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自學考試《美學》名詞解釋備考習題

自學考試《審美》科目知識點比較多,大家在備考的過程中一定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以下是本站小編搜索整理的自學考試《美學》名詞解釋備考習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2017自學考試《美學》名詞解釋備考習題

  名詞解釋一

藝術品

是人工製品中的一種審美的精神產品,它以創造非現實的意象世界來傳達人類的審美經驗。

遊戲說

首先是由德國古典美學的奠基者康德提出,後由席勒、斯賓塞等人發展加以完善的。認爲藝術本質上是一種遊戲,是由遊戲發展而來的。藝術與遊戲雖有相通之處,但它深刻的真實性、深邃的思想內涵和人生的啓迪不同於遊戲,因此把藝術僅僅歸結爲遊戲是片面的。

集體無意識說

是由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提出的。集體無意識是由遺傳保存下來的一種具有人類普遍性的潛藏於意識深層的朦朧精神。藝術家正在它的驅動下進行藝術創作的,藝術起源於集體無意識。這種學說只是一種心理學的假設,沒有足夠的科學根據,也抹殺了藝術家的個性。

模仿說

認爲藝術是對現實世界的模仿,在西方影響極大。它的合理性在於,始終把藝術與現實世界緊密聯繫在一起,把藝術看成是再現和認識世界的一種特殊方式。它的缺陷在於忽視了藝術自身的審美特質,忽視了藝術創造的主體性和表現性,因而未能全面揭示藝術的本質。

表現說

強調藝術必須以表現主體情感爲主,其代表人物有西方美學家德拉克洛瓦、克羅齊,中國的言志說、心生說和緣情說大體上亦可劃入表現說。表現說把藝術本質同藝術家主體情感的表現聯繫起來,突破了把藝術歸結爲模仿、認識外在世界的侷限性,突出了藝術的審美特性,比模仿說更接近真理,在美學史上是一大進步。但表現說完全迴避藝術與現實世界的.聯繫,無視主體情感的客觀根源,因而是片面的。

有意味的形式說

上世紀英國美學家克萊夫·貝爾認爲,藝術的本質在於“有意味的形式”。所謂“形式”,就視覺藝術而言,指由線條和色彩以某特定方式排列而組合起來的純粹的關係;所謂“意味”,貝爾認爲乃是這種純形式背後表現或隱藏着的藝術家的獨特的審美情感。藝術就是藝術家創造的、能激發觀賞者審美情感的純形式,是美的結構,也即“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說突出了藝術的審美本質方面,比表現說列進一步,但它把“意味”及“審美純形式”與一切現實完全切斷,脫離人類社會歷史,陷入形式主義和神祕主義。

符號說

由美國的蘇珊·朗格提出,藝術是人類情感的符號形式,是一種非邏輯非抽象的符號,具有表現情感的功能;藝術符號所表現的情感應是一種人類的普遍情感。這種學說理論上達到了列高的層次,但仍不能正確地解決藝術本質問題。

載道說

較早可追溯到孔子,韓愈加以完善,他認爲古文是爲了宣傳儒道而存在的,並非是爲了緣情。這在當時具有積極意義,但完全摒棄文的緣情作用,僅僅突出政治教化作用,顯然不符合藝術的發展規律,也是片面的。

娛樂說

可分爲“自娛”和“娛人”兩個方面。藝術家是藉助於創作中的想象,在幻想世界中實現自己雖嚮往但在現實中卻不能實現的願望、追求、希冀和理想,從而達到自娛。同時一切藝術都能使人產生快樂,都有“娛樂”的功能。

藝術作品的意象世界層

是指建立在物質實在層、形式符號層基礎上的、非現實的、展現人類審美經驗的、能轉化爲被感性把握的、富有意味的表象世界,這是藝術品結構中的核心層次。

藝術作品的意境超驗層

是意象世界背後所蘊含着的富有形而上的人生哲理意味的最高境界。

意境

主要是指運用藝術意象,在主客體交融、物我兩忘的的基礎上,將接受者引向一個超越現實時空,富有形上本體意味的境界中。

有我之境

其中的“我”以強烈的主觀色彩明顯地滲透於藝術意象中。

無我之境

是指創作主體的完全消失,隱在藝術意象的後面。

藝術的審美功能

是指憑藉藝術意象、意境的感染力、誘發力、震撼力來使接受主體在獲得美感的同時獲得審美愉悅,從而提高藝術素養,改善審美文化心理結構,拓展藝術鑑賞視野,增強藝術的想象力和敏感性。

藝術的認識作用

是指人們通過藝術品的欣賞,能從虛擬的意象世界背後獲得對世界和歷史的認識,可以瞭解到自己從未經歷過的事物,從而增長見識,開闊眼界。

藝術的道德教育功能

是指通過藝術品的意象體系向接受主體顯現和指示某種典範,以對其進行潛移默化的倫理、道德教育。

  名詞解釋二

1.原型理論:榮格捨棄弗洛伊德的泛性慾主義,並將個體無意識進行改造而成爲集體無意識,由此提出原型理論。原型是一種集體無意識,從早期人類在生存環境中產生,而後由人類羣體通過遺傳機制進行傳承。

2.藝術美即藝術中的審美現象,藝術本質上是一種審美活動,是審關活動最高級最典型的形式。藝術美就是人創造、提煉的結果,是高、於自然的,是人的精神、人的本質力量的感性顯現和確證。

3.美學學科是指奠基於審美意識和美學思想,以審美現象爲專門課題,從整體上獨立地、系統地思考審美現象所獲得的理論體系。

4.美學思想是指奠基於審美意識,是思想主體對審美現象某些本質、特徵、規律比較自覺的理性認識。

5.審美意識指人類在生存實踐中萌發出來的有某種不明晰審美追求的意識。

6.審美關係是指從屬於人與世界的存在論關係,是人與世界的一種特殊的精神性關係,是人對世界藉助感性形式建構起來的自由的情感體驗關係。

7.審美形態是指人對不同樣態的美即審美對象的歸類和描述,它是審美活動中當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對象化、感性表現形式和具體存在狀態。

8.美指審美活動建構起來的、能激發主體美感的審美對象及其所呈現出來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狀態,它是人與世界一體圓融、有限與無限和諧統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對象化和感性顯現。

9.美感指審美活動中與審美對象同時建構起來的審美主體所呈現出來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狀態,它體現爲主體直觀到了這種超越現實功利、倫理、認識的自由人生境界、體驗到了人與世界的存在意義而產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