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組討論的效果

A、充足準備。在開會前會議負責人先確定討論的內容,即今次會議應該討論什麼,有計劃,有準備。接着進行分工,誰負責討論的哪一部分,(或者說每一個參與討論的人對會議的內容要做充分的思想準備),同時負責人在開會前要跟進參與討論者會議之前是否有足夠的準備,要求其顯現其想法。

如何提高小組討論的效果

B、前會議提醒。提醒之前會議出現的問題,避免今次會議再次出現或者儘量減少上次會議出現的問題,提高今次會議的效果。

C、簡單分工。最好先分配一下工作,誰來擔任總結陳詞,誰來負責提醒時間,誰來記錄大家的主要觀點,誰來主持會議的討論。

D、確定程序。要把整個討論過程分成幾個“大塊”,千萬不要一開始就進入細節的討論。 E、分配時間。要分配好每一個環節要討論的時間。要有側重的安排討論的時間。 F、進行討論。在討論的時候,一定要全面討論,要把討論主題中的所包含的要素全部找出來進行討論。包括“顯性要素”也就是明確寫出來的要素,和“隱形要素”也就是一些相關的值得考慮但是沒有明確寫在題目中的因素。同時會議的主持人要控制好討論過程中的場面,儘量引導討論者往今次會議的方向進行,而不是想到哪裏就說哪裏,同時要學會觀察一些會議中少言之人,積極引導其發言。要學會處理一下會出現的討論問題(見下情況)。重要的一點還有就是開會時的開會氣氛或者是氛圍,主持人要引導一種好的討論氛圍,這樣會更好地讓討論者投入角色,而不是讓討論者覺得你忽略了他,讓他感覺到他們的投入討論是值得的,是受到尊重的。

G、準備總結陳詞。總結陳詞方面,要總結今次會議討論出的結果(解決了什麼問題,決定了什麼,還有什麼沒有決定的,是由於什麼原因沒有決定,會議中出現了什麼問題,在討論中是否能及時解決會議當中出現的問題,是否出現上次會議出現的情況,上次會議的情況是否有克服,不能爲什麼,下次會議要解決什麼問題。會議是否按之前會議定的流程進行,會議的效率高不高,會議討論時人員的參與度如何等等問題去分析)

H、會議後期反饋。因爲有的人沒有去開會,會議的主持人要學會把信息反饋給沒有來的討論者(同時還要跟進一下他爲什麼沒有來),這樣能讓參與者能好地跟上下次會議開會的進度,不會容易掉隊。

I、注意:一個高效的會議還要注意一下細節,開會時間是否人性話,開會人員是否準時到

場展開討論。開會的地點是否適合東西區的取中位置。開會的頻率,開會的頻率不能太高,這樣會讓參與開會的人覺得有點煩的感覺,同時不夠時間考慮和準備下一次會議。等等。

如何應對“意見不合”

A、擱置。如果小組中只有極少人反對大部分的意見,你暫時不比否決他的意見,但是絕對不可以花費大量的時間來說服他。最好的辦法就是這樣說:“任何一種反對意見都是有道理的,要不,我們把暫時把這種不同的意見先記錄下來,等一會討論完其他部分再回來分析一下。”所以說出現極少數不同聲音的時候,不要糾纏下去,要先放一下。

B、投票。如果小組中兩種不同意見勢均力敵,實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只能採取投票的辦法。但是,一定意思,投票必須使用在討論已經進行了很多時間的情況下,剛開始討論就投票只能證明你們是一羣無能而且草率的傢伙。

C、辯論。當兩種不同意見勢均力敵,可以使用辯論的形式進行,用你自己的'想法去說服對方,同時還會比較容易地引導參與者參與討論,最重要的可以更好地分析雙方想法中的不足,這樣會更好地完善彼此的想法。不過要控制好辯論的場面和辯論的時間,不然會容易困亂和浪費時間。

3個值得警惕的小組討論形象

1、“輪流發言”是雙刃劍。(1)浪費時間。(2)限制了交流

2、“舉手表決”是下策。因爲它首先體現你們在討論的時候沒有找到足夠的事實和量化的根據來說服反對方,其次,如果正反方的支持者數量相仿,你們的小組討論就會出現僵局。

3、“本末倒置”是90%候選人會犯的錯誤

(1)“結論”與“討論” 本末倒置。

(2)“細節”與“大塊” 本末倒置。

(3)“主觀臆斷”與“科學量化” 本末倒置。

如何提高小組討論的效果 [篇2]

1、形成合理的分組

一般以4—6人爲宜。二是分組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建立學習的“多元世界”。教師應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等的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這樣分組不但有利於學生間的優勢互補,相互促進,而且爲全班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小組的分組既要注重大組的分法,更要注重小組的搭配,在我們實施中,二人小組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因此在二人小組的搭配上一定要科學合理,最大程度發揮每個學生的作用,能起到激發學生興趣,雙方共贏之效用。

2、建立有序的規則

合理分工,明確職責。小組內應設小組長、記錄員和彙報員各一名。小組長應選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合作意識的學生擔任。其主要職責是對本組的成員進行分工,組織全組人員認真有序地開展交流討論、合作探究活動。記錄員的職責是將小組活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記錄下來。彙報員則進行歸納總結後代表本組在全班進行交流彙報。教師要做好協調工作,確定小組共同目標,讓小組成員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發揮團隊精神,從而有效地完成小組合作任務。

3、選擇恰當的時機

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和教學環境條件等,選擇有價值的內容、有利的時機和適當的次數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一般來說,較簡單的學習內容,只需要個人獨立學習或開展全班教學,而較複雜、綜合的學習內容,則可以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精心設計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爲學生提供適當的、帶有一定挑戰性的學習對象或任務,把學生領進“最近發展區”。一節課中不宜安排過多的小組合作學習次數和時間,防止隨意化與形式化。

4、提供充裕的時間

我們在開展小組活動時,往往教師出示問題後未給學生片刻思考的時間,就宣佈開始合作學習,不到兩三分鐘就叫停。這時學生通常還未進入主題,或剛剛纔開始。這樣的小組活動不但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傷學生合作學習的熱情,養成敷衍了事的不良習慣。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和相互補充、更正、辯論的時間,使不同層次學生的智慧都得到發揮。在合作學習之前,還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因爲只有當學生在解決某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時,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才更有效。

5、評價和獎勵方式多樣化

最後班內進行總結髮言應該是整個組思想的總結,而不是個人觀點的展示,否則何必安排談論。所以教師在小組最後總結髮言時一定要關注到這一點,並做好評點。要特別注意對學生所在小組集體的評價和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參與程度以及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等進行評價,特別是很少關注那些平時性格內向、少言寡語的學生。

1、絕大多數同學都能積極參與其中,而且從中受益

2、討論時組長能夠起到組織和協調作用

3、組內有了明確的分工,組內成有每個人都有任務可做

個別小組的個別學生還是不願意參與到討論中來,發言時表現的興趣不高或者沒有見解可談。

1、及時進行動態觀察,發現相關的問題予以指導或者提醒。

2重視表揚所起到的促進作用,尤其是對不愛參與討論發言的學生更是多關注,多表揚,樹立其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