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茶文化的歷史沿革

一般認爲,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最早僅僅把茶作爲一種治病的藥物,他們從野外的茶樹上採下嫩枝,先是生嚼,隨後是加水煎煮成湯汁飲用。經過歷代先人的不斷實踐,於是開始種茶、製茶、茶文化由此流傳開來。

千年茶文化的歷史沿革

  周秦兩漢

西周:據《華陽國志》載,約公元前1000年周武王伐紂時,巴蜀一帶已用茶葉作爲“納貢”珍品,是茶作爲貢品的最早記錄。

東周:春秋時期《晏子春秋》載,茶葉作爲菜餚湯料供人食用。

秦統一六國後,四川茶樹栽培、製作技術向陝西、河南等地傳播,後逐漸沿着長江中、下游推移。

西漢:《僮約》有“烹茶盡具”、“武陽買茶”的記述,是茶葉進行商業貿易的最早記述。

東漢:華佗的《食論》提出“苦茶久食,益意思”,是茶葉藥用效能的首次記述。

  三國兩晉

《三國志》記載了東吳君主孫皓(孫權後代)“賜茶茗以當酒”的.故事,這是“以茶代酒”最早記載。

西晉張載的《登成都樓》詩中有句:“芳茶六種清涼冠”;孫楚所作歌中也提到:“茶,巴蜀出”,可知長江流域是中國茶樹的發源地。

東晉《晉書》載:謝安、桓溫在宴會的時候,經常利用茶果招待賓客。可知在當時以茶果待客,已是很普遍的事情了。

  南北朝

南朝接近茶葉產地,飲茶極爲普遍,至北魏孝文帝實行漢化政策,從南朝歸順北朝的人日益增多。但在南北朝初期,茶是作爲貢品出現的。

南北朝以後,士大夫們爲逃避現實,整日作詩品茶。使茶葉消費激增,茶在南方成爲普遍飲品。

  唐朝

唐代飲茶已是日常普及之事。因茶性寒回甘,能提神醒腦,所以很受歡迎。陸羽《茶經》的問世使“茶事大興”,奠定了中國茶文化基礎。唐代茶業由此日益興盛,產茶地遍及大江南北,茶類名品異彩紛呈。茶葉生產、貿易迅速興旺。與此同時,日本僧人從中國帶茶籽回國,將茶葉傳播到日本,是後世茶文化遍及世界的發端。唐代茶文化的發展對後世以及世界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宋朝

飲茶在宋代興旺至極,大大小小的茶館比鄰皆是。大觀元年(1107年),宋徽守趙佶撰寫《大觀茶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以帝王之名論述茶學、倡導茶文化的皇帝。

宋代茶葉重心開始向南移,建茶崛起。建茶是廣義的武夷茶區,即今閩南、嶺南一帶。此時茶類也發生了大的變化,由唐以前的緊壓餅茶變爲末茶、散茶。數量上仍上餅茶、團茶爲多。同時出現用香花薰制的調和茶。

宋代品飲採用點茶法,接近於我們現代的飲用方法。貢茶的出現促進了飲茶的發展,“鬥茶”(又稱“茗戰”、“點茶”、“鬥碾”,是品評、判別茶葉優劣的方法)之風大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