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安全意識

現在的家庭教育存在一種弊端:父母總是習慣於擔負起幼兒安全的責任,總是“不厭其煩”地告訴幼兒:“當心,這樣太危險,不能做。”而孩子本身很少關心自己的安全問題。如果孩子不能區分什麼是安全,什麼是危險,那麼父母、教師再嚴密的保護也不能保證萬無一失。我們既不可能時時刻刻地跟在幼兒身邊,也不能因爲怕出事故而束縛孩子的手腳,限制他們的行爲。家長和教師要對幼兒進行初步的安全指導、教育,提高幼兒保護自己的能力,幫助幼兒樹立一定的安全意識。

如何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安全意識

一、 讓幼兒瞭解一些生活常識,學習和鞏固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

幼兒期的孩子活潑、好動,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什麼都想看一看、摸一摸。然而,他們的能力和體力都十分有限,動作的靈敏性和協調性較差,又缺乏生活經驗,因此,幼兒常常不能清楚地預見自己行爲的後果,往往會誘發危險因素,對突發事件不能作出準確的判斷。當處於危險之中時,也缺乏保護自己的能力。因此,日常生活及戶外活動中很容易發生一些意外的傷害。所以,讓孩子瞭解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增強孩子的安全意識,提高求救和自救的能力顯得尤

爲重要。有的家長或教師喜歡用禁止式的方法,例如告訴幼兒“不玩火”“不把手指插入電插座的孔內”“不用繩索套在頸項上”“不探身窗外”“不拿滾燙的東西”等。

二、創設良好的生活環境,提高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 著名教育家布羅菲、古德和內德勒爲幼兒園環境設計提出了11個目標,其中有“能關注幼兒的健康和安全”。因此,我們首先精心創設了相應的物質環境,對幼兒進行生動、直觀、形象而又綜合性的教育。如:我們將原先是水門汀的活動場地修建鋪上了塑膠場地,爲幼兒提供了安全的活動場所;我們師生一起設計標誌,並把它們貼在適當的位置上:“小心觸電”的標誌貼在了活動室的電源插座旁,“當心滑倒”的標誌掛在了易摔跟頭的廁所臺階旁,“上下樓梯靠右走”的標誌貼在了每一個樓梯口等等;我們還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以民主、平等的態對待幼兒,體諒和容忍幼兒的所作所爲甚至過失行爲,給幼兒以安全感和信任感。

三、讓孩子珍視生命、保護生命。

我們要豐富幼兒一些生活的常識,告訴幼兒遇到火災要及時撥打火警電話,遇到壞人要機智逃離,求助警-察叔叔或報警等。這反映了我們開始理智地對待生

命,學會保護生命。所以安全生命教育首先是珍惜生命的教育。學會尊重,學會關愛,學會寬容學會共同生活。所以,生命的教育要讓幼兒成爲自我尊重也尊重他人的人,既肯定

自我,又成全他人。從認識生命的起源,從熱愛生命的角度,注重對兒童進行關注自己、關注他人、關注環境的教育。

四、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自我保護能力的發展。

“習慣養得好、終身受其益”。幼兒期容易形成條件反射,所以要抓住這個契機,探索有效方法,使其從小懂得注意安全和養成良好的自護習慣,而這些習慣又是在日常生活活動中隨機進行的。例如:進食前要教幼兒吹一吹、摸一摸食物、避免燙嘴、燙手;上下樓要靠右走,同時不要奔跑,也不要從樓梯上往下跳,這樣可避免同伴間的相互碰撞,保護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又如戶外活動時,要向幼兒介紹各類大型玩具的'材料、特點及正確玩法,引導他們互相間團結友愛、相互合作、彼此謙讓,避免發生意外。同時,通過“病從口入”的教育,讓幼兒知道食物的分類、作用,知道病從口入的含義,瞭解飲食衛生的重要性。教育他們不吃不乾淨或變質、發黴以及不隨便吃不認識的食物;學會通過看、摸、聞、詢問等方法辨別能吃和不能吃的食物,同時養成不暴飲暴食、不偏食、不挑食和手髒洗手的好習慣。由於幼兒年齡小,缺乏相應的生活經驗和有關的常識,自覺性、自制力比較差,而良好習慣的培養和形成又不是一兩次就能湊效的。因此,教師要經常提醒幼兒,不斷強化他們的良好習慣,逐步養成自覺的意識和行爲。

