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說到事蹟,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事蹟可以起到引導良好風氣、推動工作、激勵後進的作用。到底應如何擬定事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歡迎大家分享。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15篇)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1

我叫黃xx,1984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是一名退役軍人,目前擔任桂平市木圭鎮泓源村黨支部書記。

自鄉村振興工作開展以來,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與大力支持下,泓源村積極圍繞貴港市委市政府打造“中國富硒小龍蝦之鄉”目標,堅持“一水兩用、一田多收、穩糧增效、糧漁雙贏”的原則,以“四級書記”抓稻蝦產業發展機制爲抓手,通過經營土地流轉、引進龍頭企業、反季節養殖等措施,推動稻蝦綜合種養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關鍵在於產業振興。

泓源村全村人口6358人,人均田地0.5畝,人多地少,土地綜合效益不高,加之沒有產業支撐,村民們一年四季種農田,面臨着“農業單一、農民貧困、大量勞力外出務工、農田土地撂荒”的境況。面對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瓶頸問題,泓源村黨支部結合村情實際,抓住近年來龍蝦市場火爆和貴港市、桂平市出臺稻漁綜合種養獎補政策的機遇,大力流轉土地,大力發展稻蝦養殖產業,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新路子。

一是堅持黨建引領稻蝦種養產業。

泓源村黨支部堅持黨建引領,探索“黨建+合作社+公司+農戶”農企合作新模式,引進廣西桂平市潯盛有限公司生產經營,採取提前育苗、蝦苗分養的方式繁育小龍蝦,發展稻蝦共作面積1000畝,建成了木圭鎮首個千畝稻蝦綜合種養基地。同時通過土地流轉、農戶增收、股份分紅等多種方式,幫扶全村30戶貧困戶實現增收脫貧,帶動周邊農民“抱團”發展稻蝦產業,吸納周邊60多戶農民務工,每人每年增收2萬餘元。

二是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推動稻蝦產業的發展,重點是土地流轉,關鍵在村“兩委”幹部。在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由政府黨員幹部和村“兩委”幹部爲主要成員的土地流轉工作專班,實行“5+2”“白加黑”工作模式,通過召開動員黨員大會、村民小組會、張貼告示、進屯入戶宣傳等方式,深入了11個自然屯900多戶農戶家裏宣傳發動。在土地流轉過程中,有一名老黨員在發放土地租金時向我說道:“我兒子也是在外地發展稻蝦產業的,現在看到稻蝦養殖在我們家門口發展,政策又好,政府也大力支持,他也希望回來發展稻蝦產業。我們村委在黨委政府的帶領下走了一條好的產業發展路子啊!這不僅使我們村裏面的產業得到了發展,也使我們村的農民得到增收,這纔是爲民着想、爲民辦實事的好政府!”經過一個多月,完成土地流轉1200餘畝土地,爲稻蝦養殖發展夯實了基礎。

三是踐行“三變”綜合發展模式。

泓源黨支部堅持“以農民爲主體、讓農民共同致富”的理念,探索實施“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三變”綜合性發展模式,形成了人人是股東、戶戶當老闆,走出了一條產業發展新路子,推動了鄉村振興發展。在資源變資產方面,我們將集體和農民掌握的資源和土地經營權以股權的形式入股合作社,變“死資源”爲“活資源”、“冷資源”爲“熱資源”,解決村集體有資源無資產,農民有權利無利益等問題。在資金變股金方面,我們將與公司合作所得到的土地租金進行進一步整合,集中投入到村合作社,合作社在與公司合作,量化爲村集體和農戶的股權,激活和放大資金使用效益,變“一次性”投入爲“持續性”增收。在農民變股民方面,在農民自願的基礎上,將個人的土地資源、資金等入股到經營主體,從而獲得穩定的收益回報,讓他們由“旁觀者”變爲“參與者”、由“打工族”變成“主任翁”。比如,桂平市潯盛公司從村裏流轉土地1000畝,每畝年付租金700元。20xx年小龍蝦預計畝產量最低300斤,按照每斤最低20元計算,收入600萬餘元;無公害水稻按種植面積800畝,畝產500斤,每擔300元計算,收入120萬元。除去生產成本和人員工資,預計稻蝦養殖第一年就盈利200多萬元。按照村股份經濟合作社佔股25%計算,全村11個屯的400多個股民可以分享50餘萬元的“紅利”。隨着“三變”的實施,我們村集體經濟得到進一步的壯大,鄉親們的“錢袋子”將裝得越來越鼓,生活越來越幸福。

下一步,我們泓源村將進一步發揮支部黨建引領作用,依託稻蝦基地,聚焦產業振興,積極探索稻蝦發展的新路子,推動稻田產業升級,促進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同時充分發揮基地的示範輻射作用,帶動更多農戶發展“稻蝦共作”綜合種養,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爲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2

荔波縣小七孔鎮覺鞏村有這麼一名普普通通的`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員,他叫xxx,擁有一個幸福的六口之家,父母、愛人,還有兩個活潑懂事的女兒。他的家庭也許沒有轟轟烈烈的偉大事蹟,但全家人都在用自己的真摯、樸實和寬容守護着平平淡淡、最真實的幸福。

愛崗敬業守底線,願做鄉村振興銜接人

作爲一名鄉村振興工作隊員,他在工作中虛心、勤勞,積極主動,尤其是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做好鄉村振興銜接的工作上,主動關心脫貧不穩定羣衆,積極爲脫貧監測戶申請各類項目分紅;對包保網格家庭情況進行全面摸排,發現有突發困難羣衆及時制定幫扶計劃精準開展幫扶工作;協助村級開展疫情防控與疫苗接種工作,對於不方便外出的老人做到“包接包送”並做好相關疫情防控政策的宣傳。鄉村振興工作開始以來,他積極參與村級項目謀劃,協助村支兩委做好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文化建設等項目的謀劃工作。此外,積極做好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幫助羣衆介紹外出務工、登記好已就業人員的信息臺賬,做好防貧、返貧等相關事宜,爲開展鄉村振興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並獲得領導和同事們的高度認可。

任勞任怨睦鄉鄰,願做勤儉節約持家人

xxx的母親一直秉持着中國傳統婦女的樸素和勤勞,盡心竭力地處理好家中瑣事,在家照顧兩個孩子和身患重度殘疾的xxx的父親。每天的日常就是騎着一輛電三輪風雨無阻的接送兩個孩子上下學,到家後又急忙洗衣做飯,一刻不得清閒。爲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她嘗試發展生豬養殖產業,每天起早貪黑的勞動,希望通過辛勤勞作,能夠給予一家人最無微不至的關懷,在讓家庭變得更加溫暖的同時讓日子稍微好過一點。在對待鄰里關係上,王母也表現得很積極,鄰居家只要誰有了困難,他的母親就一定會伸出援手,爲大家排憂解難。

