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實錄

《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懸崖上的一課》,入選七年級語文,主要寫小亨特體弱怯懦,一次他跟隨夥伴攀登懸崖,由於害怕,上不去下不來。傑利引着父親找到了他,激勵他一步一步地走下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實錄,歡迎大家參考。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爬山嗎?

齊:喜歡。

師:誰能說一說,爬山給你的最大感受是什麼?

生1:我很有成就感。

生2:我很開心。

生3:我下次還想爬山。

……

師:對!爬山確實是件開心的事,可是你每次爬山都能順順當當地爬上去嗎?

生:有時不是。

師:說一說遇到了什麼情況?

生1:當我爬到半山腰時,害怕了,不敢再往上爬……

生2:有一次我爬到陡坡,不小心一滑,摔下來……

生3:爬山時,感到很累,想放棄。

……

師:後來,你爬上去了嗎?如果爬上去了,靠的是什麼?

生1:我鼓起勇氣,堅持爬,終於爬到山頂。

生2:我看到同伴們爬上了山頂,我想,我不能比別人差……

師:你們都是勇敢的攀登者!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是一件關於攀登峭壁的事,課題是《走一步再走下一步》。(板書課題)

[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導入新課,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出發,鋪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文中是攀登峭壁,可文題卻是“走一步再走下一步”,這是怎麼回事呢?快打開書,看看課文吧!

(生讀課文)

師:誰能說一說課文寫了一件什麼樣的事?

生1:課文主要寫了“我”與小夥伴爬崖時,因身體弱而停在半山腰上不去也下不來,在父親的引導下“走一小步”“再走下一步”,直到回到地面的事。

生2:課文除了寫事之外,還總結出了一個人生經驗。

師:是的,正如剛纔同學們所說,課文不單單寫了一件事,還總結出了一個人生經驗,想進一步學習嗎?

生:想!

師:本文是略讀課文,這類課文你們喜歡怎樣學?

生(齊):小組合作學習。

師:能談談你們的學習方法嗎?

生1:我想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帶着課後習題自學,在書中圈點勾畫,不懂的小組商議,再不懂的作出標記,待全班交流。

生2:我想在讀中理解、感受,抓住重點詞語或句子反覆讀,理解詞及句子的意思,最後弄懂全文。

生3:小組交流後,我還要學習一下這篇課文的寫作方法,以提高我的作文水平。

……

師:同學們說的方法都不錯,相信大家在合作學習中都能有所發現,有所收穫。

下面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找自己喜歡的夥伴學習吧!注意,在弄清課後問題後,看哪個組還能提出新問題。另外,再把令你心動的句子畫下來,讀一讀,讓大家與你一起分享這種心動。

(生小組合作學習)

[鼓勵學生自學,從學生對學習方法的靈活掌握中能看到教師平時注重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另外,教師能鼓勵學生用心去讀書,用心去體會,對語言文字由品味到欣賞,由感覺美到心爲之所動。]

師:哪個小組願意彙報?

生1:我組在熟讀全文的基礎上,重點學習了課文的第三、四部分,主要寫了父親指點“我”一步步爬下懸崖。

生2:我找到了這段中的一些細節描寫,如:“我不下來!”“我會掉下去,我會摔死!”這些語言突出了“我”很害怕。

生3:還有心理活動描寫,“我”由無助到有信心,再到信心大增,當爬下懸崖時,“我”似乎也有了很大的成就感。

師:學得不錯,很深入,那麼,父親是怎樣指點“我”爬下懸崖的?

生1:走一步再走下一步。(師板書)

師:找到令你心動的句子了嗎?

生2:“我每次只移動一步,慢慢爬下……,這裏我永遠忘不了的經驗”。這段話令我心動,原因是“我”感到了從未有過的成就感。我要爲他喝彩,慶祝,他真的很棒!

師:說得好!

生3:“不要想着遠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於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這一步後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要到的地方爲止。”這是文中揭示主題的一句話,更是令我心動的句子,因爲這句話富含人生哲理,它告訴我們不要過多地去想做一件事的困難有多大,要想辦法把困難一點一點地克服,最後一定能把這件事做好!

(生鼓掌)

[情由心生,學生在品味語言文字中心動,由心動致情生而致感悟人生哲理。從語言品味到情感昇華,學生真正實現了與文本的對話,情感上與文本的交流,思想上與文本的碰撞。]

師:這一段內容,同學們學得很好!能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並能自主發現一些問題。看看別的段落學得怎麼樣,哪一組繼續彙報?

