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介入青少年網絡成癮案例分析

在對青少年的網絡成癮做好行爲戒斷的同時,針對這種方面的缺陷發展開展專業性干預,促進青少年人格完善性的成長,青少年的網絡成癮是可以根治的。下面小編爲大家分享社會工作介入青少年網絡成癮案例分析,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社會工作介入青少年網絡成癮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隨着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電腦給現代人類生活提供了許多便利,通過電腦視頻裝置可以和相隔千里的人對話,學會使用電腦成爲現代人生存的必要技能。任何事物都具兩面性,使用得當可增加益處,超過限制會帶來負面效應。青少年對新事物接受能力非常強,由於其所處特殊生理階段、分辨是非能力不強,自我控制弱等特點,就會對電腦產生依賴,嚴重的會成爲一種疾病。另外生活節奏加快,青少年父母在激烈競爭和工作壓力下,以學習成績來評價,青少年與父母的交流越來越少,他們逐漸傾向於電腦的虛擬世界,從那獲得心理的支持和安慰。

網絡成癮:由重複地使用網絡所導致的一種慢性或週期性的着迷狀態,併產生難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慾望。同時會產生想要增加使用時間的張力與耐受性、去抑制、退癮反應等現象,對於上網所帶來的快感會一直有心理與生理上的依賴。

總之,青少年網絡成癮與其人格發展的程度和在現實生活中的狀態密切相關。而青少年的人格缺陷屬於發展中的缺陷,可塑性很強,在對青少年的網絡成癮做好行爲戒斷的同時,針對這種方面的缺陷發展開展專業性干預,促進青少年人格完善性的成長,青少年的網絡成癮是可以根治的。但事實上,每個人遇到的問題都是不同的,因此,也就需要使用多樣化、個性化的療法才能滿足每個人的需要。

  二、基本資料

小天,男,1990年某月某日出生,在某區重點中學高三就讀。國小成績名列班級前五、六名,一直擔任班幹部。進入國中,開始打遊戲機,學業開始上下起伏。會考差了幾分未進區重點,非常失落,成績一直下降,得不到老師的認可,感受不到成功的體驗,有些自卑。家庭環境非常優裕,從小養成自我爲中心,自尊心特別強。同時還表現出青春期叛逆,時常與學校的老師和家長因言語不當就會發生爭吵,甚至與父母有身體方面的碰撞。因沉迷電腦遊戲而影響學業,高中時期幾乎沒有正常的學習,現面臨大學聯考。

家庭背景:原生家庭,案主父母年紀均在50歲左右,父母親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在單位各自擔任重要的領導職務。父親長期國內外出差,從小由母親照料小天的學習和生活。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父母一般採取打罵的教育方式。

  三、問題預估

(一)家庭問題

父母結婚後,爲了提高學歷,直到三十幾歲才生下他。因此,父母希望他努力學習,不想兒子再步自己的艱辛的道路。平時母親照顧兒子的生活和學習,沒有自己的生活空間。對待兒子的教育是比較嚴厲的,而父親採取比較放任自由的方式。

其次夫妻溝通不暢,丈夫不太能聽取妻子的意見和想法,總是批評,夫妻二人在教育上不能達到一致,導致妻子在孩子面前沒有威信。

(二)學業問題

高中二年級整天沉迷電腦遊戲,曠課現象經常發生,成績在班級倒數,能否考取一般性的大專都不太可能。

(三)心理問題

父母對其學業的高要求,平時沒有娛樂的時間,由於長期處於高期望、高壓力下,對學習產生厭惡感。曾試圖改變學習狀況,但信心不足,於是完全沉迷電腦遊戲。

  四、服務對象的尋找方法及主要治療模式

1、目標選取方法:

(1)熱線電話:通過12355青少年平臺,讓家長了解特訓營的活動內容

(2)面談諮詢:通過諮詢師與家長、青少年面對面交流,填寫量表,評估網絡沉迷程度

(3)社工推薦:從社工推薦的網癮社區青少年中挑選

(4)案主自決:最後通過商談,確認是否自願參加矯正課程

2、工作方法:家庭治療+認知行爲治療法

認知行爲學派在治療過程中,以服務對象認知和行爲的改變爲目標,一方面協助服務對象自我瞭解和自我控制,另一方面也提供外在監控和督促。其服務過程重在教給服務對象有效的應對策略,以處理他們所遭遇到的憤怒或壓力情境。

家庭治療對服務對象的重要性:家庭乃是一個人最早接受社會化及互動最多與最親密的系統,因此對個人行爲的影響也是最大。如果要了解服務對象的問題或是對服務對象問題的解決有更有效的解決方法,應當要關心到她(他)的家庭,家庭除了提供瞭解服務對象問題的主要分析單位,同時也要將家庭納爲服務的對象,這也是社會工作綜融學派與生態學所支持的論點。

  五、問題分析

根據小天所填量表分析

1、52量表:145分 。52量表與實際不一致,從數據來看,屬於正常範圍內,

2、SCL-90量表分數: SCL-90超出正常範圍的指標:敵對2.9。SCL-90量表中的敵對指數大大超出正常範圍,與實際表現較一致。一方面是對母親,可能其現處於青春叛逆期,希望有自己的獨立的空間,而母親可能還把他當作一個長不大的孩子。另一方面,他與學校老師常常因爲言語不和,溝通不良,很容易發生衝突。

