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小憶經典散文

雖然到端午節還有幾天,但是每家每戶的糉子早已是飄香開來。聞着這糉子的清香,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孩提時有關端午的些許小事。-

端午小憶經典散文

關於端午的一些習俗,我在仙居風俗《端午》已經說過。包糉子、噴灑雄黃酒、門口插艾草和做香包等。所以也不必在此作過多的細述了。

在所有的傳統佳節裏,我們仙居對於端午是比較重視的。因爲端午之後,就似乎是真正地進入了夏季了。俗語說:吃過端午糉,粗布衣衫遠遠送。說的是過端午後,就不用再穿稍厚一點的衣衫了。-

因爲爺爺開過中藥店,所以每年的這個時候,父親總會搞一點雄黃來賣。而我在很小的時候便會幫着父親把一塊一塊如岩石般的雄黃在一個小石槽用小石錘打成粉。這是我很小的時候便喜歡做的事情,也盡興地去做。之後交給父親再在另一口碗裏再碾成細粉。然後就幫着把這些雄黃一包一包地包起來放在自家的門口賣。-

母親也便早早地挑出一些好看的布頭,用這些雄黃和香粉一起一針一線地做起了香包,所做的.香包的形狀每年都不一樣。各式各樣的,我和姐姐各一個。掛在胸前感覺很香很香。對於這點,我覺得自己是非常幸福的。因爲別人家的孩子都沒有。這就是我母親的特別之處。-

到了初四那天,母親便準備着包糉子。記得我家的糉葉總是買不了很多,因爲家裏沒錢,只買了少數的幾片。其他的都是前年吃了糉子後,看到糉葉沒碎,母親便收集回來洗乾淨後就藏起來。到了初五,把這些糉葉都拿出來,泡在水裏。

然後再把糯米也浸到水裏。還早早地把豇豆等都泡開了後放到罐裏煮熟。在我沒有上學前,我都是跟在母親後面看着她做這些東西的。豇豆煮熟後,母親把它搗爛,捻成團。小時候的我就經常先那一個這樣的團來嚐嚐鮮。很甜很甜。-

其實,我小時候不喜歡吃糉子,覺得太黏糊。但是卻喜歡看着母親包糉子的樣子。看到一個個靈靈巧巧的糉子在母親的手裏做成的時候,就覺得母親很了不起。我總覺得別人家的糉子不如我母親做的好看。除此之外,母親每年總會包幾個尖尖小小的糉子,這個形狀的糉子我是好些年沒有看到了。是不是我母親的傑作我是不知道的,但是那時母親就把做好的這幾個尖頭糉煮熟之後便掛到我的頸間,到處宣揚自己的“幸福”。着實驕傲了一陣子。-

初四的晚上母親是一夜沒有睡,守在鍋前煮熟了兩大鍋的糉子。一大清早起來,我們全家就能聞到這糉子的清香。我小時候卻從不知這都是母親的辛勞。

端午節的中午,母親便買來白酒開始噴灑雄黃酒。把雄黃倒進白酒,母親用嘴吸着,然後用嘴噴向房子的各個角落。噴遍各個角落後,剩下的就給我們孩子擦身子,母親說:擦了雄黃酒,就連蚊子也不會來叮咬。是真是假,至今我也不明白。反正每年的我已經習慣了母親的這種舉動。母親還會到田野裏割幾根艾草插到門前,據說能辟邪。是真是假,我更不知道。-

如今,我已是爲人父。回憶起母親當年的舉動,真是讓我汗顏。於是我想今年我也要做幾個糉子,也要給孩子擦一下雄黃酒,我不管是真是假,我只想把母親給我的愛傳達到我的孩子身上。-

端午節的回憶,是我對母親的回憶,是我想起如何爲人父的回憶。寫如許文字,只爲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