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調研報告範文(精選4篇)

隨着社會不斷地進步,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報告成爲了一種新興產業。那麼報告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信用卡調研報告範文(精選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信用卡調研報告範文(精選4篇)

  信用卡調研報告1

按照3月9日晚部門緊急會議的通知要求,爲提升支行對信用卡業務的重視程度,提高我們服務基層的質量和效率,扭轉信用卡業務當前不力局面,我對本人包點的四個支行進行了走訪,宣導信用卡開門紅激勵政策,廣泛聽取了他們意見建議。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經調查,西門客戶結構以對公機構客戶和房貸客戶爲主,但與往年信用卡業務發展迅猛勢頭相比,近年來發展遇到瓶頸;東街因位於城鄉結合部,客戶結構以個人客戶和個體戶居多,對公客戶較少,近年來信用卡業務發展強勁;立業路是這四個行中唯一的信貸功能行,客戶結構以對公客戶和房貸客戶爲主,信用卡業務發展中規中矩;紅髮類似東街,客戶結構以個人客戶爲主,近年來信用卡業務發展也不錯。

二、開展走訪活動情況

按要求,我走訪的四個支行,均與行裏主要領導、負責分期業務的客戶經理和信用卡專管員一一進行了交流,除了把其他行好的做法介紹給他們以及針對他們在髮卡、分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答疑外,還對該網點周圍的情況進行實地考察,向他們介紹了我行最新信用卡營銷商機的工具,同時重點宣導了信用卡開門紅旺季營銷方案中的激勵政策,聽取了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他們普遍反映信用卡開門紅旺季營銷激勵政策很得力,接下來會加大對信用卡業務營銷拓展,同時也反映和提出了一些問題,發表了一些意見。

三、存在的問題

一是主動營銷、聯動營銷的少。通過走訪瞭解到,因網點指標多,而人手又有限,基本都是靠客戶主動來網點辦理的,結合自身特色分析和主動出擊營銷的少,同時在產品聯動營銷方面也缺乏意識,想法不多。

二是網點員工年齡偏大。通過走訪瞭解到,有幾個行的領導反映網點員工大多都是老員工,年輕人少,因老員工對新事物、新業務的接受態度和消化能力都較年輕人慢,面對新時代信用卡業務發展的新要求,存在一些不適應,比如一些新的營銷商機的工具不能很好的運用。

四、幾點建議

一是培訓宣導少。一方面今年產品培訓少;另一方面是一些政策宣傳不到位。要培訓的知識和要宣導的政策,沒有傳達給特定需要的人,同時信息傳導也存在不連續。比如在溝通交流中瞭解到,很多行長、客戶經理都對釘釘不瞭解,對最新有哪些新的卡種,有什麼特色,怎麼去營銷,年費是多少,多大額度刷多少次能免年費,那些卡種能辦套卡都是知之甚少,其實這些都有現成的營銷單頁。

二是客戶體驗不好。在溝通交流中瞭解到,比如分期通客戶,本是系統提示過來的,支行也將此商機分配給客戶經理了,客戶經理打電話好不容易說動客戶過來網點辦業務,最後卻因多頭授信被拒有沒辦成,造成了很不好的體驗,他們建議系統針對這種明知會被拒的客戶系統能不能不要提示!

三是營銷貸後分離。在溝通交流中瞭解到,一些網點提出有些是系統預提示過來辦卡的,經辦人與他們也只是一面之緣,同時經辦人也是按照規定的動作都做了,但最後出現逾期不良了,卻需要他們來催收並負責,這樣肯定會打擊他們的積極性,他們建議這種形式的進件能不能由分行催收團隊來負責。

四是客戶取號提示額度。在溝通交流中瞭解到,針對預提示過來辦卡的客戶,網點普遍反映客戶如果去取號是能看到額度的,如果額度低了,客戶可能馬上就不辦了,如果提示額度很高,但最後又沒有辦批到這麼多,客戶也會過來投訴,他們建議叫號機能不能不要提示額度。

五是信用卡活動少。如果說預提示是客戶來信用卡辦卡第一道關口,那麼信用卡活動就是客戶激活使用信用卡最後一道了,他們建議從多店面、多區域的多開展一些信用卡活動。

  信用卡調研報告2

多卡持有者超七成

《中國銀行業》雜誌對持卡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31%的受訪客戶持有2張信用卡,持有1張佔比爲29.6%,持有3張的佔比爲20.6,持有4張、5張以及6張以上的客戶佔比分別爲8.0%、5.8%和4.8%。

