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課題研究方案四篇

爲確保事情或工作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就需要我們事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內容和形式都要圍繞着主題來展開,最終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意義。那要怎麼制定科學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課題研究方案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課題研究方案四篇

課題研究方案 篇1

一、問題的提出

處於世紀之初,我們面對的不僅是新技術革命的挑戰,更爲嚴俊的可能是道德危機的挑戰。當前,素質教育全國展開,落實德育首要地位,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把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爲習慣,作爲社會主義合格公民的基礎素質培養。增強學校德育實效性就成爲當前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

人類已進入信息社會,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國家、民族的地位越來越取決於綜合國力的強弱。教育系着社會的轉型,科技的高速發展,民族復興之大任。現有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都將對我們產生重大的影響,由此產生的新的道德準則、價值觀念都需要我們去研究、去抉擇。在這種情況下,必將對學校教育,尤其是德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在前不久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市教育工作會議又進一步明確了“素質教育德育是核心”。爲了保證核心地位的確立,必須研究新問題,適應新情況,開創新局面。這種新局面不是從形式上、內容上的花樣翻新,而是從提高德育的實效性來入手的。德育實效性的高低來自於對教育規律的把握和運用,而對教育規律的把握和運用的程度如何,取決於德育科研。

我校1995-1997年期間,部分班級就德育的實效性方面進行過實驗性嘗試,首次編印《沙河中學學生手冊》,形成了學生德育目標量化考覈方案。在此基礎上,1997年秋季,全校性開展德育目標量化考覈試驗,學生德育目標和班級日常行爲規範量化,特別是1998年2月針對探索德育實效性修訂了《沙河中學學生手冊》,爲了使我校德育工作實效性研究有所突破,組織多年工作在教育教學第一線的、有豐富教育教學教研能力和經驗的書記、校長、政教主任、班主任、政治教師及語文教師等,組成德育科研小組。1998年5月19日確立《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課題,通過全校學生和部分兄弟學校部分班級學生的調查,分年級探討德育實效性研究,着重從起始年級開始,選初20xx級1班(好班)和高20xx級2班(差班)對比,20xx級1班(好班)和高20xx級3班(差班)對比,在四個班級分別着重進行“道德品質培養”、“行爲習慣訓練”、“政治思想教育”和“心理素質輔導”。通過調查研究,對比實驗,充分考慮學生年齡特點,充分考慮學生個性差異,考慮社會對思想道德的要求的層次結構,恰當確定學校的德育目標和內容,從點滴開始,重實際效果,真正打好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基礎。但由於人員變動(有的主研人員退休、調動)等原因,一直沒有正常開展研究。現經天城教研室同意,繼續開展《德育實效性研究》的課題研究。

二、理論思考

(一)社會實踐與拓寬德育途徑

社會實踐這一德育途徑是溝通校內校外、學校與社會的橋樑,它能使學生走出封閉的課堂,投入社會大課堂,在實踐中親身感受社會、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從而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存,學會發展,這是學生接受德育的有效途徑之一。但是長期以來,學校德育對社會實踐重視不夠,活動單一,只重講授和理性理解,這是德育的失誤之一。學校應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加強社會實踐活動,諸如社會調查、社會服務、社會生產勞動、科學考察、遠足等。組織社會實踐要求教育者要以科學理論爲指導,嚴密設計方案,明確活動目的和需要解決的問題,使學生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讓社會實踐紮實、有效的發揮其德育功能。

(二)學生個體發展需要與可能的德育內容

近幾年,我們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心理品質教育、青春期教育和三觀教育卻是比較薄弱的。學生最需要的德育內容是個人修養、自我保護常識和文明公約。不同年齡段學生的需求又各有側重,高中生是法律常識、國中生是自我教育。這些內容都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是他們各自生存發展中急需要指導的,而這些內容在學校德育中卻是欠缺的。由此我們認爲學校德育內容依據社會教育目標和德育目標及學生品德發展、年齡特徵選擇基本的、系統的內容進行教育,以保證實施內容的完整性、穩定性,防止隨意性是無可非議的,但是,依據學生品德發展的現實需要與可能,使內容與學生的品德發展的“最近發展區”相吻合,纔是學生可接受的、發展性的德育。學校德育也應增加幫助學生提高生活質量的內容,諸如學習生活、人際交往、消費觀念、權利保護等,使學生學會生活、學會生存、促進其生活質量的提高。因此,怎樣選擇學生需要的德育內容是取得實效的保證,學校應在選擇內容時既要依據綱要,又要切合學生品德實際,正確處理好二者的關係。

