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他的尊嚴》教案與簡評

教學內容:

《爲了他的尊嚴》教案與簡評

北師大版《語文》4年級上冊。

教學目標:

1.在預習中,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識17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通過人物的語言及行爲體會人物的思想品質,使學生懂得做人要有尊嚴,要用自己的勞動實現自己的價值。

教學難點:

抓住重點詞語和句子,使學生體會到老婦人的行爲實際上喚醒了乞丐的尊嚴。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還記得齊國的晏子和革命者葉挺這兩個人物嗎?誰能說一說他們是什麼樣的人?

2.學生介紹人物。

3.下面我們來學習新課《爲了他的尊嚴》,讓我們看一看本文講述的內容和已學課文有哪些聯繫?

[評析:通過對本單元已學課文的複習,自然地導入本課的教學。使學生初步瞭解本課的教學重點。]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課前。老師佈置大家預習課文,通過預習,你都知道了什麼?

2.課文中提到哪幾個人物?你能把所瞭解的內容講給大家聽嗎?

3.分組讀課文,注意他們是否讀得正確、流利。

  三、品讀課文,質疑解難

1.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進行批註。

2.組內交流批註的情況。

3.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

[評析: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很廣,也許會涉及到課文的各個部分,這時就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對問題進行梳理。如果學生找不到關鍵問題可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抓住文章的矛盾處質疑,引導學生解決。]

問題一:那個獨臂乞丐開始就搬磚了嗎?後來爲什麼搬了?引導學生仔細讀課文的有關段落,抓住重點詞句體會。

出示句子:“乞丐怔住了,他用同樣的目光看着婦人,尖突的喉結像一枚橄欖上下滑動了兩下。”讓學生抓住乞丐表情變化來體會內心變化。

問題二:引導學生讀乞丐幹活時的樣子,說一說看到這一切你感受了什麼?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如“整整……才……”、“氣喘如牛”、“佈滿灰塵”等詞語體會這搬磚的活對獨臂乞丐來說很不容易,而且又累又髒。

問題三:乞丐幹了這又髒又累的活,他還生氣嗎?他的態度有什麼變化?

問題四:乞丐爲什麼要帶走那條擦汗的毛巾?

4.引導學生帶着感激之情讀乞丐的話。

5.小結:他感激的不僅僅是婦人給他的20元錢,更重要的是婦人的做法喚起了他的`尊嚴。

6.再來看看那位雙手健全的乞丐,他爲什麼不搬磚?請同學們默讀有關段落,抓住句子體會,想象他的後果會怎麼樣?

7.再讀這句話“磚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後都一樣,可搬不搬對乞丐來說就不一樣了”,引導學生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問題五:“婦人爲什麼不要報酬,還讓他把房子送給一隻手也沒有的人?”引導學生抓住婦人的話,體會婦人很有尊嚴,而且很善良。

8.師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再次體會婦人的高尚品質。

[評析:培養學生獨立的良好習慣,能夠提高每個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四、表演課文,隨筆記感想

找幾名同學表演課文,將自己學後的內心感受與同桌交流。

  五、課外延伸,深入感悟

1.閱讀《語文天地》中《嗟來之食》,圍繞尊嚴這一主題談談自己的感受,並將其記錄下來。

2.收集有關“尊嚴”的格言和故事。

  總評:

本課設計通過“提問題——解疑惑——談感受”等環節,引導學生漸進有序地讀書、理解、感悟,同時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了幾個不同問題的預設,更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這一理念。

“讀”是閱讀教學的主要方法。整節課的設計,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朗讀方法,帶着問題、認真充分地閱讀,細心品讀,以讀促講,以讀代講,以讀代教。學生通過整體感知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突破課文重點。

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引導學生積極探究。課前,佈置學生預習,在預習中學生通過“質疑——解疑”,已基本掃除障礙,瞭解了課文內容。初讀課文後,又針對文章內容進一步質疑,並幫助學生梳理疑問,以此開放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在持續質疑中明確學習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