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人生》讀後感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生》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人生》讀後感

《人生》讀後感1

花了兩天的時間,把路遙的《人生》一書看完了,看完後非常有感觸,感覺自己的心靈好久沒有這樣被觸動了。

“人不能因為虛榮要拋棄做人的原則”,這是書中光棍老漢德順對主人公高加林説的一句話。高加林因為被別人“走後門”而失去了自己民辦教師的職位,自己轉為正式教師的夢想也隨之破滅。後來又因為“走後門”而一路青雲直上,但是令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自己“走後門”一事被人告發,自己飛黃騰達的夢想又破滅了。而揭發此事的人正是克南的母親,她恨他奪去了自己兒媳婦。他為了自己能夠去大城市發展,為了自己的聲譽和地位,拋棄了巧珍這塊“金子”。他只看到黃亞萍的温柔與才華,卻忘記了是誰在他最失意最落魄的時候關心她,給他勇氣。純樸善良的巧珍雖然沒讀什麼書,大字不認識幾個,但是對高加林的愛卻是真摯的。但是高加林卻因為和她沒有共同語言,最後放棄了她而選擇了能和他談論十四種新能源的黃亞萍。他這個決定註定要讓他後悔一輩子,就算他沒有被揭發,而是隨着黃亞萍去了大城市,黃亞萍此時雖然深愛着他,但是誰能保證到了大城市裏後不會變心呢,那裏比他優秀的男人大把,誰知道她會不會像拋棄克南一樣拋棄他呢。但是巧珍不一樣,他要是選擇了巧珍,巧珍會一輩子死心塌地的跟着他過一輩子的。後來巧珍也很嫁人了,嫁給了莊稼人馬拴。高加林知道此事,才後悔當初沒有聽父親和德順老漢的話,本來已經得到了一塊金子,卻像土圪一樣給扔了。

如此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深深地吸引着我,也給上了一課:人的一生中會遇到無數的選擇,一但選擇錯誤,失去的東西也就永遠失去無法再擁有它了。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千萬不能拋開現實生活,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就算得到了也會失去更多的東西。

《人生》讀後感2

生活是一杯淡淡的白開水,清醇而曖昧。它尋常而深刻,讀池莉的小説,恰似在品評一碟下酒的茴香豆抑或是在細細咀爵五方齋的粽子。她的小説簡潔明瞭,謐人心扉;含着悽悽地哀婉、少許的固執、幾多母性的温情。洞悉世事的無常、捕捉瞬息的變卦;小説虛構出一個觸手可及的真實世界。

池莉的小説折射出生活的陰影,你權且把她的主人公當作一個標尺,衡量一下自己的得失、完缺、醉醒、悲喜。她的小説着眼點很低,卻極微妙。是深入淺出、發人深思的立場。

《煩惱人生》奠定了池莉在當代文壇的地位。主人公印家厚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工人。他的煩惱正代表着那個羣體千千萬萬人內心壓抑的苦惱,那煩惱本身錐心隱痛,卻又無能為力。煩惱與木然的生活磨擦,生出無端的矛盾,形成一種悲哀。作者沒有去寫哈姆雷特的悲哀,那樣的悲哀又幾人有?在逼真殘忍的現實裏,為了維持日常生活,必須終日奔波勞累,放棄許多擁有的東西;縱然如此,他依然無法主宰生活中一切。中華民族是一個極能忍辱負重的泱泱大國,它有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一個人的煩惱總可以被整體大而化之,似乎微乎其微,但煩惱與悲哀卻揮之不去,一直積蓄在心底,生老病死,生生不息。這存在本身也許能讓悲哀來得更深重更深刻一些。

正如作者所言:只是平庸的外表和平庸的生活方式掩蓋着這一切。《煩惱人生》也是池莉目前唯一一篇收入《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的作品。同一時期的還有路遙的《人生》、王安憶的《流逝》等等,這一系列作品鑄造了新的文學起點,它們內容樸實深厚,感情真摯飽滿,是“新寫實主義”的先鋒。

從《煩惱人生》在《上海文學》上發表的時候起,讓億萬中國人恍然發現自己的煩惱,人們開始慌亂、莫名的躁動。作者抒寫的不是憤事疾俗的片面之談。凌厲的池莉用她的筆深入生活的切口,啟發着一種怎樣真摯的錯綜複雜的情感!

