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農村三八紅旗手先進事蹟材料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事蹟,肯定對各類事蹟都很熟悉吧,事蹟可以起到引導讀者認識先進,學習先進的作用。擬事蹟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2022農村三八紅旗手先進事蹟材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2農村三八紅旗手先進事蹟材料

農村三八紅旗手先進事蹟材料1

張廷達是小溪市鄉光家村下13組的一名普通村民,一直在家務農,用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始終堅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強,是村幹部和村民普遍認可的好同志。其妻子劉素娥平時爲人低調,待人和善、有禮,自結婚以來恪守妻子本分,尊老愛幼,互相幫助、互相照顧,同甘共苦,夫妻倆培養了深厚的感情,建立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

一、辛勤勞動,帶動致富

種植雙季稻、花生10多畝面積,在村裏起帶頭致富作用,鄉、村幹部吩咐的事均能按時完成,是村裏、隊裏的好榜樣。

二、真心待人

真心待人是他們全家的處事態度,與鄰居都能和睦相處,鄰居們有些事情做不了或需要幫忙,他們都熱心幫助,他們一家人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微薄之力,爲那些需要幫助的村民解決一些燃眉之急,他們用實際行動爲和諧社會的創建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勤儉持家,弘揚家庭美德

積極倡導男女平等,在村民代表會議中積極提議,並始終維護廣大婦女同志的權益,爲廣大婦女同志爭取在村裏的各種應有的權利。在家夫妻二人相敬如賓,互相支持,互相幫助,有困難共同面對,出了問題共同協商解決,成爲人人羨慕的模範夫婦

四、孝敬老人、教子有方

家裏有一位80多歲的老父親,是50年代開始在村中擔任村幹部的老同志,現已退休在家,平時的生活都是張廷達夫婦照顧。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環境,對孩子良好的道德行爲養成起着極爲重要的作用,家長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一生的老師,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把孩子培養成爲一個身心健康,具有獨立人格,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是每一位家長的迫切要求和希望。張廷達夫婦用他們的實際行動教育和感化自己的子女,雖然家庭生活並不富裕,但他們竭盡全力爲孩子創造條件,讓孩子全面發展。他們有兩子一女,從小要求嚴格,並教他們待人處事的道理。子女均待人有禮貌,性格溫和,從不在村裏和人吵架鬧事,成年後,在外學習開車技術等,掙錢貼補家用。去年上半年全家買了輛代步車。

五、妻子生病照顧細緻周到

張廷達妻子劉素娥自去年下半年開始,被查出有嚴重風溼病,一直在邵陽進行治療,但效果不是和理想,手腳不便,生活不能自理。張廷達不離不棄,一直細緻照顧,在醫院時陪牀照顧,在家也伺候的很周到。今年年初,張廷達一家轉院去長沙治療劉素娥的風溼病,目前情況得到了一些控制,但仍然是一個長期的治療過程,需要堅持。從去年到今年,治療費用已經超過5萬元,今後還需要更多。張廷達一句話沒說,取出全部積蓄,另外,子女均拿出錢補貼母親的住院費和治療費。女兒雖已嫁出,但經常回孃家伺候母親,幫助照顧年邁的爺爺,並經常開導母親劉素娥,增強她戰勝病魔的信心。

綜上所述,張廷達家庭事蹟典型,各方面表現突出,特評他們家庭爲“最美家庭”,同時也願天下所有家庭都能成爲最美家庭,這樣我們的社會就會更加和諧,更加美麗。

農村三八紅旗手先進事蹟材料2

在舒莊鎮大顧村張寨自然村,有一個和睦、溫馨、幸福的家庭。這個家庭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偉大,但無數點滴卻匯聚成一個愛心之家。他們就是姜志靈、張孝俠家庭。姜志靈,現年52歲,是舒莊鎮大顧村黨總支書記。妻子張孝俠,現年50歲,他們與88歲的老母親、三個兒子,兩個兒媳,三個孫子女組成了美滿幸福、四世同堂的十一口之家。家庭成員互敬互愛、和睦相處、團結鄰里、攜手並肩共擔生活中的風雨。

一、互敬互愛,和諧持家

由於夫妻兩人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但在完成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姜志靈同志還努力做一個“好丈夫、好父親”,協調好家庭事務,使整個家庭和諧融洽,和睦相處。與別人喜歡熱鬧,將時間花費在喝酒打牌等娛樂活動上面相反,他把工作之餘的時間都留給了家人,陪伴家人,就算只是一家人在一起聊天,那也是他心目中最幸福快樂的時光。身爲一家之主,他以寬容和理解善待每一位家庭成員,做到“多一點理解多一點關懷”。作爲丈夫,他愛護妻子,與妻子互相關心、互相扶持,夫妻感情融洽,從不爲小事爭吵;作爲父親,他以身作則,注重對子女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培養孩子節儉、謙遜、自強的良好品質,教育他們獨立自主,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妻子張孝俠一直站在姜志靈的身後,扮演着賢內助的角色,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她不但獨自承擔起家中10餘畝承包地的耕作,而且照顧着一家人的飲食起居,將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條,窗明几淨,以此默默支持丈夫在外的'事業。

