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感

一、在教學活動中建立數感。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繫,思維就得不到發展。”我們都瞭解對於低年級的孩子們來說,他們對數的概念認識較爲模糊,所以教師應爲學生充分地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感知、體會、形成對數及運算的理解,建立數感。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感

二、在交流表達中形成數感。

在教學中爲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同學之間互相啓發、互相學習、互相借鑑,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信息,使學生在交流對數的感知時,拓展思維,豐富自己對數的認識,體會數學的價值,從而能促進數感的形成。

三、在生活實際中聯繫數感。

培養學生的數感還要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和理解現實問題,有意識地將現實問題與數量關係建立起聯繫。要使學生學會從現實情境中提出問題,從一個複雜的情境中提出問題,選擇恰當的方法解決問題,並對運算結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釋。這就需要具備一定的數感,同時也使已具備的數感得到了強化

在生活中運用,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意義和價值,繼而確立應用數學的信心,是形成良好數感的重要條件。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去分析、理解、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通過親身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對數感的體驗。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感 [篇2]

所謂數感就是人對於數及其運算的一般理解,這種理解可以幫助人們用靈活的方法爲解決複雜的問題提出有用的策略。它使人對周圍世界的認識更加精確。在我們的學習和日常生活中,經常要和各種各樣的數打交道,經常會將一些事物與具體數量聯繫起來,如“今天的天氣真熱,有34度”,“這個月有30天”,“我買了3斤蘋果”,象這種把實際問題與數聯繫起來,就是一種數感。數感是一種主動地、自覺地理解數,運用數的態度和意識。它是人的一種基本的數學素養。《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使學生經歷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建立數感、符號感,發展思維。那麼,如何幫助學生建立數感呢?下面我就結合教學實踐和對《數學課程課標》的學習領會,談談對一年級學生進行數感培養的方法。

一、聯繫生活,理解數的意義。數是從具體事物的數量中抽象出來的符號,對數的理解要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如在教學認數時,先讓學生看圖具體地說說“1”可以表示什麼,“1”可以表示一棵樹、一座山、一個人、一條河……再讓學生想想自己的身體那些部位可以用數字“1”表示,學生會說“1”可以表示一個鼻子、一張嘴吧、一隻手……之後讓學生動手擺一擺、畫一畫。如:擺一根小棒、畫一個圓。在教學《0的認識》,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想一想在哪些地方見到過“0”,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十分精彩,在電話上電視上見到過“0”,還有手機、尺子、溫度計、車牌號、遙控器……這樣學生就會深入的理解數的意的意義,初步建立數感。

二、創設情境,比較數的大小。例如在教學《比較大小》一課時,創設了這樣的情境:動物樂園要舉行盛大的慶典活動,小動物們都來到動物樂園幫忙,熱鬧極了,我們看看誰來了。小朋友們很快數出有五隻小兔子、三隻小猴子、四隻小鹿。再讓他們分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用圓片表示小兔,用三角形表示小猴,用正方形表示小鹿動手擺一擺。比較出小兔比小猴多,小猴比小兔少……從而進一步理解5比4大,4比5小。5比3大,3比5小。數的大小比較具有相對性,只有在具體情境中比較,才能真正地理解數的概念的意義,爲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奠定基礎。

三、組織活動,交流數字信息。讓學生學會用數字表達和交流信息既能使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也是數感的具體表現。在教學《猜數遊戲》時,組織小朋友們玩猜數遊戲,通過猜大了調小,猜小了調大的策略,使猜的.數越來越接近正確答案,從而加強對數序和數的大小的理解。

四、結合問題,選擇正確算法。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選擇適當的算法,也是形成數感的具體表現。學習數學的目的在於解決問題,同樣的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同樣的算式,也會有不同的算法,爲學生適當提供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有助於數感的的培養。

總之,培養學生數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必須在實際教學中進一步深入鑽研教材,提供有助於培養學生數感的情景,探索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把培養數感的任務落實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隨着數感的建立、發展、強化,學生的數學素養也會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