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教學反思(精選12篇)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橋教學反思(精選12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橋教學反思(精選12篇)

橋教學反思 篇1

課文《橋》講述了面對洪水來臨村裏的老党支書臨危不亂,鎮定的指揮村民有序上橋,並讓自己的兒子排在最後,爲村民搭起了一座生命橋,而自己和兒子卻被洪水吞沒了的故事。

在準備《橋》這堂課的日子裏,我思索,我探尋,我不斷走進文本,貼近學生。這個過程是艱難的,也是快樂的。它促使我在專業上更快地成長,它將成爲我人生中一段無比珍貴的回憶。

最初研讀《橋》時,我僅感受到洪水來臨時的緊迫和壓抑,以及在死亡和生存面前人性和理性的抗衡,但結尾卻令自己的心爲之一顫,隨即一股前所未有的感動涌上心頭——原來,黨支部書記從隊伍里拉出來的竟是自己的兒子!最後,他們父子倆都被洪水無情地捲走了……一幕可歌可泣的畫面便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這篇課文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語言簡練生動,極富韻味。

反思我的教學,我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一、讓人性光輝在學生心間閃耀

《橋》這篇課文,處處閃耀着人性的光輝。老漢既是黨支部書記,又是一位普通的父親。面對滔滔的洪水,人們驚慌失措,而老漢卻盯着亂哄哄的人們積極地想着對策,鎮定如山。臨危不亂的老漢,此時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因爲他是黨支部書記,心裏裝着羣衆,這是人性第一美。當老支書發出了“黨員排在後邊”的命令時,他想到了自己是黨員,黨員就應該吃苦在前,享樂在後,這是人性第二美。老支書在人羣中發現了自己的兒子,並用力揪出了他,把生的希望讓給了羣衆,把死的危險留給了自己和自己的兒子。這一刻,老漢的人性光輝達到了高潮,這是人性第三美。如何讓人性光輝在學生心中紮根、昇華呢?我沒有一處空泛的講解,而是以直接描寫“橋”的三處句子爲線索,並抓住老漢言行的三個重點句,引導學生感受當時情形的危急、人們的驚恐和老漢的精神品質,體驗父子情深。爲了讓學生感悟出老漢不僅平時在人們心目中的威信像一座山,在困難面前他更是人們的一座靠山,體會老漢的鎮定、果斷、先人後已,我針對不同的朗讀內容,精心設計了三次不同的朗讀形式,讓學生自讀自悟。第一讀,我讓學生朗讀“他不說話,盯着亂哄哄的人們。”這一處,讓學生通過關鍵詞“不說話”,與當時亂哄哄的人們形成鮮明的對比,品悟出老漢的鎮定。第二讀,我設計讓學生分男女生有感情地練讀“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邊!”,體會老漢的果斷。第三讀,我讓學生練習朗讀:“老漢突然衝上前,從隊伍裏揪出一個小夥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因爲小夥子在老漢心中,不僅僅是自己的兒子,更是一名共產黨員。所以,我先讓學生通過自由讀抓住關鍵詞“衝”、“吼”、“揪”明白此時的老漢非常兇、急,再帶領學生兩次品讀“老漢兇得像只豹子。”使學生進一步明白老漢此時此刻已拋棄了親情,牢記着黨性。學生在朗讀中體會人物的情感,加深對老漢的理解,並通過朗讀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從而使學生與作者、文本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二、讓親情種子在學生心間播撒

當學到“那木橋轟地一聲塌了,小夥子——老漢的兒子被洪水捲走了,老漢似乎要喊什麼,但還沒來得及喊,一個浪頭也吞沒了他”時,我激發學生想象:如果老漢還有機會喊,他會對兒子喊些什麼?學生通過對老漢的瞭解,知道了老漢其實也是一個有親情的人,但在危難之際,就當時的形勢,他爲了羣衆,捨棄了親情。這樣的人,表面看沒有親情,其實,是最有情的人。他視羣衆爲親人,這種親情纔是最偉大的、最高尚的。學生此時已完全進入了文本,能領悟到這種人世間最偉大的親情。“兒子,爸爸對不起你!”“兒子,你生得偉大,死得光榮。”“兒子,你是爸爸的驕傲。”……學生的回答自然水到渠成,不拘一格,追溯到了親情的最根源。