敢於擔當甘奉獻,願做傳道授業園藝人

xxx的妻子是一名鄉村幼兒教師,爲了能給孩子們上好課,她除了積極向身邊的優秀老師學習,還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自學網上優秀教師的課程,通過多種方式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方法,常常觀看視頻,查找書籍,爲給孩子們製作教學用具常加班到深夜。她常說“當了幼兒教師,我才知道,真的要會十八般武藝。我要努力勤學習,做我們班孩子的榜樣。”“班上有不少孩子是留守兒童,他們的成長缺乏父母的陪伴,我更要多關心和愛護孩子們一些”。xxx的妻子從兩個孩子的媽媽,變成一羣鄉村孩子的“媽媽”,她心疼班裏的孩子,同樣更能切身體會這些村裏孩子們對愛的渴望,所以她總是竭盡所能陪伴和愛護孩子們,幫助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尊敬長輩愛學習,願做舞蹈繪畫追夢人

xxx育有兩個聰明可愛的女兒,“說起女兒,是我和妻子最大的驕傲”xxx說。他的兩個女兒非常地聽話懂事,雖然小小年紀,但是在奶奶的教育下,平時她們在家也總是互相幫助,一起玩耍,不給奶奶添亂。特別是剛五歲的大女兒,經常幫助奶奶掃地、洗碗、整理玩具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三歲的小女兒總是跟在姐姐身邊有樣學樣,做一些簡單的事情。大女兒從小就表現出對舞蹈和繪畫的熱愛,所以四歲時xxx就給她報了舞蹈班,四歲半給她報了繪畫班,每次課程奶奶都會帶着妹妹接送姐姐,一年多下來,姐姐也堅持從未請假曠課或遲到。短短一年時間下來,孩子已經取得中國舞一級資格,繪畫方面獲得了2021年貴州省全省創意書籤設計賽學齡前組一等獎。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3

“事業興旺,關鍵在黨”,這是清水縣鄉村振興局幹部,白駝鎮楊坪村第一書記xxx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xxx自20xx年5月選派駐村以來,真抓實幹、傾情付出,和村“兩委”班子一道團結帶領廣大羣衆,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培育支柱產業、改善基礎設施、補齊村戶短板,20xx年底實現整村脫貧退出,116戶508人實現穩定脫貧。

如今的他,再一次站在了鄉村振興建設一線,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天水市第八次黨代會精神、清水縣第十六次黨代會精神。在鎮黨委、鎮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按照“強基礎、重創新、育特色、促提升、抓服務”的工作思路,以“四抓兩整治”爲抓手,以黨支部標準化建設爲重點,以黨建引領推動鄉村振興爲目標,充分發揮駐村第一書記職能,協助村黨支部書記全面加強組織建設。

一是注重基層黨員教育管理提素質。嚴格落實執行“三會一課”制度,常態化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認真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持續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推動黨員做到五個熟悉(熟悉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熟悉黨建理論知識、熟悉村情實際、熟悉法律法規、熟悉全村重點工作),進一步強化“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讓黨員在理論水平上要高人一籌,在幹事創業上要先邁一步,引導楊坪村黨員做好“惠民政策宣傳員、村情民意信息員、幫辦實事服務員”,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二是強化基層黨組織制度建設夯基礎。對照黨章,嚴格執行“黨員管理制度”、“交心談心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組織生活會制度”,不斷嚴肅黨內組織生活,將從嚴管黨治黨措施落到實處,將村黨支部建成堅強的戰鬥堡壘。結合村情實際,創新推行楊坪村“流動黨員定期聯繫制度”“幫學幫教制度”“黨員聯繫羣衆制度”“黨員幫辦實事積分管理制度”,自覺踐行爲民服務宗旨,20xx年來,認真推進“我爲羣衆辦實事”實踐活動,爲羣衆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共4件,化解矛盾糾紛6起,開展爲民代辦服務15次,進一步密切了黨羣關係。

三是聚力黨員隊伍建設強筋骨。注重從專業大戶、農村實用人才、青年農民、外出務工經商人員、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中發現優秀人才,把符合條件的人員發展成黨員,讓政治素質好、文化程度高、帶頭能力強的人吸收進黨員幹部隊伍,把優秀黨員培養爲村幹部,不斷讓基層黨組織擔負起組織羣衆、宣傳羣衆、凝聚羣衆、服務羣衆的職責,凝聚起了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爲楊坪村鄉村振興發展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4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近年來,下寨村通過制定規劃,抓牢基層黨建,完善基礎建設,壯大產業支撐,發展鄉村旅遊,建設鄉風文明等不斷加強下寨村美麗鄉村建設。

一、基本情況

坑坑窪窪的泥巴路一直在腳下延伸,旁邊低矮破舊的木房讓人覺得壓抑,“晴天出門一身灰,雨天出門一身泥”,這是下寨村在村民們記憶中的樣子。自2013年下寨村被列爲岑鞏縣首批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村以來,客樓鎮整合扶貧開發、新農村建設、危房改造、村莊整治、農村文化建設、村級陣地建設、人居環境建設等項目,集中抓好下寨村美麗鄉村建設。自此,高原上的“璀璨明珠”冉冉而生。下寨村先後被評爲“美麗鄉村”、“貴州省十佳最美賞花地”、“乙級旅遊村寨”、“貴州省民主法治示範村”、貴州省“十百千”鄉村振興示範村。

客樓下寨位於岑鞏縣西北部,距離集鎮中心1.6公里,全村轄7個村民小組,共289戶122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85戶329人,已脫貧74戶298人。全村總面積7.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98畝(田804畝,土494畝)。森林覆蓋率70.44%,轄區內地勢平坦,海拔在850-1500米之間,年平均氣溫13.9℃,年降雨量1290mm,是天然“氧吧”和絕佳的“避暑勝地、養生天堂”。下寨村紅豆杉羣爲客樓鎮兩個龐大的野生紅豆杉聚生羣落之一。全村存有大大小小的野生紅豆杉數千株,胸徑達50cm以上的有60株以上,其中一株紅豆杉樹齡達2000年以上,需5人合抱,是迄今發現的亞洲最大的野生紅豆杉,譽爲“亞洲紅豆杉王”。

二、主要工作開展情況

(一)抓好基層黨建,配強村組隊伍。針對部分村幹履職不力、能力不強等問題,客樓鎮黨委及時在在職幹部隊伍中選拔30歲以下、本科文化程度的1位同志,擔任下寨村的支部書記。該同志到崗後,村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充分發揮,各項工作做得有聲有色,羣衆高度認可。同時,選配和管好用好村“第一書記”,讓“第一書記”完全融入脫貧攻堅和村務工作,杜絕“第一書記”和村兩委“兩張皮”、“水與油”等不良現象。由於工作務實、羣衆認可,下寨村“第一書記”田啓金同志先後被縣委表彰爲“全縣脫貧攻堅優秀第一書記”、州委表彰爲“全州優秀黨務工作者”、省委表彰爲“全省脫貧攻堅優秀第一書記”。

(二)抓好規劃引領,明確建設方向。2018年下寨村已完成景區規劃設計,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下寨村將充分依託野生紅豆杉聚生羣落這一獨特自然資源,規劃建設紅豆杉康養基地,堅持農旅、文旅、體旅、醫養相結合,着力打造“森林人家”及紅豆杉康養村落,建成集康復康養、休閒度假和避暑旅居旅遊目的地。

(三)抓好基礎建設,提升旅遊內涵。目前,已完成下寨“森林康養基地”景區建設規劃。通過項目整合,投資1000餘萬元完成景區旅遊路網、供水設施、慢行系統如遊覽步道等建設,投資500餘萬元完成景區接待場所、紫藤長廊、景區護欄、休閒垂釣場等配套設施建設,投資300萬元完成景區農家樂示範點建設,利用人居環境建設資金1130萬元,修建休閒亭,旅遊公廁,生態停車場2處。2018年,啓動實施千畝蓮藕產業園項目1個(首期實施400畝),建成紅豆杉苗木基地1個(120畝)。2019年,成功舉辦“岑鞏縣客樓鎮首屆避暑文化周”,吸引遊客8萬餘人,直接旅遊收入500餘萬元。

