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最新青少年社會工作案例分析

青少年的問題大多和家庭有關,因此以家庭爲工作對象的是個案工作中一個非常有用的技巧模式。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了關於青少年社會工作案例分析,請大家閱讀瀏覽。

2017最新青少年社會工作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1.1基本資料

姓名:服務對象

性別:男

年齡:13週歲

目前狀態:七年級在讀

1.2家庭背景

離異家庭。在服務對象3歲的時候,父母感情不和離異,服務對象判給父親一起生活。但因父親再婚,離開家中,服務對象實質上是跟祖父母共同生活。沒有母親聯繫方式,不知下落。

1.3生活經歷

服務對象自小生活在破碎的家庭環境之中,缺少父母關愛,生活艱苦。因父母均再婚,父親再婚育有一子,長期離家居住(實際居住地爲閔行),與父母沒有感情基礎。服務對象表示自記事起,見過母親次數不超過三次,也沒有母親的聯繫方式和地址,不知母親的下落。祖父母年歲已高,照顧服務對象越加吃力,漸漸力不從心。

二、案例分析預估

2.1主要問題

居委治保主任徐阿姨緊急聯繫到社會工作者,說社區內有一名國中生要跳樓,向社會工作者求助。社會工作者接到電話後,馬上來到居委瞭解情況,得知服務對象沈某因爲母親遷出戶口,並塗改遷出地址,導致其情緒崩潰,揚言要自殺,祖母實在沒有辦法,向居委反映了此情況。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及其家人面談後,還發現了服務對象有厭學、網絡沉迷等問題。

2.2原因分析

服務對象是一名國中預備班學生,在他幼兒園的時候,父母離異,服務對象判給父親一起生活,由於父母雙方均各自重組家庭,他和祖母爺爺生活至今。服務對象表示自記事起,沒見過母親,也不知道母親的下落。當他發現母親塗改戶口本上的地址爲了只是爲了不讓自己知道的時候,多年來母親的形象在心目中瞬間崩塌,自傷的行爲成爲他長期壓抑的最好的行爲選擇,觀念對行爲的約束要遠遠大於身體素質本身對行爲的約束。服務對象覺得父母只顧自己的生活,沒有盡過作爲父母親的責任和義務,缺乏必要的管束,也導致了服務對象學習成績直線下降,厭學、網絡沉迷的傾向比較嚴重。

服務對象一系列問題和不成熟的舉動均與他常年缺乏父母關愛有直接的關係。隨着服務對象年齡增長,和爺爺祖母相處矛盾日益突出,老人只能給他生活上的照顧,但對一名正在處於叛逆期的青少年思想關注較少,一味的盯着服務對象學習,只能讓他更加反感。青少年的成長需要父母的關愛,這是成長的必要條件。當這種關愛得不到的時候,當青少年的記憶中沒有母愛的時候,他會怎樣的成長呢?放棄這種愛的需求?不會!他會更加渴望父母對自己的關愛,並努力去得到這種關愛。服務對象採取了比較極端跳樓的方式,都只能說明他爲了試圖得到父母的關愛,他對父母愛的需求使其行爲的內在驅動力。

社會工作者運用“結構式家庭治療法”的相關理論對服務對象目前的家庭結構做一個分析,可以發現服務對象長期處在一個不良的家庭結構中。

第一,角色錯位。服務對象的家庭長期缺少父母親的角色,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祖母祖父兼顧着這個家庭中父親和母親的雙重角色,祖父母只能給予服務對象生活上的關心,但在他的心中已經對這樣一個破碎的家庭相當的不滿,他覺得父母都沒有盡到義務。親子之間僵硬的互動模式已經形成,要想改變孩子的狀態,就需要改變這種親子互動模式。而這種改變必須是雙方同時改變或者是一方主動改變。消極地埋怨對方而同時自己也沒有行動,改變將是空洞的。

第二,服務對象問題的產生與其家庭環境影響密切相關。一系列的變化使原來和諧的家庭失去了平衡。家庭成員缺乏互動,服務對象在家庭中得不到應有的滿足感和安全感。歸屬感缺乏的服務對象,在成長的重要階段,也得不到家庭必要的及時的指導和關懷。加上年齡較小,心智的不成熟往往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和不良引導。

