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象》五年級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黃河象》五年級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科學家假想黃河象化石來歷的依據,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和探索科學知識的興趣。

理清課文敘述順序,理解各段間的內在聯繫,體會科學家推理的條理和嚴密。

練習創造性地複述課文。

教學重點:

科學家假想黃河象化石來歷的內容及其假想的依據。

板書設計

骨骼化石 高大 完整

失足

10黃河象 假想來歷 陷入

化石

斜插

發掘化石

腳踏

教學過程 :

出示掛圖,導入 新課。

這是陳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大廳裏的一具大象的骨架。這具大象骨架,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裝起來的。(板書:骨骼化石)你們知道“骨骼化石”是什麼嗎?它是古代生物的骨骼埋在地底下變成像石頭一樣的東西。這種象曾經生活在黃河流域,所以叫它們黃河象。

今天我們就學習課文《黃河象》。

檢查預習

這具大象化石是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發掘出來的?

開火車朗讀課文,讀後酌情評議。

練習分段、歸納段意、認真讀課文,從文中把科學家假想這具黃河象骨骼化石來歷的部分找到,做上記號。

學生準備後討論:文中哪些地方是講科學家的假想的?(二至七自然段)

把課文分成三段,說說每段段意。(學生練習歸納,在書上寫出來)

學生準備後,交流歸納的段意,(一、講這具化石的樣子;二、講科學家假想化石的來歷;三、講黃河象骨骼化石的發現和發掘。)

按照分成的`三段,請三個同學朗讀全文。

理解第一自然段

默讀第一段,想一想,這具黃河象骨架有什麼特點。

學後討論:有什麼樣特點?(骨架很高大)從哪裏看出它高大?(從它的高度、長度;從人站在骨架前的感覺。)還有什麼特點?

(很完整)從哪兒可以看出它的完整?把句子找出來讀一讀。

“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裝起來的”。這句話什麼意思?(整個大象骨架只有尾椎骨不是骨骼化石,別的部分都是骨骼化石。也就是說,整個化石只少掉了尾椎骨。)

“在一百多塊腳趾骨中,連三四釐米長的末端趾骨也沒有失掉。”這句話什麼意思?(意思是一百多塊腳趾骨,一塊也沒有失掉,全部保存下來了。)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進一步體會黃河象骨架的高大完整。

理解第二段

默讀第二段思考:科學家是怎樣假想這具黃河象骨骼化石的來歷的?

學生默讀思考後,指名說說科學家的假想,說後學生互相補充。

佈置作業

閱讀課文,想想課後“思考練習”的第一、二題。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科學家假想黃河象化石來歷的依據,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和探索科學知識的興趣。

理清課文敘述順序,理解各段間的內在聯繫,體會科學家推理的條理和嚴密。

練習創造性地複述課文。

教學重點:

科學家假想黃河象化石來歷的內容及其假想的依據。

板書設計

10黃河象

1沒移動過

保存完整依據

2在指揮下挖掘

1骨架完整

假想落水依據

2站立姿勢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聽寫詞語。

說說本課的主要內容。

二、講讀課文

講讀第二段

這一段作者是分幾層來寫的?(三層。第一層即第2節;第二層即第3節;第三層即第一4至節。)

逐層理解。

第一層:突出“熱”和“緩”。

“熱”:“炙烤大地”“草叢燃燒”“呆立不動”“走來走去”。

“緩”:“小河彎彎”“緩緩流去”

這一層寫當時天氣炎熱程度和特定的地理環境,爲老象遇險提供了可能性。由於小河彎彎,流勢緩慢,河岸和河牀必然會淤積厚厚的淤泥,高大體重的黃河象到這裏喝水是很危險的。

第二層:突出“倦”和“渴”。

這一層寫出身強力壯的黃河象,由於疲勞和乾渴,走起路來有氣無力,當它們看到小河時,必然不顧一切地跑過去狂飲,這就是老象遇險的必然性。

第三層:突出“喝”和“陷”。

抓兩頭段落,找假想的依據。

從兩頭段落(即第一、四段)中找出科學家以下設想的依據:

1)“老象的右腳正好踩在一塊橢圓形石頭上。”(四自然段:“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腳踩着石頭。”)

2)“老象身子一側,栽進河裏。”(第四段:“一頭大象的骨架,斜斜地插在沙土裏。”)

