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到九年級歷史知識點歸納

從七年級開始,學生纔開始學習歷史,七年級到九年級這三年級,需要掌握的歷史知識還是比較多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七年級到九年級歷史知識點歸納,希望對大家有用!

七年級到九年級歷史知識點歸納

  七年級到九年級歷史知識點歸納

壟斷資本主義時代的世界

1.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邁入“電氣時代”

(1)時間:19世紀70年代(2)開始的標誌:電力的廣泛應用

(3)在電力技術運用方面,領先國家:美國和德國

(4)主要成就:發電機(西門子) 電話(貝爾) 電燈(愛迪生——發明大王)

內燃機(卡爾·本茨——解決交通動力問題,推動石油加工工業的發展。)

(5)交通工具:汽車(德國人)和飛機(1903年,美國人萊特兄弟)

(6)新能源:電力和石油

備註:

A.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成爲世界第一強國的原因:

a.南北戰爭廢除了奴隸制度,維護了國家的統一,進一步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

b.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在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B.工業革命的啓示:

a.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科學家的創新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b.工業革命造成的社會問題,如環境的破壞、資源的短缺

C.第二次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的影響:

a.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力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於此同時,資本主義開始從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階段發展。

b.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繼進入了帝國主義階段 c.帝國主義國家加緊殖民侵略,在世界範圍內造成“窮者越窮,富者越富”的局面

2.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7月——1918年11月)

(1)根本原因:帝國主義的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這一結果原因:第二次工業革命)

(2)矛盾實質:爭奪殖民地和世界霸權

“讓別的國家分割大陸和海洋,而我們德國滿足於藍色天空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也要求陽光下的地盤。”········德國外交大臣皮洛夫(“陽光下的地盤”指殖民地)

(3)性質:帝國主義非正義的侵略戰爭(由戰爭的目的決定)對於交戰雙方而言都是非正義的 ★(4)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加快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核心國:德國)

(核心:英國)(兩大集團中位置最南的國家是意大利。 ) ★(5)導火線:1914年6月,薩拉熱窩事件 說明恐怖手段不能解決國際爭端 歐洲變成一隻“火藥桶”,只等一粒火星將它引爆:一戰前歐洲的“火藥桶”:巴爾幹半島 “火星”:薩拉熱窩事件

(6)開始標誌:1914年7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不久意大利見風使舵,加入協約國一方作戰,說明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關係一切以利益爲轉移):

(7)轉折點戰役:凡爾登戰役(凡爾登絞肉機)

(8)1917年發生的大事:俄國發生十月革命,退出一戰;美國參戰

(9)結束:1918年11月,德國投降,以同盟國失敗而告終

(10)一戰中已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火炮、潛艇、飛機

一戰中的新式武器給我們的啓示:科技是一把雙刃劍,要合理、和平利用科技

(11)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的啓示:

一戰是一場災難。所以我們要遠離戰爭珍愛和平。

  七年級到九年級歷史知識總結

璀璨的近代文化

1.思想啓蒙運動

(1)時間:18世紀 (2)國家:法國

(3)主要啓蒙思想家(維護資產階級利益):

伏爾泰(領袖):反對天主教會和封建專制制度,強調資產階級的自由和平等

孟德斯鳩:三權分立原則(最先在美國的1787年憲法中應用)天賦人權學說

盧梭:主權在民

(4)影響:啓蒙思想家對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和對“自由”“平等”思想的宣傳,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爲新興的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貴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進了歐洲的社會進步。同時,也促進了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的思想解放

(5)啓蒙運動對法國的影響:

啓蒙運動爲法國大革命鍛造了思想武器(理解:伏爾泰和盧梭毀了法國:說明了啓蒙思想打擊了歐洲封建制度)

2.科學的革命

(1)近代科學發展的前提: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2)主要科學家及其貢獻:

a.牛頓:(巨人中的巨人)天文學,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數學,創建微積分;力學,完整力學體系 理解:牛頓爲工業革命締造了一把鑰匙,而瓦特拿着鑰匙打開了工業革命的大門(前者指牛頓的力學定律,後者指瓦特改良了蒸汽機)

b.達爾文:出版《物種起源》提出自然界生存法則“物競天澤,適者生存,優勝劣汰。”

c.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推動了整個物理學理論的革命,爲原子能的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由此打開原子時代的大門

3. 世界的文化傑作

(1)音樂家:德國 貝多芬,代表作:《英雄交響曲》,標誌着貝多芬在思想上和藝術上的成熟,反映法國大革命的史實,歌頌資產階級,支持資產階級革命 (曲目中的英雄一開始中拿破崙)

(2)文學家:俄國 列夫·托爾斯泰,代表作:《戰爭與和平》、《復活》、《安娜·卡列尼娜》, 列寧稱托爾斯泰爲“俄國革命的鏡子”(因爲他的作品深刻揭示了19世紀後期到290世紀初俄國社會的基本矛盾)

(3)畫家:荷蘭 梵高,印象派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向日葵》

  九年級必備歷史知識點

一、列寧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1、背景:

國內戰爭結束後,蘇俄進入和平建設時期。蘇維埃政權面臨的首要任務是恢復被戰爭嚴重破壞了的經濟。

2、探索:

①內容:農業上糧食稅代替餘糧收集制(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恢復自由貿易等

☆②特點:允許多種經濟並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

③作用:促進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到1927年,國家經濟恢復到戰前1913年的水平。

3、啓示:

①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從本國基本國情出發,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按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辦事。②列寧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方面所表現出來的實事求是、勇於創新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4、蘇聯的建立:

1922年底,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俄羅斯聯邦、外高加索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

二、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斯大林)

1、蘇聯的工業化:1928~1933年,蘇聯人民在斯大林的領導下,先後完成了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重點發展重工業。這兩個五年計劃完成後,蘇聯由傳統的農業國變成了強盛的工業國,國防力量也大大加強。

2、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1936年,蘇聯通過新憲法,宣佈蘇聯是“工農社會主義國家”,新憲法的制定,標誌着蘇聯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形成。 (經濟表現爲計劃經濟;政治表現爲個人權力獨斷)

3、對斯大林模式的評價

(1)積極作用:在帝國主義包圍和國內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情況下,使蘇聯迅速發展成爲一個先進的工業化國家,國防實力也大大加強,爲以後蘇聯打敗德國法西斯的侵略打下了基礎。因此,在一定歷史階段對蘇聯曾經發揮過積極作用。

(2)存在嚴重弊端

①優先發展重工業,使農業和輕工業長期處於落後狀態;(啓示:均衡發展)②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片面強調產值和產量,造成了產品品種少、質量差;(啓示:注重產品的質量)

③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利益,農民沒有生產積極性,農業產量長期停滯不前;(啓示:維護農民的利益)④經濟發展粗放,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費了資源,因此,從長遠看,它嚴重阻礙了蘇聯的進一步發展。 (啓示:節約資源,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三、啓示

1、列寧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方面所表現出來的實事求是,勇於創新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