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兒童青少年社會工作案例分析

作爲社工人員自己必須有預見性的準備,要有能力引導案主的講話,不能毫無目的的隨案主講。這就要事前準備談話的主題和需要信息。下文是由小編爲大家分享兒童青少年社會工作案例分析,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最新兒童青少年社會工作案例分析

  一、基本資料

小朗,男,1991年12月21日生,國中文化程度,上學。現就讀於漢陽沌口經濟技術開發區一所國中,因其自己的“特殊身份”,再加上不善於交際便慢慢地開始接觸網絡,最近已經沉迷其中。後果可想而知,其成績急速下滑,伴隨着進一步的發展,他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小朗經常流連於網吧和遊戲機房。他的母親顧及到兒子,不願把事情告訴忙於工作的丈夫,所以她找到了我們,希望可以幫助她的兒子。

  二、背景資料

小朗未滿一歲時父母離異,父親盜竊被判入獄,母親改嫁現在丈夫,他從小受到父母雙親的寵愛,一直都很聽話,其母親更是覺得對不起孩子,對他非常忍讓。父親的關愛同樣也是無微不至。但是,自從知道自己並非現在父母親生,他就開始自卑,開始封閉自己。雖然沒有什麼形式上的反叛,但是總愛一個人獨自呆着。剛開始還好,他還會和同學們有彼此的交流串訪,但是自從去年開始,他就慢慢的開始沉迷網絡。到現在爲止,他已經不能自拔。但是較好的一點是他沒有和家人有太多的對抗,只是不與家人溝通。

  三、主要問題

案主的學習、家庭、交際面臨困境,案主心理存在一些偏差,外顯的安靜和無所謂的態度是不熟的表現,只是爲了掩飾內心的自卑。關鍵的一點是不敢於面對自己的現實生活。

  四、問題分析

案主的生活環境並沒有對案主造成太大的生活壓力。儘管父親不是其親生的生父,但是除了血緣上的一點區別之外,絲毫沒有一個養父的身影。母親對他更是無話可說。雙親並沒有要求他有多大的作爲只希望他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希望他可以懂得作爲父母的一片心意。

就其周圍的同學朋友等人際環境而言,據其母親和鄰居們的反映來看,幾乎沒幾個人知道他是離異家庭的孩子。所以也就不存在同學、朋友們的排斥和議論。而且在沉迷於網絡之前,他與周圍的同齡孩子相處的還比較融洽,並沒有現在這麼僵硬。也就是說,在知道了自己的身份後,他在心理上有了一絲的迷惑和矛盾,所以開始逃避父母的關愛,逃避同學;開始自卑封閉自己。進而在接觸了網絡之後,便很快的陷入其中。在精神上找到了依託,在行爲上找到了新的逃避方式。我應該幫助案主認識到現實的真實性、不可更改性,以及現實的實質性一面,協助案主解開心結,坦然的面對自己,面對家庭和生活的現實。

  五、理論基礎

人是自主、自決的,人的行爲和生活方式主要是由人自己選擇的,而並非如環境決定論認爲的:人的行爲完全受外部環境支配。人的內在的“成長動力”和“健康動力”導致人產生一種“自我認同的需要”。“自我認同”又可分爲“成功的認同”和“失敗的認同”。“成功的認同”是指人類有得到滿足、獲得成功的需要;“失敗的認同”則表現爲:逃避現實、不負責任、孤獨寂寞、對自己的行爲無法有效控制。

人是社會中的人,人要學會適應社會環境、學會面對現實,要從一個事物,一件事情的多個方面來分析看待。不能固定思維,更不能封閉自己。要學會在外界的社會資源中吸收可供自己正常成長髮展所需的東西。

  六、個案評估

在案主母親的引導下我們和案主有了第一次的接觸交流,經過首次的溝通我們對案主的基本信息進行了蒐集整理和分析。依據社區居委會所掌握的資料、胡主任對該案主的介紹和與案主的具體談話我們初步的對案主進行了一個問題的評估。

案主未滿一歲時父母離異,父親盜竊被判入獄,母親改嫁現在丈夫,他從小受到父母雙親的寵愛,一直都很聽話,其母親更是覺得對不起孩子,對他非常忍讓。父親的關愛同樣也是無微不至。但是,自從知道自己並非現在父母親生,他就開始自卑,開始封閉自己。雖然沒有什麼形式上的反叛,但是總愛一個人獨自呆着。剛開始還好,他還會和同學們有彼此的交流串訪,但是自從去年開始,他就慢慢的開始沉迷網絡。到現在爲止,他已經不能自拔。但是較好的一點是他沒有和家人有太多的對抗,只是不與家人溝通。