3)“它擡起頭呼救,但是水立刻向它的嘴裏猛灌進去。(第一段:“人們站在骨架前,……昂首闊步向前跑。”)

4)“陷在淤泥裏的老象終於不能再動彈了。”(第四段:“一頭大象的骨架,斜斜地插在泥土裏。”)

5)老象“失足落水”而死。(第一段:“古代黃河象的骨架能夠這樣完整地保存下來,在象化石的發現史上是很少見的”)

6)“緊跟在後邊的象羣,驚恐地望着在淤泥裏掙扎的老象。它們嚇得顧不上喝水,回頭四散逃跑。“(第一段:”北京自然博物館的古生物大廳裏,陳列着一具大象的骨架。“第四段:”化石全部露出來了,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頭大象的骨架。“)

小結:課文第一、四自然段的內容都不是科學家親眼看到的,他們根據事實做出了假想,這說明假想必須以事實爲依據。遵循科學道理加以思考,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內容。

三、初知推理方法。

科學家從黃河象站立的姿勢想到它“失足落水”而死。爲什麼會這樣呢?因爲想找水喝。爲什麼要喝水呢?是乾渴,天熱難當……

這種一步一步推理的方法,就叫“推想”。

四、佈置作業

科學家是怎樣假想黃河象的來歷?黃河象失足落水而死的根據是什麼?

第三課時

教學要求: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科學家假想黃河象化石來歷的依據,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和探索科學知識的興趣。

理清課文敘述順序,理解各段間的內在聯繫,體會科學家推理的條理和嚴密。

練習創造性地複述課文。

教學重點:

科學家假想黃河象化石來歷的內容及其假想的依據。

板書設計

10黃河象

化石 高大完整無缺 疲勞乾渴

發現 斜插的姿勢 假想失足落水

發掘 上級指揮員 泥沙掩埋

教學過程

一、講讀第一自然段。

1、邊讀課文邊看圖,思考:

(1)這具黃河象化石高大表現在哪裏?畫出有關詞語。

(2)這具黃河象化石完整表現在哪裏?畫出有關詞句。

2、請學生指圖說說這具黃河象化石高大完整這個特點。

3、訓練用“甚至……也……”“連……也……”口頭造句。

4、概括段意。

5、教師談話,轉入下一段教學。

二、講讀第二段。

讀本段後思考:這一段作者是分幾層意思來敘述的?各層的層意是什麼?

逐層學習。

第一層(第2自然段)

這一層寫當時天氣炎熱的程度和特定的地理環境,爲老象遇險提供了可能性。由於小河彎彎,流勢緩慢,岸邊和河牀必然會淤積厚厚的淤泥,身高體重的黃河象到這裏河水是危險的。教學時要突出“熱”和“緩”。

“熱”“炙烤”“燃燒”“呆立不動”“走來走去”

“緩”:“小河彎彎”“緩緩流去”

第二層(2至6自然段)

這一層寫出身強力壯的黃河象,由於疲勞和乾渴,走起路來有氣無力,當它們看到小河時,必然要不顧一切地跑過去狂飲,結果失足而落水,這就是老象遇險的必然性。

教學中,要突出“倦和渴”“喝和陷”

(3)第三層(第7自然段)

3、找假想的依據。

從兩頭段落(即第一、四段)中找出科學家以下設想的依據:

1)“老象的右腳正好踩在一塊橢圓形石頭上。”

2)“老象身子一側,栽進河裏。”

3)“它擡起頭呼救,但是水立刻向它的嘴裏猛灌進去。”

4)“陷在淤泥裏的老象終於不能再動彈了。”

5)老象“失足落水”而死。

6)“緊跟在後邊的象羣,驚恐地望着在淤泥裏掙扎的老象。它們嚇得顧不上喝水,回頭四散逃跑。”

小結:課文第一、四自然段的內容都不是科學家親眼看到的,他們根據事實做出了假想,這說明假想必須以事實爲依據。遵循科學道理加以思考,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內容。

三、總結推理方法。

科學家從黃河象站立的姿勢想到它“失足落水”而死。爲什麼會這樣呢?因爲想找水喝。爲什麼要喝水呢?是乾渴,天熱難當……

這種一步一步推理的方法,就叫“推想”。

四、佈置作業

科學家是怎樣假想黃河象的來歷?黃河象失足落水而死的根據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