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 再走一步 教學設計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走一步 再走一步 教學設計

作者:倪高華

教學目標:

1.要求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藉助於工具書掌握相關的字詞。

2.有感情的朗讀全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準確複述課文內容。

3.理解重點語句,把握本文思想感情,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

4.激發學生勇於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

教學重難點:

1.整體感知課文,掌握詳略得當的寫作技巧。

2.學習多角度探究課文內容的閱讀方法,培養創造性閱讀的能力。

3.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論理,使學生感受到正確對待困難,在面對困難時要有不餒不躁,沉着應付的信心和決心。

教學方法

朗讀複述法:

本文是過來人的經驗之談。作者從童年的一次“脫險”經歷,感悟到戰勝艱難險阻的人生哲理。通過朗讀感知文意,朗讀以“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三點要求給予指導和評價。複述故事情節,體味記敘的周密。

設疑研討法:

通過有創意的設疑,引導學生多角度閱讀、研討,拓展思維空間,提高朗讀質量。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2’)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詩歌《在山的那邊》,明白了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佈滿了艱難險阻。其實,不只是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人生處處都會有坎坷。那麼,面對困難,我們該怎麼辦?是放棄,還是迎上去呢?今天,我們來學習美國作家莫頓•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作者是如何克服困難的,並希望同學們在學完這篇文章後,能夠從中受到一些有關人生方面的啓迪。

2.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件,把握記敘文的六要素。

2. 感受文中的心理描寫和語言描寫,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 體會文中所蘊含的生活哲理,能正確地面對困難和運用恰當的方式去戰勝困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文中所蘊含的生活哲理。

難點:品味文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 導入課文:

同學們,你們有過緊張害怕的經歷嗎?如果有,請你談一談令你緊張害怕的往事。(用提問激發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好,讓我們一起走進美國作家莫頓·亨特八歲時經歷的.一件事,看看他是怎樣戰勝緊張與害怕的。

二. 齊讀課文最後一段:

1. 小懸崖壁上到底發生了一件什麼事?

2. 從這件事上學到了什麼經驗?

(先讀最後一段,進一步設疑激趣,讓學生抓住這兩個方面的問題來領略全文)

三. 速讀課文,瞭解內容:

1. 請學生簡要複述故事。

2. 將敘事部分分成兩個層次。

(這一環節要培養學生靜心研讀文本的習慣,訓練學生掌握記敘文的要素,歸納、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

四. 請一生讀課文第一層次,其他學生聽讀思考:

1. 爲什麼小朋友的提議我一時拿不定主意?

2.什麼促使我又跟着他們跑呢?

3. 爬懸崖時其他孩子的動作是怎樣的?我又是怎樣的?找出動詞,進行對比。

4. 找出我爬懸崖時描寫心理活動的詞語。

(這一環節通過師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互動,讓學生從文本中搜集信息,整合信息)

五. 表演朗讀父親和亨特的對話。思考:

1.“我”最初是怎樣的心理,隨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爲什麼“我覺得自己有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3.想一想:下來之後,我會對爸爸說些什麼?會對傑利說什麼?

4.我究竟在“戰勝困難,戰勝自我”時學到了哪些經驗?

(這一環節通過品讀父親和“我”的對話,讓學生融入故事,品味文中富有表現力的詞語,無形之中解決難點)

六. 再次齊讀最後一段,理解這一段所蘊含的生活哲理。

1.“不要想着遠在下面的岩石”一句中“岩石”的象徵含義是什麼?

2.“那最初的一小步”一句中“一小步”的象徵含義是什麼?

3.“自己所走的路多麼遙遠”一句中“路”的象徵含義是什麼?

七.寫作訓練

將自己生活經歷中所遇到的一事寫成小文章。注意刻畫自己的心理活動。

七. 作業佈置。

八. 【板書設計

教學小故事

教學本課時,按預設的引入流程,應該是學生說自己緊張害怕的經歷,可當我一走進教室時,發現教室竟然坐滿了聽課的領導和老師,我改變了主意,把主人公變成了自己,假意說:“今天沒料到教室裏多了幾十雙眼睛盯着,老師緊張,請同學們告訴老師怎麼辦?”學生們一下子活躍了起來,紛紛給老師支招,氣氛相當熱烈。最關鍵的是解決了本課中的一個重點問題:緊張害怕時,應該用怎樣的心理去面對?有了這樣好的引入,學生們設身處地,結合文本情境回答問題非常到位,思考極爲深入,精彩的個性化理解頻頻閃現,課後教學反饋證明這堂課確實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