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花兒去耕田散文

渭河岸邊,南山深處,那金星般閃爍在河谷溪畔淤泥裏的是看燈花,五、六寸高的花身,指甲片大的花朵,在春寒抖峭中綻放着。沒有綠葉的陪襯,連草兒們都未復甦,它就急急忙忙地趕來了,趕元宵節的燈會來了。常在溪畔玩冰的孩子們那星星般的眼睛發現了星星般的花兒,捧一棵回家,隔着門就喊:爸爸媽媽,看燈花兒開了!大人們聽見了,看見了,枯燥了一個冬天的目光滋潤了,他們知道,春天真的來,該到收拾農具準備春耕的時候了。

隨着花兒去耕田散文

真正的南山莊稼人對節氣的記憶是花兒。節氣是無形的,死的;花兒是實在的,活的。什麼節氣什麼花兒開,看得見,捏得住。跟着看燈花兒開放的是搬糞花(斑鳳花),她來的遲了些,有時間裝扮上了近似芍藥花的葉子,在桃紅的花瓣上略施粉脂,嫣然怒放。當小姑娘們採來一把,紮成花兒毽子踢的時候,大人們就開始往地裏送糞了。先前山坡地裏是畜馱人背,平地裏是架子車拉運;現在農機路村村通,田間道路進地頭,農用車拉糞替代了人力勞作。儘管市場上的化肥有各種各樣,非常便利,農家肥搬運費力,人們還是要把積攢成堆的糞土運到地裏。因爲農家肥能肥地,產的是無公害、純天然的莊稼,自給自足的莊稼人誰不喜歡呀!

當霏霏細雨洗淨了殘冬的`塵埃,桃樹枝頭點點紅時,犁鏵就插進了土地,春耕開始了。“開犁種胡麻,七股八柯杈”,胡麻種子落地,青稞、蠶豆開種。這時節,滿山桃花爭豔,微耕機轟轟響,耕牛哞叫聲聲,喜鵲、老鴉跟在犁鏵後面,喳喳叫着,犀利的眼睛盯着犁鏵翻開的土地,搜尋着黃地老虎之類的軟體蟲子。好不容易熬過了寒冬,開開葷,美餐一頓,或者是打個牙祭也好。

“莫道杏花無動靜,胭脂一點是消息”。花兒相繼開,農活一茬茬,在桃花飄零中,杏樹枝頭泛起了紅暈,南山的莊稼人春耕最忙的時節到了。調整作物種植結構,地膜種植玉米經過了兩年的試種,人們已經積累了經驗,從歷史到今天,玉米終於在這老南山試種成功,長勢好、產量高,比種小麥的收益翻了一倍多。家家忙着施肥翻地,壠畦鋪膜,到了蘇軾“杏子枝頭香蕾破,淡紅褪白胭脂涴”時,整片整片的土地便成了一畦一畦的白色。在點種前鋪上地膜,保溼壓墒。玉米鋪膜結束,人們還要披着杏花雨種瓜點豆。豆是豆角,南山氣候涼,同樣要地膜種植,這幾年連片種植的豆架王品相好,質地佳,市場熱賣。隨杏花雨種植,到六月間麥子收割完了收穫上市,正是市場上的溫室豆角收尾期,鑽個空隙,被稱作南山無公害綠色產品備受市場親睞。瓜是西葫蘆,有的和豆角套種,有的另闢園地種植,同樣是露天栽種,同樣擠在塑料大棚種植的空缺時段上市,同樣的市場潛力和良好的收益。

“柳色黃金嫩,梨花白雪香。”在一場水雪朵兒的敲打下,七大八小的孩子們開始折了柳枝做柳笛吹,嗚嗚咽咽成山村動聽的樂奏,在這噪雜的柳笛聲中,梨花懶懶的惺忪着眼睛,朦朧中的梨花眼帶微微的血絲,當她的夢完全醒來時,眸子就雪亮雪亮的了。雪亮的眼睛是能洞察人心的,於是她就招呼人們,別記那老掉牙的農諺了,什麼“白楊樹葉兒圓,種的豌豆角兒繁。”全球氣候變暖,南山也一樣的,跟着我種豌豆吧。於是,人們就急急忙忙地種豌豆、大豆了,這是南山的傳統作物,兩者未成熟時的嫩角可都是上好的蔬菜,等不到成熟收割就都變成錢裝進農人的衣兜裏了。玉米地鋪好的地膜該下種了,精選好種子,再次走進白花花的地畦裏,種下去的是金黃顆粒,收穫的將是金棒棒。

“帶葉梨花獨送春”,雪白的梨樹梢染上了綠色,暖風吹拂,梨花飛雪般凋謝着。農人們收拾起犁鏵,青壯年搭上了出山的汽車,奔散在大大小小的城市打工了,把土地和莊稼留給了留守的家人。

梨花帶葉了,楊柳染綠了,山坡綠透了,各色各樣的花兒開遍了山野,麥田裏的雜草也長高了。提上竹籃,戴上草帽,村姑村婆們上地鋤田了。採一把路邊盛開着的野瑪瑙花瓣,放在提着涼水的杯罐裏,那股淡淡的含着冰糖味兒的馨香便被你裝走了。“鋤禾日當午”的時候,喝一口,那清涼,那滋潤,那香甜是無言語能夠表述,只有親身體驗才能享受的。如果上地時帶上還沒入學的孩子,孩子在折花摘草,踉蹌歡呼;蝴蝶在聞花問草,翩翩起舞,錯把爲孩子撐開的花傘當做花朵兒豔放,那情景妙趣橫生,優雅絕倫。

麥苗在拔節,油菜花開遍地黃。蜜蜂登臺演出了,嗡嗡嚶嚶,穿梭在花叢中。就把忙碌留給蜜蜂們吧,讓人們在清閒中守護收穫季節的到來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