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精選

《鹿和狼的故事》是胡勘平著作的一篇文章,被選進人教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第14課。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帶來《鹿和狼的故事》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參考,更多內容請關注應屆畢業生網!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精選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1

本文是一篇關於狼和鹿之間生態平衡的故事。通過講述凱巴伯森林的居民爲了保護鹿羣,大量捕殺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願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的故事,告誡人們:必須認識到自然界各事物間的內在聯繫,不能隨意破壞生態平衡,否則將會產生無法想象的後果。

本文事中寓理,道理淺顯易懂,因此我先讓學生自讀課文,理清結構,把握內容,爲下面的探究作好準備。然後讓學生根據閱讀提示的進行自學,交流狼被殺後產生的後果,最後明理談體會。

上完這節課,令我感受最深的有三點:

1.培養學生學習自主性

現代教育理論認爲:學校教育應着眼於教會學生學會學習、自主性地學習,務實學生“終身學習”的基礎,這已成爲現代社會教育的口號。因此,我在本課中設置以下三個情境激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1)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往前走。在整個教學流程中,學習活動始終在一個自主的空間裏進行。課堂既給了學生一個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又使學生在感悟、學習中不知不覺地達到了學習目標。(2)給學生一個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找答案。利用問題:簡要講述發生在凱巴伯森林中關於鹿和狼的故事,並說說你從中懂得一個什麼道理?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並自己去找答案,使學生在最大限度發揮其主觀能動性。(3)給學生一個題目,讓學生自己去創造。在課前,我預先佈置了讓學生查找有關“自然界生物間相互制約、相互聯繫的故事”這樣一個題目。讓學生在查閱有關書籍或從網上搜集相關資料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2.建立大信息容量語文課堂

在本課中我努力建立大信息容量的語文課堂,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課程資源,課內與課外結合,多角度演繹闡釋主題,努力擴大學生閱讀的量,提升閱讀的質。如開課導入時,我詢問學生:“聽過或看過有關鹿或狼的故事嗎?在你印象中,鹿和狼是一種怎樣的動物?”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談對鹿和狼的認識,並說幾個有關狼的成語。這樣一來,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起學生的探究慾望,又可以使學生對鹿和狼已有的認識與課文的描述產生矛盾,從而使學生對課文講述的“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它們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繫的。整個生物界都有這種相互關係。人類所要做的,不是一廂情願地改變它,而是尊重。”這個道理的認識更加深刻;又如在學完整篇課文後,我利用課前預先佈置讓學生查找有關自然界生物間相互制約、相互聯繫的故事,讓學生相互分享介紹相關的例子,在擴大學生的閱讀量之餘也在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課程資源,努力建立大信息容量的語文課堂。

3.明瞭用詞特點

通過對重點詞語的關注讓學生由表及裏地學習課文,明瞭用詞上的一些特點。如在故事的開頭,告訴我們在凱巴伯森林裏有狼有鹿,課文中一個詞語來形容狼,是哪個?(兇惡殘忍),兇惡一般形容什麼?殘忍一般形容什麼?這兩個詞語能不能互換?由表及裏,所以位置不能換的。能用這樣的詞語來形容鹿嗎?讓學生明白如果說狼是兇惡的代言人,那麼鹿就是善良的化身,由於狼和鹿以及其他動物的存在,鬱鬱蔥蔥,山清水秀的凱巴伯森林變得——生機勃勃。在學習森林的片段時,我讓學生說一些成語來形容森林,告訴學生在許多的形容森林的詞語中生機勃勃這個詞語可以作一個總結概括。鬆杉蔥鬱寫出森林之形,而生機勃勃寫出森林之神采,所以兩個詞語放的位置也是有講究的。然後當植被被大量破壞,鹿羣數量急劇下降,生態平衡遭到了破壞。你想用一個什麼詞語來形容概括現在的森林?這樣前後截然不同的樣子,形成強烈的對比,讓學生明白了罪魁禍首是誰。

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在整節課中,留給學生展開聯想的空間不足,使學生豐富的想像力沒有得到很好的展示。如:鹿生活得很幸福時會說些什麼?在苟延殘喘時又會說些什麼?假如你是一匹狼,你會對總統或人類說些什麼?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將不斷進行課堂教學的探索和實踐,將此次教學中的一些思考和困惑,作爲今後嘗試和改進的起點,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2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該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淘寶精品

