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天下書爲侶教學反思

《走遍天下書爲侶》這篇課文篇幅短小精緻,語言淺顯易懂,通過層層遞進的假設和設問、反問,靈動鮮活的比喻,以推理的方式層層剝筍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下面本站小編帶來《走遍天下書爲侶》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

走遍天下書爲侶教學反思

 走遍天下書爲侶教學反思1

《走遍天下書爲侶》是一篇說理性的散文,文章篇幅短小精緻,語言淺顯易懂,角度新穎,表達獨特。作者通過假設和設問的形式,表達自己的觀點: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現新的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

教法一:以讀激趣

全篇文章只有第5和第7兩個自然段較長,也較難讀,又是全文的重點,敘述了爲什麼選擇書的理由和讀書的方法。

上課時抓這兩段,激起學生讀的興趣。我首先引誘孩子去讀:“你們都預習過課文吧?老師也讀過,發現5和7兩段特別難讀,總讀不好。你們感覺呢?”學生有回答“好讀”有回答“不好讀”,我繼續:“那我們來個比賽,我們用3分鐘來練習一下,等會兒比比,看誰讀得好。”

經過練讀,我請了一個有些困難的孩子,他讀的較好,於是讓其他孩子幫老師讀:“他讀得真好,老師有些害怕,誰能幫我去跟他比比?”接着我請了幾個與他差不多的孩子讀讀。孩子們興趣很高,注意力集中,目光精銳,害怕輸了比賽。第二次,我請了一箇中上的孩子,他讀得很流利,其他孩子想勝了他比較困難,但是大家還是一絲不苟地讀了下來。不行的,就用一組跟他比,經過一翻擂臺,孩子們掌握了這兩段的內容,落實了重點。

(從晚上收上來的日記中孩子們很喜歡這樣的課堂,一個孩子說到:“上語文課開心極了!老師總是變魔術似的讓我們愛上了讀書。”另一個孩子說:“語文老師就是會耍‘小把戲’,但是我們都願意上她的課.”)

教法二:質疑解疑

文章就是用設問的形式出現,那麼我也用這樣的形式最簡單的去上。朗讀完後,我說:“給你們一個最簡單的問題,給題目加個爲什麼。”孩子們誰都會:“爲什麼走遍天下要用‘書’爲侶?”“是呀,爲什麼呢?書中明明白白告訴我們,誰能邊朗讀邊結合自己的理解說說。

孩子們很快地去讀課文了,我輕輕地鼓勵他們:“這個**真不錯,能邊讀邊劃出自己有想法的句子。”“那個**也很好,還在旁邊寫上批註。”“**真是有自己的一套讀書方法,讀完了整理自己的理解,思考剛纔的問題。”……

在孩子們討論交流中理解了“書就像你的朋友、你的家……”“你早已見過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見時,你還會說:‘真想不到你懂這個!”“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過了多少年,你還會說:‘我怎麼沒注意過,那燈光照着那個角落,光線怎麼那麼美。’”

遺憾的是,我並沒有深入地讓孩子們理解書與朋友和家的真正關係,因爲孩子們在討論的時候,說的比較散,但觀點又重複:書就是朋友,朋友不管見多少次面,總會發現不一樣。對於“是的,我願意讀上一百遍,我願意讀到能背誦的程度。”這樣的句子的理解學生應該還是一知半解。我願意是因爲它總能給我帶來不一樣的感覺,我並不能完全清楚它。這樣,學生在這個段落的思路還是理得不夠清晰。對於落實難點有了障礙。

教法三:仿寫

讀完課文,對作者爲什麼走遍天下書爲侶有了認識,還掌握了他的讀書方法。那麼,如果讓你選擇,在外出旅遊走天下的時候,你會選擇什麼呢?按照課文,仿寫一段話。

學生的思維比較擴散,有的說:我會選擇照相機,將祖國美麗的山水拍攝下來,有獨具風格的黃山奇鬆,有風光迷離的桂林山水,有景色秀麗的西沙羣島……,捕捉美好鏡頭,就靠我着攝像機。

有的說,我會選擇一個MP3,傾聽所有音樂,即使一首歌曲聽上一百次,有什麼關係,我可以想象作者作曲、作詞的樣子,歌聲的讚美。

有的說,我會選擇一個手提電腦,更方便我的外出,疑問全不怕。

……

學生的想法很奇妙,但是對於具體的理由並沒有展開詳細描寫,有點孩子也選擇書爲伴侶,可是,句子寫法上並沒有脫離文中的影子。由於時間的原因,我並不能做具體的點評和指導。

其實,我知道,一課一得,我們並不能要求自己所有的課堂都那麼精彩,但是卻不能讓自己的課堂失去光彩,失去了吸引孩子的焦點,那麼,這樣的語文課對孩子們來說就是不幸了。

走遍天下書爲侶教學反思2

教完《走遍天下書爲侶》一文後,我感觸頗深。

《走遍天下書爲侶》是一篇散文,用比較的手法向我們闡明瞭作者的觀點——走遍天下書爲侶。文章以細膩獨特的筆觸,精練而準確的語言,具體寫出了讀書給作者帶來的樂趣,穿插介紹了讀書的方法,抒發了作者對精神世界的追求。

在教讀課文時,我採取了和學生聊天的方式作爲開頭:“如果現在有一個機會讓同學們去環遊世界,請想想,你會帶些什麼?”學生們抱着這一問題興趣盎然地對課文進行自主學習與探究,同時,在熱烈的討論中,瞭解了在作者心中,讀書如品味一道精美的菜餚,就如與朋友交談、與親人見面,使人回味無窮,使學生感悟到了作者以書爲伴的道理,領悟到了作者帶書旅行的快樂。這時我再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觀點,讓學生暢談感受,喚醒學生心靈上的共鳴。