(四)抓好環境治理,打造美麗鄉村。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爲改變村容村貌。一是加大對村莊環境的整治力度,拆除了“三廢”(廢圈舍、廢廁所、廢牆墟),全面整治公路沿線濫搭亂建,添置了垃圾桶50餘個,配備護林員5個,聘請保潔員17個,負責清理主要通村通組公路及公共區域,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二是廣泛宣傳,充分調動農民羣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主體是農民。要充分利用宣傳欄、廣播、網絡等媒體手段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宣傳,擴大“以獎促治”政策影響面;三是以一線作戰隊隊長包村、駐村隊員包網格,987幫扶幹部包戶的原則,嚴格落實環境衛生整治主體責任,以“3+N”工作制度爲抓手,嚴格按照“五淨一規範”要求,組織全體987幫扶幹部打掃好自己幫扶戶的環境衛生,做到戶戶責任落實到人。

(五)抓好產業發展,帶動羣衆增收。下寨村充分依託高山雲霧茶葉、荷花產業基地、野生紅豆杉聚生羣落等旅遊優勢產業。一是依託高海拔氣候優勢,打造以高山雲霧茶爲代表的茶葉產業帶,種植面積350畝,年均產值約2400餘萬元,惠及羣衆291戶1231人;二是依託連片農田優勢,2019年村級合作社流轉整合土地360畝用於實施蓮子種植項目,預計畝產80公斤,年均產值約140餘萬元,覆蓋全村貧困戶85戶327人。同時修建千米觀光木棧道(956米)、百米紫藤長廊(248米)、百畝荷花魚塘等農業觀光配套設施;三是依託野生紅豆杉聚生羣落優勢,打造“森林人家”和紅豆杉康養村落,全村共有野生紅豆杉10000株左右,100年樹齡以上的紅豆杉100餘株,擁有亞洲最大紅豆杉樹,杉胸圍5.85米,樹高約30米,覆蓋了約500平米地面,長期晴天有“紅豆杉霧雨”奇觀。同時流轉土地120畝發展紅豆杉苗木產業,着力從藥用、觀賞等方面發力,進一步做強紅豆杉產業;四是依託豐富的冷水資源優勢,村級合作社流轉連片水田50餘畝,建成荷花魚塘養殖基地1個,荷花垂釣魚塘1個,觀賞魚塘一個,該項目覆蓋羣衆291戶1231人。

(六)抓好活動載體,建設鄉風文明。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切實發揮農民在鄉村振興的主體作用,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維護農民羣衆根本利益、促使農民共同富裕作爲出發點和落腳點,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不斷提升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樹立文明鄉風,激發羣衆脫貧信心。客樓鎮將鄉風文明與精準扶貧同步部署,不僅在增收入”上想辦法,更在“富腦袋”“健精神”上下功夫,激發羣衆內生動力,變“輸血式”扶貧爲“造血式”扶貧,從根本上“治懶病、拔窮根”。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5

小索,中共黨員,2019年10月26日起在崗巴縣崗巴鎮門德村擔任鄉村振興專幹至今。她的日常工作是協助村(居)“兩委”抓好社會穩定、脫貧攻堅、疫情防控、產業發展、生態環保、服務羣衆、基層黨建等工作。同衆多奉獻在鄉村振興事業道路上的基層工作者一樣,在日常巡邏的村道上、防疫執勤的設卡點、紙筆繁忙的辦公室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她總是熱情地穿梭在人羣中。自參加工作以來,她迅速轉變思想,成功地完成了從初出校門的學生到羣衆工作者的角色轉型,總能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到羣衆事業中。

一、堅持不斷學習,努力提升自我

夯實政治理論,增強黨性修養。思想是行動的根基和源泉,加強政治思想學習、時刻跟着黨走是每個黨員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她一直堅持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不斷加強黨對“三農”工作決策的悟通,堅持穩中求進工作作風,奮力開創新發展理念,努力落實高質量鄉村發展措施,不斷努力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決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爭取讓農牧業成爲有奔頭的產業,讓農牧民充滿幸福感、獲得感,始終將自己融入羣衆圈子,同大家一道,奮力將農村建設成爲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常向羣衆學習,提高業務水平。爲不斷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儘快適應新的工作,她不斷加強業務學習,始終抱着一顆學習之心向羣衆請教、向村“兩委”請教。在基層的鍛鍊中,她開闊了視野,更新了觀念,轉變了思維模式,工作水平和能力逐步得到了提高。

二、履職盡責顯本色,服務發展踐宗旨

一肩多挑,支持推進民生工程。在工作上,她時刻牢記自己是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踏實進取、認真謹慎、忠於職守、盡職盡責。爲切實改善民生,她邊學習邊實踐,積極配合該村集體經濟項目(養羊合作社、沙場、勞務輸出、生態崗位)負責人擔任會計職務,日常管理賬本、起草會議紀要、統計分紅、收入支出、整理材料以及撰寫村委工作簡報、統計上報文件、搞好黨建、整理精準扶貧材料等文職工作,確保了各類項目的有效運行。

預防爲主,維護社會政治安全穩定。她積極配合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更新綜治臺賬,舉行綜治宣傳號召。重要節日、敏感節點都加強值班備勤;強化掃黑除惡向持續縱深開展。特別是在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中,她積極入戶宣講疫情防控知識並配合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疏散人員聚集、關閉聚集場地。每天同村醫一道給疫情期間入村人員量體溫,教他(她)們正確戴口罩、勤洗手、不串門,做好居家隔離;她積極籌備設卡點建設,和村“兩委”、駐村工作隊一起製作防疫宣傳欄並以張貼海報、宣傳單以及先進模範者照片;配合村“兩委”、駐村工作隊給每個黨員講解《致全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的一封信》併發放藏漢雙語版的複印件。當夜空中星星閃亮之際,村莊道路上依然能看到她堅守崗位的身影。在防疫工作中,她一直堅持組織雙聯戶、黨員進行晝夜交叉巡邏,積極參與設卡點值班,並組織參與了疫情聯防聯控重點公安檢查站、公安幹警、縣鄉醫院的一線工作人員進行走訪慰問工作和爲武漢疫區捐款活動。

依法行政,建立健全工作機制。隨着工作的不斷深入,她發現該村黨建工作及部分行政工作仍較滯後,更加積極投入相關工作,在建立黨支部活動室、健全工作機制上勇越建言獻策,使該村黨建工作逐步實現規範化建設。村“兩委”班子也曾誇讚道:自從她來到門德村,加強了我們村的黨建工作,規範了合作社文字材料工作,她的努力,我們大家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他們還經常開玩笑說:“她是我們村裏最耀眼的星”。

