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提高課堂提問的效果

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宋代著名學者陸九淵說:“爲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小進,大疑大進.”陶行知說:“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布魯納(美國)說:“向學生提出挑戰性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髮展智慧.”

淺談如何提高課堂提問的效果

教學是一門藝術,而課堂提問是組織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精彩的提問是誘發學生思維的發動機,能開啓學生智慧的大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師生情感的交流,優化課堂教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問題,值得我們每位教師認真研究、探討.下面,本人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談談如何設計和實現有效的課堂提問.

1課堂提問的問題需要進行精心設計

課堂提問是爲了實現教學目標而採取的方法和手段,應緊緊圍繞教學目的、任務來進行.課堂提問的問題需要教師在備課時進行精心設計.

1.1在備課中還要反覆推敲所設計的問題,使課堂提問有明確的目的性

通過關鍵性和標誌性的問題來清晰的體現課堂教學的結構,突出核心知識,明確重點和難點,才能更有效地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才能更有利於學生對核心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學習“牛頓第三定律”時,可提這樣一個問題:“在天花板上用懸繩吊一個的電風扇,電風扇靜止時受幾個力作用?這些力的反作用力是哪些力?這些力的平衡力是哪些力?如果電風扇在勻速轉動呢?當電風扇轉動與靜止時相比較,對天花板的拉力是變大還是變小?爲什麼?”電風扇是學生熟悉的物體,但在這裏對電風扇的受力科學研究,不但能激起學生的探究興趣,而且點明瞭整節課的主旨.

1.2問題設計要巧妙合理

構思巧妙的問題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有的問題環環相扣嚴密緊湊,有的問題懸念迭起吊人胃口,有的問題趣味橫生,啓發學生去探索,去發現,從而獲得知識.反之,則會使學生厭煩.對於一堂課開始時,通過提問激發學習興趣是必要的,這樣使課一開始就讓學生的思維處於積極狀態.如在學習“超重與失重”一課時,可先提出兩個問題:①心臟病人爲什麼不宜乘飛機旅行?②我國發射載人飛船,飛船上的人將面臨什麼問題?從而激發學生強烈興趣.

1.3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力求精當

“精”指的是精煉扼要、言簡意賅,“當”指的是得當.要改變課堂提問的隨意性,所提問題要緊扣教材,突出重點、難點,並有一定的思考價值.

1.4教師所提問題的難度也是影響提問能否真正引導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關鍵因素之一

過於簡單或過於複雜的問題都不能很好的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教師作爲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應對不同難度的問題進行優化,問題一般要略高於學生的知識水平.

2課堂提問需要把握時機

子曰:“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孔子說:“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開導他;不到他心裏明白卻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不要去啓發他.如果他不能舉一反三,就不要再反覆地給他舉例了.” 這裏是孔子介紹了他在教育方面的體會,他並不覺得一個老師一言堂地給學生灌輸就能有好的教學效果,而是覺得關鍵在於怎樣啓發學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什麼時候該問,什麼地方該問,教師在備課時就要設計好.例如:在授課前的複習提問,有利於喚起學生對舊知識的回憶,爲掌握新知識鋪路架橋,但不能停留在對舊知識的重複上,要加深、拓寬,達到溫故知新;預習提問,可以檢查學生對新知識的預習情況,使學生對新知識早知,找出疑點,課上解決;授課中的疏導提問,要注意學生思維中已經出現或可能出現的偏差,及時疏導,排除思維定式障礙;結束時的總結提問要注意對新授知識的歸納和總合.在教材的重點和難點處提問,有助於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前後知識的聯繫處提問,可以使新舊知識系統起來,融會貫通,形成知識網絡.教師要善於把握時機,抓住關鍵點,問在該問處,問在當問處.例如在“超重與失重”一課中,當教師講授“超重”、“失重”、“完全失重”後,可讓學生觀察一個“水斷流”的實驗,教師手提着一個盛滿水的透明塑料瓶,用錐子在水瓶上打一小孔,瓶中就噴出一股細細的水流.這時提問:①當教師手拿直尺準備切斷水流時,先問學生“水會斷流嗎?”不會!這不是古人所說的抽刀斷水水更流的情形嗎?接着進一步提問:②“如果將水瓶自由下落,水瓶在下落過程中水流將會怎樣?”這時可留少許時間讓學生思考、發揮想象,並讓學生髮表意見.那麼事實是怎樣的呢?教師當場演示,結果發現水斷流了.學生們的疑惑頓然得解,之後請學生自己作解釋.

3課堂提問需要要捕捉信息延伸疏導

在教學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學生提出的問題,特別是在課堂上提出教師事先沒有想到的問題時,即生成性問題,面對生成性問題,也正是考驗教師對課堂臨時出現問題的應變能力.一個成熟的教師是要經過無數次的這些“臨時事件”的,而在每次面對這些臨時事件時,沉着冷靜地分析問題,並當機立斷地處理好這些問題很重要,老師及時捕捉學生反饋的信息,適時延伸拓展,可以巧妙拓展學生思維.有時學生在課堂活動的過程中產生了新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往往又不能在課堂內解決,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保護好學生積極思考、善於發現問題的熱情與能力,把這種熱情與能力培養成學生的一種思維品質,老師在課堂上要用敏銳與機智引導學生盡情彰顯自我,合理進行多元感悟.引起學生激烈的討論,深刻地認識,廣泛的共鳴,給課堂帶來精彩.

當然這種應變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但也不是不可習得的..對生成性的問題處理後還要進行反思, 反思自己在臨時處理這些問題時的方法與手段,不斷地加以總結是處理生成性問題的有效手段.

4課堂提問需要積極評價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導善控,除了要引導學生以外,還應適當點撥,激發學生思維,使學生踊躍回答問題.利用學生主動性的提問,讓學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礎上“跳一跳”,並把果子“摘下來”.對於學生的回答,教師必須嚴格把關,既要保護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又不要使學生的發言漫無邊際、正誤不分.因此,課堂上老師要審時度勢,及時、積極地評價學生的回答,明確觀點,從而優化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回答正確的,其原有的認知結構就會得到肯定和強化;回答錯誤的或不全面的也給予及時調整、糾正,改變原有欠缺的認知結構.

教學是一種創造性活動,合理運用課堂提問,不僅可以啓發學生積極探索,強化學生對重點知識和難點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增強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在“電磁感應”一章中,教師在黑板上畫了一根棒,使之勻速地垂直切割磁感線運動,這時問:“棒體上產生的感應電動勢有多大?”學生們脫口而出:E=BLv,教師說電動勢爲零,學生愕然(以爲教師搞錯了),接着教師說:這是一根木棒啊!學生大笑.又問:“爲什麼木棒切割磁感線沒有電動勢,而金屬棒切割磁感線就有電動勢呢?”學生思考後說:因爲金屬棒內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動的電荷,而木棒內部沒有可以自由移動的電荷.接着教師轉入“磁流發電機”的教學,學生很快聯想到磁流體發電機的電動勢E=BLv,L相當於金屬棒長.

例如,在“力的合成”的教學中,教師創設問題情境:同樣提一桶水,一個成年人可以提起來,兩個孩子合作也可以提起來,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什麼結論呢?(學生:一個成年人用的力和兩個孩子用的力相同.)那成年人的力和兩個孩子的兩個力有什麼關係呢?接下來就可以引導學生探究力的合成的方法――平行四邊形定則.此外也可以用生動有趣的插圖、掛圖,創設問題情境導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