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自考《外國文化導論》名詞解釋專項練習題

考生們在複習《外國文化導論》過程中,要結合試題進行練習鞏固,以下是本站小編搜索整理的一份自考《外國文化導論》名詞解釋專項練習題,後附答案,供參考練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2017自考《外國文化導論》名詞解釋專項練習題

  1.智者學派

公元前5世紀左右,希臘雅典率先出現一批以教授演說和論辯術爲業的思想家,他們被稱爲“智者”或“詭辯家”。智者們關心的不是宇宙的本原,而主要是社會倫理方面的問題。從此,“人”成爲希臘哲學研究的中心。智者學派帶來希臘哲學從自然主義向人文主義的轉折。智者學派的代表人物是普羅泰戈拉。

  2.《十二銅表法》

公元前450年,羅馬共和國制定的法律,它是羅馬歷史上第一部具有相對公平和民衆意識的成文法典。該法大多數條款沿襲了古代習俗,但對往日貴族的濫用權力有所限制,平民的政治權力也有所體現。《十二銅表法》的制定表明,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成爲羅馬文化的重要特徵。

  3.十字軍東征

從表面上看,十字軍東征是西方的基督教徒對異教徒的征討,目的是收回聖城耶路撒冷,但實際上是西歐的封建統治者和貪婪的僧侶對東方財富的垂涎。從1096年到1291年,歷時近二百年,十字軍前後共進行八次東征。十字軍東征本質上是西方教會和統治者對東方財富的血腥掠奪,也是東西方文化的一次血腥的交流。

  4.騎士制度

騎士制度是西歐騎士階層所特有的組織制度、法律規範和道德準則以及多方面生活的總稱。它的物質基礎是采邑制。騎士本身是封建主,以“忠君、護教、行俠”爲基本準則。騎士制度在12世紀前後發展到頂點,隨着火器的發明和僱傭軍的出現,騎士制度走向衰落,騎士也變成社會的毒瘤。

  5.經院哲學

經院哲學是中世紀西歐教會、修道院學校和大學中生存的哲學神學。將論辯邏輯和神學結合是它的主要形式特徵。經院哲學中長期存在唯名論與實在論、亞里士多德主義與柏拉圖主義兩種論爭,它表現了經院哲學與神學基本理論的分歧。

  6.文藝復興運動

文藝復興運動是14-16世紀在歐洲許多國家先後發生的新興的資產階級思想文化解放運動。文藝復興的核心是人文主義,它是新興的資產階級思想家打着恢復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口號所進行的一次反教會、反封建的思想文化領域的革命。意大利是文藝復興運動的發源地。15世紀末和16世紀文藝復興運動逐漸發展到德國、法國、英國、西班牙等,到17世紀初期結束。

  7.巴洛克藝術

“巴洛克”(Baroque)是1600年至1750年間在歐洲盛行的一種藝術風格。它產生在意大利,發展於歐洲信仰天主教的大部分地區。17世紀末巴洛克藝術中心轉到法國,並最終演變爲“洛可可”(Rococo)藝術風格。巴洛克藝術的`主要特徵是:異常華麗,誇張、怪誕,複雜繁瑣並充滿動態美,帶有神祕的宗教色彩,集繪畫、建築與雕刻於一體,具有綜合性。因巴洛克藝術個性突出,廣受當時人們的喜愛。

  8.狂飆突進運動

狂飆突進運動是18世紀七八十年代在德國發生的一場聲勢浩大的啓蒙文學運動。這一名稱源於克林格爾的同名劇本《狂飆突進》。當時一批文學青年在英法啓蒙思想的影響下,強烈要求擺脫封建束縛和壓抑,追求個性解放,從而發表了大量具有強烈反封建精神的作品。青年歌德和席勒是這一運動的優秀代表。

  9.洛可可風格

洛可可風格(Rococo)開始是一種建築風格,主要表現在室內裝飾上。它是在巴洛克建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8世紀20年代生於法國,其特點是色彩明快,裝飾纖巧。代表作是凡爾賽宮的王后居室。洛可可風格也體現在繪畫領域,代表作是布歇的《出浴的狄安娜》

  10.功利主義

功利主義是一種以實際功效或利益作爲道德標準的倫理學說。它產生於近代英國,代表人是邊沁。邊沁提出了“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的功利原則。邊沁的功利主義是對資本主義社會更明確、更徹底的理論辯護,反映了工業資產階級的要求

  11.實用主義

實用主義是20世紀的美國哲學,它充分體現了美利堅民族注重求實精神,履行功利主義的原則。美國實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是皮爾斯,威廉·詹姆斯提出“有用的就是真理”,杜威將實用主義哲學應用到各個領域,成爲美國最負盛名的實用主義哲學家。

