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的家-抒情散文

更深夜靜時,寂寂無人處,總有一個聲音在低語:“情歸何處?”我知道那是不安分的心靈在叩問靈魂。

感情的家-抒情散文

人與人是如此的不同。信手翻着宋人的《碾玉觀音》,不由得這樣想。話本開頭是這樣的疑問:“春已歸去,不知哪搭兒是春住處?”王觀說,春是到江南去了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蘇小妹說,春是被帶走了,“燕子銜漿春色去,紗窗幾陣黃梅雨。”還有蘇軾說,秦觀說,黃庭堅說.......王安石倒是承認,二十四番花信風罷了,春自然也走了,春歸何處?引得這些詞人話語紛紛,大千世界,芸芸衆生,不同的人對世界,自然有不同的理解,有豐富的答案。

“人與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噪不同。”但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七情六慾人人相同。情歸何處?花季雨季的少男少女說,有了愛情,我漂泊的情感就有了歸宿;擁有可愛的寶寶的媽媽說,孩子是我一生的寄託;拼搏於社會的男人們說,事業是我的生命,事業是我的寄託。這些在我看來都不是一個人的情感的真正歸宿。愛情、親情、事業,還有友情,都是我們每一個人最基本的感情需求,會隨着人生的時間段的不同發生變化,想起一個測試,是說在一個家庭中誰排第一的問題。題目是:父母、孩子、丈夫(妻子),誰排在第一位?小時候,我們依賴父母,父母是第一位。長大了,結婚了,有孩子了,孩子又排在第一了。父母去世了,孩子離開自己,成家立業了,這時丈夫(妻子)是第一位了。

一生不變的情感歸宿是什麼?有的人寄情于山水,樂子山水,“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這是仁者智者的`選擇;有的人一生率性而爲做自己喜歡的事,不被世俗羈絆;有的人從自己的本性本真出發,專心於平凡的事,是出於真性情,而不是出於某種利益......

也許是因爲角度不同,理解不同,所以答案也不一樣。“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跟春歸何處一樣。一個人只能佔一個位置,一個位置只能見一方風景。不同的是,有的人站得高些,看得遠些,有的人站得低些,見的片面些。一張白紙有一黑點,有的人認爲這是一張白紙,有的則認爲是一團黑點,他們從不同的角度看,答案便多樣。

情歸何處?真的很難回答。因爲可以有如此多的答案。或許真正找到滿意的答案的人很少。但是隻要不被世俗所累,不拘時事,孜孜以求,最終會找到滿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