社會工作者認爲,利用危機處理模式介入開展個案服務,緩解服務對象情緒和有效處理危機事件。

三、服務計劃

3.1服務目標:總目標

利用危機處理模式介入服務,緩解服務對象情緒和有效處理危機事件,提高服務對象家庭親職水平,滿足服務對象人際交往的需要而減弱其對網絡的依賴。

3.2具體目標

3.2.1情緒層面給予服務對象心理支持,緩解憤怒、無助等負面情緒;

3.2.2調整服務對象對問題的歸因,接受自己在問題解決中的作用;

3.2.3 從服務對象家庭入手,改善服務對象與家人的溝通和相互信任度;

3.2.4協調居委等部門以及服務對象家人、學校老師,在各方面給予關愛和支持。

3.3服務模式

3.3.1危機處理模式

根據服務對象的具體情況,社會工作者決定採取危機處理模式介入服務。危機介入模式是圍繞着服務對象的危機而展開的調適和治療工作,它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有效地幫助服務對象擺脫危機影響。從服務對象的情況看,母親塗改戶口本遷出地址的行爲是目前最大的壓力情境和危機事件,已經在情緒層面上使其感到受傷,如果不能得到很快控制和及時化解,危機還會導致其在認知、行爲等方面的失調。

3.3.2心理疏導和結構家庭療法相結合

對服務對象進行心理疏導,多次找他談話,緩解他的情緒,讓他對自己有比較客觀的認識和定位,鼓勵其參加各類活動,擴大交友圈,運用結構家庭療法改善服務對象祖父母其父親的教育方式。

3.4服務策略

3.4.1通過面談,給予服務對象充分宣泄的機會,理解其感受,協助釋放壓力;

3.4.2通過與服務對象的父母親、爺爺祖母、學校老師的溝通,在親子互動方面給予建議,協助他們明白青少年生理、心理特點,增強他們和服務對象相處的技巧;

3.4.3協助服務對象探討今後的計劃安排,通過制定計劃的方式合理安排學習和減少上網時間。

四、服務計劃實施過程

4.1危機一觸即發 社會工作者及時干預

接到居委徐阿姨的求助電話,及時來到了居委,在去服務對象家的路上,瞭解了服務對象的大致情況。服務對象是離異家庭,父母雙方各自組建家庭並孕育子女,平時跟祖母爺爺生活,母親從來不聯繫,父親會每個星期過來看看服務對象。這次由於母親遷出地址並且塗改,被服務對象知道了,所以產生了情緒波動,揚言要自殺,服務對象的祖母及時求助到居委,居委趕緊聯繫社會工作者。

到服務對象家後,他將自己反鎖在房間內,不肯出來,社會工作者請他開門,他嚷嚷着誰也不要來煩我,我是不會開門的,不願意跟社會工作者見面。社會工作者主動向服務對象告知自己的身份,嘗試與他進行溝通,將自己瞭解的事情經過向服務對象娓娓道來,社工運用同理心技巧,對服務對象說道:“我能感受到你對你母親的行爲非常生氣,媽媽這樣做確實對你有很大的傷害,你會覺得媽媽這次徹底拋棄了你,你很失落,很傷心,但是你身邊還有爺爺祖母和我們社會工作者,我們都很關心你,你能把門打開,讓我們看看你嗎?”過了一會,社會工作者發現門內漸漸沒有了聲音,當再次轉動門鎖的時候,門其實已經打開了,社會工作者看到服務對象淚流滿面的坐在窗臺邊,走過去輕輕撫摸了他的頭。社會工作者向服務對象瞭解此次事件的一些情況:父母很早就離婚了,一直都是跟隨祖母生活,在他看到母親用塗改液塗抹掉遷出地址的時候,他非常的失落,覺得母親是徹底放棄他了,加上祖母的情緒非常大,到處跟人家說這個事情,他聽了很煩,所以想用自殺行爲平息這件事情。其實他覺得母親這樣做完全沒有必要,畢竟那麼多年沒有碰過面了,自己甚至連母親的樣子都有點不記得了。社會工作者希望他能站在祖父母的角度上考慮一下他們的感受,對他們來說,你纔是最重要的,並且打消跳樓的這個念頭,不要讓他們再替你擔心了。社會工作者看到了他的艱難和不易,並給予了同理,鼓勵他要對自己負責,並且跟社會工作者約定不再有這樣的行爲。