三、立足本職,制定目標

回顧近四個月的工作,她深切感受到自身在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工作能力得到了提高,黨性認識得到了加強。實踐讓她深刻的認識到:搞好調查研究是做好鄉村振興專幹工作的基礎,不斷學習提升是做好鄉村振興專幹工作的前提,爲羣衆辦好實事是做好鄉村振興專幹工作的突破口。她表示:今後將繼續加強政治理論知識學習,科學指導實踐。不驕不躁、始終如初、再接再厲地積極配合村“兩委”、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做好各項脫貧攻堅工作。她將努力爲鄉村振興發展做實事、做好事,嚴格以黨員標準要求自我,充分調動個人工作積極性,壓實責任,緊跟落實,爲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和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持續發力,始終把人民羣衆生活幸福、生命安全、身體健康做爲自身工作的首要目標。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6

xx自20xx年3月入駐拉伯鄉拖甸村委會以來,按照省、市、縣關於“回頭看”文件精神,紮實開展“四項工作”,以走村入戶瞭解情況、徵求意見爲前提,以解決羣衆中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爲目的,與當地黨員羣衆同學習,同工作,在實踐中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確保了拖甸村委會幫扶活動不走過場、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深入走訪,準確掌握村情民意

拖甸村位於拉伯鄉政府所在地,距縣城147公里。全村有15個村民小組,610戶,2542口人,其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91戶,667人。

xx把自己看作是一名普通的村民,把駐地當作自己的家,克服了高溫的考驗,起早貪黑、走村串戶,深入農戶調查摸底,訪貧問計,短短兩個多月時間,足跡踏遍了拖甸村委會15個村民小組,走訪建檔立卡貧困戶159戶。他還不時與村組黨員幹部、農民羣衆座談交流,瞭解生產生活狀況,認真記好民情日記。通過查村情和深入的走訪調研,他不僅準確掌握了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第一手資料,還清楚掌握了整個村情社貌。

吃透政策,深入查找扶貧對象是否精準

xx剛來,正趕上全省扶貧工作轉入整改階段,按照省、市、縣關於“回頭看”文件精神,先後進行了7次“回頭看”。他先後參與了拖甸村委會易地搬遷工作存在問題的摸底調查、拖甸村卡外農戶的摸底調查和託甸村精準扶貧動態調查等專項活動。xx與兩委班子一道,及時組織廣大扶貧幹部職工認真學習領會,把握政策要點,吃透政策精神,並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和“六九五六”貧困退出標準,嚴格對標對照,逐戶分析研判。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了進村入戶摸底調查等工作任務。

在調查工作中,xx始終堅持問題導向,聚焦脫貧目標,深入查找產業發展、易地扶貧搬遷、就業創業、安全飲水、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兜底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深入查找扶貧對象是否精準,扶貧措施是否有效,資金管理是否嚴格,貧困退出是否真實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等,按照“五查五看、三評四定一公示”的要求,逐村召開村民大會、黨員大會對村內建檔立卡戶進行覈實,擬定貧困戶於組內,經村內評議、村內張榜公示後無異議報鄉政府,確保了全村貧困戶的準確性。

摸底調查結束後,他與其他隊員一道不辭辛苦,認真撰寫出《寧蒗縣拉伯鄉託甸村駐村扶貧工作隊入戶調查統計表》、《託甸村回頭看整改意見彙總》、《託甸村回頭看統計表》《託甸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人數增減情況明細表》、《託甸村貧困戶信息表修改》等,準確掌握了拖甸村民委員會建檔立卡貧困戶變動情況,着力降低錯評率、漏評率,努力提高了羣衆的滿意度,從而確保了拖甸村委會“整改”活動不走過場、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謀劃項目,農牧民受益匪淺

xx與雲南省社科院駐村工作組,籌建了託甸村委會精準脫貧作戰室,並以查民情、聽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爲出發點,同村班子一道,齊心協力,真抓實幹,把跑辦幫扶項目當成自己的事情來辦,盡最大努力爭取項目資金。

xx與他的隊友們,在確保託甸村委會貧困戶1萬元掛聯配套資金、家庭助學基金10萬等足額投入外,時刻關注並落實託甸村委會三江口、布落、兩家村“灌溉用水”、託甸村委會文化活動廣場等工程項目推進情況。同時加強溝通協調,爭取更多資金幫助村民解決安裝太陽能路燈及安裝廁所+淋浴室+太陽能熱水器等項目建設。爲此,xx親自認真撰寫了《安裝廁所+淋浴室+太陽能熱水器項目立項申報建議書》、《安裝太陽能路燈項目立項申報建議書》等報告。經過xx等同志不懈的努力,雲南省社科院共落實項目資金27萬元,在格落、草皮甸、古魯甸三個村組試探性地實施了太陽能路燈項目,經評估驗收後進行運營,效果十分良好。在最短的時間內辦成了讓羣衆看得見,摸得到,用得上的好事實事,用實實在在的工作成績贏得了羣衆的認可。

xx還直接參與了《託甸村精準脫貧示範村建設項目》方案的草擬工作。通過深入調查,瞭解掌握了拖甸村目前的發展現狀,初步確定了以打造4個示範村,即民族文化生態示範村、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鄉村旅遊示範村,建設房屋固化工程、道路硬化工程、路燈亮化工程、庭院美化工程、環境淨化工程、特色產業、村民素質提升工程、基層黨建創一流工程等爲主的10大惠民項目。

艱辛的付出,收穫了累累碩果。如今,拖甸村委會各種規章制度健全,發展思路明確,農村經濟有了堅實的保障。走進拖甸村,一條條寬敞的路面、一盞盞明亮的太陽能路燈、一間間整齊的民房、完善的各類公益設施,儼然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祥和、安康的農村新景象。

牢記宗旨,展現人民公僕形象

在離開昆明時,xx在他的日誌中寫道:說實在的,年逾五十,重新接受一項全新的工作,確實有一定的挑戰性,何況是去偏僻的鄉下,有那麼一瞬的忐忑。但這次去的地方,卻是生我養我的故土,我能拒絕嗎?我拒絕得了嗎?故鄉時時象一隻無形的手,牽絆着我的心,何況我的故鄉還是那麼落後、閉塞,我能爲她做點什麼呢!好吧,去了再說,那怕只有三分力,我會使出四分勁!就讓我帶着一顆誠心,一份熱忱,故鄉我來了!

剛入村那天,看着從車上搬下的三套行李、洗漱用品,鄉黨委書記驚訝地說:“真住啊?”xx真誠地說:“從今天開始,我們就是你的村民,每月要住20天以上。”從此,一住就是5個月。作爲雲南省社科院派出的駐村扶貧工作隊員,xx首先認真思考了四個問題,一是省委爲什麼要開展“找問題、補短板、促攻堅”爲主題的整改活動,二是下派駐村工作隊到村做什麼,三是駐村期滿給黨員羣衆留下什麼,四是回去收穫什麼。xx爲了回答好這四個問題,他時刻警醒自己,駐村工作隊是一面旗子、一面鏡子,要時時、處處、事事嚴格要求自己。

xx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上,堅持和羣衆“同吃、同住、同學習”。作爲一名有着30多年黨齡的老教師,他深知脫貧攻堅工作事關黨羣、幹羣關係;事關黨和政府在人民羣衆中的形象;事關黨的執政基礎。他毫無怨言、義不容辭地投入鄉村。時刻把基層黨員羣衆的反映做爲第一信號,時刻把羣衆滿意又不滿意做爲標準。他時常對身邊的年輕隊員說,我們工作隊來村是爲百姓辦實事、辦好事的,不是來享福的,要多向老黨員、老幹部請教、學習,加強黨性鍛鍊和思想改造,自覺把廉潔自律貫徹到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面。

在“整改”工作中,xx善於宣傳教育和政策落實,他不僅帶頭講黨課,而且在深入村組和貧困戶家中時,耐心細緻地做好羣衆思想工作,解釋政策變動的原因及新政策要點,使羣衆理解支持政策調整並根據實際情況做出選擇。

幾個月的相處,老百姓把xx和他的隊友當成了親人,他們的住處也成了村辦公室,一天到晚總會有老百姓來嘮家常,村民誰家有事,不管大小都願意來和工作隊商量。他感慨地說:“都說羣衆工作不好做,通過駐村這幾個月工作經歷,我看只要心裏始終有老百姓,帶着感情真正走到羣衆中去,老百姓就會把你當自己人,那就沒有做不成的事!”

