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採購的趨勢

全球經濟的起伏對企業如何看待以及進行全球採購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除需求不振外,質量安全、勞動力成本和投資成本上升、原材料和石油價格波動、保護主義加劇以及供應鏈變長等問題也帶來了更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下面小編爲大家整理了關於採購趨勢的文章,一起來看看吧:

全球採購的趨勢

  全球採購的新挑戰

對於許多跨國企業而言,簡單地從中國採購來降低成本的時代可能已經結束。在未來,企業將依賴跨越多個地區的、更加多樣化的低成本供應商基地。僅幾年前流行的“中國1”戰略很可能轉變爲“金磚四國n”戰略。此外,從東方採購並銷往西方的單向模式很可能讓位於不同地區的供應中心網絡化模式,從而迅速地滲透到快速增長的新興市場。鑑於這些新興的全球商業現實,有些企業可能需要重新設計整個生產和採購網絡。

勞動力和投資成本不斷上升 雖然低成本勞動力在上世紀90年代促使大量生產從西方移至東方,但全球採購不再侷限於服裝、玩具和鞋類等勞動密集型產品。跨國企業越來越多地從低成本國家採購更廣泛的產品,利用這些國家較低的日常管理、投資和資金成本,或者是出於能夠更好地獲得供應商選擇或新興市場的消費者等戰略考慮。隨着進口產品所需勞動量的減少,勞動力成本節約的套利效應也相應降低。此外,勞動力短缺再加上出口行業需求的持續增長,迫使其中很多國家的勞動力成本上升。近期,兩位數的工資漲幅在中國和越南等國家都極爲常見。

投資成本也隨着時間的推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近十年來,製造業和建築業在中國以及其它低成本國家方興未艾,導致對資源的無限需求並推高了原材料價格。成本的增加抵消了任何形式的勞動力成本節約,並降低了低成本國家的整體成本優勢。

來自其他方面的成本壓力:除了勞動力和投資成本的上升之外,從低成本國家採購的企業還必須考慮應對環境、健康和安全等問題所投入的成本;過長的供應鏈對庫存持有成本以及裝運和反應時間的影響;以及可能引發高昂的索賠、退貨和停產等潛在的質量問題。此外,貨幣的大幅波動使得從低成本國家採購的潛在節約越來越難以**。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貨幣匯率市場的波動幅度非常大。從單一地區進行採購的企業發現其特別容易受到不利貨幣波動的影響,可能使他們預期的成本節約消耗殆盡。

  對總成本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

這些日益增長的成本以及不斷變化的情況爲全球採購帶來了新的挑戰。目前,許多公司把關注重點從低成本國家採購轉向“最優成本”國家採購。爲了詳細瞭解全球採購的`當前最佳實踐以及最優成本國家採購如何發展,BCG調查了來自多個行業和國家的30家跨國企業。根據我們的研究顯示,最優成本國家採購將會繼續盛行下去。

  更廣泛的參與範圍

最優成本國家採購的參與者不僅包括領先跨國公司和財富500強企業,還包括北美和歐洲的中小型企業。部分原因是從海外供應商處購買已經變得更加容易。市場透明度的提高有助於小型企業與最優成本國家建立直接的採購協議。參與企業增加的主要原因在於低成本國家的供應商變得日益成熟,成爲世界舞臺上西方供應商的可靠替代者。此外,採購的產品類別從服裝和玩具等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擴展到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產品。

  供應基地更分散

所有受訪企業表示將繼續保持或增加在最優成本國家的採購活動,尤其是在亞洲,因爲在這些國家使用採購管理系統仍能節約大量成本。許多參與企業表示雖然金融危機對某些地區產生了負面影響,但也爲最優成本國家採購帶來了機會。比如,貨幣波動使韓國等成本相對較高的地區新近成爲最優成本供應基地。墨西哥和越南等其他傳統低成本國家由於匯率變動甚至變得更具吸引力。

實現真正的全球優勢 受訪企業還表示最優成本國家採購的好處不僅僅是成本的節約,還包括通過本地和全球性的競爭而獲得的戰略優勢。許多企業正在把價值鏈上採購以外的其他環節,比如研發和生產,也轉移到最優成本國家,以進一步發展其設計能力和生產網絡。這些進展能夠創造可持續的競爭優勢。這種全方位利用各區域的優勢正體現了最優成本國家採購的發展方向。通過進入本地市場的機會、幫助企業與政府相關部門建立關係並在整個價值鏈上展現創新,最優成本國家採購可以產生大量收入和利潤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