幾十年前的《煩惱人生》穿過新的世紀,新的讀者接觸它的時候,更看重主人公印家厚最後的舉動——印家厚關了枱燈,趁着黑暗的瞬間抹去了湧出的淚水。他不能主宰生活中的一切。但他會竭盡全力去做。

是的,竭盡全力地去直麪人生。

《人生》讀後感3

有這樣一個人在一年之中的每一天裏,幾乎做着同一件事情:天剛亮他就伏在打字機前開始他一天的寫作。這個經歷十分坎坷,曾窮困潦倒的連電話費都交不起得人。如今可算是世界級的大富翁了,整天約稿不斷,常常是一部小説剛剛有構思,出版社那高額的定金就支付給了他,他就是世界著名的恐怖小説大師斯蒂芬金。

他成功的祕訣就是“勤奮”二字。叫人欽佩的是:一年之中他只有三天是不工作的,這三天是:生日、聖誕節、美國獨立日。勤奮給他帶來了永不枯竭的靈感。他與一般作家的不同,一般的作家在沒有靈感的時候,就去做別的事。但他沒有東西寫得時候他也堅持每一天寫5000字。這是他剛開始創作時一個老師傳授給他的一條經驗,他堅持這樣做了,所以終身受益。

我也曾以天道酬勤來鼓勵自己,但不敢説自己勤奮,總是靈感來了的時候大幹一場,沒靈感的時候,幹別的事情。也常常以工作太忙或身體不佳來原諒自己。以往假期都揮毫潑墨,但總不能堅持每一天都動筆。讀了這個故事之後,我才理解為什麼人們常説:繆斯女神會把靈感源源不斷地給那些勤奮的人送去。從此不論春夏秋冬我再也沒有睡懶覺,堅持每天早上5:40分起牀,先寫字後畫畫。因為毛筆書法是我一直沒有解決的難題,畫寫意畫沒有書法功底是很難畫好的,如果沒有力透紙背的功夫,寫意畫很難提高。

幾個月下來《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也臨了幾遍。在畫的提款中加上一兩個草字,感覺靈活有變化。寫意花鳥還是畫我喜歡的荷花,在沒有創作靈感的時候,反覆臨寫大師的作品,直到能背臨的程度,筆墨技巧掌握以後才算完工。如此一個月下來也有上百張作品出現,其中幾十張可以參展。

以前一些難以解決的技法難題,就在這種反覆臨寫、創作中迎刃而解。看着我的一摞畫卷,我深深地體會到堅持是多麼的重要。

《人生》讀後感4

卡耐基的《快樂的人生》,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我彷彿看見了一縷陽光,遇見了一個引路人,找到一個洞悉自然、社會、人性的牧者,這顆一直尋找的心才開始踏上通往美好人生的旅程。

戴爾。卡耐基結合社會論述了自己的觀點,用簡單明瞭的理論和生動活潑的事例,詳細地分析了人具有的一般性格,如何尋找快樂的人生,並且對其進行大量的分類,總結觀察人類特點的方法,同時提供相應的有效策略。內容涉及上下級之間、同事之間、朋友之間以及家庭之間等各種社會關係的處理。《快樂的人生》猶如一盞明燈指引着我去改變態度從而改變人生,使我受益匪淺。

我學着改變我自己,學會以快樂的態度去對待學習,對待工作,對待生活,把這作為自我提升的第一項。書中説:“不要忘記,快樂並非取決於你是什麼人,或你擁有什麼,它完全來自於你的思想。”從此我逐漸學會了當改變不了環境的時候,我可以改變自已去適應環境;當改變不了事實的時候,我可以改變態度去面對事實;我改變不了過去卻可以把握現在;我不能左右天氣卻可以改變心情;我不能選擇容貌卻可以展現笑容;我對生活微笑,生活也會對我微笑。從此我的心不再壓抑,以快樂的心情去面對困難。這是我讀《快樂的人生》受益最突出的一點。卡耐基説:“能征服精神的人,強過能攻城佔地”。這句話告訴我們的道理就是:唯一真正需要我們改變的,只有我們腦部那架思想相機鏡頭的焦點。每當感到不安的時候,我就會告訴自己:只要把相機的焦距調好,一切就都好了。因為那使我發現思想對於身心兩方面的控制力,我現在能夠使我的思想為我所用,而不會有損於我;這樣無論對於工作、生活我都可以做到遊刃有餘。

