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鹿和狼的故事》教學設計

《鹿和狼的故事》 被選進人教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第14課,作者是胡勘平。以下是本站小編搜索整理的一篇關於六年級上冊《鹿和狼的故事》教學設計,歡迎參考借鑑,希望對各位老師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六年級上冊《鹿和狼的故事》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1、以本爲本,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通過語言文字來把握思想內容,在語言文字的品味中感悟道理。既注重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又注重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牢牢把握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結合這一特點。

2、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注重搭建一個點、線、面結合的立體網絡,讓學生有多個層面的收穫;努力做到有整體的把握,有清晰的脈絡,也有細節的精彩。

3、學以致用,融會貫通,讓語文真正地向思維開放、向生活開放、向個性開放。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的、相互聯繫的,樹立保持生態平衡的意識。

3、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的分析概括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弄清羅斯福下令捕殺狼這一決策錯在哪裏,理解本文的結論。

2、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的分析概括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蒐集有關鹿和狼的圖片。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查閱相關資料,收集生態失去平衡的相關材料,並做簡單整理。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啓發談話,激起興趣

1、同學們,一提到鹿你的腦海中會浮現出哪些詞語?(出示鹿的圖片)狼又給你們留下了什麼印象?(出示狼的圖片)

是啊!提起狼我們就會想到“兇惡殘暴”,什麼“狼心狗肺”“鬼哭狼嚎”“狼子野心”“狼狽爲奸”等,可以說狼在我們心中就是罪惡的化身,應該毫不留情的消滅掉。可哪一天我們將狼趕盡殺絕時又會猛然發現:得引狼入室!這是怎麼回事?學完課文大家就知道了!

2、板書題目,齊讀。

【課內外結合,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課程資源,多角度演繹闡釋主題,並設計懸念“爲什麼要引狼入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起學生的探究慾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在學習課文之前,老師先檢查一下大家的預習情況,誰能讀讀這些詞語(投影出示:字詞積累)。

2、掃清了字詞障礙,現在,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課文。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文中哪幾個自然段是寫這個故事的?

【掃清字詞的障礙,理清文章思路,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爲後面的學習奠定基礎;學生質疑,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三)、圍繞重點,合作探究

過渡語:讓我們把心放到文章中,用心把1——6自然段再來讀一讀,邊讀邊想哪些段落讓你感到痛快?哪些地方讓你感到不是滋味?邊讀邊體會,並找出表示鹿羣數量變化的數詞,還可以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語句旁寫出自己的體會。(學生默讀課文,)

交流: 重點品味表示鹿羣數量變化的句段

1、感受被摧毀前的凱巴伯森林和諧美麗

①出示森林圖片,學生閉眼在頭腦中再現形象,讓學生說說感受。

②在想象的基礎上讀文章第一段,充分感受和諧美麗。

2、感受被摧毀後的森林的慘狀

①森林裏的鹿沒有啊了天敵——狼,在數量上有了什麼變化?(由原來的四千只迅速繁殖到十萬只。)

師述: 同學們,25年過去了,凱巴伯森林已變成這番模樣(出示圖片)課文是怎樣描述的?一起讀一讀。

② 曾經生機勃勃的凱巴伯森林如今面目全非,不再美麗,草地沒有了,灌木沒有了,小樹沒有了,僅存的大樹也傷痕累累。怎不令人痛心、遺憾。誰再來讀一讀?讀出你的感受。

③兩年以後,鹿羣數量又有了怎樣的變化?找出課文中的句子讀一讀。師述: 兩年減少了6萬隻鹿,也就是說平均每天有至少有100只鹿在死亡。面對此情此景,你的眼前浮現出了怎樣的景象?

【走進文本,從語言文字入手,採用悟讀、想象、比較等方法,讓學生去體會語言文字後面蘊含的思想內容】

④師深情描述:4000——10萬——4萬-----8000,不僅僅數字在變化,還有很多事物都發生了改變!狼死了!林毀了!本想保護的鹿也掙扎在死亡線上!爲什麼?爲什麼美麗和諧的自然會變成這樣?看到這樣的數據,你想說點什麼?

3、林毀鹿死,這場悲劇是誰造成的?羅期福爲了保護凱巴伯森林裏的鹿採取了哪些措施?(出示羅斯福資料)羅斯福總統一個錯誤的決定導致了這場林毀鹿死的悲劇。

【鹿羣數量變化的後面隱藏着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而這正是這篇文章的重點目標,這一組句子就是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點,也是引導學生學習文章的一條線。】

  (四)悟出道理,揭示主旨

過渡語:鹿正用哀怨的眼睛看着我們,它們可能至死也不明白爲什麼得到人類特別恩寵的他們,在人類精心爲它們營造的自由王國裏不光不能幸福生活,甚至還只有死路一條。其中緣由鹿不明白,你們明白嗎?請默讀課文7——9自然段。

1、鹿、狼、森林它們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呢?動手畫畫示意圖。

補白:讀到這裏如果狼會說話,在中彈倒地的那一剎那,它會說什麼呢?