三、讓師生之情在學生心間綻放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這是“新基礎教育”關於課堂教學改革的宣言。所以我將“你讀出了什麼?你是從哪兒讀出來的?”貫穿教學的始終。課堂上引導學生自主感悟,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與文本、教師、同學進行全心的對話,在多層次、多角度的對話中深入感受文本,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句,從而明白其中蘊含的深義,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葉聖陶先生也認爲:語文課堂應該議論紛紛。只有教師的講解,沒有學生的積極感悟與爭議的課堂就好比一潭死水,沒有活力。當學生知道老支書從隊伍裏揪出了一個小夥子,並且揪出的這個小夥子就是他的兒子,也就因爲這一揪,導致兒子生命的夭折後,我讓學生就老支書是否該“揪”分小組展開討論。“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展開了激烈的爭辯,他們各有各的道理。孩子們獨特的見解、飛揚的思緒正是我所希望看到的!在爭辯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的心靈是多麼豐富多彩,思維是多麼創意勃發,語言是多麼靈動鮮活!雖然課上沒有得到統一的結論,卻換來了學生心靈的開放,語言的激活,個性的張揚。這就是我理想中的語文課堂!

橋教學反思 篇2

生命中,充滿着遺憾。也許正是因爲有了這些遺憾,才讓人生的記憶更加深刻,才讓生命的色彩更加豐富。課堂教學同樣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反思我的教學,最大的遺憾莫過於以下兩點:

一、教師課堂評價語言的貧乏與單一

新課程呼喚充滿活力的新課堂,新課堂呼喚“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新評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精妙恰當的評價語言能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促進學生智慧的生成、情感的涌動、心靈的放飛,爲學生生命成長奠基,讓課堂綻放無限美麗!課堂評價語言的貧乏與單一,也許是我這堂課最大的硬傷。可能是由於試教時拖延的時間太長,對時間的把握沒有十足的信心,從而有點吝嗇自己的語言,且在具體評價中經常有一些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隨意性表揚,缺乏個性化的、恰到好處的評價,使語文教學失去了語文應有的魅力。教學的評價多是生成的,我還缺少一雙慧眼,還缺乏課堂教學中把握評價契機的意識,還缺欠抓住評價契機的能力。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努力讓評價富有情趣,煥發魅力光彩;提倡多元,喚醒各異光彩;開發生成,充溢智慧光彩;多向互動,呈現思維光彩。

二、文本與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的結合

不難發現,課堂上,學生還沒有被文中的人物深深地打動,也沒有被我的激情深深地感染,所以朗讀顯得不夠精彩。冥思苦想,我終於找到了答案。原因在於不管是從年齡、視野還是從經歷的角度考慮,文章中所描述的真人真事離學生的現實生活太遙遠了,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學生根本沒有見過這樣的人,他們缺少這樣的生活體驗。所以,他們的情感是蒼白的,難以通過挖掘語言文字的方法來體會人物的高尚品質。如果我能在課前先讓學生“熱熱身”,使文本漸漸貼近學生的生活,尋找一下身邊的好人好事,可以是從報紙上看到的,也可以是從別人那裏聽說的,或是自己親眼看到的……,然後說給班上的同學聽;如果我能在第一課時時先給學生講幾個解放軍戰士抗洪搶險的故事,播放幾組真實的鏡頭,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當中自然而然地釋放自己的情感,然後再開始學習課文;如果我能……也許這樣,課堂上學生的情緒能最大程度地被調動起來,從而使他們的話語發自內心,朗讀充滿深情。只有教學內容和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相結合,才能夠碰撞出情感的火花。真實的感受,真切的情感比任何語言都更有力量。

