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彙報材料

尊敬的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調研組各位領導:

生態文明建設彙報材料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謹代表山西省發展改革委對何炳光司長一行蒞臨我省視察指導工作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下面,從三個方面就我省生態文明建設特別是能源資源節約工作彙報如下:

一、主要成效

山西是國家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生產供應基地。建國六十多年來,累計生產原煤120億噸,外調80億噸,支撐了全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但也造成了嚴重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資源環境損耗高達萬億元以上。爲此,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爲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破解日益嚴重的資源和環境約束,促進山西資源型經濟轉型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基本途徑,紮實推動經濟結構優化調整,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深入推進節能減排,全面開展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穩步實施資源整合和兼併重組。同時,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山西先後被列爲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政策措施試點、循環經濟試點省、循環經濟統計試點省、生態建設試點省、半導體照明產品應用示範試點省、循環經濟認證試點省、全國首個水生態保護與修復試點省。經過全省 1

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的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積極的成效,集中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十一五”期間,全省萬元GDP能耗累計下降22.66%,以能源消費年均6.4%的增速支撐了GDP年均11.2%的增長,能源消費彈性係數由“十五”時期的0.68下降到0.57,扭轉了能源資源消耗強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增長的勢頭,爲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是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截至2017年底,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17年的151.6萬噸下降至2017年的124.92萬噸,累計下降17.6%。化學需氧量由2017年的38.67萬噸下降至2017年的33.31萬噸,累計下降13.93%。11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94%;10個重點城市、93個縣(市、區)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全省地表水監測的97個斷面中,水質優良(Ⅰ~Ⅲ類)比例上升10.8個百分點,劣V類水質斷面比例下降27.7個百分點。汾河水庫斷面水質首次達到一類水質標準,下游河段基本達到農灌標準,全省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三是資源綜合利用率大幅提升。截至2017年底,全省資源綜合利用率由2017年的不足20%提高到了50%左右。其中,洗中煤、煤泥利用率達到95%以上;焦爐煤氣利用率提高到86%;礦井瓦斯抽放氣綜合利用率達到55%左右;焦油、粗苯加工回收率達到100%,煤矸石和粉煤灰的綜合利用率穩步提升。

2

四是礦產資源開發整合成效顯著。通過煤炭資源整合和煤礦兼併重組,全省煤炭礦井數由整合前的4389座壓減到1053座,煤礦辦礦主體已減少到130個,30萬噸/年以下的小煤礦全部淘汰,平均單井規模由36萬噸/年提高到110萬噸/年,保留礦井全部實現機械化開採,煤礦採區回採率由2017年的47%提高到79%以上,選礦回收率和伴生資源綜合利用率顯著提高;非煤礦山由整合前的4194座關閉壓減到2917座,礦產開發產業集中度顯著提高,初步形成了大型礦業集團爲主體,大中小型礦山協調發展的礦產開發格局。

五是煤層氣開發利用水平穩步提高。2017年,全省煤層氣(含煤礦瓦斯)抽採總量42.78億立方米、利用總量21億立方米,分別佔全國的46.88%和54.08%,生產規模、增長速度均居全國前列,成爲我國煤層氣開發利用的領跑者和排頭兵。

六是水資源開發利用更趨合理。2017年,全省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達到88.7%,礦井水綜合利用率達到60%以上;農田灌溉水利用係數提高到0.50;城鎮供水管網漏失率下降到15%,節水器具普及率提高到50%。萬元GDP用水量由2017年130.55立方米下降到70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由65.83立方米下降到28.52立方米。

二、主要做法及基本經驗

“十一五”期間,我省圍繞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內容和總體要求,重點抓了六個方面的工作。

3

一是以工業新型化爲核心,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以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模化爲方向,出臺實施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進一步加大落後產能淘汰和環境污染末位淘汰力度,累計關停小火電機組443.36萬千瓦,淘汰落後鋼鐵產能5346萬噸、水泥2586萬噸、電石鐵合金181.3萬噸、焦炭3282萬噸、造紙29.8萬噸。對新建項目嚴格土地預審、環境評價、節能評估審查等審批條件,從產業准入、行業佈局、能耗限額、信貸投放等方面,加強對電力、冶金、化工等“兩高”行業的項目審批管理,嚴格控制新增能耗,抑制了高耗能高污染行業過快增長和產能過剩。深入推進服務業“1+10”工程,積極推動低能耗產業發展,實施了218個促進服務業發展的重點項目。全省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逐年提高,三次產業內部結構進一步優化。

《生態文明建設彙報材料》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