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國中生的責任感意識

能夠負責是人類存在最重要的本質。不管是個人,還是國家,都應具備責任意識,也就是責任感,國中學生是未來之希望,使其勇於承擔責任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

如何培養國中生的責任感意識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說:"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所以教師不僅是教會學生文化知識,更應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一)在意識領域中強化學生責任感。

一是明確自己作爲教師的責任,讓學生知道哪些事該自己去做,哪些責任要自己承擔。我們可以時常提醒學生:責任在學校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無論是做人做事,上課、下課、用餐、就寢、值日、活動,甚至一言一行都有責任存在,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意識到自己每時每刻所擔負的責任,就必須從實踐體驗每一個細節做起,從自己身邊的日常學習、生活的細節之處着手。

二是引導學生要勇於承擔責任。以實實在在的例子讓學生明白承擔責任不是痛苦,而是一種勇敢的快樂。如在學生犯錯時,批評是必要的,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過錯負責,體驗到自己的過錯行爲產生的後果,讓學生明是非,知榮恥。有這樣一個案例:一位頑皮學生,平常上課愛講話,也不接受老師批評,注意力容易分散,某節課上一位老師狠狠批評了他。老師課後與這位學生交流時,主動向學生道歉,說批評時沒有顧忌他的感受,學生聽後竟非常感動並保證努力改正。而此時這位老師對這位學生這種知錯就改,勇於承擔的舉動大加讚賞。之後這位學生在上課很認真。

三是言傳身教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教師應用自身形象感染和薰陶學生,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如:要求學生上課不遲到,首先自己不遲到;要求學生獨立按時按量完成作業,首先自己要認真批改作業,按時發回作業;要求學生捐款或捐物的,自己首先捐在前面。通過教師的責任情感、責任行爲,內化爲學生的責任意識,使學生的責任行爲外化,以實際行動擔當自己的責任

(二)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責任感。

教師通過在所任教的課程中滲透責任教育,使學生長期受到責任的點撥和引導,潛移默化爲自身的意識和行爲動機,這對增強學生的責任感非常重要。

一方面,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有關責任的名言名句。比如要求學生動手製作一些寫有韓愈的“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名言的小卡片相互交流,潛移默化責任感。

另一方面,鼓勵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磨練學習的意志。課堂教育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在每一堂課中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時刻讓學生清楚“作爲一名學生,有責任培養自己良好的學習品質,”讓學生學會傾聽、回答問題和討論問題、完成作業,培養學習做事的認真態度。對於具有良好學習生活習慣的學生,及時給與表揚和肯定。

(三)在課外生活中培養學生責任感。

首先,作業中體驗責任感。教師要把學生完成家庭作業情況進行登記,並告知他們不認真完成作業需要承擔在登記本上簽名的責任,將責任的意識融入學習之中。對於一些學習困難的學生,字跡比較亂的學生,引導他們樹立字也代表一個人的形象,要對自己的形象負責的意識,努力促成認真書寫。

其次,細節中體現責任感。教育學生,不大聲喧譁,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是對同學的學習負責;講究衛生、積極值日,是對同學健康負責;平時勤儉節約,不亂花錢,是對家庭負責;積極參加體育鍛鍊,注意勞逸結合,養成飲食衛生習慣是對自己健康的身體負責;伸手把水龍頭關緊,白天隨手關掉走廊亮着的電燈,是對學校負責;遵守交通規則,尊老愛幼是對社會公德負責等等。不斷強化引導學生對責任感的正確認知,使學生逐步自覺形成良好的責任行爲。

經過學校教育的薰陶,國中學生會漸漸懂得責任感的意識,但學校的'教育只是其中一方面,培養中學生的責任感任重而道遠,還需要我們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纔會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如何培養國中生的責任感意識 [篇2]

現在的中學生大多性格活潑、思維敏捷,但卻有些學生相當的自我,且身上少了一種品質——責任。我們說,一個孩子再聰明,有知識,有技巧,但缺乏責任心,也就不健全。因此,我們要幫助學生學會承擔責任,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增強學生對自己、對家庭、對集體、對社會等方面的責任感。