卡耐基先生説過:“真正的快樂不見得都是愉悦的,它多是一種勝利。”説的很對,有時候快樂發生在你身上是不幸所鑄就的,它本身不值得愉悦,但卻鍛鍊了你,使你的內心得到了充實,所以只能成一種勝利。

結合生活再去回味書中的道理,更別有一番滋味。

《人生》讀後感5

今天讀了閲讀理解裏的一篇文章——《人生的偶然》。文章講述了一個學習成績很差的女孩,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從好友那得到了一份考試答案,那次考試她考了全班第一,當同學們都懷疑她作弊,向她投來懷疑的目光時,老師卻給了她表揚和鼓勵,為了對得起老師對她的信任,她像發了瘋一樣開始學習,一年之後她考上了重點高中,三年以後,她考上了北大。十幾年後,她回母校作報告,見到了她的數學老師,老師對她説了真相:其實老師知道那次考試她作弊,但他相信也許女孩能從此發奮,所以給了她鼓勵和信任。

讀了這篇文章,我深有感觸。我慶幸文中的女孩能遇到這樣的好老師,是老師的鼓勵和信任,給了女孩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她考試作弊了,本應該受到相應的懲罰。而她是那麼的幸運,老師不但沒有懲罰她,而且給了她表揚和鼓勵,老師明明知道她是作弊的,為什麼還要表揚她呢?原來,這個善意的謊言源於老師對學生的關愛,老師知道她有一顆渴望上進的心,於是就給了她機會。而她,也沒有辜負老師,老師的信任點燃了她的希望。從此,她發奮讀書,成為了一個讓老師驕傲的好學生。我在想,如果當初老師指出女孩作弊的話,或許女孩會自暴自棄,永遠抬不起頭,但老師並沒有這樣做,他把祕密埋藏在心底,他相信學生會得到改變。是老師的一次偶然機會改變了女孩一生的命運,一個善意的謊言編織了女孩的夢想,最終夢想變成了現實,她的人生從此與眾不同。女孩之所以會成功,是因為女孩抓住了那次偶然的機會。

這篇文章讓我知道了機會總是會給有準備的人,會給珍惜一切的人。也許是輕輕的一句話,也許是一個鼓勵的眼神,都會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改變一個人的一生。人生有很多的偶然,有很多重新開始的機會。我們不能輕易放棄任何一個機會,應該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次偶然,把握人生的每一個機會,牢牢地抓住它,就有可能改變命運,讓我們的人生與眾不同。

《人生》讀後感6

人生就像是一場旅途,走走停停,途中誰也不知道會遇到誰,都無法確定旖旎的風景還是重大的災難誰先到來,可就是這樣的不確定性,造就了不同的人多彩的人生,我們時常感歎命運多舛,可誰又不是在磕磕絆絆中走着屬於自己的人生路呢?

高加林一生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矛盾,就像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一樣,他也曾經歷過人生的低谷與高峯,有過許多讓他表達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情緒的理由。讀完全書我認為他的結局是好的,高加林就像是一位追夢人,從一開始的土地到發達的城市;從一開始的“下里巴人”到成為“陽春白雪”,我相信他的內心是掙扎的,既欣喜於這種轉變,也對因自己轉變而逝去生活、離開的愛人感到不捨。追求高雅生活、光明前途的高加林是人人都向往的,但他似乎忘記了他的“根”仍然紮根在土地上,他的真實身份仍是個農民,這一切“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彷彿就像夢一場,在得到所有後生活又將已擁有的和曾經擁有的全部奪走,只剩得一抔黃土。

我相信所有讀者看完全文都會跟我有着同樣的疑惑:如果高加林最後沒被舉報,那是不是就能遠離變回農民的命運了呢?但在細細品味後我頓悟了,要是沒有走後門,也不會有這樣的生活,説到底高加林就像是我們每個人的縮影,都渴望飛得更高、走得更遠,我把迴歸土地當做初心與紮根,高加林為了追求高品質生活拋棄了曾經支持的愛人、拋棄了最初生活的土地,就像為了追名逐利忘掉了初心、忘了感恩、丟掉了根本,這樣是無論如何都走不遠的。