生1:我組在通讀全文後,重點學習了第二部分,主要寫了“我”因身體弱,爬崖時力不從心地停在半山腰,上不去也下不來了。

生2:這段首先寫了“我”的'身體狀況,然後寫爬懸崖停在半山腰,這兩句話是因果關係。

師:學得很認真!說得真不錯!

生3:這段中細節描寫很多,如爬崖時的“連攀帶扒”“移動”突出了懸崖攀爬起來很吃力。

生4:課文中的語言突出了“我”當時的恐懼、無助……總之,那是一種很難受的感覺。

師:你感受到了嗎?閉上眼睛,讓我們想像一下,“我”當時的處境。(師指名讀第二部分)

生1:我似乎就是文中的“我”,感到了恐懼、無助。

生2:我多麼希望有人來幫幫我。

師:暮色蒼茫時,父親來了,幫助“我”把問題解決了。由此,“我”常提醒自己什麼?把這段齊讀一遍。

(生齊讀中心句)

師:這個經驗對我們每個人都很有意義,那麼,你對這個人生經驗有什麼理解,能談一談嗎?

生1:我把崖下的岩石看成是我的理想目標,把走過每一小步看成是我的每一次努力,只要不斷努力,我的理想就會實現。

生2:我把崖下的岩石看作我人生光輝頂點,把走過的每一小步看成是我完成的每一個小目標,目標一個一個地去完成,最後就會到達我人生的光輝頂點。

[教師及時把握對話的切入點,引領學生想像,在想像中深入體驗“我”的心靈歷程,對自己的人生有所感悟,情感一步步昇華。無生命的“岩石”成了理想目標,成了人生光輝頂點,從無生命到生命的生成,無論是意境上,還是哲理上,都飽含着強烈的感情和生命的律動,震撼着學生的心靈。]

生:……

師:現實生活中,類似文中的事例很多,能說一說嗎?

生1:當遇到數學難題時,要“走一步再走下一步”。

生2:樓房又高又大,很美觀,但它是一塊磚一塊磚地壘起來的。

生3:每天我們都要上下樓,登臺階,也是同一個道理。

生4:我想,當我們走進理想的學府時,回頭看看我們自己所走過的路,幼兒班、國小、中學,每一個階段我們都完成了一個目標,我們是“走一步再走下一步”,並且要永遠地走下去。

生5:我覺得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這也要“走一步再走下一步”。

……

師:同學們說得太精彩了!走一步再走下一步,就是要求我們對待生活、學習和工作,要有什麼樣的態度?

生(自由):積極、有信心、有毅力、勇敢地去面對。

師:對!走一步再走下一步,循序漸進!

生:還要更堅強、更勇敢、更自信!

(生自由說)

[從文本獲取信息,汲取力量,感悟人生;從人生感悟走向生活,迴歸生活。通過在老師指導下的閱讀,使課文的語言符號真正成爲學生“感於內而發於外”的現實語言,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提高學生的人文品位。]

師:老師相信,這個經驗會伴你們成長、成功!《自讀課本》中的一篇《檐上草》,讀後會使大家感悟更深,明天聽你們彙報。

  總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就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在培養學生語文能力、使學生逐漸掌握語文工具的同時,受到語文課程豐富人文內涵的薰陶。劉老師的這節課,創設了寬鬆的閱讀環境,注重了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在引導品味語言和學生對文本的獨特體驗中昇華情感,啓迪心靈,體現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一、搭建個性化閱讀平臺,創設自由交流的氛圍

教師在處理略讀教學的課文時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採用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從學生對學習方法的選用上可以看出,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在此基礎上,教師給學生創設個性化閱讀空間,營造一個無話不敢說的心理場。學生在體驗與交流中觀點碰撞,使個性閱讀走向成熟、深刻、全面。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對文本加深了理解和體驗,並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教學中的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互相滲透,融爲一體,體現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二、創設寬鬆、和諧的氛圍,實現學生、教師、文本的三方對話

《語文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劉老師在這一略讀課的教學過程中,爲學生創設了自由平等、寬鬆和諧的環境與氛圍,使師生在美好的氛圍裏以美好的心態走進文本,與作者對話。而且,三者之間的對話又是那麼親切自然和諧融洽,彷彿是在親切交談,讓你感覺不到他們是在課堂的教學中。

“語文的工具性,只有與人文性統一,它才能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語文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爲基礎,這才能成爲有源之水,源遠流長,發揮語文育人的作用”。劉老師的這節閱讀教學課,實現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