在與服務對象的交流中,社會工作者感覺到他雖然嘴巴上面說不需要父母的關心,但是他清清楚楚記得父母親來過家裏的次數,讓社會工作者震驚的同時,也能理解到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是十分需要父母的關心的,祖父母只能給予生活上的關心,但是在孩子的心靈上還是代替不了父母的地位。

4.2多方協力 重回校園

社會工作者再次接到服務對象祖母的電話,告訴社會工作者服務對象已有一週沒有去學校上課,希望獲得社會工作者的幫助。並且告訴社工,不去上學在家裏就是打遊戲,祖母每次說要把網絡斷掉,服務對象就跟她吵架,祖母管不住他,所以想請社會工作者幫幫忙,對網絡使用能有限制。

社會工作者首先走訪了居委會,瞭解他們對此事情的知情度和看法。居委徐老師介紹,服務對象的確很可憐,從小打到大父母親都沒有盡過什麼義務,雖然祖母對他一直很關心,但是年紀大的人很羅嗦,所以服務對象跟祖母也有不少矛盾,父親每星期還會回來看他一次,母親那麼多年來一點音訊都沒有,這次母親遷戶口,居委留下了母親的電話號碼,但是一般陌生的電話她都不接的,社會工作者抄寫了其母親的電話號碼。

之後,社會工作者通過電話與服務對象班主任姜老師聯繫。姜老師告訴社會工作者,服務對象性格開朗,比較懂事,但是長期缺少父母關愛。在學校裏面成績不太好,但是他比較要強,老師也多次找他談心,就提高學業成績上他自己也苦惱不已。姜老師告訴社會工作者,去年服務對象就有自殺傾向,老師也上門走訪過多次。姜老師反映,服務對象祖母雖然年事已高,但是在處理服務對象問題上,非常強勢,對他指手畫腳,不能理解服務對象心中所想,而且對學校也要求過多,老師認爲,服務對象的父母不出面,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且這兩天服務對象不來學校,也有身體原因,拉肚子。社會工作者希望與學校多加交流,也請老師多關注他,互相及時溝通。

最後,社會工作者來到了服務對象家中,服務對象正在電腦前面打遊戲。社會工作者向服務對象詢問近況。服務對象告訴社工這兩天由於拉肚子,不舒服,所以沒有去學校。社會工作者問他,那明天去學校嗎?服務對象支支吾吾不肯說,祖母在旁邊一直不斷地說他就是不想去學校,在家裏打遊戲。社工請祖母到外面的客廳裏面去,自己與他進行溝通交流,服務對象不好意思的看着社會工作者,一個原因的確是身體不太舒服,不去學校,還有一個原因好幾天沒去學校拉下很多的作業,現在學習進度很快,很多都不會做,而且下週要考試了,不會做的話成績也不好,所以就更加不願意去學校了,乾脆橫豎橫,在家裏待着。社會工作者社工表示會將此情況與學校姜老師進行溝通,安排進行補課。社會工作者服務對象相約,週一送他去上學,服務對象表示同意。

徐阿姨告訴社會工作者,服務對象祖母希望我們能以網絡使用超時爲理由,把寬帶停掉,社會工作者覺得這個做法不是很妥當,向徐阿姨表示社會工作者有自己的服務思路。

4.3父親介入 緩和情緒

社會工作者一早來到服務對象家中,發現服務對象的父親也在家中,一同送他去學校,並與姜老師進行交流,姜老師也表示會用課餘時間給服務對象補課。

從學校出來後,在服務對象家中,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的父親、祖父母進行的溝通。社會工作者向服務對象的父親和祖父母介紹了青少年的一些特徵,讓他們瞭解到服務對象的一些特徵,爲何會有比較過激的行爲,叛逆,網絡使用過度、希望有自己獨立的空間等情況都是正常的,希望雙方能理解彼此的用意,增強互信,逐步建立一種“增加信任——減輕抗議——更加信任——增進溝通”的良性溝通模式。

