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節》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作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北京的春節》第一課時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北京的春節》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北京的春節》一課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組課文中的一課。這篇課文描繪的是春節的節日習俗,是我國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按照時間的順序,依次介紹了老北京過春節開始的日子、臘八節、臘月二十三、除夕、大年七年級、元宵節、正月十九幾個特別的日子,文章詳略得當,作者選取“臘八、除夕、大年七年級、正月十五”進行詳寫,而另外幾個時間段的事進行略寫,文中列舉了北京春節的習俗,使人情趣盎然,又增長見識。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節日,也是學生們最喜歡、最盼望的一個節日,所以在上這節課,學生們的興趣很高。爲了能使學生在課堂中輕鬆的理解課文。首先、上課的前一天,佈置預習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兩遍,誦讀兩遍,讀通、讀順課文。

2、識記字詞,給生字和多音字注音,並在文中圈出新詞,藉助工具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3、蒐集有關作者老舍和有關春節的資料。

4、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

5、通過對課文的預習,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或收穫,請寫在書上。

通過課堂實踐,我落實了“預習”教學環節,起到較好的效果。

一、有效的預習,培養了學生的閱讀方法。

本節課我在課前引導了學生有目的地進行了預習,由於學生在課前預習的比較到位,能夠讀準字音,對於容易寫錯的字,學生交流了自己的記字方法,藉助了工具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通過課前的朗讀、默讀能夠整體把握內容,理清了寫作思路。本文時間跨度大、內容多,從臘月初寫到正月十九,列舉了一系列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這是本節課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所以,理清寫作思路是學好本課的關鍵。文章按時間順序安排內容,學生之前做了預習,填寫了表格,就能夠整體把握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起到較好的效果。

二、重視課堂上的交流、進一步體現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我在引導學生在預習課文的基礎上,初步瞭解課文內容,說一說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然後細讀課文,和老師一起填表彙報,並瞭解詳寫的幾個日子(臘八、除夕、大年七年級、正月十五),找出是圍繞哪些字詞展開描寫的,畫出每個時間人們都在幹什麼。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初讀體會年的味道。再感知,批註這幾個節日裏自己的感受。教師指導學生運用讀課文畫句子的方式,引導學生邊讀邊思,提出問題,展開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師生共同參與評價,結合我們本地春節的一些習俗,進行對比,感悟除夕的熱鬧、大年七年級安靜和正月十五的高潮。最後、我安排了一個拓展延伸的環節,讓學生說一說、寫一寫自己家鄉過春節的習俗,學生理解了課文,學會了寫作方法,加之課前蒐集了關於安康春節的資料進行了交流感悟,自然寫起來就得心應手。

回顧本課的教學,我覺得自己對於收集資料方面預習做得不夠好:課前讓學生去搜集各民族過春節的不同習俗,在預習過程中我總是希望學生能蒐集很多的資料,來豐富學生的知識庫。但是,從這節課的'效果來看,學生蒐集來的信息資料是原始的、零散的、無序的,課堂上不可能花大量的時間讓學生彙報,而且學生的接受能力也有限。如何融入自己的思考,挖掘出有實用價值的資料爲課堂教學服務,是十分重要的。我想在以後的預習中應該教會學生精挑細選,選擇有用的材料爲自己服務,逐步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這纔是新時代教師應該交給學生的一項本領。通過這節課我感受到了預習還應該有針對性和側重點,學生蒐集的資料不在於多,而在於有效。在以後的課堂我會讓學生大膽地在資料當中挑選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哪怕只是一句話、一個小故事也可以。既減輕學生的負擔,又要把蒐集的資料落到實處,真正發揮它的作用,這樣的預習纔是有效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