與持卡數量相對應的活卡數量統計顯示,受訪客戶經常使用的信用卡通常保持在1-2張。47.2%的客戶經常使用1張信用卡,而經常使用2張信用卡的客戶佔比爲36.4%,經常使用3張信用卡的客戶佔比爲11.8%,經常使用4張、5張以及6張以上信用卡的客戶佔比分別爲3.2%、0.6%和0.8%。

信用卡辦得多≠用得多

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年度《中國信用卡產業發展藍皮書》顯示,2013年銀行信用卡活卡率爲57.8%,2014年銀行信用卡活卡率爲58.7%,儘管活卡率在逐年上升,但與髮卡量的增速相比,增速緩慢。活卡率與信用卡中心的盈利之間關係密切,業內曾經算過這樣一筆賬,對於一家銀行的信用卡部門來說,150萬張活卡是經營基礎,200萬至250萬張可以保證收支平衡,超過300萬張以上,信用卡部門的創收能力將會持續得到保障。

銀行在進行髮卡量統計中,如果信用卡不能被用戶經常使用,那麼這樣的髮卡量統計並無太大意義,這也不難看出爲什麼有些銀行的髮卡量很大,但是信用卡中心卻不能夠實現盈利的原因,其根本就在於發行的信用卡中不乏閒置卡和殭屍卡。

那麼究竟是哪些類型的信用卡能夠得到消費者的青睞,我們可以從以下的數據中探尋到一些究竟。

消費者青睞高額度卡

調查顯示, 37.4%的消費者選擇經常使用所持信用卡的原因是額度高。高額度一方面令消費者使用信用卡時容易激發較強的消費慾望,但另一方面對於銀行來說,其潛在的風險也在不斷放大。如何授予有吸引力的額度,深入挖掘客戶的潛在價值,並將風險控制在可控範圍內,這其中的度值得銀行去琢磨把握。

優惠激活刷卡動力

調研顯示,激活信用卡的消費者中,53%的人主要是因爲刷卡優惠,24.8%的人是因爲開卡回饋。持續使用信用卡的消費者中,34.6%的人表示開卡並經常使用的信用卡具有優惠多、免年費的優點。

綜合激活信用卡與持續使用信用卡的兩大原因,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客戶更在乎信用卡給自己帶來多大的實惠,比如額度較高,消費者的資金利用效率也就大大提升,而開卡回饋與消費優惠更是消費者在使用信用卡過程中非常看重的消費體驗,在手裏持有多張信用卡時,選擇激活和使用哪張卡,關鍵就看哪家銀行的優惠更實在,額度更高,還款更方便。

信用卡消費已成生活習慣

數據顯示,逢消費必刷信用卡的消費者佔比達到41%,平均每週刷卡兩次的消費者佔比爲26%,平均每週刷卡一次的消費者佔比爲19%,平均每月刷卡一次的消費者佔比11%。前三者合計佔比達到86%,說明信用卡消費已經成爲一種生活的習慣。

分期還款遭受冷遇

在信用卡市場上,刷卡手續費是我國信用卡業務收入的主要來源,但這一收入具有最基本的活卡規模要求,隨着刷卡手續費的利潤被壓縮,信用卡分期業務成爲各商業銀行的利潤增長點。

然而,調查結果並不是那麼樂觀,消費者常用卡的分期頻次數據顯示,53%的消費者從未分期過,20%的消費者平均每年分期一次,12%的消費者平均每個月分期一次,10%的消費者平均每個季度分期一次。

儘管銀行看重卡分期業務,但消費者卻不怎麼感興趣,從調研的結果來看,阻礙消費者分期有五大主要原因。44%的消費者認爲銀行費率阻礙了其信用卡分期,18%的消費者認爲信用卡分期流程繁瑣,13%的消費者認爲適用範圍阻礙其分期,11%的消費者認爲商品價格阻礙其分期,7%的消費者認爲商品種類阻礙其分期。

在上述五大原因中,費率和操作流程佔比最高。消費者對費率的預期與銀行希望的利潤點具有明顯的矛盾。

臨近還款日還需及時提醒

逾期還款,這是銀行與消費者之間經常出現糾紛的一個話題。本次調研針對還款時間、還款方式、計息方式、收費標準等展開調研。

隨着網絡銀行、手機銀行的快速發展,消費者利用網絡渠道還款的方式佔比較大。數據顯示,消費者利用手機銀行、網銀、第三方支付還款的比重分別爲28%、23%和12%;採用綁定借記卡還款的比重爲19%。

