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自學考試《美學》測試題及答案

爲了幫助考生們更好的複習自學考試《美學》科目,並在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以下是本站小編搜索整理的一份自學考試《美學》測試題及答案,供參考練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2017自學考試《美學》測試題及答案

  填空題

1、人生的基本活動模式有認知、 和倫理。

2、 是美學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現代文明的核心成分。

3、德國哲學家,美學的提出者。他在1750年鮑姆加通系統地提出了“”的構想,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美學。

4、美育思想早在古希臘柏拉圖時就已提出, 18世紀在那裏獲得了最高表達。

5、美是一種人生境界,馮友蘭把人生分爲四個境界,當人的存在進入他所說的時,已與審美境界相互溝通了。

6、構成審美活動的兩個基本要素是和。

7、主體在審美活動中的精神存在特徵主要體現在、和澄明三個基本環節。

8、意境的具體審美內涵包括 、 、時空轉換、有無相生四個層面。

9、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出的最主要的概念是“”。

10、中國美學範疇的邏輯演進是從中和————意境。

11、構成審美經驗的基本要素有、情感、和理解。

12、藝術家的主體素質包括、和技巧。

13、藝術作品劃分爲和空間藝術兩種形態。

14、芬蘭美學家希爾恩所說的導致藝術起源和審美髮生的最基本的人類生活六種衝動有知識傳達、記憶保存、戀愛、、戰爭、。

  參考答案

1、審美2、藝術3、 “感性學”4、席勒5、天地境界6、審美主體、審美對象。

7、驚異、體驗8、主客統一、情景交融、9、 “境界”。10、氣韻11、感知、想象

12、藝術敏感、想象力13、時間藝術14、勞動、巫術

  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題3分,共9分)

1、美育:

2、藝術:

3、審美體驗:

  參考答案

1、美育:廣義上泛指自覺和非自覺的一切審美活動本身所具有的感染人、影響人、陶冶人的教育功能,以及社會、學校或家庭有意識地利用審美的特點對人進行塑造的種種教育活動;狹義上專指與智育、德育、體育並列的一種獨特的教育方式。

2、藝術是美學的核心內容,從狹義來說它指的是圍繞藝術品的創造、生成、接受的全過程。廣義上指所有的審美現象。

3、審美體驗就是主體在具體審美活動中被具有某種獨特性質的客體對象所深深地吸引,情不自禁地對之進行領悟、體味、咀嚼,以至於陶醉其中,心靈受到搖盪和震撼的一種獨特的精神狀態。

  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1、簡答中和的審美特徵。

①強調一種合適的尺度,一種恰當的分寸。既是情感的適中,也是人格精神的和諧。

②中和作爲審美形態的第二個主要特徵是多樣性的統一。

③中和的最根本、最高層次上的特徵,就是天人合一,這是中國審美文化之魂。

2、簡答審美經驗的基本特徵。

①感性直觀性 ②超個體眼前的功利性 ③感知與情感交相伴隨

④自由無限性 ⑤非理性的顯性表徵

3、闡述一下勞動說對勞動與藝術和審美之間的關係的看法。

①“勞動先於藝術”,“人最初是從功利觀點來觀察事物和現象。只是後來才站到審美的觀點上來看待它們。”

②“原始狩獵的心理本性決定着他一般地能夠有審美的趣味和概念,而他的生產力狀況、他的狩獵的生活方式則使他恰好有這些而非別的審美的趣味和概念。”

③人的審美能力也是在生產勞動中形成並與生產力發展的.一定水平相一致的。

4、從審美活動方面說說爲什麼審美是一種人生實踐。

①審美活動起源於生存。它是人們在生存是逐漸意識到、並加以確認、加以培養而發展成的活動,審美活動伴隨着人類的成長而成長。

②審美活動爲生存所需要。是人的整體性本質得到表達與自我確認的最佳方式。

③審美活動在生存中獲得內涵。

④審美活動的結果使自我和現實更“痛切”地出現。

5、爲什麼美學的哲學理論基礎應以馬克思主義爲主幹?

①馬克思主義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具現實影響的學說

②馬列主義是人類思想史上論域最廣、也最具深度的學說,馬列主義以宏大的氣魄涉及人類歷史、社會、知識、經濟與文化等廣闊領域;從思想深度來看,一方面馬克思具備傳統哲學深刻的理論思辨與洞察能力,另一方面馬克思也應用了精密、透徹的分析方法;這兩方面的結合加上馬克思本人宏博的學識與對社會現實的豐富觀察力,使他對哲學的基本問題做出了獨創而深刻的論述。

③也由於以上兩方面,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仍具有鮮活的生命力

④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精神與美學具有內在的契合性。

  論述題(本大題共13分)

醜成爲特殊審美形態的基本原因。

從人生實踐的角度看,審美是一種特殊的人生實踐,廣義的美是一種特殊的人生境界,它理應包括作爲審美形態的醜在內。

1、在審美這種人生實踐中,人能夠相對全面而自由的佔有自己的本質。所以審美活動本身必然包含對於美的發現、欣賞、創造與對醜的揭露、鞭撻和摒棄兩個側面。

2、美在過程中,美不是作爲物化形態的結果存在於現實世界之中,而是在審美實踐中不斷形成和發展的,離開了審美活動,離開了審美主體和審美對象中的任何一方,都無所謂美醜。

(1)審美活動、審美主體和審美對象都是具有一定侷限性的,因此就決定了美不是純而又純的東西,於是醜也就必然會與美一起進入審美實踐之中。

(2)美作爲一種特殊的人生境界,從存在論的角度看,一方面固然是與醜相異或相對的,我們不能說醜也是一種人生境界,也就是不能把醜等同於美。但另一方面對醜的揭露、鞭撻和摒棄當然是美的人生境界的另一面。

(3)勞動作爲人生實踐最爲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審美形態形成和發展的非常重要的創造力和推動力。而醜之所以成爲一種審美形態,與勞動的異化有密切聯繫。可以說,它是人類異化勞動的感性存在狀態和結果。

(4)在這一百多年間,西方哲學、美學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理性主義的思辨哲學和美學從統治地位上被推倒在地,代之而起的後起哲學、美學都爲醜冠冕堂皇地走進審美領域奠定了思想基礎。

(5)藝術作爲人類主要的審美實踐方式、主要審美成果以及重要的審美對象,在這一百多年間變得面目全非,不僅在藝術創作中包含了大量對於醜的描繪和創造,而且呈現出了以醜代美的趨勢,客觀上爲醜形成一種特殊的審美形態奠定了現實基礎。

上述醜上升爲審美形態的五個原因中,前兩個是貫穿於整個人類審美歷史之中的,只是爲醜的產生提供了一種可能性;同時,又決定了醜與其他的審美形態之間存在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而後三個原因是我們就醜在這一百多年之間最終轉變爲一種獨立的審美形態所進行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