遺憾頗多,難以用文字一一記錄。正是這些遺憾,才督促我不斷提高教學能力。遺憾,有時,也是件好事。感謝專家、領導一路的引領、期待、鼓勵。唯有勤於學習、勇於實踐才能不辱使命,不負衆望。

橋教學反思 篇3

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讓學生研讀課文中描寫人物神態、語言、動作的詞句,結合洪水的肆虐的危急情境及村民們在洪水來臨時的驚慌表現,讓學生讀讀、想想、議議、說說,逐步深刻地感受老漢在危急時刻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自己扛的人格與精神。同時,注意引導學生髮現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如學習環境描寫時,引導學生髮現短句、比喻、誇張、擬人的好處;老漢與兒子的關係,感受設置懸念;在課文的主要內容學完了之後,進行歸納總結表達方法:直接描寫、間接描寫、運用修辭;在深化主題,理解作者爲什麼以橋爲題目後,歸納借物喻人的表達方法。讓學生對這篇課文的表達方法有更加清楚的認識。語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要“以讀促寫”,因此,在最後,我佈置了一個作業,讓學生去搜集感動人的事蹟,學習課文的表達方法,寫一個故事,這也與本單元的口語交際和習作聯繫起來了。

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缺點,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讀的較少,而我自己講的較多。在開始上課的時候課堂記律較亂,在這種情況下,我應該先維持課堂紀律,因爲只有紀律好了學生才能聽得進去,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先把課堂紀律維持好之後再講課。

橋教學反思 篇4

《橋》這一課,講述了面對洪水來臨村裏的老党支書臨危不亂,鎮定的指揮村民有序上橋,並讓自己的兒子排在最後,爲村民搭起了一座生命橋,而自己和兒子卻被洪水吞沒了。回想自己剛拿到課文時和語文教研組老師一起研究,覺得文章中的這個老支書真是一位高風亮節,捨己爲人的好支書。但是想讓學生體會到這一點,沉浸在文章情景當中,可不太容易。後來同組的魏延芳老師先在五⑴班講了這課,他在講課中讓學生先找描寫洪水大的句子,然後再理解老漢的言行,朗讀課文。聽課後,我想文中的老漢是在面臨不斷上漲的滔滔洪水中做出的決定,理解他的言行決不能把當時的情景與行爲割裂開。於是我設計了認真默讀課文,找出描寫情況緊急的句子用──標出;然後找出描寫老支書的語句用~~標出,並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旁邊。這樣一個大問題。然後讓學生認真把課文讀進去,從全篇着手,走進當時那個令人驚心動魄的黎明。

在備課中,我自己既是老師,又是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就假裝學生的樣子畫一畫,答一答。有時還故意答錯問題難爲自己一下。比如,如果學生沒有找當時描寫雨大的句子怎麼辦,我要用怎樣的語言把學生引入到文章中描寫雨大的段落;學生沒談老漢和小夥子的關係我怎樣引入等。總之,我把自己能想到的答案問題以及引導銜接的語言都寫了下來,記了下來。

可是自己在備課中也存在着很多疑問。對於文章的結構,課文最後四個自然段起到的令人震驚感嘆的效果怎麼能自然的引到課文中,以及關於洪水的小錄像片什麼時候用最好都還沒有想的很明白。課上,對於老漢像一座山這句學生體會的還不夠深入,要是再體會體會,加上老師點撥,讀起來效果會更好。