先進的還款工具並沒有讓信用卡還款逾期率得到有效遏制,央行[微博]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第二季度,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337.33億元,環比增長17.65%。

數據顯示,57%的消費者表示信用卡逾期還款的主要原因是忘記還款日,29%的消費者是因爲關聯卡餘額不足,12%的是因爲轉賬支付存障礙,還有2%的是因爲其他原因。

在記者調查過程中,有消費者反映稱,一些銀行的賬單日與還款日相差將近半月之久,臨近還款日卻沒有任何提醒,是導致還款逾期的主要原因。

對此,39%的消費者認爲銀行的提醒還款日爲5天,34%的消費者認爲銀行的提醒還款日爲3天,17%的消費者認爲銀行的提醒還款日爲2天,8%的消費者認爲銀行的提醒還款日爲1天,2%的消費者認爲銀行的提醒還款日爲4天。

除了還款提醒時間,部分消費者建議銀行的提醒內容應寫明還款總額、已還金額及未還清差額,以便消費者及時瞭解自己的還款狀況。此外容時容差還款也被多數消費者認爲是合理的還款方式。

  信用卡調研報告3

和去年一樣,網易財經今年繼續調查統計了各大銀行信用卡收費與服務情況,今年,網易財經統計了各行信用卡的.年費、掛失換卡費、賬單罰息以及從今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容差容時”規定情況。

1 、年費

網易財經今年對各大銀行的人民幣標準卡年費進行了統計,各行年費規則與去年相比,沒有變化,最貴的是浦發銀行的180元/卡/年,最低的是寧波銀行與廣發銀行的40元/卡/年,有8家銀行的年費標準都是100元/卡/年。

但由於各家銀行對信用卡業務的大力推廣以及此前多年來培養形成的消費者習慣,各銀行依然保持了往年對信用卡年費的免費措施,只要持卡人在年內刷卡消費達到一定次數或者一定金額,均可免除當年或次年年費。

2 、掛失換卡費

由於普通消費者在掛失信用卡的同時也會辦理換卡業務,因此換卡工本費其實也變成持卡人的掛失成本。今年網易財經在調差掛失費用時將銀行公佈的掛失費與換卡工本費合併計算爲總掛失換卡費。

統計發現,掛失換卡費用最高的爲興業銀行,爲70元;而工商銀行則最低,爲20元。

3 、容差容時與罰息

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的通知要求,從2013年7月1日起,各成員銀行要爲客戶提供信用卡“容差容時”服務,即允許持卡人在還款時有一定寬限期或小額不足額清償。經過統計發現,除了工商銀行意外,其他銀行都根據規定給予持卡人一定的“容差容時”。

由於工商銀行對於持卡人信用卡賬單未全額還款收取利息時只以未還款部分作爲基數來計算利息而不是“全額罰息”,因此該行稱暫時不提供“容差容時”服務。所謂全額罰息,即持卡人在未還完當期賬單全部金額的時候以賬單全部金額爲基數,以賬單期內每筆消費的各自入賬天數爲計息期間來計算利息。根據網易財經的調查,與去年一樣,除了工行外,其他銀行仍都推行全額罰息。

除工商銀行外,其他銀行都已經提供了“容差容時”服務,其中容時最長的爲建設銀行,建行給持卡人在賬單最後還款截止日的基礎上提供5天的還款寬限期,最短則爲農業銀行的2天,其他銀行均爲3天。容差方面,大部分銀行提供的均爲10元,即如果持卡人當期賬單金額在還差10元以內未還完,銀行都視爲已全部還款,不計收利息,未還完部分自動滾至下一期賬單中。高的有四家:農業銀行標準爲賬單金額的10%,普卡最高100元、金卡最高200元;光大銀行與南京銀行標準也都爲100元;賬單金額較大時,中國銀行的標準是最高的,爲賬單金額的1%,最低10元,並不設置上限。

  信用卡調研報告4

美國人是靠信用卡過日子的直到今天,這句話仍不過時。Wind數據顯示,美國人均持有2.9張信用卡,這是中國2016年一季度人均持有信用卡數量(0.3)的十倍左右。而且兩國人民消費習慣表現出明顯差異:七成美國人願意承擔利息,選擇分期還款;而挖財信用卡管家的數據顯示,僅有三成左右的國內用戶願意承擔利息,選擇分期還款。

“這主要是由用戶的儲蓄習慣、提前消費的意識共同決定的。”隨着這幾年國人提前消費意識增強,特別是80後、90後等消費主體對“先享受後付錢”的接受度提高,中國信用消費市場有望進一步發展。