服務對象父親非常感謝社會工作者對他兒子的幫助。他覺得自己也十分虧欠兒子,那麼多年來沒有好好盡到一個做父親的責任。小時候覺得孩子小,沒關係,託付給父母照顧,現在孩子漸漸長大,他才明白光是平日裏的照顧已經遠遠不夠,但是自己現在也有家庭和孩子,所以在以後照顧服務對象的問題上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社會工作者感到父親能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但希望能正視和解決,社會工作者、居委、學校的關心已經不夠,服務對象還是需要來自家庭的關心,希望父親能儘可能的多陪伴服務對象,從根本解決服務對象問題。

社會工作者多次與服務對象母親電話和短消息聯繫,她均不接,短信不回,社會工作者將此情況向居委反映,徐阿姨也表示聯繫不上他的母親。

4.4約定上網時間 緩解網絡成癮

社會工作者走訪服務對象家,瞭解近況。詢問了服務對象身體狀況,他表示這兩天已經好很多了,謝謝社會工作者關心。之前從祖母處瞭解到服務對象每天回來玩網絡遊戲要到半夜十一二點,社工就網絡使用問題上,與服務對象做使用約定,在每天完成所有作業的基礎上,使用一小時,雙休日使用三小時,如果超時的話,我們就會暫停網絡使用,讓祖父母進行做監督工作。

社會工作者每週會與服務對象祖母詢問上網情況,她表示服務對象最近上網的確有了剋制,每天一小時,時間到了之後提醒下他,他就會關掉電腦,看看書或者看看電視,祖孫之間也沒有發生爭吵。

4.5情緒再起波瀾 社會工作者關愛備至

居委徐阿姨給社會工作者打來電話,告知社會工作者服務對象的祖母因糖尿病併發症住院了,情況比較嚴重,服務對象的情緒再次出現了波動,不去上學,社會工作者與徐阿姨約定時間,再次準備走訪。

社會工作與服務對象進行面談,感受到他低落的情緒,他告訴社會工作者,最近祖母生病讓他想了很多,一下子感覺自己以後大概要無依無靠了,所以心情非常不好,又不想上學去了。社工認真傾聽了他的表述,感受到了他的思考、他的成長,並且告訴他未來可能要經歷一些從未經歷過的事情,必須勇於面對。社會工作者希望他還是能每天按時上下學,放學後去看看祖母,關心祖母,醫院裏有醫生和父親的照顧,可以不用擔心。之後,社工陪同服務對象去醫院看望了其祖母,並祝其早日康復。服務對象祖母以自己身體不好爲由,希望社會工作者或者居委每天都能接送服務對象上下學,被社會工作者拒絕。目前服務對象厭學情緒嚴重,社會工作者、居委、老師不可能24小時對他進行監管,還是需要家庭的介入,不能將管教的義務統統推到社會上,父親母親必須介入。社會工作者也考慮到服務對象家庭的特殊處,每天早上7點準時電話服務對象家中,叮囑服務對象起牀,去上學。

社會工作者同時與服務對象的父親聯繫,父親表示也知道他目前的情況,但是現在祖母的情況比較不好,父親每天陪在醫院裏面,無法顧及到服務對象,自己也覺得非常抱歉。社會工作者希望如果有空,可以回到家中,對他的生活和學習進行關心和關注,父親表示會盡其所能,謝謝社會工作者的關心。

4.6積極融入社區 直面挑戰自我

臨近暑假,社工瞭解到服務對象的父親爲了方便照顧祖母,搬回共和一村居住,但是服務對象不太去那裏,他說那裏會想到媽媽,看到現在新媽媽和弟弟,感覺跟他們還是有些距離的。社會工作者詢問跟爸爸的關係,服務對象表示跟爸爸還是蠻親密的,但是大部分的時間還是都在祖母這裏,去那裏也不自由,社會工作者表示馬上就要暑假了,服務對象有空的話可以到暑託班做一名志願者,他表示同意,社會工作者告訴他具體時間會另行通知他。

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約定每週2天到暑託班作爲志願者幫忙。服務對象一開始在暑託班裏比較拘束,放不開手腳,每當開展暑託班的活動時,社會工作者都會安排他幫助暑託班的孩子們一起完成一些活動,久而久之,社會工作者發現他每次都能早早的來到暑託班,主動打掃教室衛生,分發午餐和活動物資,與其他小朋友們一起做作業、玩遊戲,有時候還作爲大哥哥爲他們指導低年級同學的作業,3個禮拜結束後,他自己表示也非常開心,這個暑假過得非常充實,社會工作者着實看到了服務對象的改變。