案主現階段的主要問題是學習、家庭、交際面臨困境,心理存在一些偏差,外顯的安靜和無所謂的態度正是不成熟的表現,只是爲了掩飾內心的自卑。最關鍵的一點是不敢於面對自己的現實生活。他的問題特殊性在於以討厭現實、逃離現實、不願面對現實爲根源,導致了自己交際的被冷落,心理上的自卑。在知道了自己的真實身份後更加的感覺現實不完美,一時間陷入了更深的迷茫之中,無奈與無助充斥着他的心裏世界。不敢面對又無法逃避的心理使他倍感孤獨、寂寞和困惑,進而表現出了種種的異常行爲。就案主個人而言,他自己深感痛苦,他不知道該如何來處理自己心理世界翻騰蹈海般的拼死掙扎,也無法調整自己斬不斷理還亂的心緒。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他不願意這樣下去,他希望有人可以幫助他。整個的問題中應該說有兩個事件參與者,他的母親和父親。因爲事情的直接根源就在於,案主知道了現在的父親並不是自己的親生父親。所以在我們幫助案主的過程中應該積極的發動他們來配合案主,以促進案主儘快自己解決問題。當前而言,案主還沒有什麼較爲外顯性的異常行爲出現,只是不言不語,不同周圍的任何人講話,不願回家見到自己的母親,不願回想以前的事情。總喜歡一個人呆着,不想去想那些讓他煩心的事,雖然他做不到。這種情況自他知道了自己的真實身份後一直存在,還不太清楚是否有細微的變化。

在與案主的談話中我們瞭解到案主一直希望自己的身體外貌可以變的像日本動畫中的流川楓那樣的理想,希望自己擁有讓人難以迴避的青春魅力,希望自己的家人和朋友都可以更多地關心自己,同時也希望自己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可以說他的理想是一個十全十美的人,這是他們這個年齡獨有的特徵,也是他一直沉醉於青春偶像類小說的結果。他忽視了現實的不可更改性與客觀性,這是他個人認識上的欠缺,也正是這樣的完美心理纔是他無法接受自己的真實身份。他感覺自己的最後一到防線也被突破,一直讓自己感覺還算滿意的家庭竟然也是這樣的不完美,所以他在自卑的壓抑下心理世界幾乎崩潰。作爲社工人員,我們不能直接介入他思想價值觀的改變中,只能一步一步地引導他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根源所在,並且獨立的把它解決好。當然我們還可以充分的調動他周圍的有利社會資源來支持案主成長,就社會資源而言,案主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愛和同學們的理解,需要周圍的家人朋友們可以主動的多給案主一點心理上的慰藉。讓一顆顆火熱的新融化他那顆有幾分寒氣的心。事實上案主的社會資源中造就潛在的存在着上述幾個方面的所需資源,只是兩者之間的需求關係和被需求關係沒有及時積極的建立好。這是我們工作的一個突破口,也是案主自身實現問題解決和成長的優勢所在。

在對案主的問題及周圍社會資源環境進行了分析之後,我們認爲案主的生活環境並沒有對案主造成太大的生活壓力。儘管父親不是其親生的生父,但是除了血緣上的一點區別之外,絲毫沒有一個養父的身影。母親對他更是無話可說。雙親並沒有要求他有多大的作爲只希望他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希望他可以懂得作爲父母的一片心意。

就其周圍的同學朋友等人際環境而言,據其母親和鄰居們的反映來看,幾乎沒幾個人知道他是離異家庭的孩子。所以也就不存在同學、朋友們的排斥和議論。而且在沉迷於網絡之前,他與周圍的同齡孩子相處的還比較融洽,並沒有現在這麼僵硬。也就是說,在知道了自己的身份後,他在心理上有了一絲的迷惑和矛盾,所以開始逃避父母的關愛,逃避同學;開始自卑封閉自己。進而在接觸了網絡之後,便很快的陷入其中。在精神上找到了依託,在行爲上找到了新的逃避方式。我應該幫助案主認識到現實的真實性、不可更改性,以及現實的實質性一面,協助案主解開心結,坦然的面對自己,面對家庭和生活的現實。

依據理論分析而言,人是自主、自決的,人的行爲和生活方式主要是由人自己選擇的,而並非如環境決定論認爲的:人的行爲完全受外部環境支配。人的內在的“成長動力”和“健康動力”導致人產生一種“自我認同的需要”。“自我認同”又可分爲“成功的認同”和“失敗的認同”。“成功的認同”是指人類有得到滿足、獲得成功的需要;“失敗的認同”則表現爲:逃避現實、不負責任、孤獨寂寞、對自己的行爲無法有效控制。人是社會中的人,人要學會適應社會環境、學會面對現實,要從一個事物,一件事情的多個方面來分析看待。不能固定思維,更不能封閉自己。要學會在外界的社會資源中吸收可供自己正常成長髮展所需的東西。