還要加強對學生的三觀教育,因爲學校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陣地,是傳播現代科學與現代文明的殿堂,學校德育理應加強對學生三觀教育,使他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以把握人生的方向。

(三)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年齡特點

增強師生雙向溝通,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進行教育是德育的原則,德育在這方面是薄弱環節,無論是德育內容、德育途徑還是對學校、教師工作,初、高中學生的評價都有顯著差異。他們的年齡不同、年級不同,評價的水平也不同,對德育的需求也不一樣。而教師缺乏對學生的真正瞭解,教育缺乏針對性。德育工作者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來組織德育工作纔會有實效。教師既要考慮兒童品德發展不同年齡階段的特徵,又要考慮品德發展的關鍵期、成熟期,以採取合理措施,促其質變或飛躍,引導他們健康發展。如高中階段是學生由幼稚狀態發展爲初步成熟的關鍵時期,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初步形成時期,因此學會做人是學校德育的根本任務。目前高中教育往往是大學聯考硬目標衝擊德育軟任務,使學生對學校德育效果的評價明顯低,應引起我們的重視。研究證明:當學校的德育工作與學生的年齡特點、個性差異及需要相對應時,就會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否則相反。

(四)學生主體參與德育方式

建立學生主體參與的德育方式是增強學校德育實效性的關鍵。學生們喜歡自己搞的活動,不喜歡教師主導下的說教式的內容和方式;他們喜歡開放式的、活潑的教育,不喜歡封閉式的、死板式的教育。而我們的德育,內容脫離實際,方法簡單,反映出德育仍然是以教師爲主,沒能考慮到學生的主體需要。儘管“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呼聲很高,但真正落實並不到位,人們對學生主體地位的理解僅限於智育,還沒有包括道德發展的主體性。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關係還是教育與被教育的關係,是塑造與被塑造的關係,使得學生仍然是被動接受教育,是“等待加工的產品”。這樣的德育學生怎能樂意接受呢?其實成人的成熟與經驗,只能具有輔導與指導性,但絕不能代替兒童來做決定,學生有自己的道德選擇和接受道德的權利。因此,要取得實效,首先應解決的根本不是方法、內容問題而是觀念問題,觀念更新才能引起方法的變革。現代德育觀念強調發展人的潛能,煥發主體的能動性、積極性,激發他們向上的精神,這是以人爲本的思想,即正確認識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人格,注重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學校德育只有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纔有實效。

(五)努力提高教師德育素質

提高教師德育素質,是搞好德育工作、提高德育效果的根本保證。面對德育實踐中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進行研究探索,揭示其規律,尋找新方案,就非常需要教師具有科研意識,掌握科研方法,既要勇於實踐,又要積極參與科研,才能不斷提高工作質量,增強德育實效。心理診斷與輔導也是近幾年的熱點問題,新世紀人才素質要求學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同時也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指導。

三、研究內容

德育研究的領域十分廣泛,內容十分豐富,但任何教育研究離不開對學生、教師、學校的研究,離不開對操作過程的研究,更離不開對未來適應性的研究。這些都是研究確保德育實效性的最重要的研究。

(一)、研究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德育的最終目的在於人的品德的完善、人格的昇華。所以,以培養人爲根本目的的德育應以人的主體性的發揮作爲最根本的出發點。但是,以往的德育工作,由於受舊教育觀念的影響,人們往往較強調學生是教育對象的一面,而忽視了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只是簡單地把學生作受教育者進行灌輸,學生處於被動狀態,而沒有主動參與的需求,久而久之,勢必使學生的主體意識淡化。未來社會的發展靠有主體精神和創造才能的人去實現。因此,我們主張把德育活動過程還給學生,使學生在活動中求得一種主動的發展,確立強烈的主人翁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當然,主體作用發揮對象,不應僅僅是那些學生幹部或重點中學的學生,而應是全體學生。以學生爲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使我們的德育工作取得最大的實效。