但是具體到信用卡市場,中國信用卡人均持有量略有下滑,信用卡仍滲透率未能提升等尷尬。金忠認爲,近幾年移動支付、消費金融等基於互聯網的新型支付消費方式迅速崛起,預期中的信用卡增量用戶部分被互聯網金融吸引。

“提前消費”擴大信用市場

鈔票不是萬能的,有時還需要信用卡。但是,如果消費者不在免息期內全額償還信用卡賬單,就要爲餘款支付高額利息,利率從9%到30%不等。

根據美國整體居民還款習慣統計數據,近7成的美國居民並沒有一次性清償信用卡餘額的習慣,更有近三成消費者只償還最低還款金額或略高於最低還款金額,併爲此支付高額的利息費用。

但是中國信用卡市場,雖然過去兩年信貸規模保持了24%的高速複合增長率,但是人們的消費習慣還沒有完全扭轉。

以近半年爲觀察區間,挖財信用卡管家發現,僅有三成用戶願意承擔利息、分期還款。而且與美國有近三成消費者“只償還最低還款金額或略高於最低還款金額”不同,中國僅有2%的用戶願意爲此承擔高額的利息。

專家分析,這與中國居民的儲蓄習慣和提前消費的意識有關,隨着儲蓄習慣改變和提前消費意識增強,整個信用市場將擴大。

儲蓄習慣方面,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世界上收入儲蓄水平最高的十個國家和地區中,中國位列第三。2008年以來,中國居民儲蓄已累計增加35萬億。僅2015年,中國居民新增儲蓄的存款就超過了4萬億元。

而美國則與此反差巨大,成爲同期儲蓄最低的國家之一。前述數據統計,超過62%的美國人的儲蓄賬戶存款不足一千美元,甚至其中三分之一的人根本沒有儲蓄賬戶。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美國人對於儲蓄的重視程度才逐漸上升。“低儲蓄使得發生超預期的緊急支出時,美國居民需要以分期或者最低還款的形式處理信用卡債務,髮卡行也從中獲得利息收入。”專家表示。

而在提前消費意識方面,以80、90後爲代表的年輕族羣更注重生活品質,消費模式也開始由保守消費向提前消費轉變。

一項針對都市青年的調查顯示,有57%的受訪者表示“敢用明天的錢”,48%的人稱自己“不會因爲負債消費擔憂”。可以預見,隨着年齡結構變化的持續,消費主體向80、90甚至00後遷徙,未來的“先享受,後付錢”的需求也將呈現不斷擴張的趨勢。

消費金融搶食信用市場

但是從中國信用卡人均持卡量看,卻略有下降,大多數銀行仍面臨信用卡滲透率未能提升的難題。

在居民儲蓄習慣改變、提前消費意識增強的這幾年,恰逢中國互聯網金融迅速發展,後者場景更爲豐富且門檻更低,迅速搶食了部分信用份額,那些預期中的信用卡增量用戶被互聯網金融給“截和”了。

例如“京東白條”、“天貓分期”相繼推出,個人消費者在不使用信用卡的情況下就可以享受“先消費後付款”的信用服務,後者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傳統信用卡功能,市場上還出現了挖財信用卡管家等圍繞普通用戶立信、護信、增信的移動互聯網產品。同時,許多消費金融產品的門檻已遠低於信用卡的申請門檻,惠及更多的羣體和領域;再次,深化在不同場景中的特定消費金融產品,可以給予特定的利率優惠等特權,這些都是當前信用卡所無法比擬的。

由第三方研究機構發佈的《中國移動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交易規模突破千億元,較2013年60億元、2014年183.2億元,增速超過200%。預計未來幾年,該數字仍將保持高速增長,到2019年可達到3.3萬億元的水平。

可以說,這是中國信用卡發展三十年後遇到的一個關鍵挑戰。一方面是中國信用卡產業已經出現過於粗放、同質化競爭嚴重等問題;另一方面,銀行信用卡的線下消費佣金收入,因消費金融的崛起而大幅縮水。

有信用卡專業人士分析,在央行對信用卡定價規則鬆綁的背景下,未來各行對信用卡會進行精細化運作,可能產品功能的設計上也會更多樣化。而且努力站穩線下的同時,還要近一步擁抱互聯網,與消費金融爭奪線上用戶。

“信用卡業務與電子渠道和互聯網技術緊密結合,在提升金融覆蓋面、發展普惠金融方面具有天然優勢。”銀監會副主席曹宇也在去年底撰文說,信用卡藉助互聯網,可以更廣泛的人羣和地域便捷地提供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