和諧的家庭是和諧社會重要組成部分,夫妻和睦是家庭和諧的堅實基礎。姜志靈與愛人張孝俠在生活中他們相互照顧,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結婚多年來,幾乎沒有因爲什麼事情紅過臉,當意見不統一時候總是能夠用理智的態度去溝通。這種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常常引來鄰里、親朋的羨慕和稱讚。

父母言談舉止,一點一滴對孩子產生很大影響,大兒子姜偉大學畢業後進入聯通公司工作,現在是界首市沙南片負責人,大兒媳在郵政儲蓄銀行上班。二兒子在外務工,二兒媳在家開了一個小型超市。三兒子尚未結婚,在外務工。兩個兒子一直沒有分開另過,而是和睦相處,婆媳間、妯娌間從未紅過臉。由於姜志靈、張孝俠夫婦平時待人接物的一言一行,感染、教育了三個兒子養成獨立的品格,孝親敬老,尊重他人,做事嚴謹,謙虛謹慎,有遠大理想,做對社會有用的人。

二、搞好鄰里關係,熱心社會公益。

姜志靈一家人能做到在生活中熱心、善良,與鄰居都能夠和睦相處,經常幫助鄰居解決家庭中困難。村中的紅白喜事,大家都會找姜志靈張羅,節假日主動走訪鄰里,街坊鄰居關係融洽。樂於爲鄰里辦實事,辦好事。哪家有個大事小情,都有他們夫婦忙前忙後的身影,用一腔熱情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該家庭能保持良好融洽的鄰里關係,尊重鄰居,能帶頭做好村裏要求的有關事項。積極參與村裏的各項活動,配合村裏開展相關工作,熱心公益事業。在自己的位置上,盡職盡責,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文明和諧家庭,爲和諧社會的創建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以身作則,愛崗敬業

姜志靈同志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責任感,愛崗敬業,勤奮務實。他參加工作後,先後擔任過村計劃生育專幹、村主任、村黨總支書記,無論在什麼崗位上,他都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在基層崗位埋下頭、紮下根,幾十年如一日,認真細緻兢兢業業。做爲一名員,嚴格遵守國家的各項法令法規及本單位的各項規章制度,嚴格執行工作制度及流程,從未出現一次差錯,維護國家和集體利益。

農村三八紅旗手先進事蹟材料3

錢旭芬,女,小廟鎮高崗村人。她恪守孝道,通情達理,善解人意,用自己柔弱的雙肩挑起照顧身患重病公婆、照顧家庭的重擔。她把全部的時間和精力奉獻給了家庭,放棄了自己的工作、理想和愛好,爲公婆支起一片藍天,爲丈夫分擔家庭重擔,贏得周圍村民交口稱讚。

在小廟鎮高崗村三北村民組有這樣一戶人家,兒媳婦自過門開始至今,七年如一日的照顧着身患重病的婆婆,像親生女兒一般無私的奉獻着自己的青春,給予這個家庭以溫暖。

挑起照顧老人的重擔

村民李正平的家屬許國翠,1961年生,從32歲時便得了心臟病,兒子李忠偉不得不外出打工撐起這個家。2003年,許國翠不幸病情加重——腦梗塞導致身體癱瘓,也就是在這一年,李忠偉結識了現在的妻子錢旭芳。初入家門的錢旭芬被眼前的一幕深深的震撼了:癱瘓的老人被人用繩子固定在木椅上,正艱難的挪動着僅能動的左手往嘴裏胡亂地塞着東西!她毫不猶豫地上前接過老人手中的勺子,一勺一勺悉心地喂着,就是這樣一個細微的舉動告訴了這苦難的一家人:我將正式加入你們,成爲你們的一員,我要照顧眼前的這位老人!

放棄工作守在公婆身邊

就這樣錢旭芬開始了合肥打工與家中奔波的往返途中,俗話說冷暖自知,可是錢旭芬卻擔負起了替婆婆知冷暖的責任,不辭辛勞地在冷時爲婆婆制一件衣服,熱時爲婆婆擦擦身子。可是禍不單行,今年正月初八,婆婆的病情急劇惡化,腦梗死成爲植物人。傷心之餘,錢旭芬毅然地辭去了合肥的工作,全天侯在家照顧婆婆,同時,經濟上的巨大壓力讓錢旭芬不得不暫緩女兒的讀書計劃。錢旭芬雖不是女兒,卻像女兒一樣的親,公公看在眼裏,急在心裏,這樣的好媳婦我要讓大家都知道,她就是我的女兒。聽着李正平的敘述,很多人的眼眶都溼潤了。

