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計算教學應如何上

國小數學計算教學

國小數學計算教學應如何上

1.革新計算教學方法,增強計算趣味性。要想使學生對計算產生興趣,教師就必須要改革教學方法,增強計算的趣味性。那麼如何改革計算教學方法呢?我們可以採用比賽法、表演法、創設情境法等方法。例如,進行“乘法計算”時,教師將全班分爲四個小組,列出算式,要求學生進行計算接龍比賽,看哪個小組最先完成計算。如果一位學生計算錯誤,就要從第一位學生重新開始計算。這樣一來,爲了小組榮譽,學生既要保證計算的速度,又要保證計算的準確率。大家都積極參與其中,整個計算比賽就像一個遊戲,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如,學習了“利息的計算”後,教師創設了儲蓄的情境,讓學生通過模擬儲蓄計算應得的利息、應納稅款以及不同存期的存款利息,發現了合理的分段存款可以獲得更多的利息。這樣的生活化教學情境也提高了國小計算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感覺到學習數學是有用的。

2.加強運算定律與技巧的訓練。每一道計算題都需要使用運算定律,因此教師在計算教學中,應多關注學生對計算定律的掌握,並且加強學生計算技巧的訓練。國小數學包括五大運算定律: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乘法分配律,在這五大定律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多加訓練,利用習題鞏固知識,並且在每一個定律的學習中,都要聯繫之前學過的進行復習,以便鞏固所有運算定律。此外,簡便方法的使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提高計算速度,降低計算難度。爲此,教師應該通過運算定律的傳授加強學生使用簡便方法的技巧,以提高計算效率。

3.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培養國小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可以遵循“一看,二想,三算,四查”四部曲。一看:看題目。看清題目中的數字與運算符號,覈對原題目與自己所抄下的題目是否完全一致。二想:想題目。拿到題目之後,要想一想這樣的題目如何計算,應該運用哪個運算定律,可以運用哪種簡便方法,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構思。三算:算習題。作業、練習的書寫都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一定要規範,對題目中的數字、運算符號的書寫尤其要符合規範,數字間有適當的間隔,計算時精力集中,不急不搶。四查:查答案。計算完之後,首先要檢查計算方法是不是合理;其次,檢查數字、符號會不會抄錯;再次,對計算中遇到的每一個得數和最後的結果都要進行檢查。這是計算的基本流程,教師需要通過這個計算流程來培養國小生形成一定的計算習慣,在每個流程都遵守規則,認真審題、計算、驗算,計算準確率自然就會得到提高。

計算教學注意問題

在充分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計算方法。

在計算過程中,理解算理是計算的前提,而算法優化則是計算的關鍵。學生計算錯誤的原因常常是算理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理解到位。在計算教學中根據知識體系之間的聯繫可以在遷移中幫助學生理解算理。例如教學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學生已經學習了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積累了以下的兩點認識:計算時就按整數除法的方法算出結果;商的小數點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這些認識是學生學習除數是小數除法的基礎,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複習除數是整數的除法。

學生在兩組題目的練習比較中發現:先運用商不變規律把除數是小數的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再按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的方法來計算。如果教師直接通過例題的教學就讓學生嘗試計算,學生將缺少再次理解算理的機會。所以“試一試”的教學爲學生提供了自主遷移的機會,對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算理是十分必要的;加強練習和基本技能訓練; 在計算中不僅要着眼於學生“會算”,還應重視學生對計算方法的“再創造”。弗賴登塔爾認爲: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是讓學生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知識發現或創造出來。特別是在高年級的計算中學生對計算方法的“再創造”顯得尤爲重要。

加強基本技能訓練,切實提高計算能力

教師設計練習時最好分層進行,形式多樣。特別是練習的內容要注意有針對性,有層次,有坡度,練習的形式要多樣,學生在進行計算練習時纔不會覺得枯燥,纔會覺得有興趣。在設計練習題時要注意圍繞重點與難點來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儘量讓學生能夠練習有所收穫。比如在教學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時,就可以設計根據除數的小數位數,移動被除數的小數點和爲商的小數點定位的練習,對學生進行一些專項的訓練。還可以將一些容易出錯的.習題進行對比練習,讓學生能夠在對比的練習中得到提高,以提高學生計算的水平。在計算練習中,加強基本技能訓練是提高計算能力的重要一步。