“回到寧蒗,回報家鄉,這是本人長久以來的一個強烈願望。在駐村期間,我一定嚴守扶貧工作紀律,勇於擔當,勤勉工作,真正做到用心、用情、用力,努力完成各項扶貧攻堅工作任務,給組織和當地民衆交上一份圓滿的答卷。”這是xx抵達拖甸村委會後第一篇日誌中的話,可也正是他的真實寫照!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7

2016年4月10日,受市委辦指派,小軍來到了省定貧困村——龍門縣藍田瑤族鄉上東村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駐村四年來,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紮根瑤鄉、甘於奉獻,唱響了一曲新時代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雄渾樂章,讓村民們收穫了脫貧奔康的成果:目前,上東村有勞動能力貧困戶年人均收入突破1萬元;村集體收入由扶貧前每年約2.7萬元增至39萬元,實現從貧困村向小康村、從“後進村”向“後勁村”、從產業空心村向網紅打卡地的蛻變。

用真情贏民心,激發脫貧攻堅內生力

上東村,“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清水秀,風景宜人,是龍門縣藍田瑤族鄉最大的少數民族村,但這裏的貧困卻在省裏“掛了號”:全村因病、因殘、因智致貧現象突出,集體經濟薄弱,交通閉塞,公共基礎設施缺乏,羣衆生產生活困難……

得知被派駐上東村時,小軍既興奮又焦急。市委要求將上東村打造成省級扶貧示範村,向全市乃至全省作表率。這就意味着,上東村的扶貧工作不僅要做得好,還要出新、出彩。作爲軍轉幹部的他深感重任在肩,心裏暗暗給自己立下軍令狀:不拔窮根不摘窮帽絕不收兵!

要改變貧困,先改變自己。從機關到鄉村,紮下根來,才能把“兩條心”變成“一條心”。白天走訪貧困戶瞭解情況,晚上熬夜歸整扶貧資料,一到上東村,小軍就忙活開了。

初來乍到,有些村民對這個從機關下來的扶貧幹部打了個問號,猜想小軍是不是來“鍍金”的。但小軍決心以真心贏民心,凝聚脫貧攻堅向心力。週一到週五,吃、住、工作都在村裏的工作模式,讓他很快就融入了上東村。他主動深入村民家中,噓寒問暖拉家常,瞭解村民們的家庭成員和收入情況、致貧原因等,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47戶172人(其中,有勞動能力貧困戶35戶153人,無勞動能力5戶12人,五保戶7戶7人);經常深入田間地頭,與村民共尋致富良策,與貧困戶同勞動。四年來,小軍通過自己的社會關係爲上東村貧困羣衆籌措扶貧慈善款和物資共計100餘萬元,幫助羣衆解決各種實際問題300多人次。最讓村民們感動的是,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小軍始終同村黨員幹部奮戰在防疫一線,爲了人民羣衆的安全和健康甘當守護者。

小軍的辛勤付出和真情奉獻深深打動了上東村村民。如今,村民們的“等、靠、要”思想不再有了,致富奔康的內生力得到了進一步激發。

謀良策出實招,鋪築產業興村新路徑

治窮要治根。產業扶貧是剷除窮根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羣衆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

上東村是龍門縣的水源保護地,被列爲禁養區和禁採區,註定難以走工業化發展道路。如何打好產業扶貧這張牌,最大限度地將現有的資源稟賦轉化爲現實財富?小軍認爲,產業扶貧只有因地制宜、對症下藥,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和長效穩定脫貧。

在實際調研與論證的基礎上,小軍與村“兩委”班子一道謀思路、出主意,找準產業興村突破口。他立足該村溫泉、百竹園、古樹林等自然生態資源和瑤族特色文化優勢,加快推進以溫泉爲重點的少數民族特色生態旅遊產業和多種產業相結合的農村產業發展新路徑。經過不斷探索與實踐,目前,該村發展的主要產業有鄉村生態旅遊、光伏發電、生態種養、廣告位出租、竹製品加工等。另外,小軍還爲上東村爭取到了韶新高速的一個出入口,爲今後大型溫泉項目落地奠定了交通優勢。村民們稱他這是爲上東人民做了一件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小軍還通過建立致富帶頭人人才庫,請相關技術和業務專家對致富帶頭人進行培訓,培養了一批懂技術、通電商、會管理的致富帶頭人,成立專業合作社3個。四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他和村“兩委”班子、村民們一道通過開闢切實可行、合理有效的產業發展新路徑,幫助上東村和貧困戶形成了“造血”功能、走上長效、穩定的脫貧致富之路。

抓黨建促和諧,描繪美麗鄉村新畫卷

“送錢送物,不如建個好支部”。四年來,小軍以省、市、縣《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的實施方案》爲指導,突出重點抓好基層組織建設,以標準化、規範化的“美麗黨建”體系引領上東村黨建,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針對上東村黨支部在外務工流動的黨員較多、經常性教育難組織的特點,村黨支部建立了“上東村黨員之家”微信羣,在羣裏及時發佈村黨支部的工作動態、時政教育內容、黨的理論知識等,爲在外的黨員搭建起一個學習教育的便捷平臺。與此同時,該村黨支部注重發展培養黨員,近三年來發展3名30多歲的大學生預備黨員和2名30歲左右的入黨積極分子;嚴格落實“三會一課”、民主評議、民主管理黨員等相關制度,注重以制度管理黨務村務,着力解決班子“執行力、戰鬥力不強”、組織生活不規範等問題。

四年來,通過抓基層黨組織建設,上東村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隊伍的先鋒模範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黨建促和諧,如今的上東村各項社會事務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該村也先後榮獲了“省文明村”“惠州市法制建設示範點”“惠州市先進基層組織”等稱號。小軍堅信,在黨建的引領下,上東村的黨員幹部一定能成爲未來描繪美麗鄉村新畫卷的主力軍。

如今的上東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村民有了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致富奔康的勁頭更足了。

上東村的蝶變有目共睹,而小軍所付出的努力更是讓當地村民們感動。2021年4月,因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方面表現突出,小軍獲評爲廣東省鄉村振興先進個人,被省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通報表揚。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8

譚xx,男,漢族,中共黨員,34歲,20xx年7月入黨,現任xx鎮合旺村黨總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他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對農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深知農民疾苦,自擔任合旺村支書以來,他就紮根在了村委辦公室,基層黨建、脫貧攻堅、產業發展、鄉村建設所有的重要工作都壓在了他的肩頭。

心繫民生,一言一行皆爲民

20xx年是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一年,面對高強度的工作,他從來沒有抱怨,他率先垂範,帶頭領着村、組幹部逐戶逐人進行摸排,完成了全村貧困戶的調查摸底,建立貧困戶臺賬,爲精準落實脫貧政策奠定了堅實基礎。爲進一步鞏固脫貧政策落地有聲,加大幫扶力度,他組織包保幹部定期走訪,及時動態調整貧困戶基本信息,駐村幹部和村支兩委及包保幹部按照計劃定期開展摸排,時時掌握貧困戶的生產生活和存在的困難。並對接鎮裏相關政策,及時提供幫助,對照“脫貧不脫政策、不脫幫扶、不脫項目”要求,對標查找短板和返貧項目,覈查未落實的扶貧政策,建好“回頭看”臺賬,對達標不穩定和存在返貧風險的農戶,研究“回頭幫”措施,完善幫扶計劃,做到脫貧路上不掉隊,不漏一戶一人。

