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感

數感的培養在數學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談談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感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數學教育的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作爲公民素養之一的數學素養,不只是用計算能力的高低和解決書本問題能力的大小來衡量的。學生學會數學地思考問題,用數學的方法理解和解釋實際問題,能從現實的情境中看出數學問題。這是數學素養的重要標誌。而中國小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數感,目的就在於使學生學會數學地思考,學會用數學的方法理解和解釋現實問題。所以數感的建立是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標誌。例如:一名國中畢業生,學習了那麼多的數學知識,但不會估計一個教室大約有多大。不能在需要的時候用數學的方式解釋某些現象,這能說學生的數學素養高嗎?同時,數感的建立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需要。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和體驗現實問題。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看法,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決問題,這無疑會有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數感的培養有助於學生數學地理解和解釋現實問題。數學是人們認識社會、認識自然和日常生活的工具。培養學生的數感就是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和理解現實問題。有意識地將現實問題與數量關係建立起聯繫。如:一個餐館一天約有200人就餐,如果這些人都用一次性筷子。估計一下一年要用多少雙這樣的筷子?這大約需要多少棵普通的樹?又如:一個人如果在刷牙時不關水龍頭,那麼刷一次牙要浪費7杯水,請你估計一下全校的同學一天會浪費多少水?對這些問題的理解也就是一個“數學化”的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學會數學地理解和認識事物。

數感的培養有利於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重要的是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讓學生去探索、去發現。解決一個問題可能需要一種以上策略,不只是簡單地套用公式解固定的模式化的問題,從一個複雜的情境中提出問題,找出數學模型,就需要具備一定的數感,如,尋找身份證號碼的編號規律。進而可以判斷身份證號碼的一般信息:出生年月、性別、省份等。

數感的培養有利於數學的大衆化進程,大多數學生將來不會成爲數學家或數學工作者,但每一名學生都應建立一定的數感,這對他們將來的生活和工作都是有價值的。

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感

第一,重視低段學生對數的感覺,初步建立數感

教學中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充分聯繫身邊具體事物,通過觀察、動手操作、課堂遊戲等方式,在學生認識10以內數的時候,教師通過實物、圖片、計數器等,將數與物對應起來並按照一定的規律呈現,結合學生的現有水平和具體教學內容,讓學生學着用數字來表示具體事物,如,1頭牛,3只羊,5條魚……然後,讓學生以同桌、小組爲單位相互練習,不斷建立和提升學生的數感。

第二,緊密結合生活情境和實例,實踐培養數感

數學來源於生活,數感的建立來自於生活,離開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的數感只能成爲空談。所以,只有在具體的生活中加以實踐應用,才能讓學生的數感得到昇華,從而逐步發展學生在生活中對數的意義的理解。如,結合課堂教學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調查、討論,弄清楚自己的班級、學號、地區、郵政編碼、身份證號的規律和意義;可以讓學生去菜店體驗一下1克、50克、500克、1公斤等實際物體的重量;讓學生分組活動,體驗1釐米,1分米、1米等等長度的實際距離。這些活動,學生很容易理解、接受,能夠使學生在生活中體會數的含義,在潛移默化中獲得了數感的啓蒙。

第三,經歷數學活動的實踐探究,逐步發展數感

學習數學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現。這就需要讓學生多經歷有關數的探究實踐活動,從而逐步積累數感的經驗。如,讓學生參與調查:你所在的班級、學校有多少人?你的家到學校大約有多遠?班級教室面積有多大?你所在的村子有多少人口?全村有多少輛機動車等。這些活動,學生都樂於參與,每次活動都是對數的親近和體驗,從而讓學生的數感得以進一步發展。

在教學中加強數感的培養

學生數感的建立是在學習過程中逐步體驗和建立起來的。

在《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數感主要表現在:理解數的意義;能用多種方法來表示數;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能爲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算法;能估計運算的結果。並對結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釋。因而,教學過程中應當結合有關內容,加強對學生數感的培養,把數感的培養體現在數學教學過程之中。

聯繫生活,培養數感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發展學生的數感離不開學生的生活實際。在認識數的過程中,讓學生說一說自己身邊的數,生活中用到的數,如何用數表示周圍的事物等。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理解數的意義,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如:“1”這個數,學生身邊隨處可見。電話上有,車牌上有。“1”可以表示什麼7可以表示1個人。1輛車。1千克蘋果等。再如,1/4這個數。對於不同的整體所代表的實際太小是不同的。只有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學生纔會深入地理解它們。如:1個蘋果的1/4是1/4個蘋果,1筐蘋果的1/4可能是15個蘋果。教學中,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能讓學生更深刻地瞭解數的意義,用數學的方式思考問題。

通過活動。培養數感

根據學生好奇、好動、好表現的心理特點,在教學中設計一些豐富的活動,學生通過觀察、動手操作、實踐體驗解決問題。從而強化數感。 如學過步測後,讓學生到操場上走走,量量,測測,感受50米、100米、400米的距離,再如,讓學生伸出手指。用拇指與食指之間的空隙比量一下1釐米的長度,用兩手間的距離比量一下lO釐米的長度,用手臂比量一下1米的長度、1,5米的長度。用尺子驗證一下這些長度。再來估計教室的長與寬,從而學會估計教室的面積、操場的面積等。在認識大數目時,教師用一個燒杯盛100粒米,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稱重、測量體積等一系列活動,再推測出100萬粒米的質量、體積,來認識大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