“舉報”就相當於磨難或是重大事件的導火索,這對依然轉變了心態、一心只想高飛的高加林來説是無法接受的,他的內心已經無法接受那個“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自己了,結局令人唏噓。但我認為高加林最後的結局是好的,他又回到了他熟悉的土地,那個養育他、教導他的地方,試問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在利慾薰心的浮沉社會中堅守初心、找回初心呢?路遙以高加林這一小人物映射普羅大眾的寫法,讓我深受鼓舞,明白了只有堅守內心的那一份淨土,不求“出淤泥而不染”,但也要保持初心,方能漫步人生路。

《人生》讀後感7

每次讀完路遙的作品,總是很難平靜下來,他的作品總能使人對自己進行思考。

人生總是沉沉浮浮,浮浮沉沉,誰也説不準明天的自己安身在何處?處於什麼樣的境地?

作為一名女性,對愛情天然的敏感讓我更傾向於對愛情的思考。我着實同情劉巧珍,這個金子般純樸的姑娘,有着對知識的渴望,對勞動的熱愛,對愛情的執着,對愛人的寬容,所有這些都深深地感動着我。我一向主張門當户對的愛情才能讓兩個人的感情鞏固,但是當一方的社會地位社會財富突然出現傾斜的時候,我是傾向於對愛情的忠貞上的,直到現在我依舊覺得,愛情不是隨隨便便的,而應該把他看做一項一生的神聖的事業來看待,認真對待自己的愛情的人,我總覺得也會認真對待生活,對待一切困苦!就像順德老漢,把一個在心裏揣一輩子,也認真生活了一輩子。

生活有時候把現實變成了夢想,有時候又把夢想變成了現實!生活會給不確立和堅定自己的生活原則的人不斷地提出嚴峻的問題,讓他選擇。黃亞萍的愛情如此,高加林的人生事業更是如此,一個偶然的世事可能讓自己一落千丈,也可能讓自己平步青雲,就像書中説的“現實不能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誰如果要離開自己的現實,就等於要離開地球。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他千萬不能拋開現實生活,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高加林想用自己的智慧才能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想要更加廣闊的天地,這樣的精神讓人振奮,但是他沒有想到,在那樣一個社會還不健全的時代,他的命運很大程度上被拽在別人的手上,更何況他與黃亞萍的戀愛確實也存在虛榮的成份。而我們社會也確實不能迴避自己的責任。應該真正廓清生活中無數不合理的東西,讓陽光照亮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使那些正徘徊在生活十字路口的年輕人走向正軌,讓他們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讓他們的理想得以實現。

我沒有什麼智慧去領悟人生,因為我自己在二十幾年的人生中走的也不順,在很多抉擇上也迷茫不知所措,對未來也充滿恐懼,但我對作者對人生的看法很贊同,“正確對待理想和現實生活。”即使人生沉浮,也堅持原則堅強地活下去!

《人生》讀後感8

這本書主要講了主人公高加林的幾次人生起落,回到農村土地,離開土地,最後又回來的故事。

回到土地

他出生農村,由於從小上學,精神生活十分豐富,與家中一輩子窮苦的父輩不同,並沒有受過勞動的苦。高中畢業之後在村中國小教書。可是三年後被村長的兒子“走後門”頂替,迫使他回到土地,進行體力勞動賺取工分。

離開土地

高加林的二爸常年在外當兵和家中聯繫少,後突然轉業到縣裏勞動局當局長,雖位高權重,但他拒絕給高加林“走後門”。其下屬瞞着他給高加林在縣城謀了職,致使高加林離開了貧窮的農村土地。

再次迴歸

高加林進縣城工作後,受到了縣城高中同學黃亞萍的表白,為了追求更高的夢想,他拋棄了自己在農村的相好——善良的巧珍,與黃亞萍在城中高調的戀愛。

但黃亞萍相處三年的前男友母親抓住了高加林“走後門”的證據,高加林雖有才華,可還是被退回農村公社,其依靠黃亞萍的夢想也終成黃粱一夢。

作品背景

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鄉村和城市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世界,具有不同經濟制度、文化特徵、價值觀念等。城市工作的人具有固定工資並且享受國家的各種福利待遇。而農民不僅要按時按量向國家交納糧食,還要完成國家規定的各種税費,參與無償勞動。

各種政策將農民強制性地限制在土地上。使農民長時間處於相對貧困的狀態。

高加林的人生就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展開的,雖因長期讀書離開農村,可在高中畢業之後,農村户口的他感到“儘管和縣城只有十來里路,但在實際生活中,他們已經是在兩個世界了”。而且,當時的國家在農村不招工不招幹,沒有特殊的機遇,他是沒有可能進入城市的。