兩年多來,他瞄準“兩不愁三保障”精準發力,硬化通組路、機耕道等15公里,爲185戶農戶硬化了庭院和串戶路,67戶老舊房和危房改造,新建文化活動廣場2座,組織農業技術培訓145人次,爲特殊困難羣衆申請社會救助等等,在他的努力下,20xx年合旺村代表平壩區接受國家第三方脫貧評估,零問題通過評估,同時合旺村被列爲20xx年全市“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建示範村,得到幹部羣衆的一致好評。

嘗新嘗變,闖出脫貧致富好路徑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作爲合旺村脫貧攻堅隊的隊長,他進一步完善脫貧制度上牆和責任分工,實現掛圖作戰,把脫貧攻堅工作作爲當前全村開展工作的重點納入到村委重要議事日程,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製度保障。除此以外,爲建好基層黨組織這個戰鬥堡壘,他嚴格規範黨支部標準化建設,積極落實“三會一課制度”,錘鍊黨員作風,完善黨員發展流程,積極吸納優秀青年,壯大後備隊伍,爲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戰鬥力量。與此同時,他深深明白,產業發展是鄉村富裕的必要途徑,單靠村民單打獨鬥,種植農作物是很難實現脫貧奔小康的。他守正創新,多次到地裏進行考察調研,並派請專家、技術人員進行實地調研、外地考察,借鑑多個優秀種植基地經驗,結合合旺村實際,利用交通區位優勢和傳統的蔬菜、瓜果種植經驗基礎,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引進以種植大頂苦瓜,毛節瓜,香芋南瓜等反季節瓜系列蔬菜爲主廣東江門鶴山市共和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安順市平壩區天地和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構建產、供、銷一條龍、“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公司+基地+農戶”的雙向合作模式,帶動農戶增收。

20xx年,合旺村又迎來了一次歷史發展機遇,省委、省政府決定,以合旺村、高田村爲核心,打造萬畝高標準蔬菜種植基地共涉及3600餘塊土地,涉及農戶1100餘戶;基礎設施建設需徵地100餘畝,需遷墳300餘井。面對這個“大活路”,他沒有退縮,總是把最困難,最嚴峻的工作扛在自己肩上,入戶走訪、協調矛盾、流轉土地、查看產業項目,他的足跡踏遍了合旺村的每一個角落。走訪、考察歸來,連夜在辦公室整理走訪資料,夜深人靜,合旺村村委辦公室總有一盞燈亮至深夜,彷彿是整個村的燈塔;白加黑,5+2的工作機制,讓他本來年輕的臉龐顯得有些憔悴,每次見他總能看的他的眼圈佈滿血絲。但他從不覺得累,總想着再快一點,再努力一點,村民就能早一步踏上小康之路。正是他這種忘我工作的精神,打動了合旺村的許多羣衆,漸漸地贏得了他們的理解、信任與支持,紛紛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工作中來。人心齊,泰山移,一年以來,在他的帶領下,合旺村遷墳幾十井,倒地坎兩萬多米,全村流轉土地4500餘畝,完成蔬菜基地供水灌溉保障工作以及產業大道排水溝建設,蔬菜種植不斷規模化,羣衆收入不斷增加。

不辜負組織的信任,讓羣衆滿意,切實提升村民生活水平,是譚xx奮鬥目標和永遠追求。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偉大進程中,他一直兢兢業業,敢扛事、願做事,時刻體現着一名青年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真正本色。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9

樑xx在20xx年從工作崗位退休後,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紮根基層,投身農業,創辦珍果園家庭農場,發展葡萄特色產業,農場種植規模達200畝,她以居家婦女爲主體,以農場爲載體,採取“基地培訓、合作互利”的方式組建了居家靈活就業基地,帶動周邊鄉村200餘名婦女居家靈活就業。

在農場經營過程中,她始終把創新作爲農場的核心競爭力,通過縣農業農村局的技術指導和外出學習考察,積極探索葡萄種植管理技術和營銷模式,在葡萄成熟時,客商聞名而來,農場優質葡萄不僅暢銷國內大中城市,還出口東南亞及非洲肯尼亞,產品得到市場高度認可。

樑xx在東位村支村兩委的引領下,堅持“走在鄉村振興最前列”,努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採用“公司+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的模式實施產業化發展,積極發揮產業試點平臺作用,通過特色產業導入拉動鄉村經濟升級轉型,帶動周邊葡萄種植面積新增260餘畝,使當地老百姓獲得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爲當地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貢獻了卓越力量。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10

xxx,木盂子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自任木盂子村第一書記以來,他堅持以“抓班子、帶隊伍、興產業、促發展、助脫貧”爲工作內容,積極深入基層中、羣衆中去,認真開展駐村幫扶工作。創新黨建教育模式,以知識競賽等形式檢驗支部黨員學習成果,不斷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充分發揮木盂子區域資源優勢,壯大紅松果特色產業發展。積極爭取幫扶單位資金支持12.9萬元,對村內險橋進行修善,爲村委會提供電子辦公設備,爭取36戶建檔立卡戶扶持資金,幫助貧困戶利用產業發展資金有效發展種養殖業。

組織各級幫扶責任人對36戶建檔立卡戶逐戶排查、信息填表和建檔,確保數據精準,順利完成貧困人口退出工作。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11

xxx,雅河鄉第一書記。20xx年5月,xxx作爲全省第二批派駐幹部的一員,來到了雅河鄉擔任鄉第一書記。到雅河鄉工作後,他找準了立足黨建促進鄉村振興、配合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的角色定位,捋清了黨建、扶貧、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信訪穩定的工作思路。積極協調派出單位市發改委爲雅河鄉編制了《雅河鄉振興發展規劃(20xx年-20xx年)》和8個行政村振興發展規劃。

20xx年,共協調爭取80萬元專項資金,完成了鄉村振興發展規劃;協調資金投入99萬元,完成了董船營村邊溝改造、荒甸村組道路硬化;爭取到位產業發展資金200萬元,正在積極協調資金推進聯合村、灣灣川村自來水水源地改造項目。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12

龍四清,女、侗族、高中文化、1962年9月生,現任湖南芷江侗族自治縣禾梨坳鄉古衝村黨支部書記。xx年以來,該同志多次被評爲全市優秀共產黨員,xx年12月被省婦聯、省民政廳授予全省優秀女村黨支部書記稱號,xx年6月光榮當選爲xx大黨代表,xx年被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評爲“全國三八紅旗手”。

