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果

怎樣才能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呢?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果

一、科學的分組

科學的分組對合作學習活動非常重要,它是有效合作的前提。常見的分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採用異質分組的原則,也就是將全班學生按照學業水平、能力傾向、個性特徵、性別乃至社會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異進行合理搭配,優化組合。在國小數學課堂中,異質分組較爲常見,也較具實效性。因爲這樣的分組有利於學生的優勢互補,使每個小組的學習資源相對均衡,同時能較好的發揮優秀學生在組內的作用,對學習困難學生有較大的幫助。另一種是把學生按照學習程度分成優良、中等、學習困難這些等級開展小組學習,這種分組方式常在分層教學時進行。

二、有序的組織

合作學習是相對於個別學習而言的。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要完成共同的任務,就必須與其他成員互相協助,有效溝通。要使這些溝通與合作取得效果,教師在課前就要進行有序地組織。我們常常看到一些課,光有小組合作的形式,實際上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合作,既沒有照顧到學生的個別差異,也未曾注意解決小組學習中每個成員機會均等地參與,一些優生頻頻發表自己的意見,其他學生只有旁聽的份,在熱熱鬧鬧地課堂氛圍中,仍然掩蓋不了“少數學生爭檯面,多數學生作陪客”的事實。這些現象都是缺乏組織的表現。有序的組織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規範操作與明確互助合作的角色任務

1.小組合作中,規範的操作是必要的。教師首先要制定一系列操作規範,有明確的合作要求,給予充分的時間,使小組間的交流能有序地進行。

2.教師要向合作學習小組成員明確任務,讓每個學生明白只有小組的任務完成了,個人纔算真正完成任務。即小組成員不僅要努力爭取個人目標的實現,更要幫助小組同伴實現目標,每個組員所負的責任是雙重的,既對個人負責任,對小組成員也負有支持鼓勵、幫助輔導、合作的責任。這樣學生會以爭取完成小組任務爲目的,主動進行合作交流。

3.合作學習不僅要求有專門化任務,還要制定支持有序完成任務的專門化角色。在一個小組中,必須確定一個能有效組織開展活動的人,即小組長。組長一般可以是相對固定的人選。對於小組長,教師應給予相應的任務和培訓,教給他們一些組織合作學習的方法。如組織者必須對要學習討論的內容非常明確,在學習中要顧及每個組員的實際學習情況,讓每個人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而且能在組內進行一定的協調。同時,在全班交流時,每個小組要有中心發言人,中心發言人代表的是小組的意見。中心發言人的角色要求輪流擔任,每個組員的機會均等。這樣做能在合作學習中消除權威,體現地位平等與機會均等。同時也強化了組內的合作意識。

(二)良好合作習慣的養成

學會合作是時代對人的基本要求。課堂上小組合作的形式能爲學生提供更多的表現自我和欣賞他人的機會,有利於學會人際交往,優勢互補,促使個體的`社會化。但是如果沒有良好的合作習慣,則合作只是空談。在不少課堂上,當一個同學發言時,有些同學並沒有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一味地舉着手說“老師,我、我”,有的甚至在別人發言時,勇敢地站起來,爲發表自己的見解而數次打斷髮言人的思路。由此可見,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會與人合作的方法,培養他們良好的合作習慣能使合作學習真正起到交流的作用。

教師首先應該讓學生學會傾聽,處理好踊躍發言與虛心聽取的關係。作爲討論中的每一個人,包括教師自己都要以最大的熱情參與到討論中去,並認真思考大家的發言而不是敷衍了事。其次要讓學生學會互相尊重。當出現不同意見時,應該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進行討論,求同存異。再次要鼓勵所有的人積極參與,大膽表達。教師要特別關注小組學習中保持沉默的學生,幫助他們樹立信心。

三、形式的整合

所謂形式整合是指合作學習在實施中要與其他學習形式進行優化組合,這樣才能求得最佳的效果。如在合作學習之前,有的教師先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在此基礎上開展合作學習。這個組合非常重要。獨立思考是交流的前提,沒有獨立思考,沒有形成自己的思想與認識,那麼在合作學習中只能是觀衆和聽衆。個人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機會,很大程度是來自於不同看法之間的相互碰撞,但不同的看法來自於個體的獨立思考。任何小組合作學習,教師都必須強調獨立思考。教師必須給一定的個體學習時間,而且還應要求學生當自己的思考有了一定的結果時,要整理自己的思維,從心理上做好與人交流的準備。又如在小組合作交流後,進行全班的交流彙報與評議等,也能更好的提高合作學習的效果。

《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果》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