《狼和鹿》一課的教學內容,距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試着以“狼、鹿和森林的關係及它們的變化”爲主線,緊扣教材中的對比描寫,巧妙運用多媒體課件帶着學生走進文本,解讀文本。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通過感知才能形成表象,然後才能獲得知識。儘管文章對凱巴伯森林變化有一些描寫。但爲了再現和強化森林之變的特定場景,我用多媒體課件將森林原先的繁茂之美與後來的荒涼之景作了鮮明、強烈的對比。學生一見原來那美麗的凱巴伯森林,興奮、讚歎之情油然而生,學生的學習心理頓時活躍起來。而後來的凱巴伯森林那麼荒涼、蕭條,學生圖文對照,思維面打開了,思維的力度加大了,學生聲情並茂地朗讀,多媒體課件播放適時適度,真正使學生在個性化的解讀、感悟中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觸辭而入境、動情”,他們個個都驚訝於凱巴伯森林巨大的變化,抽象的文字符號構成了一幅幅發人深省的形象畫面,學生也收到較好的情感參與和行爲參與的效果。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而語文能力的獲得是在豐富多彩實踐中反覆歷練,逐漸獲得的。教學中,我設計多個內涵比較豐富,易於激活學生思維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設計旨在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自讀自悟,對文本中獲取的語言信息進行疏理、加工。在組織學生研究問題中的省略號的妙用時,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再次和文本進行對話,然後用語言表達、感情朗讀等方式表達各自不同的感受。這是又一次思維與情感的碰撞,是對學生智慧的挑戰,是讓課堂成爲學生生命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狼和鹿》這篇課文,作者用一系列翔實的數字隱含說明狼與鹿的數量變化與森林的命運是息息相關的。如凱巴伯森林原有“活潑而美麗的”鹿4000只,自從人爲地殺掉6000多隻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鹿的總數迅速超過了10萬隻,翻了15倍。當“森林中鬧起了饑荒”,“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樣在鹿羣中游蕩”時,鹿又急劇地死去6萬隻,不久就剩下8000只病鹿。這裏對比鮮明,學生在前後對照的'讀書中,不難發現自然界中的生物總是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一旦失去平衡,就會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因此必須保護生態平衡。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3

結合我們教研組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一研究主題,我進行了以下教學設計:

1.激趣導入,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激活學生以前的學習經驗和生活積累是很關鍵的。因此,我首先讓學生根據平時對“鹿”和“狼”的瞭解,用簡單的詞語概括對這兩種動物的印象,爲學習下文,改變對這兩種動物的一般認識做好鋪墊。

2.自讀課文,瞭解文章大意。通過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語言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3.自學理解,分析“案情”,自由辯護,明確造成凱巴伯森林幾乎毀滅的根本原因。教師的責任應是爲學生創造“做中學”的機會,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讓課堂教學真正成爲學生培養能力的主陣地。如果把舞臺讓給學生,讓課堂煥發勃勃生機和活力,造就的是學生無限的發展。所以,我預設了這樣的環節:首先讓學生通過默讀自學,在文中勾畫出“羅斯福爲了保護凱巴伯森林的鹿採取了哪些措施”和“有這些措施導致的後果”。在學生小範圍的交流之後,進行全班交流,並讓學生在文中進行標註,明確捕殺狼之後所造成的四個連續性的後果,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在學生明確這些措施所導致的惡果之後,爲學生虛構一個法庭,讓學生扮演律師的角色,選擇自己的“當事人”引用文中的內容來爲其辯護,將課文內容和學生的理解相結合,讓學生在課堂中動起來。

4.書信傳音,爲總統出謀劃策。在學生明確這些措施的錯誤之後,讓學生給羅斯福總統寫一封信,告訴他錯在哪,怎樣做才能挽回損失。通過這個環節,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羅斯福總統決策的錯誤之根本,再由此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

5.揭示道理,課外延伸,深化主旨。因爲有效的課堂教學應該以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爲根本,作爲教師我們要爲此搭建平臺,做好鋪墊,當好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讓學生更多地思考,更多的探索,實現課堂教學的高質量和高效率,實現立體化的三維化目標,讓課堂真正煥發出生命的活力,成爲學生和諧發展的平臺。本環節中,學生通過介紹自己瞭解的相關的小故事,進一步深化理解文章所要告訴讀者的深刻道理。這個環節中,仍然激活了學生之前的學習經驗,把之前學過的內容與本課聯繫起來,使學生的知識變得更加立體。

由於本課是一篇閱讀課文,我把本節課的重點放在理解分析案情,進行辯護和“書信傳音”這兩個環節,主要通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引用文中語句作爲自己的辯護材料,明確本課中心,並針對這個錯誤找到彌補的方法,挽回損失。通過學生自學勾畫,商議討論,自由發言,使學生在互動中解決了本課的教學重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