CSF壓力增高可達400mmH2O或以上,外觀無包透明或微黃,靜置後可有薄膜形成;淋巴細胞顯著增多,常爲(50~500)×106/l.蛋白增高,通常爲1~2g/L,糖及氯化物下降,典型CSF改變可高度提示診斷。

CSF抗酸染色僅少數爲陽性,CSF培養出結核菌可確診,但需大量腦脊液和數週時間,CT可顯示基底池和皮質腦膜對比增強和腦積水。

 HLA(白細胞抗原)限制:

由APC(抗原提呈細胞)提呈的抗原寡肽/HLA-Ⅱ複合體可直接與CD4 T細胞CD4/HLA-Ⅱ分子的β2-結構區相結合,從而限定效應與靶細胞之間相互作用的特異性。活動性肝病的病人的肝細胞膜有較強的HLA-I表達,可更有效的向T細胞提供核殼寡肽。

同樣,APC中抗原肽與HLA-Ⅱ結合形成複合體,提呈於細胞表面。Th細胞用其表面的CD4分子去探測APC表面的HLA-Ⅱ,用其TCR去探測溝中的互補抗原肽,這是CD4 Th細胞的識別過程。

TCR與肽/HLA複合體之間的結合不穩定,須CD4分子與HLA-Ⅱ的β2區段結合、CD8分子與HLA-I的α3區段結合,形成立體結構才能保持。TCR與複合體之間必要的接觸時間。此外,這些細胞都產生細胞黏附分子,細胞間的粘連加強了細胞間的反應。

以MHC(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表達的免疫遺傳學基礎是限定HBV感染髮展的重要因素,可以解釋對HBV易感的種族差異。HBV感染者中HLA定型與臨牀經過的相關性已有不少報告,但尚無一致的意見。與HBV感染病變慢性活動正相關的HLA定型有A3-B35、A29、A2、B8、B35、DR3、DR7,負相關的有B5、B8、DQwl、DR2和DR5。

 抗原特異性識別:

一種特異免疫反應的起始是T細胞受體複合體對靶抗原的識別。T細胞受體複合物(淋巴細胞膜上的TCR與CD3結合物)還包括抗原提呈細胞或靶細胞表面的抗原和MHC決定簇。HBV核殼抗原的核殼蛋白表位只是經細胞內處理的.、8~16個氨基酸的一小段寡肽(表位肽)。CD4 T細胞的識別部位大致在HBc/eAg肽的AAl-25和AA61-85表位;CD8 CTL識別的序列區未充分界定,不同種族、不同MHC型感染者的不同亞羣的T細胞,在覈殼抗原氨基酸序列上的識別表位有差別。IgG-抗-HBc可部分掩蔽HBcAg表達,抗HBc抑制CTL對HBV靶抗原的識別,是使HBV感染持續的因素之一。抗HBc可抑制對肝細胞的細胞毒效應,由母親被動輸入的抗HBc亦可發生同樣的作用。

 肝內T細胞:

CHB(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大量致敏淋巴細胞進入肝內,外周血僅能部分反映發生在肝內的免疫過程,有複製的比無複製的病人,肝內CD4 /CD8 細胞比率顯著較高,提示原位的輔助-誘導性CD4 T細胞,可能經HBcAg激活,正調節CD8 CTL的細胞毒活性。活動性病變中分離的Th細胞克隆,近70%是Th1細胞;而PBMC中的僅4%。肝內隔室的CD4 細胞羣中的Th1密度越大,所產生IFNγ的水平越高,細胞毒活性也越強。肝內的炎症環境中的抗原刺激可能有利於這些細胞的擴增。Th1細胞參與CHB的肝細胞損傷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