  12.結構主義

結構主義屬於20世紀科學主義哲學範疇。廣義的結構主義包括四個分支,即索緒爾的結構主義語言學派、喬姆斯基的轉換生成語法學派、皮亞傑的發生心理學派和20世紀法國的各種結構主義學派。狹義的結構主義主要是法國的各個結構主義學派。

結構主義試圖用自然科學的精密手段研究、探索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的各個領域。他們相信:在雜亂無章的表象世界下面,隱藏着一個內在的穩定結構,並支配着表象世界。人們可以通過結構主義的方法認識和掌握這一結構,發現世界的多樣性背後隱藏的統一性和不變性。

  13.文化工業

文化工業是與大衆文化密切相關的概念,最初是由德國法蘭克福學派的代表人物阿多諾從文化製作者、生產者的角度提出。認爲“文化工業只承認效益”,文化工業製作和傳播的根本動力是對利潤的無限追求,文化產業的典型產物是徹頭徹尾的商品。20世紀以來將大衆文化發展成“文化產業”的主要是美國。

  14.法蘭克福學派

法蘭克福學派是由德國的法蘭克福大學社會研究所構成的學術團體,無論從代表人物的數量還是從其成員理論建樹的深度和廣度來看,他都是20世紀最大的馬克思主義流派,是西方人本主義馬克思主義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現代西方者需的重要流派之一。代表人物:尤爾根·哈貝馬斯;赫伯特·馬爾庫斯;阿多諾;馬克思·霍克海默;主要觀點:隱蔽的意識形態、無所不在的控制、溫柔的欺騙、僵化的架構與機械的複製。

  15.《漢謨拉比法典》

亦稱“石柱法”,是古代巴比倫法律精神的集中體現。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頒佈。法典條文282條,以“公平”、“正義”爲宗旨,目的在於協調社會的整體關係,使“社會安定,政治清明”。

【 包括訴訟手續、損害賠償、租佃關係、債權債務、財產繼承以及對奴隸的處罰等內容。旨在維護私有制和奴隸主階級的利益。是研究古巴比倫社會歷史的珍貴資料。】

  16.法老制度

法老(Pharaoh),本意爲“大宮殿”。古代埃及最高統治者的稱呼, 他既是國王,又兼管宗教事務,法老自稱“太陽神之子”。法老擁有埃及全部土地,有權制定法律,徵管稅收,並負責率軍抵禦外敵入侵。法老之下,設首相,擁有行政、司法和財政權,但在法律上,法老是最終裁決者。法老對臣民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17. 吠陀

印度人最古老的宗教文獻。“吠陀”(Veda)原意是“知”,有“知識、學問和智慧”的意思,原指“古印度宗教知識總稱”,後轉化爲“教義、經典”之意。吠陀分爲四種:《梨俱吠陀》、《娑suo摩吠陀》、《夜柔吠陀》、《阿闥婆吠陀》。其中《梨俱吠陀》是婆羅門教的主要經典。

  18.百年翻譯運動

750年,在阿拔斯王朝哈里發們的大力支持下,阿拉伯帝國掀起轟轟烈烈的百年翻譯運動。各地典籍珍本源源不斷運到智慧宮,衆多精通阿拉伯語、希臘語或波斯語的基督教徒或祆教徒也被不惜重金、不分宗教身分延聘到首都巴格達。百年翻譯運動中,翻譯的書籍種類繁多,從天文學、醫學、幾何學到文學、歷史、哲學等,應有盡有。其中天文學、醫學、數學、哲學著作多譯自印度和希臘典籍,而文學多譯自波斯和印度典籍。百年翻譯運動爲造就燦爛的阿拉伯伊斯蘭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條件。

  19.武士道

即武士精神,它既是日本武士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又是武士應盡的義務和職責,包括效忠君主、崇尚武藝、忠勇義烈和絕對服從等講究“信義”、“廉恥”的封建道德規範及行爲準則。其中“忠誠”是核心和靈魂。武士道是日本軍國主義的思想淵源和精神工具。

  20.伊斯蘭現代主義

19到20世紀阿拉伯國家由傳統向現代過渡轉型時期掀起的思想啓蒙運動之一。伊斯蘭現代主義強調通過宗教改革以振興伊斯蘭文明,本質上振興伊斯蘭教。它主張在接受西方先進思想影響、提出改革主張的同時,力圖在伊斯蘭教傳統與現代變革之間建立聯繫;在以天啓和早期伊斯蘭教歷史爲重大改革主張依據的同時,大量引進西方的思想和制度。代表人物有哲馬魯丁·阿富汗尼和埃及的穆罕默德·阿布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