一、執著:爲黨的事業樹好旗

古衝村過去由於村黨組織渙散,黨員作用發揮不夠,基礎條件差經濟起點低,集體資產流失嚴重,村級債務較多,黨員有情緒羣衆不滿意。當時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僅1萬元,村民年均純收入僅895元,而村集體負債卻達5萬元。xx年村兩委換屆時,鄉黨委將村支部書記人選鎖定在致富能手龍四清身上。親友們都勸龍四清:“村裏這樣的爛攤子,你就是條龍也幹不好。村裏欠帳多人心又不齊,千萬別往火坑裏跳。”村裏個別羣衆也有看法,說“古衝村男人都死絕了,要一個女的來當書記?”親友好意相勸和羣衆冷言冷語,反而激起她不服輸的勁頭,毅然走上古衝村党支書崗位。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上任之初龍四清從規範村務決策機制入手,以規範村民代表會議爲重點,建立完善村民代表會議議事規則,從制度上保證村民民主決策權。凡與羣衆密切相關的事項都實行民主決策,由村支兩委聯席會議商議後,提交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做到會前向村民廣泛徵求意見、會後公佈表決結果。制定黨務公開、村務公開等18項制度,切實規範村支兩委班子運行機制,村班子凝聚力、戰鬥力、向心力逐步增強。同時,龍四清在全體黨員中開展以“黨員亮身份、同心奔小康”爲主題的實踐活動,引導黨員主動亮出自己身份,結對幫助羣衆共同致富。全村55名黨員共有41名黨員與47戶困難羣衆結成對子,現已幫助29戶農戶脫貧致富。

二、奮鬥:爲富民興村鋪好路

要想富拉通村組路。齋公坡組毛玉梅至今也忘不了xx年冬天的三場大雪,當時她爲把近2萬斤柑橘銷售出去,請人挑到鄉鎮集市租房等客商,結果柑橘一個也沒賣掉全部黴爛變質,白白虧損一萬多元。毛玉梅的事對龍四清觸動很大,爲破解交通瓶頸,她一邊號召黨員羣衆投工投勞,一邊外出化緣籌資,共投入200餘萬元硬化水泥公路12.6公里,覆蓋12個村民小組,組級公路硬化率達70%。現在全村公路寬闊平坦交通便利,古衝村已成爲外商收購柑橘的首選地。

村集體無實力,村支部就沒戰鬥力。爲改變落後面貌,龍四清多方爭取資金10萬元修建電排兩座、對村柑橘場6000餘株柑橘進行品改、新建80畝柑橘場一個、投資9萬元修建750平方米大型庫房一個。如今古衝村不僅還清債務,而且村集體資產已達200多萬元,全村年集體經濟收入達10多萬元,成爲全縣集體經濟強村之一。

抓優勢發展多元產業。龍四清在全村大力推行有獎種植、有獎品改,全村柑桔種植面積從3200多畝增加到6120多畝、人均4畝;柑桔品改優質率達90%,價格平均高出老品種20%;年產量從600萬斤增加到1350萬斤;整個產業規模擴大一倍,僅此一項人均增收800餘元。牽頭組織成立禾梨坳鄉柑桔協會,銷售網絡遍佈全國15個省市,全鄉70%的柑桔都通過協會銷售。爲增強柑桔市場競爭力,引導協會會員註冊“舞水牌”商標,並於xx年9月被農業部評爲“全國農產品十佳品牌”。憑藉品牌影響,“舞水”柑桔成功打入上海、廣州等10多個城市,還出口到俄羅斯等國,價格比註冊前普遍提高30%。成功舉辦首屆“舞水”柑桔節,湖南電視臺等10多家新聞媒體宣傳報道節會盛況,招商簽約資金達1140餘萬元。在做大做強柑橘支柱產業同時,古衝村還積極引導村民大力發展烤煙生產和牲豬養殖。去年全村共開發烤煙150畝,創產值50萬元;年出欄牲豬4000多頭,創產值500餘萬元。xx年村民年均純收入達5000元,一舉跨入懷化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行列。

經濟要發展信息是保障,龍四清千方百計引進程控電話安裝項目。目前全村電視入戶率100%,電話普及率100%,手機入戶率100%。通過與外界聯繫,她成功將在外地創業致富村民李小河的100多萬資金引回村裏搞柑橘開發。如今,李小河已開發種植“山下紅”、“沙糖橘”等新型品種1000多畝,有力帶動羣衆致富步伐。

三、夯基:爲科學發展增後勁

優化生活條件,提高生活水平。先後投入20餘萬元,統一安裝自來水65戶,打深水井337戶,農村生活飲用水衛生合格率達95%以上;爭取資金42萬元建成沼氣275口,沼氣覆蓋率達80%,成爲全市沼氣第一村;投入資金15萬元,進行以“四改”爲主的院落環境整改,80%村民實現了“改溝、改廁、改廚、改圈”。

加強教育投入,提高村民素質。設立村教育獎金,對村裏成績優異學生及考取大學的給予獎勵。爲了增強農民學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的本領,龍四清經常邀請技術專家實地開展培訓指導。在文化部門支持下,她還開辦了“農家書屋”,現有農業科普知識、法律知識等藏書4000餘冊。

創新載體樹文明新風。她牽頭組建秧歌隊、快板隊等5支文藝團隊,經常開展文藝活動,極大地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爲提高全村文明程度,她以“愛黨、愛國、愛家庭”爲主題,在全村積極開展“孝心榜上比孝心”、“十星級家庭評比”、“五好家庭”等主題的評比活動,樹立一批具有示範作用的文明新風典型組、典型戶,形成人人爭當文明標兵的新風尚。

四、奉獻:爲民不計得與失

在龍四清眼裏每位村民都是親人,村民冷暖疾苦都時刻掛在心頭。爲了讓村裏孤寡老人安度晚年,龍四清多次到民政部門爭取支持。xx年10月村養老院順利竣工投入使用,成爲懷化市第一個標準化村級養老院。84歲五保老人許修進無人照顧,生活起居困難,她就像老人親女兒一樣照顧他。老人家裏沒自來水,她就出錢接通自來水。通水那天老人緊緊握住龍四清的手,熱淚盈眶連聲說:“你真是我們五保老人的好閨女!”在古衝村走訪時羣衆紛紛說,龍四清自擔任村支書以來,她至少拿出3萬多元,幫助20多戶困難羣衆解決實際困難60多起。爲這事家人不是沒意見,但她總是笑着對家人說:“我是村支書,我不幫他們誰幫?我不幫他們就是給村支部和黨員抹黑!”

龍四清對羣衆的無私奉獻和關愛,使她成爲羣衆最可愛的人,反之卻虧欠了家人許多許多。xx年在修建組級公路時,龍四清要丈夫許積富義務爲村裏移動電線杆。工作時許積富不小心從電線杆上摔下來,當即不醒人事。等她得知消息趕回來時,丈夫已在醫院搶救了1個多鐘頭。當她看到丈夫時,眼淚再也控制不住嘩嘩地流了下來。在任村支書5年多時間裏,龍四清一心撲在村裏,農活、家務活、照顧公婆、小孩的責任全都由丈夫承擔。爲此有人戲稱許積富爲“家庭主夫”,曾經有村民問龍四清的公婆:“龍書記沒有照顧好你們,你們怪她嗎?”他們總是笑着說:“沒辦法她也是爲羣衆做事,我們又怎麼好怪她?”可龍四清知道,她虧欠家人太多太多。

真心換來真情。村民見龍四清太忙無法料理家務,就主動幫她做家務爲她送菜送水果。面對這些推卻不了的真情,龍四清總是笑着收下回頭又轉手送給困難羣衆。她深情地說:“黨的富民政策給了我一切,能夠爲困難羣衆謀福利,帶領羣衆致富是我的本份,更是我應盡的職責。”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13