(二)、研究教師,不斷加強師德建設

抓好學生的德育必須先抓好師德。我們感到:學生的德育要載體,而最重要的載體就是教師的人格。德育的最大效果來自於教師的人格魅力,因爲其中教育的痕跡最少,學生最易接受,是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以校爲本,研究學校德育工作體系和學校德育途徑

整體規劃學校德育工作是落實學校德育工作的一項重大舉措,目的是使學校德育工作走上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規範化、制度化、序列化、科學化的軌道。我們認爲,構建學校德育工作體系要堅持以校爲本,重要視探討研究每所學校德育的個性和特色,學校德育工作的共性存在於一個個具體的個性之中,只有確立了學校德育工作主體地位的前提下,尊重學校德育工作的自主權,發揮學校德育工作的主動性,才能調動學校德育工作的積極性,提高德育工作實效。從這個意義看,德育觀念的轉變更是一種哲學觀的轉變。這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邏輯起點。以校爲本制訂整體規劃必須以學生實際、學校實際和學校所在社區實際爲出發點,遵循青少年身發展的規律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必須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不同心理特點及性別差異,構建不同的德育網絡體系,力求使整體規劃具有科學性、規範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四)、研究操作,注重教育活動過程的優化

德育貴在實踐。在實踐中,我們感到學校德育工作不應是運動式的,也不能只滿足於搞幾項大型的活動,更不應該只是形式上、內容上的新花樣。德育工作要講求實效,而德育工作的實效來自於操作的優化。從實踐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動操作方案,增強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四、研究步驟

(一).準備階段:

在課題組各主研和參研人員制訂初步實施方案的基礎上,課題組制定實施方案並設計評價指標和問卷調查的題目。準備實驗課。

(二).實施階段:

1、問卷調查(前測):20xx年9月進行問卷調查,調查、訪談對象爲全校教師和學生。測試後進行統計檢驗。

2、實施方案確立:20xx年10在問卷調查基礎上確立方案。

3、實驗實施階段:20xx年11月到20xx年12月,時間二年(兩個學年)。實驗對象選:沙河中學高20xx級和初20xx級。

4、問卷調查(後測):20xx年9月進行,並進行統計檢驗。

(三).總結階段:

20xx年9月到12月據前測和後測的結果,分析、統計形成實驗報告。

五、成果預測

我們進行德育實效性研究預期目標和成果:

(一)對學校德育途徑①個別教育;②班會;③社會實踐;④大型教育活動;⑤課外活動;⑥政治課;⑦各科教學滲透;⑧團隊會進行探討,完善的理順德育發展思路。

(二)對學校德育內容: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和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育的實施效果進行探索,建立合理、分層、序列化的德育目標。

(三)、對初、高中學生對學校德育內容的需求個人修養、自我保護常識、文明公約、交通法規、法律常識進行研究,使學校德育工作具有針對性。(四)對教師師德規範“熱愛、尊重、瞭解、嚴格要求每一名學生負責的態度實施德育,讓所有學生都到健康、和諧、全面發展。對教師育德能力:瞭解學生的能力、把握德育內容的能力、靈活運用德育方法的能力、組織活動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心理診斷與輔導能力、調動學生主體積極性的能力、創設良好德育環境的能力、個別談話能力、轉化後進生能力、教科研能力,心理診斷與輔導能力、教育科研能力進行探討,培育德育科研人員和德育骨幹隊伍。

(五)對學生思想品德:A熱愛祖國、B熱愛勞動、c熱愛集體、D尊敬師長、E文明禮貌、F誠實正直G助人爲樂、H關心國家大事、I心理調節、J自我教育等進行研究,探尋養成及引導策略。