橋教學反思 篇5

孫老師到底是骨幹教師,她的課程讓人耳目一新,給人啓迪。今天孫老師執教的是《橋》這篇課文。

開課簡單明朗,讀課題,讓學生質疑,然後孩子們初讀課文,找出問題的答案。

接着,教師範讀課文,檢查學生生詞的讀音,檢查生詞的時候出示了兩組詞,寫洪水的:“咆哮、獰笑、放肆、沒腿深”,寫老漢的“擁戴、清瘦、沙啞、揪出”讓學生認讀並讓孩子們說出這兩組詞分別是寫什麼的。然後老師從寫洪水的詞語入手,帶着孩子們走進了讓人“膽戰心驚”的洪水世界,讓孩子們體會洪水的可怕和兇猛。這篇文章的寫法比較有特色,用非常簡短的字句去表達複雜的內容,因此,我覺得教師在引導學生分析當時的雨大洪水大的時候,還可以讓學生體會作者在寫法上的特點,進一步去體會雨大和洪水的兇猛,從而體會當時形勢的危急,瞬間,就會奪走人們的生命!

然後,教師引導孩子們去認識老漢。同樣,老師也出示了一組寫老漢語言動作的句子,引導着學生去一一體會。這裏的引導老師非常細緻,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也很高,他們基本上都領悟到了老漢是一個臨危不亂,捨己爲人的英雄。孩子們的朗讀也非常到位。但是我覺得既然老師在開課之初出示了寫老漢的一組詞,這裏有沒有必要再提出來呢?不然,最初的出示對教學有什麼幫助呢?

最後,教師帶着孩子們學習了課文最後一部分,也就是揭示老漢與小夥子關係的那三個自然段。結尾共有三個自然段,但是每個自然段都只有一句話單獨成段。言簡意賅,意猶未盡啊!這裏老師是不是要指導孩子們通過朗讀去體會課文所瀰漫的這種悲慟色彩!這裏無須過多的講解,但是要反覆地朗讀,低沉、緩緩地朗讀。我覺得老師在教學這個部分的時候顯得倉促,用時不夠!既然這裏意猶未盡,是不是可以讓孩子們展開豐富的想象,續寫課文呢?

老師的結束語非常精彩,可以陶冶孩子們的情操,受到潛移默化的文學薰陶!

我認爲在教學環節中還缺少一個內容,那就是課文是以《橋》爲題的,教學中應該帶着學生去理解爲什麼以“橋”爲題。如果只簡單帶着學生分析老漢是個什麼樣的人,教學還顯得不夠完整。

總的來說,孫老師駕馭課堂能力強,教學思路清晰,這堂課爲我們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聽孫老師的'課,是一種享受!

橋教學反思 篇6

今天去馬村進行教研活動,他們安排是同課異構。講授的是五年級的一篇課文《橋》。這篇課文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語言簡練生動,極富韻味。本單元主題爲“他們讓我感動”,其他幾篇文章均爲革命傳統教育故事。本組單元訓練重點爲兩個方面:一是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二是領悟文章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兩位授課教師,都能抓住了訓練的重點展開教學。都是通過找重點句,對重點句中的重點詞的理解感悟,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對於表達方式的滲透,第二位老師,相對的引導的到位。兩位老師切入點不同,所進行的教學設計,相對側重點就有所不同。兩位老師對本文的教學難點:課文爲什麼以《橋》爲題目?基本都是一帶而過。沒有讓學生理解了,這座橋樑是我們黨以老支書爲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密切聯繫羣衆的“橋”,這正是課文以“橋”作題目的深刻內涵。

我個人認爲,這篇文章,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讀。如果學生能夠讀的入情入境,說明他已經理解了文本。對於洪水的肆虐可以藉助視頻演示,讓學生能夠有身臨其境,直觀形象的感悟,對重點詞語加以點撥,剩餘時間都可以去鑽研文中老漢的形象。老漢的形象角色理清了,對於文章爲何以《橋》就會很容易理解。

橋教學反思 篇7

2020年10月20號上午第三節課,我在六一班講了《橋》第一課時,這是國小接觸的第一篇小說體裁的課文。現寫下教學反思,以改本節課之不足。

《橋》這篇文章情節跌宕起伏,語言簡練生動,在表達方法上有三個突出的特點:

1.構思新穎別緻,設置懸念,前後照應;

2.多用於簡短的句、段來渲染緊張的氣氛;

3.大量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增強了表現力。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文中環境描寫的好處。

3.體會老支書的個性特點。

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研讀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結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及木橋發生的變化,逐步深刻感受老漢在危急時刻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自己扛的人格與精神。與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但是整節課下來,缺少語文教學中很關鍵的讀,所以學生對本節課感情的掌握還不是很透徹,今後,我將把更多的教學時間交給學生,以讀促悟,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李景仙老師評課總結

李景仙評課:剛纔,朱素利老師和李慧敏老師評得都很全面,有很多看法我們是一樣的,我就不再重複,下面我把聽課過程中的一些令我印象深刻的、他們講得非常精彩的細節說一下:

張萍老師的課:

1.課堂約定很好,有助於課堂組織和學習活動的順利進行。如:開火車讀生字時,師:火車火車哪裏開?生很活躍、很興奮地高高舉着小手迴應:開到我這裏來!數筆順時,師連說三遍:小手準備——生:準備完畢。孩子們一個個坐得端端正正,小手做足了充分的準備。

2.關注多音字“都”,讓學生組詞,學生組完詞,師再出示一些詞語,引導孩子抄在課本空白的地方,自己找位置,很實在,同時滲透了做筆記方法的指導。

我認爲不太恰當的地方有:學習目標出示的時間有點兒不恰當,應在導入新課、齊讀課題後就出示,因爲有了目標纔有學習的方向,而張老師是在第二步學生初讀完課文後纔出示,有點兒晚了;一個學生在讀生字時,不會讀“巨”字,張老師只是讓學生告訴她怎麼讀就過了,如能讓她再讀兩遍,強化一下就更好了。

閆俊濤老師的課:

1.分步板書課題,課題中的“圓”和“園”,既是同音字又是形近字,閆老師特別注意引導學生通過數筆順和組詞的方法進行區分,老師板書完“圓明園”三個字後,用低沉緩慢、非常痛惜的語調說:“這麼圓滿、光明普照的園子卻被八國聯軍毀滅了!”,而後隨即板書“的毀滅”三個字,這樣既解釋了課題的意思,又能初步激起學生對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2.指名學生讀課文時,從四個方面提出評價學生讀書的標準,讓學生有標可依。3.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有引有扶。如指名學生讀第四自然段後,問第一個句子是什麼句兒?學生答不上來,老師就把這個問題分解開,問前半句講的是哪一段的內容?學生回答上一段的。後半句講的是哪一段的內容?下一段的。這樣學生就很容易地說出第一句是過渡句。

3.師範讀“毀滅”部分時,感情充沛,極富感染力,用自己的情帶動學生的情。

甘雨露的課:

1.一開始老師動情地敘述橋的系列作用,最後說到橋有時也是生命的希望,那學生自然想知道爲什麼說是生命的希望呢,從而引發學生的閱讀期待。

2.引導學生關注小說三要素之一——情節時,帶着學生一起看課文兒,引導學生說首先寫了什麼,然後……最後……一步一步引導,很有條理。

總之三位年輕的老師都特別優秀,讓我們這些從教很多年的教師都自嘆不如!