張xx,蔡村鄉段家堡村村委主任,多年來明確目標、攻堅克難,認真工作履行職責,開拓創新,成效明顯,村委會在羣衆中威信提升。同時,在工作和生活中堅持做到清正廉潔,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制,從小事做起,抵制各種不良作風始終堅持用一個共產黨員標準對照自己的行爲。

加強學習把握政策,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張xx作爲一名村主任,時刻牢記:不學習,思想就會落後於形勢,行動就會脫離實踐。用正確的思想充實自己,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修建翻新道路,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在任期間,她深刻體會到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目前我們村內的大小道路,以及通向田間的小路已經實現全部硬化。村民們的小轎車能開進家門,糧食蔬菜能裝上大車。靠種田種菜的村民收入得以提高。

修建下水道,衛生環境一手抓。爲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她在村裏村大力整頓環境衛生,修建下水道後村裏的生活污水、下雨後的積水問題得到解決,村民們不再像從前出門隨手潑,村子裏的道路始終保持整潔。經過幾年努力,在環境衛生方面,段家堡村多次獲得縣領導、鄉鎮領導的好評,並被評爲先進衛生示範村。

翻新舞臺,綠化道路,修建花園涼亭。進入新時代我們國家的主要矛盾已變爲: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村民在文化經濟上的矛盾也日益增長。爲改善村民的生活水平。張主任和村民一道,修建花園,翻新舞臺,修建涼亭。

張主任擼起袖子和村民們一起建設自己的美麗新家園,用實際行動見證巾幗魅力。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14

官成鎮位於平南縣城北部,距離縣城15公里,轄17個行政村,人口10.8萬人,行政區域面積203平方公里。20xx年,我鎮財政收入4170.15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1601萬元、規上工業總產值16613.3萬元、工業投資5453萬元。20xx年,我鎮獲評爲黨建達標鄉鎮,八寶村獲評爲全國第二批鄉村治理示範村,自治區鄉村振興改革集成優秀試點村(社區)。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鄉風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礎,生態宜居是關鍵,生活富裕是根本。在產業興旺、治理有效上,官成做了積極探索。作爲一名鄉鎮幹部,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直接執行者,在幾年的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過程中,我感受最深的有兩點,一是傳統產業必須轉型升級才能成爲促進農民增收的引擎,二是鄉村治理要出成效關鍵要發揮羣衆的主觀能動性。

一、傳統產業必須轉型升級才能成爲促進農民增收的引擎

官成鎮日照時間長,雨量充沛,無霜期長,種植的作物糖分足、甜度高,羣衆歷來有種植紅薯、龍眼、荔枝的傳統,人稱官成三寶。全鎮的龍眼種植面積20272畝,年產量達8896噸,荔枝種植面積3598畝,年產量2131噸;紅薯種植面積1322公頃,年產量700多噸。雖然也有龍眼乾、紅薯幹加工,但是大多以小作坊爲主,全鎮的紅薯幹加工作坊有200多個。且因鮮果(薯)銷路不暢、價格低迷,羣衆種植管護的意願不高,進入了羣衆越不管、品質越不好、價格越不高、收入越不增、品種越老化的惡性循環。爲突破傳統產業發展瓶頸,我鎮黨委政府一方面通過電商平臺擴大鮮果(薯)的銷售;另一方面通過發展蜜蜂養殖,增加蜂蜜銷售、採蜂蜜體驗等發展項目,增加農民收入。第三是引導傳統的加工作坊提檔升級,重點培育三寶培強紅薯專業合作社、薯大郎食品有限公司、喜樂食品等紅薯幹、龍眼乾加工企業,引導企業引入直播帶貨、電商平臺等銷售渠道,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模式切實提高產品知名度、擴大銷售量。通過三措並舉,不斷做大做強我們的甜蜜產業。目前,官成鎮紅薯幹年產量達1萬噸,深加工產值收入近1.6億元,月銷售額達2萬多單,銷售量達5萬多斤,遠銷廣東、港澳和東南亞各國,解決了本地農民4500多人就業增收問題。通過深入挖掘農產品附加值,推動了傳統產業提檔升級,成爲助農增收的優勢產業。

二、鄉村治理要出成效關鍵要發揮羣衆的主觀能動性

我鎮通過搭建一套鄉村治理組織體系、建立一套鄉村治理規範機制、開展一系列鄉村治理有效行動“三個一”舉措開展鄉村治理,取得了一定的實效。在這些措施中,最有效的當屬結合“萬名幹部回故鄉,帶領羣衆建家鄉”活動,組建以“老黨員、老幹部、新鄉賢”等“二老一新”爲主導的屯級理事會,由他們帶動、引導村民主動參與到矛盾糾紛處理、文明鄉風引導、環境衛生整治、鄉村風貌提升等鄉村治理中,讓村民從“要我做”向“我要做”轉變。也構建起了黨建引領、幹羣聯動、羣防羣治的鄉村治理工作格局。20xx年,全鎮完成了114個基本整治型村屯和八寶村喜地屯精品型村莊建設;在主要路口、村莊新增攝像頭3500多個;全鎮約70%的矛盾糾紛化解在村屯一級,調處信訪積案7件;全年無較大以上信訪維穩事件和安全事故發生;評比出鄉風文明標杆屯46個;八寶村被評爲全國第二批鄉村治理示範村。

鄉村振興,不僅是黨委政府的責任和幹部的職責所在,更需要發揮羣衆主體的能動性,只有他們主動參與、發揮作用,才能更順利、更高效地推進。以上是我在參與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的一些探索和體會,謝謝!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15

原xx,現任化峪鎮張開東村支部書記兼村委主任。自參加工作以來,立足崗位、勇於奉獻,發揮女同志特長,富有熱心、細心、耐心和責任心,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帶領張開東村發展的越來越好,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勤奮好學,學以致用。注意加強學習,努力提高理論素質和業務水平。對鎮黨委政府的工作安排和重要文件,她都善於學習研究,認真領會,並注重體現到工作中,受到了領導幹部和同事羣衆們的一致好評。20xx年6月被中國共產黨稷山縣委員會授予優秀村黨組織書記稱號;20xx年3月被稷山縣婦女聯合會授予最美女性稱號;20xx年6月被稷山縣委授予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

甘於奉獻,忘我工作。該同志忠於職守,愛崗敬業,腳踏實地,甘於奉獻。工作以來,她牢固樹立一心爲公,無私奉獻的理念,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敬業愛崗,埋頭苦幹。嚴格要求自己,約束自己,自我加壓,不怕艱苦,勇挑重擔。

創新思路,業績突出。她能根據上級領導交辦的工作,創新工作思路,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堅持久久爲功,心無旁騖,尤其是在近三年裏,下大力氣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真抓實幹。20xx年投資5萬元硬化村東環村路,投資2萬元村邊綠化,投資7萬元安裝太陽能路燈;20xx年投資60餘萬元更新人畜飲水深井一眼,累計投資70萬元爲全村修建灌溉渠道4500米,解決了村民吃水用水難的問題,整理村容街道加寬、水渠蓋板共投資8萬元;20xx年投資4萬餘元對村北蓄水池進行改造升級;投資1萬元左右對東街變壓器線路進行改造;投資4萬餘元完成荒山綠化補栽1500餘株等,持續優化村莊生態環境。

作風嚴謹,清正廉潔。她作風優良,爲人正直,關心同事,團結同志,無論是在工作、生活還是學習中,都能以身作則,爲同事作出表率。能做到辦事不推諉,遇難不迴避,做到不貪不佔,清正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