生活中,錢旭芬對孝順有着自己獨特的理解:兒女花錢爲父母買好吃的、好喝的、好用的是孝,而不讓老人生氣、擔心則是順。人到老年,不僅要吃的好穿的好,還要心氣好,這比啥都重要。2008年10月,錢旭芬的公公被診斷爲早期胃癌,老人家一聽說是癌症,思想包袱加重,喪失了治療的信心,堅決不去醫院就診。錢旭芬沒有猶豫,沒有放棄,將公公送往醫院,在公公住院的20多天裏,她沒有將這件事告訴所在單位,也沒有請假,因爲她知道,找份工作不容易。於是她每天早上五點多鐘就做好早飯,送到醫院,喂公公吃完,再從醫院趕到單位,開始一天的工作,中午休息時也要到醫院,陪老人聊聊天,看看老人有什麼需要,晚上下班,就到醫院陪牀,睡在病房的小牀上,幫老人擦身,喂水餵飯。老人住院20多天來,她沒有回家睡過一次覺,日日夜夜守在病牀邊。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公公的癌細胞得到了控制,出院的那一天,錢旭芬卻累倒在了家中,老人家握着她的手,激動的說:你真比我的親閨女還要親!

做丈夫的“賢內助”

她和丈夫是高崗村人人羨慕的模範夫妻,兩口子和睦相處,相親相愛,結婚多年來沒有紅過臉,沒有吵過嘴。人們問她家庭如此和睦有什麼祕訣時,她說最大的祕訣是良好的溝通。她們夫婦經常向對方敞開心扉地聊天。在處理家庭的大小事時,夫妻能互相通氣,共同磋商決定,做到辦每件大事雙方都參與其中。她勤儉持家,合理安排收入,從不鋪張浪費。培養子女上學以及其它生活瑣事,都由錢旭芬獨自承擔,從不讓丈夫操心。在外人眼裏,他們是模範夫妻,她丈夫在外面總是稱呼她爲賢內助。

錢旭芬在如今人情沙漠化的時代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世間仍有真情,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常懷善良感恩之心,齊努力,共分擔,世界將會更加美好!

農村三八紅旗手先進事蹟材料4

孫曉秀是夾江縣市場監管局的一名普通幹部,自孫曉秀同志參加脫貧攻堅駐村工作以來,她堅持以緊密聯繫羣衆、服務羣衆爲宗旨,以優秀黨員同志爲學習榜樣,堅定紮根基層、扶貧爲民的信念,履職盡責、深入脫貧攻堅一線,紮實爲羣衆辦實事、辦好事,用實際行動獲得了羣衆的信任和讚揚。

一、深入走訪農戶,掌握村情民情

爲紮實做好精準扶貧工作,確保打贏扶貧攻堅戰,孫曉秀駐村後與村幹部一起,加班加點深入開展走訪農戶活動,全面掌握白果村的基本情況。白果村位於夾江縣木城鎮西部,幅員面積10.2平方公里,轄9個村民小組,共909戶2659人,有貧困戶83戶211人。大多數村民以農業生產爲主,主要種植茶葉、黃花,科技含量較低,羣衆技術水平不高,經濟收入水平較低且增長速度緩慢。雖有一小部分農戶從事養殖業,但養豬、養雞數量較少,均沒有形成養殖規模,沒有形成經濟增長的支撐產業。且全村留守老人、兒童較多,缺少青壯年勞動力。

通過深入走訪,全面瞭解掌握了村情民情,爲羣衆發展生產,實現增收獻計獻策奠定了堅實基礎。白果村七組陳玉琴,家境困難,家裏有一個80多歲的奶奶和一個50多歲的父親,但是不幸的是在2018年11月,這個年僅10歲的小姑娘失去了唯一的父親,這個家的頂樑柱倒了,就剩下這一老一小。孫曉秀得知後經常到孩子家問寒問暖,爲陳玉琴買生活和學習用品。爲從根本上解決陳玉琴家經濟困難,孫曉秀積極努力,最終爲陳玉琴辦了五保。幸福總是很短暫,不幸再次降臨到陳玉琴身上,陳玉琴的奶奶在今年2月因病去世。知道這件事後,孫曉秀立即組織村幹部、幫扶責任人入戶慰問、幫助處理奶奶的後事。在奶奶的後事處理結束後,孫曉秀用心給陳玉琴做心理疏導,鼓勵陳玉琴勇敢地生活,並積極與陳玉琴的親屬協商,落實陳玉琴的撫養人,還爲陳玉琴發起愛心捐款活動,共籌集6000餘元的愛心款,讓這個失去親人的小姑娘感受來自社會大家庭的愛,讓她在成長的道路上不覺得孤單。如今,只要孫曉秀去看她,己經懂事的小姑娘總是多遠處出門臉上帶着微笑迎接孫曉秀……