橋教學反思 篇8

一、注重朗讀訓練,以讀爲本。在課文的學習中,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讀,注重了讀的層次,使讀書紮實有效。比如學習文中描寫洪水的部分,就有四讀:一讀,默讀課文,畫出描寫洪水的句子;二讀,在學生彙報並初步體會後,自由練讀句子,試着把自己感受到的讀出來;三讀,展示讀,老師及時進行評價。四讀,師引讀句子,促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感受。

二、以多種形式訓練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聽”,注重培養學生聽的習慣,我認真傾聽每一個學生的發言,並及時做出恰當的評價,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教育孩子要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在生生交流、師生交流中訓練學生聽能力;“說”,在學生讀文或回答問題時,遇錯及時糾正,鼓勵學生說話不緊張,把話說完整,注意說話的條理性;“讀”在課文的學習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讀的形式多樣;“寫”,本來設計中有練寫短句的訓練,考慮到時間關係改爲練說短句。

不足:我感覺這節課中學生對老漢精神的偉大有較深的感受,同時落實了聽、說、讀、寫的訓練。但我對文中短句的處理過簡,沒達到預期的目的。對教材的把握欠靈活,還有很多不足。

橋教學反思 篇9

《橋》一課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

本文故事性強,情節感人。成功之處:上課開始我讓學生讀課文第一部分,找出描寫洪水或雨水可怕的句子,用心體會。學生從“像潑”“像倒”兩個短句體會出不僅描寫雨水之大,還表現出雨水的來勢兇猛,爲下文的山洪爆發作鋪墊。從“山洪咆哮着,像一羣受驚的野馬,從山谷裏狂奔而來,勢不可當。”可以看出山洪來勢兇猛,不可阻擋。

通過抓重點詞句體會到了洪水兇猛可憎,像魔鬼一樣向人們逼近,讓學生感悟險情並明確:險情越險,爲後文渲染的氣氛越濃。接着我讓學生抓住老漢的語言、動作描寫,體會人物的內心,從而感受其高大的形象和先人後己、捨己爲人的高尚品質。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想象練習,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在教學中我進行適當的朗讀指導,以讀促思,讓生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升華情感。不足之處:由於課堂時間緊,沒有讓學生把想象的內容寫下來,做到讀說寫結合。以後我會合理安排課堂時間,把每個環節安排得恰到好處。

橋教學反思 篇10

以前很排斥上公開課,覺得把自己擺在檯面上,供別人評議,很不自在,所以每次拋頭露面的事,我都退避三舍。後來,漸漸意識到自己的成長速度緩慢,教材解讀、課堂操控能力呈原地踏步的趨勢,終於意識到公開課的重要,也喜歡上了公開課。雖然每次講課前還會絞盡腦汁、惶惶終日,但每次反思總能夠發現自己的進步:課堂上把控力增強了,狀態變好了,教學設計有自己的想法了,能做到“一課一得”,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能兼顧了。

學校最近舉行“語文主題學習”展示活動,經過備課,我今天完成了《橋》這一課的教學,總的來說比較成功,但依然有很多問題存在。下面是我的一些思考:

一、開課伊始,我抓住課後提示語:

“課文在表達上很有特色,文中有多處關於暴雨和洪水的描寫”將課堂焦點迅速集中到了“作者是怎樣表達才讓我們有這種感覺的呢?作者用了哪些表達方式?”這一具有語文意識的教學內容上來,通過描寫暴雨和洪水的句子,引領學生感悟文本的表達方式。這一過程中,我以讀爲主,通過學生個性化朗讀,感受作者語言的簡短有力、擬人、比喻、反諷這些修辭手法,過程處理得當。

二、在突破重點內容時,我以生爲本組織教學

以“這樣肆虐的洪水中,你感受到了一個怎樣的老漢形象?”充分將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與文本充分對話。由於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學生可以從多方面回答,導致學生回答的順序比較雜亂,雖然他們每次回答的很精彩,但是我沒有足夠的課堂把控力,沒有很好的進行引導,起到引領着的作用,比如在學生說到老漢對待小夥子的兩個場景時,我應該恰當介入,引導學生抓住洪水的變化:老漢揪出小夥子時,洪水已肆虐到什麼程度?當洪水沒胸深時,老漢又是怎樣做的?從老漢的一“揪”一“推”中,讓這個人物更豐滿起來,感受老漢平凡中的不平凡。在最後昇華主題時,學生點到了課題“橋”的兩層含義,這時老師應該進一步引導學生感悟“橋”的內涵,從而使學生更能體會老漢人格的偉大,做法的可貴。

