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在課堂中如何培養國小生傾聽習慣

我們在課堂上,經常能看到這樣的情景:孩子們爭先恐後,個個急於表述自己的觀點,不但手舉得老高,嘴裏還不停地喊着:“老師,我!我!”當老師喊別的同學發言時,他們會發出一聲長長的嘆息,或悄悄地與前後左右的同學竊竊私語,說些與問題毫不相關的話;或急不可耐,沒等別人說完,就跳着喊着舉起了手課堂上可謂一片熱鬧。真正能坐着傾聽別人講話的孩子不多。 在我的教學活動中也存在這樣的問題,本學年由於我三年級八個班的科學教學任務比較多,時常出現上述現象,由此引發我對培養國小生傾聽習慣的思考,以下是我對培養傾聽習慣的一些想法,

談談在課堂中如何培養國小生傾聽習慣

1.激發傾聽興趣

杜威說“成年人只有通過對兒童的興趣不斷地予以同情的觀察,能夠進入兒童的生活裏面,才能知道他要做什麼”。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是課堂教學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保障。學生在上課前的幾分鐘內,注意力並不是最爲集中的,有效的導語過渡能很快地把課堂導入到和諧有序的課堂氣氛,這樣,使師生之間的知識傳遞融入和諧的情感交流之中,同時又能使課內和課外緊密結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所以我們要精心設計每節課的導語。老師還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使學生喜歡我們的課,我們要把自主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課堂的敘述、講解、朗讀等都應該具有強烈的感情,語言繪聲繪色,語調抑揚頓挫。這樣的教學語言會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產生積極傾聽的慾望。根據具體的情況做出不同形式的激勵評價,真誠而熱情地給予孩子肯定與讚賞,這樣的激勵性語言表現出的是教師對學生言行的關注,在這種欣賞、激勵、讚美的評價形式之下,學生無疑會產生仔細傾聽的不竭動力,變得更注意傾聽了。

2.教師先學會傾聽

傾聽不僅僅是學生的事,也是教師的事。要學生學會傾聽,教師必須首先自己會傾聽。教師要改變“我講你聽,我說你記,我問你答”的課堂“霸主”角色,改變自己只善於說而不善於聽的習慣,要告誡自己:再等一等,給學生多留一些說的時間;當學生的發言好像在“唱反調”時,要提醒自己:再等一等,學生的“反調”往往是一個新的發現和創造;當學生吃力地表達心聲的時候,要告訴自己:再等一等,讓學生把話說完,這可能是不可多得的課程資源。教師這樣側耳傾聽,俯身細聽,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和傾聽學生的意見,不僅能使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使教學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而且能使學生受到教師的影響,學會傾聽,養成傾聽的習慣。 教師在傾聽的過程中,要善於做出積極的迴應。不少教師由於不善於傾聽,對學生的發言感到茫然,不能及時準確地進行評價、指導和矯正,致使教學不僅不能出彩。教師在傾聽的同時,應通過明示或暗示,及時準確地進行評價、指導和矯正,如“我聽清楚你的意思了”,“你的發言有獨到之處”,“換一個說法可以嗎”,“能不能從另一個角度再考慮一下”這樣給以不同的迴應,不僅會使學生感到教師很在意自己的發言,激勵學生暢所欲言,而且能使交流始終沿着話題的中心延展,使教學任務得以高質量地完成。 教師應做一個高明而又機敏的傾聽者,不僅要聽出學生髮言的表面意思,還要“聽”出學生不

曾言表的“心音”。高明的教師會在學生吞吞吐吐時,聽出他斷續的言語中有着很大的“含金量”;會在學生明亮而期待的眼神裏,感到他將會有不同尋常的見解;會在學生傾聽別人發言的一皺眉中,發現他可能有“驚人之論”這樣“傾聽”,都會促成愉快的交流,並使這種交流變成美好的享受。

3.讓學生懂得傾聽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學生剛入學,還不懂怎樣去傾聽,教師有必要跟學生約法三章讓他們懂的怎樣去尊重他人、去傾聽他人的的'發言。所以教師,應該給學生一個具體的、可操作性的、細化的要求.指導學生傾聽,數學課上要求學生當老師講課時,要停下手上所有的事,帶着自己的眼睛、大腦、耳朵“專注”聽講。老師在講解時所有學生的注意力應集中在教師身上;聽的時候眼睛注視着老師;要聽請老師的每一句話,腦子裏不想其他事;當同學發言時,注意力要指向發言者,靜靜地聽完發言後再發言,不隨便打斷,不嘲笑、不起鬨。聽時要做到:猜想發言的同學會說什麼;聽同學回答問題時,起碼要做到理解,弄清同學爲什麼有這樣的想法,對同學的觀點進行歸納,想想看他說的有沒有道理;不隨便給予否定,即使持有不同的觀點或看法,也要嘗試在對發言者提出的意見或補充之前,先對發言者觀點作出簡要評價;“我同意他的某些觀點,但我還有補充”如果同學的回答與自己的思考一致,則以微笑、點頭表示認可或讚許。傾聽中切忌高高在上或對立,要明之以理形成自覺,從而形成傾聽的優良品質。

《談談在課堂中如何培養國小生傾聽習慣》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