考慮到案主的年齡和現實中的問題我們決定採用現實療法幫助他認識到自己的潛在能力,通過現實的真實呈現來使其看清問題的實質。如果再在此情形下采用理性情緒療法,我們怕案主無法在迷茫的思維中重新思考。所以還是用事實來說話,讓案主自己在現實中弄明白自己的憂慮是不必要的,上網逃避是更不對的。從而在根源上解決問題。現實治療法認爲:自我認同的發展受到個人對自己的看法、個人的工作和生活經驗以及與他人交往的影響。它強調人不能靠情緒產生行動,強調我們應該先行動,在行動中改善情緒與觀念。在治療過程中社工是一個模範、也是一個教師,他要讓案主感受到關懷與體諒,也要對案主進行行爲示範、指導和監督。希望我們的幫助可以儘快讓案主恢復,使他自己有一個較好的進步。

  七、服務模式

考慮到案主的年齡和現實中的問題我們決定採用現實療法幫助他認識到自己的潛在能力,通過現實的真實呈現來使其看清問題的實質。如果再在此情形下采用理性情緒療法,我們怕案主無法在迷茫的思維中重新思考。所以還是用事實來說話,讓案主自己在現實中弄明白自己的憂慮是不必要的,上網逃避是更不對的。從而在根源上解決問題。現實治療法認爲:自我認同的發展受到個人對自己的看法、個人的工作和生活經驗以及與他人交往的.影響。它強調人不能靠情緒產生行動,強調我們應該先行動,在行動中改善情緒與觀念。在治療過程中社工是一個模範、也是一個教師,他要讓案主感受到關懷與體諒,也要對案主進行行爲示範、指導和監督。

  八、服務計劃

目標:改變案主逃避真實生活的生活狀態,幫助其發現自己生活的溫馨。認識到自己的偏差,走會到自己常規的人生軌道。

具體內容安排如下:

(一)接案:本案是在社區發掘到的個案。我們先了解基本情況,並約定上門走訪的時間。

(二)初次接觸,資料收集並研究。

(三)得到案主信任,確認工作關係。

(四)進一步接觸案主,切入到工作重點。

(五)幫助案主做好接受現實的準備,並與其共同克服可能存在的困難。

(六)着重注意案主的心理變化,時時給予關心、引導和幫助。

(七)積極幫助案主與父母和周圍的同學搞好交流溝通,預防案主可能存在的情緒波動。

(八)跟進服務,如果案主的狀況良好,工作員結案。

  九、服務過程

第一節:與案主母親初步接觸。爲了得到案主的接納與信任,我們首先從他最感興趣的網絡遊戲和他的學習情況等談起。談話中進一步瞭解了案主的情況,如對父母的態度、作息時間、興趣愛好等內容。初步達成幫助的協議,並約定下次在社區和案主見面的時間。

第二節:首先要讓小朗接納我們,然後再慢慢了解其真實想法,包括今後對父母、學習、生活等的觀點。

第三節:我們在社區與案主談及其對父母的看法,引導他慢慢的換一個角度分析自己。他對自己今後的一切還處在毫無目的的狀態,他不想談這方面的東西,不願意聽到關於父母的事情。我們不得不採取一些“家長式干預”。並乘勝追擊,提出讓他盡力與父母進行一次真誠的彼此交流。最後他勉強答應下來。

第四節:我們按約定的時間到他家,我們到時他正在翻看着學過的書本。好像有一種無奈的感覺,我們在與其母親打過招呼後便進到了小朗的房間。第一次我們做了更爲深層次的交談,同時制定了下一步的計劃。

第五節:我們和小朗進行了第三次的交談。他按我們上次約定好的計劃,與周圍的同學進行了一次正常的談話,他很興奮的說:“他們好像不知道我的事情,他們好像也不太在乎這樣的事情。他們還很關心的問我爲什麼變了……”。我們的預期目標已經達到。

第六節:我們和他母親協商,讓他父親抽點時間回家,把事情慢慢的告訴他。如果有必要,我們可以和他見一面。

第七節:小朗打電話給我們,見面後他說他父親要帶他到日本出差。並且申請了半學年的假期來重新補救對孩子的“父親過失”。他說話時很興奮,後來就有點激動了,他的聲音有些沙啞。學校老師們也給他了半個月的假期讓他調整,並且許諾以他的智力在將來的學習中很快會趕上的。我們繼續進行了相關的鼓勵。

第八節:我們在社區舉行了“珍重”告別社區歡送會。我們給他打通了電話,他正在與自己的家人享受着天倫之樂。我們告訴他應該多和自己的父母交流溝通,要多與周圍的同學互動,同時也祝福他可以更好的生活。