因此,當高加林拋棄一切將自己的遠大追求寄託在黃亞萍身上時,大家稱他已經是“一個豆芽菜,跟上一點土也沒有了”。

《人生》讀後感9

輕輕打開書本,我又充滿激情地誦讀起了耕雲導師的《愛的人生》。

自從我讀了《愛的人生》之後,我每天都精神百倍,上課從不打哈欠了。這本書使我知道什麼是感恩,怎樣擁有一顆感恩的心,這本書使我知道人與動物之間也是有感情。如:巴西的一位老人救下了一隻瀕死的企鵝,然後將它放歸海里。沒想到,此後的每一年裏,企鵝都會遊行5000英里回來看他,與他親密相處8個月再離開。這個企鵝報恩故事説明了動物也是有感情,只要你不傷害它,一心一意對待它,慢慢地,它將會和你有感情。

動物尚如此,何況被冠以“高等動物”的人?愛與感恩,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愛是開啟心靈的金鑰匙。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如果沒有愛就不會有這個世界。正如耕雲導師所説:“唯有‘愛’,才能架起天、人之間的橋樑。唯有‘愛’才能使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一個缺乏“愛”的社會,必然是一個頹廢、墮落、道德淪亡而趨向於毀滅的社會。沒有愛,必然沒有感恩之心。愛是宇宙萬有之源,愛是天地間最偉大的創造之“能”。所以,我們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這樣,人間的愛才更加炫麗多彩,光芒萬丈,才能使我們的宇宙變得更加美麗、和諧。

以前,在沒轉來這個學校的時候,我每天都是除了玩還是玩,從來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父母對我們的良苦用心。轉到這個學校後,讀了耕雲導師的《愛的人生》後,我才知道學習有多麼多麼的重要,才知道父母的辛苦,父母的良苦用心,才知道父母整年在外打工,就是為了撐起我們這個家,為了供我們讀書。我現在多麼想大聲喊一句:“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人若不藉父母之緣,就無法出生到這個世界上。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若沒有感恩的心,就沒有親和力;沒有同情心,社會就變成一個冷冰冰、爾虞我詐、了無温暖的社會。

親愛的同學們,感恩吧!感恩餵養你長大的父母,感恩辛勤培育你成長的老師,感恩曾給你幫助的同學,感恩給你帶來快樂的小狗、小鳥、小蝴蝶……

《人生》讀後感10

人生是一個又一個的選擇,只有做出選擇才會知道背後的結果,是事遂人意亦或後悔不已。遺憾的是我們不能知道結果再做選擇,但我們做選擇的時候可以不忘初心。

高加林的人生充滿了無法統一的矛盾:農民與城裏人的身份矛盾,巧珍和亞萍的伴侶矛盾。

高加林的教師被下,但他不甘於在土地刨挖一輩子,他開始意志消沉,在他自暴自棄的時候,巧珍出現了,給予了他最真誠的關心,也給予了他最純真的愛。他開始試着與這片土地相處,去接受自己農民的身份,但大地並不能讓他施展抱負,這讓他既痛苦也無奈,可是生活並沒有給他選擇。當馬佔勝給他提供捷徑的時候,讓他有了選擇,他滿心歡喜的進城了,他抱着一絲僥倖享受了權利帶來的便利。

他開始努力工作,毫不吝嗇的施展他的才華,他過上了嚮往的生活,才華有了施展之地,社會地位也提高了,自尊心也得到了滿足,生活似乎開始給他選擇了。

生活有了選擇,人生也就開始了選擇。當亞萍出現的時候,他不再是自卑的那個少年,他可以興奮的在縣文化館和亞萍高談闊論,從國際問題談到文學;當巧珍出現的時候,他不再是對她親熱的少年,他對巧珍的家長裏短感到乏味,他排斥巧珍用錢對他的關心。當他把亞萍的詩裝進口袋的時候,當他送巧珍紅頭巾的時候,他的初心開始掙扎了,他依舊忘不了是那個親切可愛的巧珍陪伴自己度過了灰暗時期。