二、講究工作方法,穩步推進駐村幫扶工作

(一)全面貫徹落實上級精神。孫曉秀作爲第一書記,帶領駐村幫扶工作隊認真貫徹落實關於扶貧工作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縣委、縣政府的安排部署,理清思路、強化責任,增添舉措,切實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上努力下功夫,扶貧攻堅工作紮實穩步推進。

(二)深入抓好駐村幫扶工作。全面瞭解和掌握了建卡貧困戶的家庭情況和致貧原因,並駐村幫扶工作隊結合產業發展、民政保障、社會解貧等幫扶政策措施,量身定製“一戶一策”幫扶措施,進行掛牌公開幫扶。

(三)狠抓政策落實。孫曉秀自身加強對政策的學習,並通過脫貧攻堅專題會、主題黨日活動、農民夜校、入戶宣傳等多種方式向村民宣傳各項惠民政策,落實醫保、低保、危房改造、教育救助、殘疾補貼等各項惠民政策,確保扶貧政策應享盡享,各項惠民補貼準確無誤。

(四)實施貧困對象動態管理,做到精準識別。掌握貧困對象變化情況,及時更新信息,做到貧困對象有進有出,進出有據,保證貧困人口信息真實、可靠、管用,實現動態管理。

(五)抓典型示範,倡導新風正氣。深入瞭解貧困戶,及時掌握貧困戶的思想動態,引導貧困戶通過自己辛勤勞動來創造美好生活,消除“等靠要”思想;另外通過開展“感恩奮進,抵制等、靠、要思想教育活動”,評選典型示範,增強貧困戶勤勞致富的信念,引導新風正氣。

三、心繫貧困羣衆,幫扶務求實效

白果村屬於山區,農業生產品種單一,除了採茶期間羣衆有穩定收入,其餘時間的收入只能靠外出務工。但對於一些年紀大的羣衆來說,外出務工基本不可能。孫曉秀在走訪的過程中發現,不少老人戶都養了雞,但山路偏遠,存在銷售難題。孫曉秀暗下決定,一定要幫助羣衆銷售雞蛋,讓他們足不出戶就可以把自己的蛋變成錢。她利用網絡以及自己的朋友圈宣傳村裏的土雞蛋,不辭勞苦,自己做起了“雞蛋的搬運工”。有人曾問:“你是第一書記,只是來扶貧的,怎麼幹起了賣蛋的活,你又不賺錢,天天這樣跑,不嫌累呀?”她說:“羣衆再小的事都是大事,只要是能幫到他們的,我都願意。”。除了這樣的事還有很多,羣衆隨叫隨到,孫曉秀在駐村期間,敬業愛崗,勤奮工作,並帶着最深的感情去深入羣衆、走訪羣衆、關心羣衆,堅持進門入戶,講解相關惠農政策、研究富民門路、與他們一起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她的努力與付出也得到了羣衆的高度認可。白果村七組71歲村民劉延洪去年得了偏癱,唯一的兒子又要養家又要照顧生病的劉廷洪。孫曉秀下村瞭解後及時向相關領導彙報。同時,又聯繫相關部門最終給劉延洪兒子安排了公益性崗位,解決了該戶家庭困難。孫曉秀這位年青扶貧幹部贏得了羣衆好評。

四、助推特色產業發展,實現全面小康

白果村特色產業爲黃花,已有40多年的種植歷史,面積達5000畝,全村年產3000噸鮮花,600噸幹黃花。孫曉秀深知,發展特色產品,打造“一村一品”,是脫貧攻堅的基礎,是實現全面小康的有力保障。爲夯實產業基礎,樹立白果村黃花品牌形象,有效帶動村民致富增收,孫曉秀爲特色產業發展獻言獻策。今年,在孫曉秀及村幹部的努力下,白果村首次舉行了黃花推介會,收購商和遊客相聚在白果村,觀賞、品嚐、推薦黃花,樂山日報、夾江發佈等多家媒體紛紛宣傳報道白果村的黃花產業,並兩次登上“學習強國”平臺,有效地推廣了白果村的黃花產業,讓更多人知曉白果黃花。如今,白果黃花已經通過省農業廳無公害農產品認可,白果村被評爲四川省天府科技雲服務科普惠民共享基地,並註冊了自己的品牌――“文青”黃花,產品暢銷,有效帶動了村民致富增收,成爲名副其實的“致富花”。

脫貧攻堅任重道遠,孫曉秀堅信:只要心繫羣衆,撲下身心,多謀思路,就一定能帶領貧困羣衆脫貧致富,一定能努力做個基層扶貧好乾部,圓滿地向黨和組織以及人民羣衆交上滿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