4.7打開愛的枷鎖 用微笑面對人生

開學之後,社會工作者還是每週五定期走訪服務對象家,瞭解服務對象的近況。祖母非常感謝社會工作者的`幫助,整個暑假生活非常規律、充實,不僅完成了暑假作業,還能比較好的控制使用網絡的時間,有時候還會跟祖母說一些暑託班的一些趣事。開學以來,情緒穩定,每天也能去上課,姜老師也說這個學期有了很大的轉變,父親對他也比較關心,祖母感到十分欣慰。

五、案例評估

5.1個案的前期階段

社會工作者以化解服務對象跳樓危機爲主,經過社會工作者、居委、服務對象家屬及其本人的共同努力下,一開始比較偏激的情緒與其家庭之間的關係已經明顯改善,家庭中沒有發生比較嚴重的衝突了。

5.2個案的中期階段

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達成一些網絡使用的規定,在社會工作者的督促下,服務對象上網的時間和次數也漸漸減少了,比較節制。並且能按時上下學,情緒趨於穩定。

5.3個案的後期階段

社會工作者邀請服務對象來到暑託班做一名志願者,在暑託班的這段時間內,服務對象不僅完成了自己的暑假作業,作爲志願者大哥哥,他還指導其他低年級小朋友的作業,過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暑假生活。開學後,從老師那裏也瞭解到服務對象目前比上個學期情況好很多,而且學習成績也有所提升。

而社會工作者除了繼續關注服務對象親子關係改善外,也將工作重心慢慢轉到個人,支持、鼓勵服務對象認真學習,並且進一步糾正服務對象認知的偏差,真正做到自強自立。

六、專業反思

通過本案的服務,社會工作者有以下兩個方面的思考:

6.1整合多方資源 提供專業服務

在本次服務過程中與居委緊密合作,對於順利達成服務目標幫助,對於順利達成服務目標幫助較大,也提醒在今後的工作中,可以進一步調動發揮居委等相關部門的力量,爲服務對象提供更加適切的服務。

6.2協助情緒管理 提升專業能力

在和服務對象對出的初期,他的情緒變化非常快,隨着宣泄的推進,時而憤怒,時而傷心,作爲一名優秀的社會工作者,必須在此時隨着服務對象的情緒及時給予反饋,這其中包括話語和肢體語言、積極的傾聽等諸多技巧,對於服務技巧的探索永無止境,社會工作者需要通過不同的服務,不斷地訓練、總結、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

非常可惜的是此個案的全程中沒有和服務對象的母親取得聯繫,好在父親在關鍵時候站了出來,協調好情感的天平,盡其所能,與社會工作者配合做好服務對象的工作,這也是難能可貴的。親子關係就如同兩棵樹,如果父母與孩子靠得太緊,保護過多,就剝奪了孩子對陽光的吸收,孩子永遠長不大,而父母也會長偏斜。給予彼此適當的空間,適當的養分,才能攜手一起成長。

家庭治療在這個個案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爲如果服務對象親子關係不改善的話,服務對象不可能重新融入他的家庭中去,這之後的一連串改變可能也就很難發生了。

青少年的問題大多和家庭有關,因此以家庭爲工作對象的是個案工作中一個非常有用的技巧模式。但是社會工作者在運用家庭治療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保持中立。社會工作者不可以和服務對象統一立場來對抗父母,強求父母改變;更不可以和其父母統一立場來“教育”服務對象。

第二,做好充分的介入準備。介入之前要和服務對象以及其家人分別做好溝通,取得他們的信任,否則工作將很難開展。

第三,注意觀察。社會工作者無論在介入前還是介入後,都必須仔細觀察家庭中每一位成員的交往方式。注意每一個改變,並予以指出,表揚或者是批評。

第四,做一個好的協調者。在家庭治療中,不可避免地要有家庭成員圍坐在一起談話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中可能出現很多衝突和矛盾,尤其是在剛介入階段,因此,社會工作者必須要把握好整個談話的氣氛,引導談話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