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教育理論基礎知識:三大道德發展理論

導語:裏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皮亞傑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相似點的分析內容你知道嗎?跟着本站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招聘教育理論基礎知識:三大道德發展理論

關於道德的發展和怎樣進行德育,中外各學者紛紛開始研究和考研,而我們在教招筆試的考覈中通常都會考察到三大理論:埃裏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皮亞傑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許多人在接觸的這三大理論的時候很迷糊,三者之間似乎有相似,又似乎不相同,那接下來我們就還談談這三者之間的相似點。

首先,埃裏克森在繼承和發展弗洛伊德的思想上,將兒童行爲的模式、心理社會因素和力比多投放的部分這三個方面結合起來劃分兒童心理髮展的階段,分爲八個階段:信任對懷疑(0—1或1.5歲)、自主對羞怯(1或1.5歲—3歲)、主動創造對內疚(3—5歲)、勤奮對自卑(6歲—青春期前)、同一對角色混亂(青春期—18)、親密對孤獨(成年早期)、創造對停滯(成年期)、完善對失望(成熟期)。

  其次,皮亞傑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是以兒童的道德判斷作爲研究對象,

1.自我中心主義(2~5歲):從兒童開始模仿別人接受規則開始,但由於跟成人或同伴之間還沒有相互合作關係,兒童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接受規則的。

2.權威階段(6~8歲):在這個階段,兒童的道德生活是幾乎完全服從權威爲特徵。服從權威的力量是一種約束的道德判斷和道德品質,它起源於幼兒期的道德的自我中心主義。

3.可逆性階段(8~10歲)在這個階段,兒童的道德判斷不再是以單方面服從權威爲特徵,而是以相互遵從規則爲特徵。

4.公正階段(11~12歲)這一階段的兒童的公正觀念是從可逆的道德觀念脫胎而來的。他們開始傾向於主持公正、平等。

而科爾伯格和皮亞傑一樣,主要研究的是道德判斷——一個依據道德原則對什麼是正確的或錯誤的行爲的判斷,即道德評價。科爾伯格認爲兒童的道德成熟首先是其道德判斷上的成熟,然後是與道德判斷相一致的道德行爲上的成熟。科爾伯格將兒童品德的發展分爲三個水平和六個階段:

  第一階段:服從與懲罰定向。依照行爲的直接後果判斷行爲的好壞。

第二階段:樸素的利己主義定向。依照活動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或要求來判斷。

第三階段:好孩子定向。凡是能取悅於別人,幫助別人滿足願望的行爲就是好的,否則就是壞的 。

第四階段:維護權威階段和社會秩序的定向。凡是尊重權威、維護社會秩序的行爲就是好的行爲,否則就是壞的。

第五階段:社會契約定向。能意識到道德準則是社會契約,不合理是可以修改。

第六階段:普遍的道德原則定向。已經具有抽象的以尊重人和人的良心爲基礎的道德觀。

相似點一:從這三種德育理論的.主體來看,都是以“兒童”作爲研究對象,都強調在進行“兒童的早期”德育的重要性。雖然當前社會我們提出了教育終身化的理念,但是出於身心發展的階段性的特點,德育應該要抓住關鍵期,即兒童的早期生活,在這個階段,兒童經驗、經歷缺乏,對兒童進行德育,形成先入爲主的效應,相對於兒童後期進行德育,必須要“拔草”後“播種”的困難,在兒童的早期進行德育更具有優勢。 通過這種主次之分的方式,讓我們明白德育的重要性。

相似點二:三種德育理論都是以兒童的心理髮展爲基礎的,強調對人格的塑造,現代教育認爲德育的作用就是將一定的社會道德規範內化給個人,這是強調“塑造什麼樣的人”。

相似點三:三種德育理論都強調外界對人的作用,埃裏克森的“重要他人”更強調社會對人的影響;科爾伯格和皮亞傑認爲兒童就是一個從“自我中心”向“社會”融合的過程,在此期間,外界的人、道德、法律等都對人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