比如在分數四則計算教學中,常常有一些學生計算正確但計算結果卻錯誤的情況,出錯的原因在約分、通分或互化等基本技能上,反映了學生在基本計算技能方面存在不足。在練習中,就有必要採取措施,有的放矢,加強訓練。另外,在計算練習中,要幫助學生小結某些規律性的東西,以利於他們熟練運用基礎知識進行計算,不斷提高計算能力。還有計算練習的形式要多樣,形式要爲內容服務。但要注意練習的數量要有個度,不能只要量不講質,搞題海戰術,就會適得其反。部分學生本身缺乏勤奮學習的精神,再加上計算本身又枯燥乏味,缺乏情節,學生遇到題量較多時,易產生牴觸情緒,不願計算,嚴重的可影響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中,首先要注意對題量的控制,其次計算形式要多樣,除了計算題,可適當增加一些判斷、選擇題,趣味題,如:( )+( )-( )+( )=0。這樣既減輕了學生的學業負擔,又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課堂計算教學

一、注重對國小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在數學教學中要把培養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有機地統一於教學過程中,非智力因素包括的內容很多,但興趣作爲非智力因素培養很重要。興趣是學習的先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一旦形成,學生便會有強烈的求知慾,就能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學習。因此,教師應巧妙地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以有趣的內容,新意的教法,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們可以:1、在遊戲中培養興趣。如:在低年級計算教學中引入數學遊戲“碰球”,既能進行口算練習,也能激發學生進行計算的興趣。2、用故事激發興趣。

如:在教學簡便運算前,首先給學生講解數學家高斯創造性地解答“1+2+3+……+99+100”這100個自然數之和的故事,爲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其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不自覺地產生了和數學家比一比的念頭。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故事娓娓道來,既增添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也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愛好和興趣。3、以“愛”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班上的闞與朋同學,在理解“6個9的和”與“9與6和”總是混淆不清,作業裏反覆出錯,我便讓其他學生在黑板上演示類似的列式題,並讓其說出這樣列式的理由,然後在出示“7個5是多少”讓他再演示,他迅速地用加法、乘法算式列了出來,得到同學們熱烈的掌聲。

培養國小生學習數學的思維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是人類生活的工具,對數學的認識不僅要從數學家關於數學本質的觀點去領悟,更要從數學活動的親身實踐中去體驗。”數學學習的本質,是數學思維活動的過程。因此,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是數學教學中極爲重要的任務。那麼,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呢?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爲:1、從具體的感性材料入手,促進學生的思維。例如:在教學“角”這部分知識時,爲了使學生獲得關於角的正確概念,首先引導學生觀察實物和模型:如三角板、五角星和張開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從這些實物中抽象出角。接着再通過實物演示,將兩根細木條的一端釘在一起,旋轉其中的一根,直觀地說明由一條射線繞着它的端點旋轉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並讓學生用準備好的學具親自動手演示,用運動的觀點來闡明角的概念,併爲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準備。

2、開發國小生的悟性。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反覆強調: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學生本人把要學習的東西自己發現並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再創造的工作。以往的我在“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中先讓學生把一個蘋果或蛋糕平均分成2份,引導出“1份可以怎樣表示”。在學生無法用整數表示分得的結果時再引出分數。顯然這種教學不利於學生形成面對問題、主動搜索、溝通聯繫及解決問題的能力。3、教師要激活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如在學習乘法後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從0~9的數字卡中任意拿出4張,編成一位數乘三位數的試題,再算出來。看誰編得題多,算得又對又快,在活躍的氛圍中,學生既鞏固了新知,又活躍了思維。 4、多抓口算培養敏捷思維。口算對思維敏捷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準確迅速的解題是思維靈活的表現。抓口算基本訓練,能提高學生應用法則的能力。