但是,當他把愛情和前途聯繫在一起時,他做出了選擇,放棄了初心,巧珍成全了他,他開始了和亞萍的羅曼蒂克,他的心也開始飛向了大城市。

當他以為他已經在城市紮根的時候,他忘了埋住他這條根的只是浮土而已。當他走後門的事情被舉報,他才知道眼前的不是一座橋而是一道他不願承認的虹。他又要成為農民了,和亞萍之間消失的鴻溝又出現了,生活收回了給他選擇的權利,但他卻依然得掙扎。幸運的是,當他重新紮根回那片土地時,土地又重新接納了他,但巧珍已嫁做他人婦......  人生面對選擇時,是沒有辦法逃避的,倘若能不忘初心,那不論如何選擇都不能太后悔。一個選擇也許會影響一個時期甚至是一生,但還好,人生不只一個選擇......

《人生》讀後感11

路遙的《人生》是看完一陣之後,感觸才來的越發強烈,當下浮躁現實的社會,讓我們越來越能感受得到巧珍給的那份純真善良愛情,是那麼的不容易,給我個人感受最深的是,當我們面臨人生的未知和選擇時,我們或許迷茫或許糾結。如果走錯,願歸來你還是少年。尤其是愛情裏,希望我們每個人遇到的愛情都是純潔的美好的不摻任何雜質的,對待那個將要陪伴你一生的人,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拿出最起碼的尊重和最尊貴禮遇,善待。不將它褻瀆,不將它利用。

封面上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柳青)。這句話正是對高加林人生的概括,從民辦教師到農民,從農民到新聞幹事,從城市到農村,高加林的人生正是他一步一步選擇出來的。

主人公高加林讓人又愛又恨,他身上有知識分子的優越感,他在物質或出身上或許不如他人,但他在精神上超出他人太多了。從民辦教師到農民,他的人生遭遇了巨大挫折,他沒有放棄,他在掙扎。

生在農村,他渴望去看外面更廣闊的世界,他代表了城鄉三角地帶的知識分子,他是那個時代的產物。但他又有知識分子的傲氣與虛榮,去縣城賣饅頭卻不叫賣,在大街上遇見同學很尷尬,去掏糞卻怕遇見同學家長。

從農村到城市是主人公人生的轉折點,也是小説上下篇的分界點。我讀到這的時候,莫名的鬆了口氣,感覺自己的命運和高加林聯繫在一起,高加林出人頭地了,像自己出息了一樣。

高加林的愛情和他的人生軌跡聯繫在一起,巧珍代表了理想的戀愛:完美、純真。黃亞萍代表成功人士的伴侶:家庭好、有文化。高加林人生重大抉擇正是愛情。

小説的結局呢,高加林奮鬥的結果是又回到了農村,事業、愛情都失去了。一切回到了起點。前後的巨大反差讓人唏噓、惋惜。可如果讓我們選擇結局也一樣,這因為人的侷限性和知識分子的侷限性。

路遙關注了城鄉交叉地帶的知識分子的迷茫,這也是現代應該關注的問題書中還有利己主義的黃亞萍、趨炎附勢的馬佔勝、手先富起來的劉立本和因為關係當上民辦教師的三星、淳樸的'高玉德夫婦,那個時代在離我們遠去,但那些人、那些事在重演,這就是人生。

讀路遙的書莫名有種向上的力量,讓人思考,讓人拼搏,然後去奮鬥自己的人生。

《人生》讀後感12

我今天看了一個小故事,感觸很大,決定和大家分享一下:故事的主人公是珍妮,她是一個害羞的女孩,總是低着頭,因為她總是覺得自己不夠美。有一天,珍妮去飾品店買了一個綠色的蝴蝶結,店主不斷讚美她戴上這蝴蝶結挺漂亮,珍妮雖然有些不信,但她感到非常高興。急於讓大家看看,出門與人撞了一下都沒在意。

珍妮走進教室,遇到了老師,老師微笑着對她説:“珍妮,你昂着頭走起來真美,我希望你一直這樣!”老師拍了拍她的肩膀,同學們都欣賞地看着她。那一天,她得到了許多人的讚賞。她認為這是蝴蝶結的功勞,是蝴蝶結把她變美了。當她回到家時,這才發現,她頭上根本沒有那個蝴蝶結。她急急忙忙的奔向小飾品店,或許自己掉到路上了。結果,到了飾品店。店主説:“早上你慌慌忙忙的跑出去,蝴蝶結就掉了,你不知道嗎?”這時候,店主把蝴蝶結給了珍妮。但,從此珍妮沒有戴過它。因為她突然明白了,這一天的讚賞和自己的好感覺和這個蝴蝶結沒有絲毫關係!