六、完成課題的條件

本課題由學校直接領導,由分管學校德育的副校長任課題組長,學校政教處、教科室牽頭,組織課題研究組實施,並得到天城教研室有關領導和教研員的大力支持。

課題組組長:陳天明,男,37歲,學校副校長,中教一級,1984年7月畢業於三峽學院物理系專科,1993年畢業於西南師範大學物理系本科,1998年至20xx年於西南師範大學研究生課程進修班(教管專業)學習,論文曾在萬州獲科研成果二等獎,天城教育學會獲一等獎。

課題組主研和參研人員均爲大學本科畢業,班主任6名,政治教師2名,政教及團隊幹部3名,地、縣級中青年骨幹教師6名,研究生課程進修班結業2名,他們的論文多次在全國及省、地級交流、發表、獲獎,具有較強的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

七、經費預算

可能的經費開支主要有:資料檢索、查詢,書籍購買,實驗班級所用的有關資料,研究人員到外地交流的差旅費,專家論證所需經費等等。預計大約需要經費8000——10000元。

經費的來源:學校自籌及多方面籌措。

課題研究方案 篇2

一、課題研究背景

在音樂世界中,各種音樂藝術精彩紛呈,令人目不暇接,特別是富於現代氣息的流行音樂,更是對中學音樂教學形成強烈的衝擊,而中學生正處在花季的年齡,他們思想活躍、活潑好動、接受和模仿能力很強。而流行音樂這種大衆化的藝術形式,直白的表達深刻的內涵,直接宣泄人的情緒和感情,而且表達的內容更貼近生活,娛樂性很強根本不需要具備太多的音樂素養的人都能聽懂學會,因而深受中學生的喜愛和追捧。

我們傳統的教材大多數是藝術音樂或古典樂曲,幾乎沒有涉及到流行音樂,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感受。僅僅學習課本的內容學生感覺枯燥,學習興趣不高,甚至學生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並不喜歡我們的音樂課,形成一種學生喜歡音樂但不喜歡上音樂課的.矛盾現象。

二、課題研究目標

在國中音樂教育中,流行音樂衝擊中學音樂教育是一個值得時刻關注的音樂教育現象,也是值得探索的音樂教育領地。假如學校音樂教育把流行音樂拒之門外,則有如掩耳盜鈴。的確,有些流行音樂不適合學生學習,會對他們產生消極的影響。正因爲如此,我們更應該仔細分析流行音樂,把優秀的作品引進課堂,讓學生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有選擇的欣賞和學習流行音樂,使學生通過正確的接觸、瞭解和學習這些優秀的作品,對流行音樂有判斷、有分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開發學生的智力,逐步形成高尚的審美觀和人生觀。

三、課題研究內容

1、在新課標下,怎樣把優秀的流行音樂應用到國中音樂教學種去。

2、研究流行音樂的教學在國中的音樂教學中所佔的比重是多少。

3、怎樣利用流行音樂,豐富音樂教學手段的形式。

4、流行音樂在國中音樂教學應用時應注意的問題。

四、課題研究方法

1、調查法:採用不同方法和規模的調查法,針對流行音樂在國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的問題,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展開調查,建立課題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和數據。

2、對比試驗研究法:開設試驗班,所開設的試驗班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習,同時暗設對比班,將實驗班和非實驗班中收集的材料和數據進行比較,探究流行音樂在教學中的作用。

3、文獻研究法:收集相關的文獻資料和研究成果進行比較、篩選、吸收、運用,並結合本課題加以創新,並應用到教學中。

4、經驗總結法:根據研究內容、研究目的,把實踐獲得的結果,進行總結提高,撰寫階段性研究總結,上交教科所。

五、課題研究原則

1、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面向全體學生,根據本地區本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取適合的教材,運用新穎的教法,因材施教。

2、教學中要體現藝術性和審美性,以期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3、以樂感人、以情動人,音樂教育有其特殊的規律,要體現音樂性和情感性,注意發揮音樂中的情感教育作用。

六、課題研究進程

1、準備階段:進行文獻研究,收集有關流行音樂在國中音樂教學應用中的有關文獻和資料,並結合自己在音樂教學過程中的實踐經驗,積累的材料進行總結,撰寫課題研究方案申請立項。