2、出示課文最後一段,創設情境多讀課文。

(1)、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讓我們把道理告訴羅斯福總統聽。(齊讀最後一段)

(2)、只讓羅斯福總統知道就行了嗎?不,那讓我們再響亮地讀給人類聽。(再讀)

3、造成這樣的局面並非羅斯福所願意的,現在他想聽聽大家的建議。

練習:老師扮演記者採訪羅斯福總統: “總統閣下,聽說您爲了保護凱巴伯森林中的鹿,而下令捕殺森林中的狼,結果卻弄得鹿死林毀的結局,對此事,您有什麼要說的嗎?”

【讀書,是接納,是吸取,更是思考和創新,在接納吸取中拓展思維的廣度,提升思維的高度,向思維開放。】

  (五)深化主題,拓展延伸

1、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都有存在的理由,它們是相互依存的,不能根據人類的片面認識,好心幹了壞事,爲了讓森林再次回到以前的樣子,他們最終還得引狼入室――(出示美國政府 “引狼入室”計劃。)

2、生物界中還有許多這樣的相互制約的例子,你能說一說嗎?(蛇與莊稼、青蛙與莊稼等)教師補充材料。

【讓學生相互分享收集的資料,同時我也爲學生提供短文作爲課內教學的拓展,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努力建立大信息容量的語文課堂。引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拓展思維。】

3、體會寫作方法:學完了課文,你知道作者是怎樣向我們介紹這個啓示嗎?(作者通過具體事例的分析概括來說明道理)。

4、最後,老師也有一句話送給大家:尊重動物,尊重自然,也就是尊重自己

5、爲了不重蹈覆轍,爲了讓凱巴伯森林萬古長青,請你給凱巴伯森林設計一塊警示牌。

  課後反思:

一篇較長的文章如何找到教學的突破口呢?鹿羣數量變化的後面隱藏着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這一主題(而這正是這篇文章的重點目標),這一組數字就是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點,也是引導學生學習文章的一條線。所以,我抓住這幾個數字來教學,它像一條線將一粒粒珍珠(故事與道理;美麗和諧的自然與殺狼後環境的破壞)串聯起來,使文章脈絡清楚,學習起來思路清晰。

本篇文章分爲兩部分,1至6自然段爲第一部分,記敘了一個故事,7至9自然段爲第二部分,揭示了一些道理。第二部分的道理比較深奧、枯燥。怎樣讓學生理解、體會不同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繫的道理並樹立保護生態平衡的意識呢?怎樣讓深奧的道理符合國小生的認知心理,化難爲易呢?

我在故事部分做文章,通過對故事的細細體會、感受,讓學生自然地意識到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故事與道理渾然一體,深刻的道理就蘊涵在淺顯的故事中。故事部分品讀到位了,道理自然也就懂得了。所以在處理教材時,我花較多的時間重點品讀故事部分的三個文段。在對語言文字的品讀中道理不需要分析,不需要講解,更不需要灌輸,是潛移默化,是潤物細無聲,是水到渠成。

本課也存在一些不足,讀文的形式有些少,在整節課中,留給學生展開聯想的空間不足,使學生豐富的想像力沒有得到很好的展示。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將不斷進行課堂教學的探索和實踐,將此次教學中的一些思考和困惑,作爲今後嘗試和改進的起點,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鹿和狼的故事》點評

——曾帆

上星期四聽了姚老師的《鹿和狼的故事》後印象深刻,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態親切自然。

2、抓住了閱讀教學的特點,學生在輕鬆的氣氛中自主學習、體會、感受。

3、導入新課自然新穎。設奇引趣,激發了學生深究的慾望,更好地調動學生的思維和學習的積極性。

4、設計流程合理,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個體自學,使學生個個參與學習,人人都奉獻思維結果。

5、通過前後畫面的對比,明晰狼與鹿之間的關係,引發情感,展開想象。充分挖掘課文的外延,巧妙地進行填補,讓學生盡情地發揮,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狼與鹿的關係,初步形成正確的生態觀。這種教學不僅充實了課文的內容,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了學生個性發展。

6、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理解文意,據文設句,層層推進,使教學有條不紊,以問促讀,以問啓思,以問導議,放手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到答案,給學生的讀書、思考、議論的權利,引導學生自己讀書,自己求解。

7、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是學生在教師的行領下進行探究性,創造性感受,理解評價文本的過程。告訴學生人們當初捕殺狼,只是和你們當初的想法一樣,覺得狼吃鹿太兇殘了,要保護可愛的鹿,但恰恰就是他們的倫理道德觀左右了他們,才造成了這一“禍患”,着眼於學生的認知水平,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能夠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培養學生那種勇於實踐,敢於創新的能力。

8、課外延伸,升化情感。整個教學片段成爲一個整體,將聽、說、讀、寫、思,課外與課內融爲一體,提升了自己的認知水平,實現了知識的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