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情秋日隨筆散文

不記得有多久未提筆寫字,甚至沒有好好的安靜下來翻開從前的記憶。日曆翻得很快,轉瞬又是一葉知秋的時令。

閒情秋日隨筆散文

那天兒子背詩《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突然就背不下去了。他問我後面的知道不。我覺得這詩如此熟悉,可就是想不起後面是怎樣的詩句。後來我找到一本宋詞書,才恍然發現後面竟然是有名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每每讀到這兩句,我心就生生疼了起來。有些情緒來得莫名其妙,卻在關鍵時候讓人陷入一種惆悵裏。

窗外依然是夜色瀰漫,簾卷西風,卻回不去舊年模樣。陌生的城市,陌生的街道,陌生的面孔,還有很多叫不出名動植物,卻是我皈依的地方。我和兒子一樣,努力的適應新的環境,新的生活。我終於過上了夢寐以求的閒暇生活,不必朝五晚九的上緊發條繃緊神經過日子,不必風雨無阻的趕着上下班。我徹底的從一種緊張狀態隱退到無所事事的閒適。

我曾經說過,我內心一直空缺着一塊地,作爲母親的空置地。在夏意未盡秋涼來襲的季節,我的生活重心真的`就是相夫教子。兒子佔據了我的生活所有,每天早起爲他做飯,晚上等着唐老鴨接他回家。我一方面對他說我要開放式的教育,卻忍不住要犯中國母親孵小雞似的毛病。我想,是這塊地閒置得太久了,我希望把他種得滿滿的。欲速則不達,我知道,所以很多時候,我還是很放縱他。不知道兒子對於我這樣的教育方式有何感覺。感覺他開始慢慢的融入和我們一起生活的狀態了。有天我問他:“是打算一直和媽媽一起睡覺還是單獨睡覺?”他說不知道。可能是他覺得和母親隔離得太久,想尋找童年的依賴。他睡覺時喜歡和我談話,聊他的同學老師,而這些正是我需要了解的。朋友曾經告誡過和孩子相處也需要技巧,懂得寓教於樂,才能真正激發他們的積極性。我也在學着做母親,學着和孩子一起成長。這個秋季,這也成了我的課題。

人閒了,心也跟着慵懶起來。每天午後我躲在窗簾後面,看窗外的高樓大廈,感受人們慢節奏的生活,再回味曾經的忙碌,也會恍如隔世的感覺。存在通信錄裏的電話號碼,也不再一一問候。害怕打擾了別人繁忙,也惶恐自己的無所事事在別人眼裏是無限的羨慕。又想起《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或許,每種生活方式在不同人眼裏都有不同的視角吧。

某個時候,還是會爲某個電視片段,某段佳句,某首歌曲,突然的淚流滿面。原來,我還是沒能從感性的世界走出,還是沒能從文字的夢裏醒來。而那個一直伴着我成長在文字裏的人,是否也會歸隱於一種無言的緘默裏,不再寄予期待。一種生活方式的替換,卻也只是浮於表象的模式,而內心的擁有,又如何能完全的替代得了?

又想起那首詩:“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獨徘徊,卻也這般的無奈。真乃閒也秋日,愁也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