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遊講解應多些人文關懷

導語:隨着旅遊業的發展,人們對旅遊業的要求也越老越高,所以提高導遊的素質和講解也會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導遊講解應多些人文關懷

“6億年前,澳洲大陸還沉在海洋之下,在地殼運動的作用下,這裏隆起並露出海面,形成一座山脈,在地殼運動和風侵水蝕的作用下坍塌成兩處巨巖。”在澳大利亞烏盧魯卡塔曲塔國家公園內,一名導遊給遊客做着講解。隨後,他蹲下身子聚攏起些許礫石與灰土,鼓起腮幫吹地上的沙土,然後又擰開水瓶,往沙土上澆水,模擬風沙侵蝕的場景,接着又和起了泥巴模擬地殼運動……

“如果不是導遊充滿人文關懷和職業情懷的講解,我對那兩塊砂岩的來歷根本不知。”一位朋友這樣告訴我。可見,這名導遊獨特的'講解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反觀,國內的導遊向來不缺解說詞,更不乏“背詞”能力,可是由於種種原因,使得國內導遊在解說時都是模式化的背書,毫無新意可言。

業內人士皆知,導遊員是旅遊產品信息的傳達者,解說是爲了更好地讓遊客瞭解某個景區自然風貌和人文景觀,所以解說的內容要準確且主題突出。這就要求導遊員在講解時不僅要熟悉所講事物的背景和內容,還要處處流露出對遊客的人文關懷,讓自己的職業情懷在講解時得到充分體現。

旅遊解說是提高旅遊業形象和管理水平,維護旅遊秩序和實現旅遊價值的有效方式。其本質上是一種人本主義的考慮,是對旅遊者的旅遊行爲的一種關懷。縱觀我國目前旅遊解說的設計實施狀況,大多停留在形式主義和不規範的層面上,缺乏人文精神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旅遊解說的價值難以得到有效實現。

當前,我國旅遊業正處於大衆旅遊發展階段,不少旅遊經營者片面追求經濟利益,有些經營者甚至不惜對解說內容進行虛構、杜撰,以致象形解說和玄幻傳奇內容佔據了重要地位乃至主導地位,而有關的科普性和知識性內容則相對薄弱。這樣的解說,不但沒有起到教育和增長知識的作用,反而誤導了旅遊者。

隨着我國涉外旅遊業的發展,導遊的英語解說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導遊英語解說的主要目的就是爲了促進人類的文化交流和信息傳播,因此,導遊人員不僅要精通兩種語言,還要對源語文化和目的語文化有深入瞭解。在跟團過程中,遊客經常會有這種感受:導遊講解的很熟練,但總讓人感覺像在重複和“背詞”,缺乏親和力和情感關懷;每到一處,各種傳說故事,讓遊客充分體會到“遊”和“樂”,但“學”與“識”則相對不足。對此,筆者以爲,導遊在講解時,針對不同遊客,特別是外國遊客,可以運用不同的解說方式。解說爲了形象生動,可以採取講故事的手法,特別是用一些親身經歷的事來解說,名勝古蹟、山水園林中往往積澱着豐富的文化內涵,其中包括神話傳說、民間故事等,這些故事通常內容豐富、語言生動、情感充沛、趣味性強,可以增加景點的人情味,拉近遊客與景點的心理距離,對遊客具有較強的吸引力,能夠極大地陶冶他們的道德情操。對於這些內容,導遊講解中要巧妙選擇、精心設計、合理運用,方能收到親切感人、引人入勝的效果。

導遊是溝通景區與社會的橋樑和紐帶,講解服務的質量和水平直接影響着遊客的受教育程度和參觀質量的高低,影響着景區的形象,甚至影響到一個地區和國家的形象。基於此,導遊員本身既要加強自身學習,提高理論修養,也要積極參與各項社會活動,提高適應各種環境的能力。只有將自己培養成多面手,使自己的人文關懷和職業情懷得以盡情釋放,讓遊客感到滿意,才能成爲一名優秀的導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