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思念經典散文

端午節前夕,我們村子西頭小池塘邊的蘆葦青青,村子裏家家戶戶糉子飄香。

端午的思念經典散文

端午,正值江南農村夏收夏種的黃梅時節。40多年前的黃梅大忙,水鄉農民是一個勞動組拗着一個勞動組比賽,比什麼呢?比“早出工,晚收工,中午不放鬆”,比“勞動時間,勞動成果,勞動工分”的多少,因此,每一家農戶都是忙得起五更睡半夜,有句俗話叫起早身碰着隔夜人,說的就是那個時候的農忙景象。這些個比,是爲了面子,爲了生活,爲了收入,爲了活命!那個時候,我新婚懷孕的妻子也一個樣:天不亮就邁出了門檻,那是嘴裏嚼着早飯,腋下夾着中午飯,手裏提着鐮刀一路小跑出工去。那時節,我是鄉間的國小教書匠,上班下班也是一路的連奔帶跑。我暮色蒼茫時分回家,忙完家務處理完學生作以及備課,還是要等呀盼呀,好不容易纔見着妻子精疲力竭地跨進家門。

端午節前一天,一下班,我便以百米衝刺跑着回家。我得完成妻子清早的囑咐:淘糯米,洗糉葉,爲妻子回家後裹糉子做好一切準備。我拎着嘀嗒着清水的糉葉,從屋後的水棧站起來走到屋角,驀然看見岳母正一搖一晃地走在我家門前的田埂上,那滿頭花白的頭髮在夕陽的餘暉裏忽閃忽閃地飄動着。

岳母已經近70歲了,她的兩個腳的腳後跟都長有好幾個“雞眼”,稍微走些路“雞眼”就發威,兩腳就剜心的疼痛,就會一搖一晃的瘸腿,因此走不得遠路。可是今天岳母她步行了20多裏水鄉泥路,臂肘裏還挎着個裝滿糉子的籃子,身後還跟着個也走得一搖一晃的5歲小侄女!啊,多麼感人的慈母之愛!我接着岳母的籃子,抱起侄女,嘴拙的'我一時間囁嚅着,不知道說什麼話好。

岳母是包糉子的高手,包的糉子是又快又好。小侄女打着手勢告訴我:“奶奶給王家包,幫李家裹,已經裹了兩天糉子了!”岳母關心他的子女,也善良又樂於助人。來我家以後,又幫着我家的左鄰右舍包裹了兩天糉子。在以後的10多年裏,岳母總會在端午節前來我家,還常常帶來糉葉、餡料,甚至糯米。當然,岳母關心照顧她的子女,何止是端午節包裹糉子此一樁!

如今,岳母辭世已經10多年了,我也已經和當年岳母同一個年歲。每逢佳節倍思親,每當臨近端午,每當看見青青的蘆葦,特別是每當吃着香噴噴的糉子,我們總會想起岳母,更會清晰地想起當年岳母一搖一晃走在我家門前田埂上的那一幕,想起長輩的孩子們的拳拳愛心!

這端午節,流傳了千載的中國傳統節日,她寄託着我們華夏民族對屈子光明磊落品格的紀念,寄託着炎黃子孫對先輩憂國憂民等優秀品質的頌揚,她將時時激發我們爲國家的富強,民族的振興,人民的幸福而不懈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