從文中找到,作者說讀一本書就可能會讀上一百遍。學生又不能理解了,又的甚至說,早厭煩了。那到底會不會這樣?文章後來又把書打了兩個比方。反覆讀一本書,如老友重逢,每日回家,谷底重遊,總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穫,新的驚喜。慢慢學生似乎接受了作者的觀點。還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想想自己對和朋友的每一次見面有沒有不一樣的感受,每天回家有沒有發現家帶給你的不一樣。

有了體會之後就該學習作者的讀書方法了。文中介紹了很多種讀同一本書的方法。讀過後,學生驚奇地在那說着自己以前怎麼從來不知道讀書還可以這麼讀。都說自己以前不算讀書只算看書,只是看了一遍就算讀完書了。學了這篇課文對他們幫助很大,將來也能這麼讀書了。

不足的是在引導學生模仿課文展開想象“書像什麼”這個問題時,我的.引導沒有很好地打開學生的思維,學生不知從何說起。要是能先引導學生在課文中尋找素材,通過反覆地朗讀分析,讓學生理解這樣比喻的依據,找到二者之間聯繫,學生再想像“書像什麼”就會顯得簡單多了。

課講完了,但我要把學生求知的慾望和讀書的熱情化作他們的行動。對大部分只喜歡看電視而不願多讀書的同學提出倡議:倡議全班同學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合理安排時間,減少一些看電視的時間,力爭利用空餘時間多讀書養成“以書爲侶”的好習慣。。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我又充分發揮同學們做的書目的作用,讓同學們傳閱每人的書目,開展“互借互讀”的讀書活動,大大拓寬了學生讀書的空間。

這節課使我深刻認識到:課堂不是教師的舞臺,而是學生的園地。我是引領者、點撥者,應讓學生多談個性化的見解、感受,這樣的課堂真正是學生的樂園。

 走遍天下書爲侶教學反思3

本冊第一組課文的主題是:我愛閱讀。書中選編的四篇課文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都緊密地圍繞着閱讀。我也是愛閱讀的人,所以書中選編的四篇課文所講的我深有同感。我也希望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能讓學生愛上閱讀。

讓學生從讀書的角度談自己的體會,這樣更直接,避免拐彎抹角,把學生轉糊塗了。

課前通過調查,我發現,喜愛讀書的同學有不少,問他們爲什麼喜歡?有的說是爲了寫好作文;有的說是喜歡裏面的故事:有的乾脆說是父母規定要讀的……我又問他們讀書以後有什麼收穫?有的同學把握了故事情節;瞭解了故事的主要內容;有的同學記住了裏面人物的言行……感覺學生讀了,但是真正熱愛書,並能真正讀進去的人不多,這可能也跟學生的年齡和閱歷有關係。所以在進行這一單元教學時,我一方面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書的深厚情感,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另一方面是讓學生在學習中習得一些讀書和習作的方法。

《走遍天下書爲侶》是一篇新入選教材的文章,這篇課文圍繞的是這樣一個核心──“人的一生,無論何時何地,無論歲月成長都應該以書爲自己的伴侶。”

並在其中滲透了作者選擇書作爲自己的伴侶的原因和讀書的悟道的常規方法。號召孩子們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養成“以書爲侶”的好習慣。

我採用聯繫比較,讓學生將作者對書的看法與自己的實際體驗結合起來,通過“朋友”“家”,讓學生暢談感受,喚醒學生心靈上的共鳴,對於文章談到的讀書方法,更是讓學生聯繫自己的讀書實際,告訴學生應該怎樣讀書,讓他們切身體會到只有將讀書與思考相結合,纔有收益的道理。將課本知識與學生實際結合起來,學生會理解的更快,體會的更深刻。書,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輕鬆而舒適,書,讓這個世界充滿真善美,當學生真正感悟到這一點時,讀書的慾望是從心底迸發的,教師適時引導他們將想法轉化爲行動,號召他們加入讀書的行列。

這節課的教學讓我反思了一些東西:真正的語文科應該上得實在一點。由於時間緊,任務重,因此我着力把語文課打造得短小精悍一些,教學目標的設計和過程也力求簡單。我的教學目標是“兩個一”:讀通讀順一篇課文,解決書後的一個問題。

課堂上,我着力地給足時間,讓學生去與文本對話,回答書後要求回答的問題,不加重學生的負擔,實實在在,踏踏實實地上好語文課。學生接觸材料只有短短的十分鐘,“文不讀熟不開講。”這是特級教師們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因此,課堂上我從一次自讀,二次選難讀,三次展示讀,後面的隨機讀,都希望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把語文學習得更加實在一些。課堂應該是安安靜靜的給學生讀書,去體會語言文字。本節課我選擇的媒體是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簡單的幻燈片。幾乎用了比較原始的手段,和學生對話,和文本碰撞,激發學生思考。另外,我還很關注細節,讓不愛舉手的同學發言,讓每一個學生得到展示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有所發展。我覺得實在還要體現在讓學生樂學,愛學,這需要教師實在地引導,熱切地鼓勵,真切地調動,當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內非肽分泌得比較多了,學習的效果也就更加有效,實在了。

語文課要姓“語”,在課堂教學中我多次安排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如:靜讀思考問題,師生(生文,生生)之間的對話,句式變化的意義,讀書方法的交流和掌握,對於讀書理念的反思,評價這些都是在品詞析句中,在引導交流中,在方法指導中實現了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讓語文課堂充滿濃濃“語文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