初次會談評估:案主的狀況還算正常,他也樂意接受我們的幫助。總體而言,談話中案主處於被動狀態,我們提到哪個話題,他就會跟到哪裏。其中有幾次他講話很激動,案主對我們的幫助也十分積極的配合。他沒有做出排斥的行爲活動,而且我們彼此基本上了解了對方,就其自身問題的相關信息資料蒐集來講,也基本上達到預期的目標。在初步評估(案主問題的初步分析)的基礎上,我進一步分析了案主的問題,案主性格內向,在生活中不愛說話,不善焦交際。自己愛好青春偶像劇類的流行言情小說,對理想自我的嚮往幾乎完全依託小說中的主人翁。這一點一直在案主心中積累,直到其發現連自己最爲信託、依賴的家庭、父母竟然也是那樣的不“完美”,所以案主在這一事實面前突然陷入了迷失的境地。但是案主又無法從心底怨恨自己的父母,畢竟這只是案主的一種錯覺,一時的心理偏差。只有借網絡來慰藉自己。這也是案主當前的迷茫狀態。

第二次談話我主要了解了他前兩天的想法,和與父母關係的改善發展,並且協助他制定了下一步的實施計劃。

第二次談話感悟:此次談話比上次要順利的多,談話的目標是幫助他認識到問題的實質,發揮自身解決問題的潛力。這一預期的目標也基本實現,案主自己的成長動力很強。談話的內容主要是圍繞着影響和產生目前問題的因素,幫助案主認識到這些誘因的存在。使其自己有意識的去解決此類問題。在這兩次的談話中反映出的一個個人問題是,工作的經驗貧乏和談話技巧的不足。希望可以在以後的實踐中改進。

第三次談話時,小朗的情況有了較大的改觀。他說話的語氣有了變化,不再低沉沒有生氣。而是臉上的表情也豐富起來,同時他的動作也多了許多。總之進步是非常明顯的,談話中我們主要聽取了他對上次的幾個問題的思考,並且進一步在思想意識上幫助他認識到了問題的可以解決性。

第四次談話的評估:案主已經在思想意識上完全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之處和漢族要的根源所在。而且,已經有了很大程度上的進步。他主動提出了再聯繫我們,這就是一個進步的體現,相信他可以走好後面的道路。順利的結案對我們也是一件很值得高興的事情,我們的成長進步也是很大的。

經過了四次談話,案主在思想意識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從一片迷茫的矛盾心情中走向開朗;從險些陷入網癮的邊緣迴歸到自己溫暖的家庭。剛開始他十分的無奈,面對現實無能爲力,在我們的幫助下,他漸漸的開始走出被動、躲避。他慢慢的認識到自己目前的問題實質,開始分析導致自身問題的因素,最終也發覺了自己的不足所在。從而進一步挑戰自己的弱點,走向積極實現自我、完善自我,健康成長的目標。在我們離開寧康園的那一天,他還打電話給我們,告訴我們他在途中已經和自己身旁的乘客講話了。聽到這些我們也相信他可以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

  十、成效評估

就案主的問題來看,經過這段時間的工作,案主對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目標,並不像前段時間那樣迷惑不解。案主的心理問題也一天天好轉,已有迴歸家庭的正常生活參與社會正常生活的表現。根據案主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爲沒有必要再調整計劃,做跟進的工作。居委會的老師一致認爲小朗真的變了很多,看到人不會低着頭,也會有禮貌地與人打招呼了,那是自信和交際在逐漸恢復的表現。

  十一、個案反思

1、社工不宜採用“高壓式”的指導方法,這會降低案主的自決。

2、針對案主的不成熟,社工要投其所好,根據案主的喜好進入他的生活,再慢慢去引導他。工作員要時時關注案主的心理變化,儘快獲得案主信任,鞏固彼此之間的關係。

3、社工應該學會讓案主剖析自己,讓他親自去面對一定的現實。要培養其面對現實的能力,學會在遇到挫折時從多角度出發去思考,學會向外界求助,學會正確、客觀而理性的分析問題的實質。從而提高自己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實現自己的健康成長。

4、作爲社工人員自己必須有預見性的準備,要有能力引導案主的講話,不能毫無目的的隨案主講。這就要事前準備談話的主題和需要信息。

除此之外我們工作者對自己做了自我評估如下:

1、在整個活動中,始終以積極的、平等的態度對待案主;

2、嚴格遵守社會工作者職業道德操守;

3、合理運用個案工作技巧,包括交流技巧、解決問題技巧、改變行爲技巧。利用傾聽、引導、反饋、總結、打斷等溝通技巧;

4、理論聯繫實際。運用危機介入模式中的人格理論、學習理論,行爲治療模式的認知學習理論;

5、較好的應變能力和良好的溝通能力;

6、案主的自理/自制能力好像沒有處理;

7、在協助案主實踐學習計劃時要應用行爲更易法的學習理論;

8、應該多些協助案主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別人的想法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