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年級《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

國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以人生爲主題,五篇課文都是抒寫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在山的那邊》是第一單元的第一篇文章,這是一首抒情詩。詩人王家新抒寫了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啓示人們要實現遠大的理想,要一次次戰勝失敗和苦難,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才能達到理想的境界。詩人用“山”與“海”這兩個有象徵意義的藝術形象告訴人們自己成長中的人生感悟,再現了在現實的磨難與理想的苦苦堅持之間的精神歷程。

七年級年級《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瞭解朗讀詩歌基本要求: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語氣合適。

2、整體感知詩歌內容,把握全詩結構。

3、賞析重點詞句的含義,領會詩中的人生哲理。

4、培養學生樹立遠大理想,併爲之不懈追求。

  重點難點:

  重點:

1、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賞析重點詞句的深刻含義。

3、領會詩歌闡述的人生哲理。

  難點:

1、理解“山”、“海”的象徵意義。

2、探討詩中的人生哲理。

  教學準備:

學生:熟讀全詩,查生字詞,瞭解作者。

教師:熟讀全詩,課文朗讀帶及音樂磁帶(大海)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總體流程設計:創設情境,激趣導入→檢查預習,明確目標→指導朗讀,自由發問→交流討論,佈置作業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歌曲《大海》,即將接近尾聲時,教師娓娓道來:童年,雖一曲交響樂,美妙動聽;童年,是一幅風景畫,色彩斑斕;童年,是一個多彩夢,晶瑩剔透!同學們,你們在童年裏一定有自己的夢想吧?當我們爲夢想而奮鬥時,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今天,讓我們共同領略大山裏孩子熾熱的文字吧,傾聽他的`心聲,看看他心中的大海發生怎樣的變化?(板書)《在山的那邊》,王家新。

  二、檢查預習,明確目標。

1、相信同學們已在課前充分預習過這首詩了。你們有沒有遇到困難?比如,難寫、難理解的字詞。等待學生舉手,並邀請學生板書在黑板上。重點詞語摘錄如下:癡想:隱祕:鐵青:幻想:凝成:誘惑:喧騰:枯乾:一瞬間:

2、哪位學生願意幫老師介紹詩人王家新。

教師補充:王家新,(1957-)湖北丹江口市人,1978年入武漢大學中文系讀書,1982年畢業後任教。1985年調北京《詩刊》從事編輯工作,1992年去英國,1994年歸國後,在北京教育學院中文系從事教學工作。出版詩集有《紀念》(1985)、《流動懸崖》(1997)

3、同學們認爲這一課學習目標有哪幾點?不妨讓學生髮表看法後,師再作要求。可參照上文中的教學目標。

  三、指導朗讀,自由發問。

1、學生先自由讀,作老師抽讀前的準備。

2、抽兩名學生讀1、2節,讓學生比較後作評價。

3、教師示範讀,或放課文朗讀帶。

(聽前,提示學生要邊聽邊作記錄,如重音勾畫,節奏劃分,並體會語氣語調。)

4、學生再讀,師巡視。

5、生試着齊讀。

6、教師具體指導朗讀:A、重音一般落在強調、修飾語上,名詞、動詞、形容詞。B、節奏也就是停頓,一般按意義去劃分。C、語氣語調方面,記敘的句子,用陳述調,緩慢讀;抒情的句子,用感嘆調,聲音高揚;議論或疑問的句子,要讀出問句的類型。

7、學生再齊讀。

8、再找1、2名學生上臺誦讀。

9、學生質疑,看哪組提出的問題多,給以鼓勵。

10、學生答疑,師巡迴並適當點撥。

  四、交流討論,佈置作業。

1、在山的那邊是什麼?

2、詩人寫了幾個人生階段的尋海?

3、小時候,詩人尋“海”失望的語句有哪些?

4、你認爲哪些句子充滿哲理?

5、“海”與“山”有什麼象徵意義?

6、佈置作業。A、課外背誦全詩。B、積累詩中的生詞。

  第二課時

總體流程設計:學生誦讀,明確要點→檢查作業,背誦、字詞→探究文本,提問詞句→把握主題,理想教育。

一、同學們在上節課後又讀了這首詩,相信一定收穫很多,特別是這首詩適合朗誦,讓我再一次聽你們快樂地、美美朗讀,好嗎?(齊讀後,充分鼓勵。)

  二、檢查作業。

1、請3-4名學生背誦(以自願舉手者爲主。)

2、找五位同學到黑板前聽寫生詞。(其他同學在座位上書寫)

3、覈對,訂正。

4、就檢查情況作點評價。並要求學生今後一定按時完成作業。

  三、探究文本,提出問題。

1、“小時候,我常伏在窗口癡想——山那邊是什麼呢?”一句中“癡想”,表達了我當時怎樣的心態?

2、“哦,山那邊是海嗎?”此句中的“山”“海”指什麼?本詩中還指什麼?

3、爲什麼說,“山那邊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

4、“一次又一次”表現了什麼?

5、失望後,你又是怎樣的態度?6、“那個全新的世界”究竟指什麼?以上問題可以由小組分工完成。

  四、把握主題,拓展延伸。

1、這首詩,作者告訴我們怎樣的道理?(在學生充分發言後,教師再做總結)——這首詩表達了一種信念,蘊含着一個哲理。詩人以羣山和大海爲意象,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羣山比喻困難重重,用爬山比喻艱苦奮鬥。從而告訴我們: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撓、堅持到底,理想終將會實現。

2、古今中外,那些翻山越嶺,執着尋“海”的人,比比皆是,你能舉出典型的人物嗎?舉例說說你從他們的身上,學到了什麼?

3、周恩來在少年時代就立下了“爲中華崛起而讀書”的誓言,但他在青少年時期體弱多病,卻戰勝了許多困難。你認爲戰勝困難有哪些須要素?

4、你一定見到過獨特的風景,不妨發揮想象,用生動的語言描述出來。

  五、總結全文,佈置作業。

1、讓學生總結。

2、佈置作業:

A、熟練地誦讀全詩。B、完成同步作業。C、預習《走一步,再走一步》

  附:板書設計。

小時候——爬山,看海,失望(不理解媽媽的話)。

長大後。——生活,信念,自信(懂得媽媽的人生啓蒙)。

現在——生活,勇敢面對困難,開創全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