三、主題鏈接的過程中,我提出了小小說的寫作方法:

語言簡短、環境烘托、結尾巧妙,從而與主題叢書《交接》進行語用點鏈接,遺憾的是未將寫法提煉在副板書上,只是一語帶過。學生主題學習時間太短,後期還需要進一步精簡課堂容量。

課堂總是遺憾的藝術,一堂課結束了,但反思永無止境。

橋教學反思 篇11

《橋》這篇課文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在深入解讀文本後,我將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定位於:

(一)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咆哮、狂奔、獰笑”等詞語。

(二)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中的老漢在生死關頭,捨己爲人的高尚品質;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三)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成功之處

1.情感渲染這是一篇情感性較強的文章,要想文本感動學生,教師必須先被文本感動。所以,在這節課中,我把自己獨特的人生體驗融進文本,努力創設良好的環境,使文本、學生、教師三者融爲一體。

2.以“讀”爲主線,引導學生自主感悟。

在教學中,我通過抓重點詞句讓學生充分地讀,層層深入地讀。特別是抓住“洪水不斷上漲的三個階段,老漢的每個舉動”,感受他在危急時刻將生的希望留給別人,將死的危險自己扛起來的精神與人格。所以本節課激起了學生情感共鳴,真正有所感悟。

教學不足

1、在教學中雖然力求讓學生通過讀來感悟課文,但是在課堂上對語言文字的挖掘多了一些,讓學生體會讀少了一些;教師的點撥多了一些,學生的自悟少了一些。

2、備課中所設計到的幾個教學的切入點,如老漢和小夥子的關係放在最後才點明這樣寫的好處;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的運用對文章所起的作用,這幾點雖然都設計到了,但由於前面花的時間太多,沒有點透,也是遺憾之處。通過這節課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師要想把一篇文章教好,必須深入解讀文本,教師解讀文本的程度越深,領悟文本的涵義就越透徹,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就越強。

橋教學反思 篇12

《橋》這篇課文聲情並茂塑造了一位普通的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着、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一座不朽的橋樑。這座橋是我黨以老支書爲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密切聯繫的“橋”,這正是課文以“橋”作題目的深刻內含。這篇課文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語言簡練、生動,極富韻味。在表達方法上有三個突出的特點:構思新穎別緻,設置懸念,前後照應;多用簡短的句、段,來渲染緊張的氣氛;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增強表現力。

一、我在備課時特意設計了這樣幾個環節:

1、快速讀文,瞭解內容。

(課文爲什麼用橋做題目?課文主要任務是誰?)

2、再讀課文,探究人物。

通過抓住關鍵的字詞來感悟人物的性格特點。重點指導學生讀好老漢說的話,從而體會老漢不徇私情、捨生忘死、臨危不懼,堅定果斷。如:引導學生體會老漢從剛開始惡狠狠的“揪”到最後危難關頭又“吼”又“推”,急於求生的小夥子到最後危難關頭又“推”老漢先走,學生髮現矛盾與疑惑。

3、研讀課文,學習寫法。

我藉助課後思考第3題引發學生進行思考和評價,讓學生再次深入到文本,看一看課文在表達上有什麼特點,想一想作者這樣寫的好處,指導學生從課文結構的安排、句式特點、語言描寫等多個角度引發思考,提高學生對課文的欣賞和評價能力。

二、遺憾之處

1、在課文最後讓學生用上“橋”來讚美老漢,提的要求有些高了,使得學生迷惑,不知如何回答,如果將這個問題分解一下,先讓學生髮自內心的讚美老漢,然後再讓學生用上“橋”,這樣效果會更好些。

2、課堂上老師對學生的關注面不夠廣,要想方設法將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除了師生間的交流互動,還要讓學生間的交流互動更活躍些,這樣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