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反思2015

《小松樹和大松樹》是一則寓言故事,講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樹。風伯伯用委婉的話語讓小松樹認識到了自己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驕傲自大的行爲。全文共有四個自然段,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介紹了小松樹從自我誇耀、受到教育、感到慚愧的轉變過程。第一自然段講山上有棵小松樹,山下有棵大松樹。第二自然段講小松樹想大松樹誇耀自己長得高,看得遠。第三自然段講風伯伯批評了小松樹盲目自大的行爲。第四自然段講小松樹聽了風伯伯的話很慚愧。課文用對話形式,採用擬人的手法,讓樹、風如人一樣能思會講,富有兒童情趣,把一個深刻的道理蘊涵在故事之中,能啓發孩子的感悟。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反思2015

  《小松樹和大松樹》_篇一

《小松樹和大松樹》是一篇生動、淺顯的寓言故事。課文融情於理,充滿童真童趣。上完公開課後,我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教學得失,有以下幾點與大家分享。

一、營造氛圍,創設情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爲了讓孩子們迅速走進課文,上課伊始,我創設了大小松樹來到課堂和小朋友們交朋友,讓我們把它們送回家的情境,引領孩子輕鬆愉快、興致高昂地進入第一自然段的學習,效果很好。雖然有那麼多的老師在聽課,但孩子們不再害怕,課堂上表現很活躍。

二、以讀爲主線,引領孩子進入情境。引導孩子在讀中認識到小松樹驕傲自大的錯誤是教學重點。教學中讓孩子找出關鍵詞句來朗讀感受,抓住“喂”、“多高哇”、“很遠很遠”、“你呢”等詞語來體會小松樹的驕傲和沒有禮貌。在感悟的基礎上,讓孩子採用多種形式的讀來表達自己的閱讀體驗,有自讀、指名讀、師範讀、生表演讀等,在讀中孩子們真正理解了文本內涵,真正走進了角色的內心。

三、讀說結合,訓練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利用文本留白對孩子進行語言表達能力與形象思維能力的訓練是很重要的。本課訓練點較多,如:大松樹聽了小松樹的話後爲什麼沒有回答?他在想些什麼?來體會大松樹的謙虛、寬容。再有:慚愧的小松樹心裏在想些什麼?它會怎樣跟大松樹道歉呢?來體會小松樹認識到自己驕傲自大的錯誤,最後引領孩子說出自己明白的道理,孩子們在無形中語文能力得到了提升。

四、指導寫字。本課左右結構的字很多,而且都是左窄右寬,所以本節課我設計了教學孩子學寫左窄右寬的字,讓孩子知道這類字的寫法,掌握要領,爲了讓孩子更好記住,我聯繫課文中的大、小松樹來讓孩子明白他們之間要懂得謙讓,這樣才能相處融洽,這樣的`字寫出來才漂亮。

但是,正如大家所說,課堂上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比如:朗讀指導不夠細緻到位;課堂上教師講得多,問題過於瑣碎;沒有很好地兼顧到所有的孩子,讓他們都能參與到學習中來;老師對學生的評價語言不夠豐富等等,這些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我會好好反思總結、消化吸收,在以後的教學中,爭取做得更好!

  《小松樹和大松樹》_篇二

本課是一則寓言故事,全文一共四個自然段,講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樹。在風伯伯語重心長的勸說下,終於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課文批評了小松樹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驕傲自大的行爲。課文采用擬人的手法,讓樹、風如人一樣能思會講,富有兒童情趣。故事用對話形式,把一個深刻的道理蘊涵在故事之中,能啓發孩子的感悟。教師要通過創設情景讓學生朗讀,從自己的角度來體會小松樹開始時的自滿,後來受到的教育,最後感到慚愧的轉化過程。

在教學中可以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1帶領孩子入情入境, 讓他們走進大松樹和小松樹的內心世界。在導入部分就出示小松樹和大松樹的圖片,讓學生直觀的瞭解到小松樹和大松樹的區別。在教學中運用孩童般的語言進行有意識的拓展與生成:“看,小松樹長在高高的山上,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你猜他會看到什麼呢?也許是太陽、白雲、大山等,從而讓學生領會到小松樹得意、目空一切的原因;在課堂的尾聲部分,可以試着讓孩子們進行換位思考“假如你是小松樹,你想對大松樹或風伯伯說些什麼呢?在走進小松樹內心的同時也使他們獲得文本的教育意義。

2 較爲深入地指導朗讀,引導學生在讀中悟。特別是在指導第二自然段朗讀時,在突出小松樹的驕傲自大時要緊緊抓住關鍵詞語“喂”“多高哇”“很遠很遠”“你呢”,要把這些詞語放進具體語境中去朗讀和感悟,並講究一定方法。如在理解“很遠很遠”時,可以故意讀成“我能看到很遠的地方,你呢?”,讓學生去體會“你覺得這兩個詞語放在課文中哪一個更好呢,自己讀讀試試看?”讓孩子在讀中體會,在比較中感悟。

  《小松樹和大松樹》_篇三

《小松樹和大松樹》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山上的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高,看不起山下的大松樹,經過風伯伯的教育,感到了慚愧,轉變了態度。我將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爲: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形象,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時學習三個生字。

我試圖讓學生通過朗讀人物的對話、動作,來理解課文,體會人物形象,明白其中的道理。重點抓住三處:小松樹的話、風伯伯的話和最後的“慚愧”。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課始我讓學生到黑板前貼圖,說一說、指一指哪裏是山上,哪裏是山下。哪一棵是大松樹,哪一棵是小松樹。讓孩子掌握大小松樹的位置,爲後文的理解作出鋪墊。在朗讀小松樹和大松樹說話時,通過重點詞語“喂、多高、很遠很遠、你呢”等詞語讓學生在反覆的朗讀中理解、感悟小松樹的驕傲。在引導孩子概括“這是一棵——的小松樹。”時,有些孩子概括得不太準確,這可能是我引導得不到位,學生詞彙量少。在理解風伯伯說的話,讓學生看圖體會風伯伯的表情和動作,並試圖讓學生用 “小松樹看得遠,是因爲什麼。”和“小松樹看得遠,不是什麼,而是什麼。”的句式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理解。但孩子們不能一下子說準確。在孩子讀了“小松樹聽了,慚愧地低下了頭”,瞭解“慚愧“的意思後,我創設了說話情境:知道錯了的小松樹,會對大松樹、風伯伯、大山爺爺、小朋友們說什麼。孩子們基本上能感受到小松樹的後悔之意,但參與的學生不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