一、樹立責任意識,培養學生對自己的責任感

1、明確努力學習是自己的應盡之責。教師要多利用晨會、思品課、班會等機會,和學生一起共同學習周恩來、錢學森、詹天佑等立志報效祖國的故事,使學生懂得努力學習是一種責任,知道上課要專心聽講,不應該抄襲作業等等。

2、明確養成良好的習慣是自己的應盡之責。要讓學生知道要按時作息、遵守紀律,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注意安全,在日常生活細節中注意塑造自己的人格和形象。要懂得一個不修邊幅、留長髮、穿奇裝異、不講衛生的學生是對自己身份、名譽不負責任,只有時時刻刻以一個學生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的人,才能算是一個對自己負責的中學生,將來才能成爲一名有社會責任感的人。

3、明確自己要爲自己的行爲負責。我們要教育學生勇於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學生有過失的時候,要讓他們去勇敢地面對,即使是一個小的過失錯誤也不讓他逃避和推卸,更不能由大人蔘與解決。美國總統里根小時候踢足球損壞了鄰居家的玻璃,他父親爲了使小里根明白要對自己的過失負責,不惜讓他打了半年的工才把賠給鄰居玻璃的錢如數還給父親。這種教育觀是正確的,它能使孩子認識到一個人應爲自己的行爲負責,積極自律的觀念和習慣。 正如里根回憶說,正是父親的這種做法才使得他他懂得了什麼叫責任。

二、樹立責任意識,培養學生對家庭的責任感

“樹木的繁茂歸功於土地的養育,兒女的成長歸功於父母的辛勞”。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包含着父母的含辛茹苦,因此每個孩子的身上也相應地承擔着一份對家庭的責任。這就需要家校密切聯繫,要通過家訪、家長會等形式瞭解學生在家的情況。可以開展“我是家裏的小主人”、“三八節獻孝心”等活動教育學生愛父母,對家庭負責,努力做到:思想上積極要求進步,讓父母放心;學習上勤奮刻苦,讓父母稱心;生活上自主自立,讓父母少操心。從點滴小事做起,主動掃地、拿碗筷、抹桌子、整理自己的房間,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裏的事情幫着做;體貼、孝敬父母,爲爸爸、媽媽洗腳,爲爺爺、奶奶捶背

三、樹立責任意識,培養學生對集體的責任感

魏書生說過:“要讓學生有責任心就要讓所有的孩子都負責一點班級的事。”這就需要讓學生明確集體是個人發展的園地,一個人只有把自己放在集體中,才能受到教育,得到鍛鍊,長大成材。作爲集體的一分子,更應該熱愛集體,維護集體利益,對集體負責,樹立集體榮譽感。教師可以把集體的事“交給”大家去做,讓每一名學生爲集體出主意,爲集體的問題分憂。如實行 ‘值日班長’工作制度,讓每人當三天的班長,負責從早晨的晨掃,教室和公共區域的清潔衛生,到課間教室衛生的保持,一天紀律、常規管理情況的記載等。建立學習互助崗、生活管理崗、板報宣傳崗、衛生監督崗、課外興趣崗等,力求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班級管理中找到自己滿意的位置,做到“人人有事幹,事事有人管”。還可以開展評選 “責任心之星”等活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創造性,讓每一個學生品嚐到爲集體、爲他人盡責的辛苦和幸福,從而學會尊重他人,維護集體利益。養成愛護公物,不在黑板、牆壁、課桌、宣傳欄等處塗抹刻畫,愛護花草樹木的好習慣。

四、樹立責任意識,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

對於中學生我們要讓他們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學會對社會負責,應該自覺交通規則,在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不應該偷別人的東西等。還要使他們明白自己是將來建設家園、繁榮祖國的棟樑。可以利用假日小隊活動,讓學生參與社會活動,如“美容師”小隊負責清理樓道,公共場所的衛生;“鐵面警-察”小隊到公共場所或網吧清查一些違規不守紀的學生,“小記者”小隊可以利用照像機來透視社會,全面培養學生的興趣、能力和責任感。

有人說一個偉人在成材的過程中經受過無數生命的洗禮,那麼責任一定是他人生的第一課。責任教育不只是

一項孤立的教育行爲,它植根於學校、家庭、融入於社會,教師有責任也有必要持之以恆地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使“每一個人都應該有這樣的信心:人所能負的責任,我必能負;人所不能負的責任,我亦能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