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學如何培養良好的聽說習慣

英語是國小中一門重要的學科。要掌握英語,除了需學習一定的語音、詞彙、語法知識外,還得練就紮實的聽、說、讀、寫基本功。也就是說,英語學習必須通過大量的聽、說、讀、寫訓練。同時,英語學習的過程也是習慣養成的過程。國小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主要是指良好的聽、說、讀、寫的習慣。

英語教學如何培養良好的聽說習慣

一、良好的聽的習慣。

要求:認真聽示範發音,聽清後再模仿。學習英語是從“聽”起步的。“聽”是“說”的前提,沒有“聽”,就無從模仿“說”。只有聽得清,聽得懂,才能說得準,說得好。用心地多聽他人說英語,有助於培養對英語的敏捷反應。因此,培養學生認真聽教師或者錄音的示範發音,用心聽他人說英語是至關重要的。

國小生愛模仿,模仿性強,但缺乏自控能力。課堂上,常有學生一聽教師示範發音,就急於開口模仿,輕聲跟講,結果導致自身發音欠準,而且還影響了他人聽音。因此,在英語起始教學階段,教師就要訓練學生靜心聽,可採用“手勢暗示法”,即教師隨着示範發音打手勢“一、二”,這時學生邊聽教師發音,邊看教師嘴形,注意觀察其大、小、扁、圓及變化情況,做到看明、聽清,當手勢打“三”時,全班齊聲模仿。這樣,發音易到位,模仿效果好。國小生聽錄音跟說跟讀,往往只滿足於“聽到”,能跟得上說,跟得上讀,而不注意語音、語調、句重音、停頓等。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聽清”,在播放錄音前,可分步提出聽的具體要求,使聽一遍錄音,便有一次收穫。

英語課堂教學是國小生用英語交際的主要場合,有很多聽英語的機會。但國小生有意注意較弱,維持時間較短,特別是在聽同學發言時易走神。教師除了向學生講明專心聽同學發言的好處外,在教學上要採用生動、形象、活潑、多樣的教學方法與手段。特別要避免枯燥操練,開“定向長火車”,要多用“有意點叫”、個別提問,對活動與集體操練應頻繁交替使用。同時在教學內容上設置“牽制性”提問,“逼”學生專心聽他人說英語,不聽,就無法參與。如,教師問某生:howold are you?where are you from?is yourmoth er ateacher?隨即轉用第三人稱問其他學生:how old is he?where ishis from?is his mothera teacher?又如,請個學生用英語自述,然後讓聽的學生按此內容相互問答。還可請學生指出發言者哪兒講錯了,該如何糾正等等。以此引導學生用心聽他人說英語。

二、良好的說的習慣。

要求:大膽開口說英語、音量適度、儀表大方。積極參加語言實踐活動,大膽開口說英語,是英語學習所必需的。從心理學、生理學角度來看,三年級學生人小,較之高年級學生心理障礙和怕羞感少。這正是培養大膽開口講英語的有利條件之一。九年制義務教育國小英語教材爲“說”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所選內容均來源於學生學習及日常生活,爲學生所熟悉的。教材具有科學性、趣味性、親近性、實用性,爲廣大師生所歡迎。這是培養大膽開口講英語的又一個有利條件。因此,教師得抓住時機,充分運用教材,從起始年級,培養學生良好的話的習慣。

首先,教師應十分注意發揮“情感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古人曰:“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要用“師愛”去贏得學生的親近和信任,使師生感情雙向交流,密切師生關係,形成輕鬆、愉悅的課堂氣氛,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克服怕開口說英語的緊張心理,開創敢講英語、爭講英語、愛講英語的局面。

其次,教師要精心組織教學,優化教學方法,利用一切教學媒體(圖片、實物、玩具、幻燈、投影、錄像、錄音、指套、木偶等等)創設情景,寓教於樂,讓學生身置語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開口練說,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說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再次,教師要從課內到課外儘可能地爲學生創造語言實踐機會。組織語言遊戲、競賽,開闢英語角,舉辦英語興趣小組,排演英語文娛節目,強調師生間同學間用英語問候,要求學生把所學英語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對做得好的學生給予“小紅花”、“小紅星”獎勵等等。以此造成說英語的氛圍,激勵學生多開口說英語。

總之,學好英語離不開良好的聽、說習慣,也離不開良好的讀、寫的習慣,國小低年級英語學習階段,以聽說爲主,高年級階段英語學習以讀和寫爲主,當然,這是相對的。國小階段英語學習聽、說、讀、寫必不可少,只有把他們有機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英語教學才能更上一層樓。

《英語教學如何培養良好的聽說習慣》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