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自學考試《美學》美育考點練習題

美育是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發展學生鑑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通過各種藝術以及自然和社會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來進行。以下是本站小編搜索整理的關於自學考試《美學》美育考點練習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2017自學考試《美學》美育考點練習題

  名詞解釋

美育

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美育,泛指自覺和非自覺的一切審美活動本身所具有的感染人、影響人、陶冶人的教育功能,以及社會、學校或家庭有意識地利用審美的特點對人進行塑造的種種教育活動;狹義的美育則專指與智育、德育、體育並列的一種獨特的教育方式。

化育

主張美育對人性情的陶冶、情感的淨化,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通過不斷的薰陶和浸染,審美主體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影響,發生着微小的變化,漸漸形成一種心理結構,持久地影響精神生活。

怡情養性

美育的功能之一,指美的形象以情感爲中介感化人、影響人,使人們的修養達到理想的境界。

化性起僞

是荀子在解釋人性和文化的生成時所提出的,體現了美育的功能,即美育以情感的方式陶冶人的情性,從而改造人性自身的弱點,使其健康發展。

完美的人

是既有物質生活又有精神生活,既有理智又有情感,既有工作能力又善於生活和娛樂。人不是機器,最忌僵化和片面化,應該是有血有肉,有獨立的價值,有對於歡笑和幸福的追求。一句話,他應該熱愛美。審美教育要培養人們對於美的熱愛,從而感到生活的樂趣,提高生活的情趣,培養對生活的崇高目標。

審美的人

是具備敏銳的審美能力、良好的審美趣味、健康的人生態度、完善的心理結構、豐富的個性魅力,並具有自由的超越精神和熾熱的理想追求的人。

  簡答題

1.爲什麼說美育是一種化育?

答:中國古人認爲,美育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化育”,是通過怡情養性的途徑,使主體在感化中,經過審美,深入“人心”,從而陶冶主體的精神世界,完善自我的人格。雖有儒、道、禪之別,但其美育思想在這一點卻是一致的。①孔子以“六藝”教學生,其中“樂”就是專門的美育課程。樂的美育方式是感化,即在個體的感性慾求得到滿足的同時符合於社會文化心理。樂化的目的是和諧,以此進入一種順應自然、與天地同體的和諧境界;②道家追求的理想境界是天人合一,要求達到更高層次的人與自然的和諧。主張“至和”,靜心虛靜,達到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藝術的創造和欣賞過程就是主體滌盪心靈,完善自我,合天地之道,達人際之和的過程。由技入道的庖丁解牛,本身就是一種審美觀照和享受;③禪宗更注重於自身的修養,注重個體的自我領悟,從美育的角度說便是“自己感化自己”,從而使自己躍身大化,與宇宙融爲一體,顯示出一種異常恬淡、寧靜的心境,在不動聲色中陶冶了人生,在審美中成就了人生。在具體方式上,禪宗注重漸修頓悟,就是始終不脫離感性,而又從具體感性中獲得人格的飛躍。這種飛躍,這種個性解放,是浸泡在感性中不知不覺、潛移默化的結果。

中國的儒、道、禪在美育思想上都採用了“化育”的方式。可見,美育對人性情的陶冶、情感的'淨化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通過不斷地薰陶和浸染,會 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影響,發生着微小的變化,漸漸形成一種心理結構,持久地影響着精神生活。美育正是以這種感性的方式,來陶冶人的精神,轉移人的氣質。

2.怎樣理解審美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造就審美的人?

答:美育是要使人精神上能夠獲得解放和自由,把人從自然物質世界的束縛中解脫出來,上升到精神的理想境界,進入一種順任自然、與天地同體的和諧境界。康德和席勒都認爲,美育可以擔當感性與理性之間的橋樑,使人成爲在感性和理性方面和諧發展的“完全的人”。

美育的目的,還在於培養人、發展人,使人成爲身心健康的完美的人。

美育着重於使人們審美感受的能力得到訓練,鑑賞水平得到提高和創造力得到培養,最終使人的個性得到全面而充分的發展。

美育的最高目的就是要造就一種審美的人。所謂審美的人,就是具備敏銳的審美能力、良好的審美趣味、健康的人生態度、完善的心理結構,豐富的個性魅力,並具有自由的超越精神和熾熱的理想追求的人。審美教育的這一根本目的,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又可轉化爲兩方面的內容:即美的形式的教育與審美理想的教育,前者是審美能力的培養是審美教育的基礎,後者則要求把審美的自由人生境界轉化爲受教者自覺的價值追求,體現着美育的根本主旨。

3.怎樣理解審美教育對於人生境界的提升作用?

答:審美活動是人生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在極其豐富複雜的人生實踐中必然會與世界形成各種各樣的關係,並在心靈上必然會達到不同樣式的生存狀態,生成不同層次的人生境界。審美境界是人生境界中層次比較高的一種,它是一種特殊的人生境界,也就是說審美境界是一種自由的人生境界。

審美活動活動不同於其他人類活動的獨特意義在於,它不僅爲人構築起一個意味雋永的精神家園,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人由此而深刻體悟到做人的價值、尊嚴和崇高的使命,從而在人的心裏鼓起追尋理想的激情。通過審美,主體的生命得到了陶冶和洗禮,提升和拓展。通過審美,在使主體的精神得到昇華的同時也得到重組和塑造,他將以新的姿態重新返回現實並改造現實。

因此可認爲美育從根本上講就是一種特殊的人生境界教育。審美境界是一種自由的人生境界,而在審美活動中生成的美正是這種自由人生境界的感性顯現。美育將人生境界提升到了一種自由境界的高度。

4.簡述席勒的美育觀(席勒對於美育理論的貢獻)。

答:1795年,席勒發表《美育書簡》,美育作爲一門獨立學科在人類文化史上出現了。在書中,席勒第一次提出了“審美教育”的概念,並對美育的性質、特徵和社會作用作了系統的闡述,這是第一部系統的美育著作。席勒認爲,審美教育是實現人的自由的唯一途徑,審美活動是自由的,“通過自由去給予自由,這就是審美王國的基本法律”。他還認爲“我們爲了在經驗中解決政治問題,就必須通過審美教育的途徑。因爲正是通過美,人們纔可以達到自由。”

席勒的美育理論在西方美育思想史佔據十分重要的位置,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從哲學的高度解釋審美教育不同於其他教育形式的獨特目的,並把審美教育的目的與審美活動的性質內在在統一了起來。他說:“有促進健康的教育,有促進認識的教育,有促進道德的教育,還有促進鑑賞力和美的教育。這最後一種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我們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體達到儘可能可諧。”

第二,明確揭示了審美教育的價值是完滿人生。

第三,回答了完滿人性的方式——人性統一的根據就在於自身。“我們可以說,就其天賦和素質而言,在每一個個體的人的身上都具有純粹理想人的成分,在各種變化中與這種不變的統一體保持和諧,這是它生命的偉大使命。”審美教育的任務就在於要不斷拓展人身上的這種“純粹理想人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