當讀完這則小故事時,我知道文章最後的寓意就是兩個字——自信!做到自信其實很簡單,就是昂起頭,挺起胸膛,雄赳赳氣昂昂的走下去,這就是自信!故事主人公珍妮因為店主的一句話,自信了起來,但她誤認為是蝴蝶結把她變美了,她終於明白了事實,別人的讚賞聲是因為這個平時羞怯的小女孩有一天挺起了胸膛,擁有了自信!

説起自信,我自己其實也不是很自信。那是學校的公開課,我一緊張就會忘記一些環節,開始我還不是那麼害怕,但到最後幾句,我的嘴越來越不利索,不知道該怎樣説下去。只能在腦子中憑空想象了幾個字,疙疙瘩瘩的串成了幾句話,敷衍了事了下來。

其實,面對這些公開課,我應該大膽的、自信的完成。可是,就是缺乏自信,我講課效果不好。不過我不氣餒,只要有機會,我都會盡量的參與。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想要成功,首先要學會自信。自信原本是一種美麗,而很多人卻因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樂。公開課時,我太在意別人的評價,一味的追求別人的好評,結果因為緊張而缺失了自己真正的亮點。

所以,從現在開始,我要每天都昂起頭,笑一笑。做每一件事都能夠帶着自信的心態。我相信,昂起頭,即使我相貌平平,我也會很美!

《人生》讀後感13

生活中的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高加林因為隊長的一句話丟掉了工作,又因為隊長祕書的一句話,得到了個工作,最後還是要靠巧珍的求情獲得工作,人生完全被動,( )看似造化弄人,其實也並非完全無法掌控。當然,首先有時代的原因,在那個時代,法制法規沒有完全健全,特別是社會底層人民,走後門、拉關係比比皆是,這是時代的悲哀。我們總認為如果沒有隊長兒子的頂替,高加林沒有丟掉教師的工作,巧珍的愛情也就沒有機會表白,他們的命運或將不一樣;但我們同樣可以想象,如果高加林考上了大學,名正言順的當名教師,他的工作也就不會因為隊長的一句話而丟掉。而另一方面,如果高加林真正的強大,即使當了農民,同樣可以成就一番事業;又或者如果真正的強大,就能客觀的分析黃亞萍的愛情,他能否要得起。正是,他心內的軟弱,或者視野的狹窄,讓他對得失看得太重,對所謂世俗的成敗看得太重,要靠着巧珍的愛情才有勇氣當農民,剛剛工作有點起色,就迫不及待的想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命運,結果轉來轉去,丟掉愛情,失去事業,回到原點,唯一的收穫,因為是心底的踏實吧。

就像作者説的:"現實是不能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誰如果要離開自己的現實,就等於離開地球。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他千萬不能拋開現實,去盲目追求實際上不能得到的東西。尤其對於剛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輕人來説,這應該是一個最重要的認識。"

所謂的現實,就是即成的事實,也就是要為曾經的自己負責,對得起良心,試想,即使高加林一路高升,與亞萍愛情事業雙豐收,巧珍的身影也不會輕易在他心中消失吧?就像《漂亮朋友》裏的喬治。迪魯瓦一樣,在世人看來如此成功、風光的婚禮上,他心裏想的卻是剛剛吵架分手的情人,難道這不是最大的悲哀嗎?

人生,不應該像蒲公英一樣,隨風飄蕩,應該像一粒種子,不管到哪裏,都要生根、成長。做人,要像一棵大樹,不管生長在怎樣的環境中,根都要深深的扎進土裏;幹都要挺直,不隨風而倒;莖偶爾可以彎曲,葉可以隨風致意,但都改不了我成長的意志。

《人生》讀後感14

《季羨林談人生》由數十篇千字隨筆組成。以前看到談論人生的文章,大都是“主義”一統,“口號”滿篇,而季老先生用十分樸實的話語談論了人生繞不開的酸甜苦辣、進退榮辱,語言樸實無華,但從一個“看慣了人生百態,明瞭了世間春秋”的世紀老人筆下繪出,漸覺啟迪之意非同尋常。

