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會 建議

一、活動

學生會 建議

不是一個人的活動,卻是一個人的總結?

學生會是一個大家庭,各部門是一個個小家庭。我們團結互助,爲共同的目標去維護我們的家庭和諧與進步。我們的家庭,是否團結、熟知,合作是否能擦出意外的火花,是否有我們共同的結晶?存在現象:其它部門的活動與自己無關,若是配合僅僅是配合開展,活動總結一個人寫。建議:讓所有活動的參與者進行討論,之後整理記錄出總結。討論內容大致分意義、優點、不足、特殊等。讓活動不僅有開展,而且有沉澱。這樣增加了部門間及各部門的交流,交換了思想,也給以後的學生會留下了最直接的財富。

二、會議

如何利用好一週一次如此密集的會議?

除各部門發言外其它環節都有必要性,現雖有所變化,但是我認爲並不理想。與其讓成員強制總結,不如讓成員積極發言;不僅要找出問題所在,而且要解決並預防。存在現象:會議時間長,有些時候飯吃不上就要上下午的課。發言內容無營養,會議記錄上幾乎記不到東西。建議:合理利用這一環節,時間更人性化,效率更高。發言遵循自願的原則,內容是需要強調的'工作、活動總結及新活動、各種問題的提出、建議與想法、經驗的分享等。採取一人提出問題,全員思考,多人迴應的模式。發言者以部門爲單位記錄,每月點評一次。可以增加各部門與部門內部的競爭。

三、早餐

每天抓早餐的目的是什麼?

我們是爲了減少不必要的垃圾,對此應該培養他們的環境意識。存在現象:快到教學樓時用書或包擋一下就帶進去了,值班時間段不太合理,人流量最多的時候值班人員也需要上課。上午3、4節依然有人帶早餐進教室。建議:用掃地人員做監督,每次打掃前看早餐垃圾是否多餘10處,若是則在已打掃後面做個標記,當中午查教室衛生的時候就能做記錄了。把記錄統一反饋給班長,讓班長做提醒監督,必要時可以與考勤掛鉤。教室也可以張貼標語。這樣的話即使有人把早餐帶到了教室,也不會讓垃圾留在教室,並且走出校門也能保持。

四、監督

如果你不是學生會成員,那你眼中的學生會將是什麼樣子? 學生會有13個部門,較爲完整。但是少了一個外在的監督機制,即跳出學生會本身用外在的眼光看。我們的工作需要學生的瞭解與支持。存在現象:我們總是在做工作,但效果沒有一個反饋。我們的所作所爲不一定都是學生所需要的,或者是不一定真正服務於學生。建議:開放一個公投的意見箱,定期收集意見。舉辦一次徵文大賽,從側面反映出現狀及獲取寶貴意見。

五、班級

班級內部怎樣交流、班費用在何處?

以我們班爲例,截止到現在班級無任何活動,收的班費成了一種形式,班級內部因缺少交流而顯得凝聚力不強。雖然是大學,但班主任也有必要適時出現以增強存在感。不然除去班主任和班長的班級顯得有些凌亂。班級集體意識有待加強。

六、創新

我們不能總是一味的被安排、被工作、被活動。沒有最好的,只有更好地。成員思維不夠活躍。已經半年多了,在學生會中13級的創新思維沒有體現出來,也沒能讓學生會有所進步。這個值得深思...

我的提議只是想表達這一種思想,方法有千萬種,即使合理也並非合適,加以修改以適合。但積極的思想有利於我們實現共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