2、中期實施階段:收集有關教學文獻資料,作爲課題實施的參考材料,啓動課題研究,按制定的研究方案,有計劃、有步驟的實施,完成本階段研究目標。

3、後期總結階段:以課題研究結果爲標準,對課題研究獲得材料進行科學的分析、總結和歸納,彙編整理,形成課題結題報告,申請結題。

七、課題研究預計成果形式

1、建立課題,設計課題方案。

2、撰寫讀書筆記、案例、教育隨筆等。

3、結題,撰寫課題結題報告。

課題研究方案 篇3

唱歌教學是國小音樂教育的主要內容。在教學中我對如何培養國小生的整體演唱能力,提高音樂素質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研究計劃如下:

一、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音樂能力

1、讓音樂基礎知識教學融入音樂遊戲之中,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

從一年級新生入學開始,注重在音樂課中教給學生音樂基礎知識,寓枯燥無味的認“音符”、識“節奏”於音樂遊戲之中,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感知音樂旋律美,體驗音樂的節奏美,開展與音符“交朋友”的活動,促進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學習簡譜七個音符時,讓國小生給小音符起名字音符的數學名字是 1 2 3 4 5 6 7,然而在音樂中則爲do re mi fa sol la si,我讓學生每人動手做一個音符的頭飾戴在頭上,伴隨歡快活潑的“找朋友”音樂去找自己的“朋友”,7個人爲一組,交替進行。

2、創設情境,調動學生情感因素,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讓學生感受美好的聲音,用“建設聲音立交橋”的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如:學生唱“和音”、“和絃”,通過循環呼吸保持音高 ,看手勢進行音高變化,在一片融合美妙的和聲中自我陶醉,真正體驗聲音之美。

3、教會學生科學的發聲方法,培養學生的演唱能力。

在課堂上分別讓學生試用大聲、中聲、小聲等進行演唱,然後聽老師、錄音範唱等,通過分析辨別,學生找到並認定哪種唱法最好,去選擇最美的聲音。具體途徑是:⑴學生從柔聲、輕聲開始學唱,逐步學會氣息控制,頭腔共鳴,使音色自然統一聲音圓潤、優美。⑵加強音高音準訓練,讓學生體驗不同速度、力度的歌唱所表達的音樂形象不同。⑶教學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情緒和學會處理歌曲。⑷加強正確的吐字、咬字和美感的訓練。

二、在課外活動中,提高學生整體演唱水平

課外活動是音樂課堂的延伸,它爲孩子們發展音樂特長開拓了廣闊的道路,並可在普遍提高音樂素質的同時培養尖子生,使學生受到良好的專業性訓練。

1、發聲練習和聽音練耳相結合。美妙的聲音是從發聲練習中獲得的,而要唱好一首歌曲,這就需要聽音練耳了。那麼應怎樣訓練呢?⑴發聲訓練從長音開始讓學生體驗發音位置和發聲技巧。⑵聽音練耳從小二度開始,邊聽邊唱,培養學生心中音程概念。比如:從

標準音A開始,升高或降低一個小二度,學生用“la”唱出來,再升高或降低一個大二度,學生先唱出來,然後再聽琴校正,繼續升高或降低一個大、小三度,以此類推至純八度。

2、指導學生看譜視唱,教給學生演唱方法。在演唱一首歌曲之前,首先看歌曲的三要素,即調號、拍號和表情術語。其次再看反覆記號、裝飾音及各種速度、力度記號和主要節奏型,然後纔可以準確無誤的演唱。

3、進行和絃連接演唱,使學生準確把握聲音的高低貫通。

4、幫助學生把握歌曲的演唱情緒,培養學生有感情的唱歌。幫助學生分析歌曲和掌握歌曲的速度、力度對於學生唱好歌曲是十分重要的。

三、創造快樂、輕鬆的教學氣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首先要保持孩子們對音樂的好奇與熱愛,引導孩子們親近音樂,使他們有了解音樂的慾望,讓他們從音樂中感受到大自然及周圍熟悉的事物。