人生的真諦是什麼?這是哲學永恆的話題。季先生強調,對人生問題的思考不是那些坐在神聖殿堂裏的哲學家們的專利,“吾輩凡人”也要捫心自問:你為什麼活着?人無法選取生與死,但人不能總處在被動和糊塗之中,我們應有所作為。他對人生好處與價值的一句評價:“如果人生真有好處與價值的話,其好處與價值就在於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職責感”。“有所作為”“承擔職責”這類詞如果從一個普通人口裏蹦出,實有平庸教化之嫌,但聯繫季老的學識與人品,又不由得暗自認同。季老的文字初讀平淡如水,索然寡味,並無多少新奇高深的教誨。掩卷深思,頓悟:大智大慧者,自然反璞歸真;世間之真理,又何需華麗的辭藻來修飾呢?

先生思考人生的見解是獨到的。但他並不特立獨行,只是從不人云亦云。在人生的旅途上,上天給了每個人不一樣的天時、地利、人和,如果個人的經歷是一個個句點,把點連成線便成了走過的人生。人生的契合就應在線上而不在點上,或許一樣平淡無味的連成直線,或許一樣跌宕起伏的連成曲線。先生走過的人生道路無疑是曲折的,這無數條曲線迂迴蜿蜒,爬滿了老人往昔光澤紅潤的臉。飽經滄桑的他告訴我們:“不完滿才是人生。”

整本書讀完,發現人生總是有潮起潮落,但是在任何時刻都不能放下。發現作者最終的成績,離不開他年輕時候的努力。在清華期間偶然的旁聽課,影響了他的一生,在德國期間因為二戰自我無法回國,但是正是這段時光奠定了其學術基礎。這個和喬布斯有類似性,誰明白喬布斯在大學時候旁聽了書法課而迷上了書法,之後蘋果的字體影響了世界。人生有很多的偶然性,但是也有其必然性。無論如何,努力是務必的。

《人生》讀後感15

這幾天在家裏讀了路遙先生的《人生》,裏面豐富多彩的人物描述和故事情節使我回味無窮。

故事的主人公高加林的人生有着很多重要的岔路口。一開始高加林在學校做教師,由於高明樓給他兒子走後門,所以三星才把高加林換了下來,高加林的人生在那一刻也走到了最低點,然而他並沒有頹廢巧珍的出現是他重新振作了起來,幸運女神再次傾向了他。之後在馬佔奎的幫忙下加林到了縣裏去工作。在工作過程中他遇到了他的同學黃亞萍。與此同時他也面臨着一個重大的選擇:巧珍?亞萍?在地位的誘惑下加林違背了他的良心而選擇了黃亞萍,這次錯誤的選擇不僅僅使他沒能最終和黃亞萍在一齊並且還使他被停職重新回到了農村。

高加林的這一些事説明了一個問題:他的人生不是沒有機會,而是在機會來臨的時候,他沒有做出正確的人生選擇,而走上了錯誤的道路。在我們的人生路途中同樣充滿着許許多多的選擇,同樣關係着我們的命運。小到考試中的一道選擇題,身邊朋友的選擇;大到自我工作的選擇,人生目標的選擇,我們都必須要慎重的走出每一步。

也許你會問我們為什麼必須要做出這麼多選擇。那是因為我們在不斷的成長,身邊的的環境也在不斷的變化,身邊交流的人也變得越來越多,這時候我們就必須要具有明辨是非的本事,而選擇就是我們提高明辨是非本事的一個很好的途徑。我們經過不斷的自主選擇,自我也在選擇中得到鍛鍊,在做出正確選擇的時候吸取成功的經驗;在做出錯誤的選擇的時候吸取失敗的教訓;僅有經過不斷的自主選擇我們的選擇本事才會不斷的提高,我們的人生才會跟家的豐富多彩。既然人生選擇這麼重要,所以我們必須要掌握一些方法學會如何進行正確的選擇。首先我們應當在選擇之前認清自我的真實需要,選擇自我最適合,最喜歡的一條道路;然後我們應當根據選項查閲相關資料,全面的的瞭解這些選項的具體情景;最終如果我們一次選擇失敗了也不要放棄,因為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選擇,我們要從中吸取失敗的教訓,以便下次的選擇更加完美。

人生的選擇就是這樣模模糊糊,讓人看不透以至於有些擔心和後怕。可是人生就應當是這樣貌的,我們要在今後的生活中不斷的鍛鍊自我,這樣我們的人生將會變得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