如何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安全意識 [篇2]

孩子在一天一天長大,接觸社會、接觸人的機會越來越廣,自己獨立處理事情的機會也越來越多,這就需要培養自己分析判斷人和事物的能力。爲了自身的健康與安全,必須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學會自我保護本領。

一、培養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指導

首先,不要輕信陌生人,在社會治安不良的情況下,社會上總有一些不法之徒,利用國小生的單純、幼稚,欺騙國小生,或引誘其做壞事,或設局敲詐勒索等。因此,要教育學生不要輕信陌生人,更不要接受他贈送的東西,不要跟他去玩,也不要帶他到家裏,要保持警覺,凡事多問爲什麼,遇到緊急情況要學會避免誤入困境和善於擺脫困難,應保持鎮靜,積極想辦法向一切能給你幫助的人尋求幫助,還可以撥打110電話。

其次,孩子年幼無知,沒有生活閱歷和經驗,他們不知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有時候他們還偏偏喜歡做一些危險的嘗試。出現此類的情況,有的家長只是給孩子定下清規戒律,不允許做這做那,並不做進一步的說明,孩子不知道不許做的理由,更沒有認識到這樣做的危害性,他們出於一種好奇或逆反心理,會繼續做出一些危險的嘗試。因此家長若要真正說服孩子,就應經常向孩子進行一些安全意識教育,通過聽故事、看電視以及讓孩子親眼所見由於不注意安全而導致災難的事例,使孩子體驗到某些簡單的社會經驗,進而向孩子提出一些簡單的安全規則並講清其原因……通過這些教育使孩子明白做危險事情的後果,理解家長的限制是對自己的愛護,同時無形中也增強了孩子的自我防範意識。

第三,注意指導孩子掌握恰當的應對緊急情況的策略。國小生天真無邪,對世界充滿幻想,有的國小生由於受電視或故事書中的人物的影響,具有強烈的“英雄主義”傾向,在遇到壞人或危險情況時容易衝動,意氣用事,不懂得自我保護。因此,教師和學校應適當進行教育,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應對策略,一旦面對危險時,能夠妥善應對危急情境,有效地保護自己。針對這一特性,我校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寓安全教育於教學活動之中。利用班隊會和上課的時間讓孩子們把生活中自己認爲最危險的地方或危險的做法用繪畫的形式生動形象地繪畫出來,並相應寫上一句說明的文字。孩子在繪畫交流、觀摩中,可以相互提示,樹立安全意識,確保安全。爲了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我們根據國小生日常行爲規範及學校的規章制度及本班的實際情況,編輯了班級《安全歌謠》,班級還建立“安全伴我行”宣傳欄,向孩子們宣講安全知識、再通過講安全小故事、說安全兒歌加以強化。把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形象、生動,讓孩子們從中受到感染和啓迪,學生強化了安全意識,養成了良好的習慣。還可以利用班會開展了《安全我知道》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學習在危險處境中的自護、自救的常識。課間爲學生播放《安全自護歌》,在休息的同時滲透安全教育,把安全教育更加生動化、形象化、具體化,孩子們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地接受了安全教育,並提高了安全意識。學校還開展了“我與家長共同

學習安全知識”的活動,請家長了解其子女自我保護意識的程度,針對問題幫助教育引導孩子,並對學生的自護意識進行評價,從而更增加了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

二、培養心理健康意識與自我心理保護

孩子們在學習與生活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會不斷產生各種困惑、心理衝突、精神壓力等。因此,應該指導孩子學習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識,指導他們如何進行自我心理保護,使他們懂得當心理困惑時,要積極尋求心理幫助。我們學校利用心理諮詢室向孩子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學生根據具體的情況幫助學生分析問題的癥結所在,找出擺脫困境、解決問題的辦法,讓使學生能夠及時得到理解、寬慰和幫助,既能防患於未然,又能促進孩子們的身心健康。

總之,自我保護能力是一個人在社會中保存個體生命的最基本能力。爲了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讓孩子順利成長,父母和教師要從孩子幼年起就加強對他們的自護教育,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