3、個性特徵:敏感、偏內向

4、網絡沉迷的實際情況:實際上可能屬於一級(輕度)。

在母親填寫的問卷,母親對小天的評價是人較聰明,但對事情很敏感,自控能力很差。一不高興,就不去上課,一個人呆在家中打遊戲。看到兒子這個樣子,父母一方面非常着急,不只如何去解決問題,內心也非常痛苦。

綜合上述所採集的數據和相關信息,社工決定以家庭治療模式和認知模式去實施服務計劃。

  六、服務目標

1、總目標

培養案主樹立信心,建立良好的家庭溝通模式,恢復正常的學習。

2、分目標

通過特訓營,重新建立對網絡遊戲的正確認識;通過半封閉羣體生活,逐漸擺脫對網絡的依賴;引導案主認識問題,培養正確的學習觀念;協助案主父母恢復家庭教育功能;與案主父母進行溝通交流,共同爲案主提供確實有效的幫助;使案主重返學校,順利參加高三的學習。

  七、服務計劃

1、利用在營地的生活,與案主建立專業關係,瞭解他內心的想法;

2、與案主父母溝通,取得父母的信任和理解;

3、讓父母分階段參加家庭教育的指導課程,恢復家庭教育功能;

4、通過戶外拓展和營地生活,鍛鍊並加強案主的自律性,提升他的人生價值觀;

5、通過與網絡精英的對話,建立對網絡的正確認識和使用;

6、讓案主參加同輩羣體的互動遊戲,瞭解他內心真正的想法;

7、幫助案主改變學習方法,恢復學習上的自信;

8、跟進服務,關注案主,讓他不斷健康發展。

  八、服務過程

前期準備:

建立專業關係 在報名處的親切交談,社工與案主建立初步的關係。隨後在營地的一週相處時間內,社工通過詢問野外營地生活的感受,以及在分組交流中,一起分享野外活動中快樂和不高興的事情,拉近了雙方的距離。利用自由時間,在比較輕鬆、安靜的環境中回顧童年的快樂時光,釋懷、宣泄心中的積怨,並對他的一些想法一一分析。每次案主參加團體輔導,社工會在一旁仔細觀察,當遇到案主不願意做的事情,社工會在旁給予鼓勵和幫助,激發案主的團體意識,逐步建立了專業關係。同時,社工安排父母參加家庭治療的課程,使父母認識到以往家庭教育方式的缺陷,緩解大學聯考家長的焦慮、緊張情緒,提高家庭的`教育功能。

隔天社工會將案主在營地的生活情況告知父母,並且安排母親與專家一對一的輔導,在參觀案主的寢室,母親感到案主離開家以後,一下子變得成熟了,被褥鋪得非常整齊,換下的衣服也洗乾淨晾好,原先的顧慮和擔心才放下。

改變溝通模式 進行換位思 考學員與母親對視,感受母親的焦慮的心情,同時用對比方式,體會到母親好的地方。雙方達成契約:每週六下午四點到晚上十二點由學員支配,母親可在十一點半提醒一下。改善平時的伙食情況。在親子溝通團體輔導活動中,與父親組隊,配合比較默契,背對背坐時,用雙手矇住父親的雙眼。不願意坐在母親旁邊,集體討論時候,站在外圍,沒有參與。在與父母對話時,正面對着父親,總是側面對着母親,沒有對視。儘管案主對母親還有些排斥,但在最後,一家三口相擁在一起,母親得到久遠了的兒子擁抱,激動得流下眼淚。

中期介入家庭 與案主及父母共同制定目標,鼓勵他設立人生規劃,使其目標合理可行性。邀請父母參加家長沙龍,鞏固前期的家長課程,使案主重新回到經過調整的家庭環境中,在這個的溝通模式中,恢復家庭教育功能。社工及時案主變化,當看到案主進步時,社工和父母進行表揚,強化正向行爲,增強其自信。回家後的一個月,案主幾乎與電腦絕緣,之後在大學聯考壓力下,社工及父母對案主提出適度的要求給予支持。案主回家之後的月考成績不斷進步。

興趣轉移 學會放鬆 自營地回家之後,案主結交一些同年齡男孩,開始學習滑板,在緊張的學習之餘,利用滑板放鬆心情,學習的興致也越來越高。當看到案主變得心情開朗,學習成績上升,母親焦慮的心態也逐漸趨緩,親子關係也融洽了。

  九、服務評估

社工運用家庭治療模式及認知行爲方法打破原先固有思維模式,重建家庭溝通模式,恢復家庭教育功能,使案主確立了人生目標,提升了他的人生價值觀。目前案主遇到能冷靜處理,認識到學習重要性,而且案主有想法時,能主動和家長進行溝通,對父母的牴觸減緩,師生關係也很大的改善,學習成績穩步上升,現可達到二本的水平。母親的大學聯考焦慮,對兒子的緊張程度降低。

  十、個案反思

青少年網癮一般出現於國中時期,而且處於青春期這個敏感特殊階段。當家長求助時,已達到一定程度,提前干預青少年成長和家庭問題是重要的,家庭早期主動求助纔會有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因爲這個個案一開始對案主和父母進行一個衝擊,加上同輩羣體在戶外兼半封閉的營地生活,使案主原先沉悶的生活方式注入新的內容,激起其積極向上的潛力。由於在多名專家指導下,縮短時間,提高有效性,社工在工作和學習,理論和實際的過程中也獲得成長。開展個案的費用由政府承擔大部分費用,這次特訓營受益人羣還比較有限,如向這樣公益性服務惠及更多青少年和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