在訓練過程中,儘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形象地講解一些比較專業的詞語。比如唱跳音、頓音時,氣息很容易僵硬,我就啓發他們想像肚子是一個皮球,要像拍皮球一樣彈起來,孩子們都拍過皮球,一些同學很快能做好。這樣就能準確找到唱頓音、跳音靈活運用氣息的方法了。

孩子們的天性是好動而活潑的,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要及時調整內容;轉換他們的興奮點,這樣既調節了課堂氣氛,又鞏固了基礎知識。

總之,在研究訓練童聲合唱時,要把具有孩子特點的美的音質放在首位,指導孩子們用高音位的頭部發聲,尋找明亮集中的頭腔共鳴。

課題研究方案 篇4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一)、課題的提出

心理學研究表明:六、七歲的國小生正處於智力開發的最佳期,求知慾強,既具有豐富的情感,又善於形象思維,正是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的過渡時期,個人課題研究方案。因此,把寫話教學提前到低年級是科學和必要的。但是,現實存在的困難是這個時期的學生缺乏必要的寫作知識、技能,大量會講的字詞不會寫、不會用,會寫的字又不能滿足完整表達的需要。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呢?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新課程標準對於低年級的寫話要求是“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了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日記是最自由的書面表達形式,繪畫是國小低年級學生已經具備的表達的形式。我發現,用“圖文結合”的形式來幫助孩子開始寫話,不僅充分尊重了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又能降低寫話書寫表達的難度,更快地促使他們口頭和書面語言發展。

圖文日記的形式激發了學生寫話興趣,降低了日記的寫作難度,建立了學生寫話的信心和恆心。在研究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學會仔細觀察周圍的人、事、物,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通過敘事或抒情、議論等方式在日記中表達出來,逐步培養學生細心觀察,勤思考,多練筆的好習慣。通過寫日記探索出有效提高國小低年級學生寫話能力的路徑,爲中、高年級的習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

國小生日記的界定:國小生日記,即指國小生把每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下來。

圖文日記:以畫面爲主,以文字爲輔的初級“寫話”形式,孩子用這種形式把每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用筆記下來。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及研究方法

(一)、課題研究的內容:

1、研究用圖文日記提高國小低年級學生的寫話能力的方法。

2、研究圖文日記促進國小低年級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的方法。

3、探索適合低年級學生寫話訓練的形式和方法。

(二)、課題研究方法:

1、文獻法。通過專題輔導,自學討論,認真學習作文教學的學術論文,夯實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

2、檢測法。通過前期檢測,瞭解實驗前國小低年級學生作文能力的實際情況,通過實驗後的檢測,掌握具有說服力的數據,用以證實實驗的效果。

3、行動研究法。通過對實驗班前後的比較,從中歸納出實驗所取得的優勢。

4、經驗總結法。對在實踐中搜集的材料進行歸納總結,從而,探索圖文日記的具體操作方法。

三、課題研究讀書學習計劃以及具體時間安排

(一)、所讀書目

《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美)坎貝爾等着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圖解語文》江偉英着新世紀出版社

(二)、閱讀設想

從即日起至xx年6月,工作日利用午休時間讀1小時書,暑假期間利用每天下午時間讀書。

(三)、具體時間安排

xx年6月——xx年7月完成《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的閱讀。

xx年8月——xx年9月完成《圖解語文》的閱讀。

xx年10月——xx年1月完成相關篇目的閱讀。(根據課題研究的所需選擇更多書籍)。

四、完成讀書筆記與課例分析的具體時間安排

(一)、完成讀書筆記的具體時間安排

1.網上收集理論知識,學習相關知識xx年6月

2.《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xx年6月——xx年7月

3.《圖解語文》xx年8月——xx年9月

4.每天讀書1小時,每月寫兩篇讀書筆記。

(二)、完成課例分析的具體時間安排

1、xx年7月完成研究案例分析(現狀調查及分析)

2、xx年9月完成教學案例分析

3、xx年5月完成教學案例

五、申請結題

**年6月完成課題研究,申請結題。

研究結果以論文或報告的方式表現,規劃方案《個人課題研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